巧奔妙逃

HD

主演:黄宏,徐玉琨,魏宗万,孙敏,赵亮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1995

 剧照

巧奔妙逃 剧照 NO.1巧奔妙逃 剧照 NO.2巧奔妙逃 剧照 NO.3巧奔妙逃 剧照 NO.4巧奔妙逃 剧照 NO.5巧奔妙逃 剧照 NO.6巧奔妙逃 剧照 NO.13巧奔妙逃 剧照 NO.14巧奔妙逃 剧照 NO.15巧奔妙逃 剧照 NO.16巧奔妙逃 剧照 NO.17巧奔妙逃 剧照 NO.18巧奔妙逃 剧照 NO.19巧奔妙逃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哈哈哈

黄宏,搞笑啊,不过他真的有汉奸相
呵呵,那个说日本话那段搞笑的,吃鸡什么的,那也叫会说日本话啊?
跌破眼镜!

 2 ) 怎么能放弃山区小学音乐教员的思维?

弹棉花喽!
弹棉花啊,弹棉花
半斤棉花弹成八两八哟
旧棉花弹成新棉花哟
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
哎呦嘞,呀嘞,哎呦嘞,呀嘞
……

这是一段有声音的文字,念着念着就唱出来了,唱着唱着就笑出来了。

这首魔性的歌曲出自一部国产电影《巧奔妙逃》,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电影所处的年代太早,剧情不记得了,但是当时听到这首歌捧腹大笑的场面还记忆犹新。

最近,又看了一遍《巧奔妙逃》,惊喜地发现它原来不纯粹是一个通俗幽默电影,而是一部立意很高远的反战喜剧。

豆瓣8.2分的高分,也佐证了电影的品质。

影片拍摄于1995年,由峨影厂出品。

故事三条线索:

1、二柱代替负伤的八路军到车站送日军的战略进攻地图。因为二柱脑子不灵光,把联络暗号“山重水复疑无路”错记成“山清水秀找八路”。

2、东北的秦贵(黄宏饰)被掌柜威胁,去火车站接收地图。

3、弹棉花农民老幺(魏宗万饰)和小叔子顺子(赵亮饰)想要加入抗日队伍,到处找八路。他们在茶馆中巧遇擅长口技的说书人(徐玉琨饰)。三人救下受伤的二柱,顶替二柱交接地图。

几个被卷入纷争的小人物承担了影片的全部笑点,一本正经地夸张,让人笑得前仰后合,《弹棉花歌》更是把喜剧效果推向了高潮。

现在浏览网站,依然能搜到《弹棉花歌》的片段,而且点击量还很高,歌曲旋律悠扬,歌词朗朗上口,甚至有网友评论它是“中国最早的影视洗脑神曲,听上两遍就能循环一天”。

影片最被津津乐道的是人物的塑造,全员小人物,没有高大上的理想和信仰,但展现出的是反对战争的大情怀。

其中头号反派日本军官佐佐木,更是打破了国产电影中对日本军人的刻板丑化刻意丑化的情况。

佐佐木是个乐痴,永远放不下“山区小学音乐教员的思维”的日本人。

他痴迷于中国的民间乐器。在执行任务前,司令为了防止他只关注五线谱,不找防御图,没收了佐佐木搜集的所有中国乐器。

第一次见到弹棉花工具,佐佐木一口咬定这是中国的乐器,并且双眼放出了炙热的光芒。

佐佐木和士兵们在月下思乡,一段经典台词,让人泪目。

“我教了22名学生,他们每个人都会演奏一种乐器。月圆的时候,我就带他们到小河边去演奏。我要把这些乐器全部带回去,教会他们。等战争结束了,我们要到东京去演奏。”

影片结尾,佐佐木被送上军事法庭前,还没有忘记乐谱。

这一幕让人感慨:战争过于残酷,对人性的摧残让人心痛。

由此也能联想到,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钢琴家》,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苟且偷生。在一个恐怖、孤独战争时代,生命都卑微到了尘埃,谈艺术更是滑稽。

秦贵形象也是特别的,他莫名其妙帮汉奸做事,又莫名其妙把自己洗白了。他不关心政治,只是想跟新媳妇永远在一起,这是人最本能的诉求。电影没有夸大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革命理想,他们只是在战争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有太多身不由己。

最后要强调《巧奔妙逃》不是喜剧,是一部严肃的反战电影。

 3 ) 只要故事接地气,神剧也能变喜剧

如果抗日神剧仅仅停留在搞笑阶段,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2003年的《举起手来》是很多人童年开心的源泉,如果抗日神剧还停留在热血阶段,我们同样是可以接受的,2005年的《亮剑》至今已经被翻拍了好几遍。但是大多数的抗日神剧太不专业了,你说他是搞笑,但是它却喜欢在里面夹杂很多搞笑之外的东西,你说他是热血,但是那种热血完全压不住牛顿的棺材板。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给抗日神剧一个很好的定位,因此,才导致越来越多的抗日电视剧,一跃成为抗日神剧。观众自然苦不堪言。

可见,单纯的针对某一方面而不旁骛,这才是拍摄影视作品的根本,一旦脱离了这个根本,一部本来可以大说特说的故事,就会成为众多烂片的分母。体现在抗日影视作品中,自然会流为神剧,让人唾骂。

前文说到的《举起手来》自然是很多神剧的基础,但是就是那部基础制作,导演仅仅是在喜剧方面进行了拓展,对于其他的热血情节,稍微的淡化了。最后的故事核心进行了升华之后,并不影响那部电影作为喜剧片的根本,因此,大家看得时候,是不会觉得烂的。充其量乏味一些罢了。因为导演至少是认认真真地搞笑的。

但是很多影视作品,在自己擅长或者是想要重点突出的方面并没有做到认认真真。基本上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做好。这也是他们大都失败的原因。如果你对一方面做的很好,那么带给观众的效果就会非同一般。这也是很多时候,好作品诞生的根本。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作品,就是一个非常专一的认真的作品,有人甚至称他为《举起手来》的祖宗。

他是谁呢?他就是1995年的一部抗日喜剧电影《巧奔妙逃》。这是一部与《举起手来》异曲同工的作品,但是比起后者,本片更加的严肃认真,因为他的本质是搞笑作品,因此,导演在搞笑方面做的很到位,很走心。

八路军交通员需要运送一个日本的战略图给大部队,但是出行前自己人受伤走不动。因此,这个任务被委派给了一个小八路,同时,日本人也得到了这个消息,日本某指挥官将截获地图这个任务教给了喜欢音乐的一个军官,这个军官很快的就将小八路逼到了死角。

同时,他们,弹棉花的叔侄二人也在寻找八路军,他们想要加入部队打鬼子,工作了一天的叔侄两去茶馆听书的时候,恰逢日本兵搜查小八路,慌乱之余,他两联合说书先生一起收拾了几个鬼子。这个运送地图的任务被委托付给了这三个人,他们去了接头地点,却恰逢一个接头人被误认为汉奸,几个人相遇了以后,为了躲避鬼子的追杀,开始了一段啼笑皆非的逃命旅程。本片的精彩部分也在这几个人的逃命旅程中逐渐地展开。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且并不烂俗,豆瓣评分7.9的他超越了很多抗日影视作品,虽然是喜剧,但是却深受广大观众好评,无外乎这几个原因。首先就是有始有终。很多抗日神剧之所以被称为是抗日神剧,无外乎将原本可控的故事情节变得不可控。本片纵观全程,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有自己的发展依据,前文提到的一些情节后面都可以自圆其说。这样才能让故事有头有尾,不会让观众感觉突兀。

其次就是人物的妆容,庄稼汉就是庄稼汉的形象,坏人自然有着坏人的样本,就连爱好音乐的鬼子,本片给予的人设是喜欢收集乐器,这个人的样貌自然是不会非黑即白的,肯定是带有着某种中立色彩,甚至除去这一身黄皮子,就是一个普通人。而日本军官的这个形象也非常的符合。这也是本片的认真的地方。

好人的形象虽然是打不死,坏人的象形虽然是愚昧无知。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度在里面。他并没有因此去宣扬崇高的理想或者宏大的家国情怀,本片自始至终都牢记了自己作为喜剧电影的初衷。通过很多很多的细节的铺垫来博得观众的笑声,至于说你可以从中受到教育,那么这就是你的意外收获,就如同郭德纲所言一样,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作用,你指望一部喜剧电影让你受教育,你让那些老师怎么办?

当每一个拍摄电影的人都能很认真的不脱离自己的初衷,那么一部影视作品就不会沦为大家的笑柄,样样都想要,什么都做不好,专注才会出合格的作品。但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人你都愿意懂。

 4 ) 转载的对身去《弹棉花》评价

歌词是浅显易懂的,只有四句:

弹棉花啊弹棉花,一斤棉花弹出八两八,旧棉花弹弹出新棉花,弹好了棉被姑娘就要出嫁。 是一句带出下句的、感觉像现场唱作的歌词。 歌曲是带有当时年代色彩的旋律,流露出一股清纯的、坚定的幸福感。 但是跟电影结合起来,浑然一体,甚至会觉得是为了这部电影而创作的,这对于一首好听的歌来说,不容易。影片中鬼子让老幺演奏,老幺起初不肯,喊了一句弹棉花,后面是教书先生带他唱出来,最后渐入佳境,形成高潮。歌词的浅显在这个场景中显得真实而纯朴,是一种劳动人民讲述日常的真挚。而且与演唱的三个人的处境相得益彰,三个人都是在弹棉花,要把半斤棉花弹成八两八,最后一句弹好了棉被要出嫁也透露出想挣脱困境的内涵。更难得是,这首歌是三位国宝级国家一级演员演唱,堪称绝唱。 这部片子是我小时候看的,情节我都不记得了,但我记得有一首歌,就是这首弹棉花。这首歌在现代社会众多的迷茫中有着一种简单的愉悦,劳动一直都是幸福的来源,看着自己弹好的棉花、写好的企划、包好的饺子、培植盛开的花…都是现实中最简单的幸福的来源,社会太浮躁了,人们或许已经忘记吃饱穿暖也是一种幸福。

 5 ) 一部音乐、反战题材的喜剧

值得8.5分以上的片子

这部剧的表现手法是喜剧的,而主题是严肃的。

片子的男一号是孙敏饰演的日本兵队长,前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员:佐佐木一郎(孙敏老师同时也是本片的导演)。

片子最想表达的应该是佐佐木对音乐的热忱——即便是在扭曲人性的战争中也不曾改变、对自己毕生所追求之物的热爱。

一部电影最体现主题的镜头有很大可能是在结尾,本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这样的:佐佐木办砸了任务,没搞到战略进攻图却拿了唱本交差(因为包袱一样所以拿错了),司令员勃然大怒要把佐佐木送到军事法庭审判,佐佐木万念俱灰、垂头散气的离开指挥部之际,还不忘偷偷摸走了唱本。佐佐木的身影逐渐模糊,职员表出现,剧终。

这里提一个问题:如果让一个大难临头的人选择一样东西,他最可能选择什么呢?

别人怎么选我不清楚,但佐佐木的答案肯定跟音乐有关。


再举几个关于佐佐木队长的片段:

4分钟时出场,就交待了佐佐木最大的爱好是收集中国乐器,司令之前说过他好多次,可就是不改,因为这次寻找战略进攻图的任务太重要,所以司令特地在执行任务前没收了佐佐木搜集的所有中国乐器,还强调:你这次要找的是战略进攻图,不是五线谱!!╰_╯


(图二司令咬牙切齿的想把佐佐木的笛子给掰了)

26分钟:
士兵拿着棉花弓子:“报告,我们缴获了八路军的弓箭!”

佐佐木(仔细端详了一番)道:“笨蛋!这哪里是八路军的弓箭,这是八路军的乐器!乐器!”

一年说还一边弹,你们注意孙敏老师的眼神,那简直是两眼放光啊(这是有夺热爱=_=)


49分钟:

月亮出来了,佐佐木队长和他的士兵们说:我家乡的月亮,也常常是这个样子的,月圆的时候,月亮从这边升起,从那边落下;上弦的时候,从这边升起,从那边落下;下弦的时候,从这边升起,从那边落下。

我教了22名学生,他们每个人都会演奏一种乐器。月圆的时候,我就带他们到小河边去演奏。我要把这些乐器全部带回去,教会他们。(开头说了,佐佐木最热衷的事就是搜集中国的乐器)等战争结束了,我们要到东京去演奏。

催人泪下!(孙敏老师的演技…太高明)

这是一个反战镜头。战争(或者说,“群体”,也就是勒庞定义的“乌合之众”,阿伦特说的“平凡的邪恶”,津巴多讲的“路西法效应”)是反人性(反对个性)的,把人变成冷血的杀戮机器。如果要反战,只需要描绘人性、充实人的血肉,不再让他变成冷冰冰的机器就可以了。


整个片子的细节相当多,这里就只举三个栗子。

一般表现类似主题的电影大多比较严肃,但是这部片子的效果却相当喜感。这跟演员们的扎实功底是分不开的。

本片里饰演老幺(魏宗万),说书人(徐玉琨),秦贵(黄宏),佐佐木一郎(孙敏)的四位,全部是“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总共100多人,第一夫人也在内),演技无可挑剔,真是能把剧本上的角色演活了。如果换一些青年偶像演员,绝出不来这样的效果。

最后,我说这是部音乐题材的片子,就是指的《弹棉花》,太有品位了这个歌!我要下载来当铃声的~( ̄▽ ̄~)~

 6 ) 最好的抗战喜剧

昨天坐大巴回老家,在大巴上又重温了一次《巧奔妙逃》,尽管已经看过好几次,在那些经典桥段出现时,还是忍不住开怀大笑。

在我看过的抗战喜剧中,这部《巧奔妙逃》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比起同类型的电影如《三毛从军记》、《绝境逢生》、《举起手来》感觉都要好。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八路军在前方缴获了日军的战略进攻图,日军派佐佐木少佐(孙敏饰)领兵追捕负责传送的小八路,秘密机关也派出卧底秦贵(黄宏饰)来抢夺,在日军强大炮火下,小八路负伤了,只好将图交给正寻找八路军的农民老幺(魏宗万饰)、顺子(赵亮饰)和说书艺人(徐玉琨饰)。在不断的奔逃中,进攻图时而丢失,时而转移,几个根本不懂战争的人不断地被逼到绝境之中,引发了一连串的笑料。

《巧奔妙逃》虽然拍摄于十几年前,但即使是今天的观众看了,仍然会从头笑到尾,这足以说明这部电影比时下那些粗制滥造的所谓喜剧片高明得多。片中几位主演都是有一定喜剧表演天分的,而且大部分笑料并不做作,有些桥段甚至有些当下流行的“冷笑话”风范,例如地下工作者的接头暗号竟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稍有文化的人都耳熟能详的诗句。全片高潮部分的那首《弹棉花》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几声“弹棉花”的吆喝竟然能被说书人急中生智改编成一首颇有民歌风格的小调,而且让人过耳不忘,实在是不是得佩服编剧的创意。

这部片子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和其他几部抗战喜剧相比,它并没有一味地丑化、弱化日军,相反还有一种相对开阔的胸襟。电影中的佐佐木少佐,一个半路当兵的中学音乐教师,虽然对中国人民残酷无情,但对音乐却十分热爱,对中国的音乐艺术也相当热衷,一出场就把弹棉花的工具说成是“八路军的乐器”,还命令手下把这笨重的玩意儿一路扛着;连最后被上司训斥之余,也不忘偷偷把那本中国民间乐谱塞进口袋里。尤其是他和士兵们晚上谈话那一幕,谈到自己的理想、对音乐的热爱和战争之间的巨大反差,看了还真有点让人感动。这样一个日本侵略者形象,的确具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别的抗战喜剧中单薄的鬼子形象相比,自然是立体得多了。

 短评

高中时CCAV6老重播每次都至少得看完“弹棉花”内段儿好几次下午上学差点儿迟到。。每次看都笑得像个傻逼。。!当时班里好多人没事儿就哼这几句每天都笑肌僵硬。。【这姑娘姓弹,叫棉花】<--太要命了wwwwww“弹棉花”真是首经典的华尔兹wwwwww

5分钟前
  • 兎 熊 菫✨
  • 力荐

弹棉花喽弹棉花~

8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弹棉花

11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推荐

这样好看的喜剧片大陆还是少有的

15分钟前
  • Norma
  • 力荐

高二时全班晚自习看的,之后那首“弹棉花”就一直在我们班火了很久……再过半个月我们就高考了,大家也快散了吧……T_T

16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弹棉花

19分钟前
  • 三和后浪える酱
  • 力荐

同学推荐~~~傻乐了半天~~~

2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抗战喜剧类电影里的最爱!确实搞笑,重要的是不低俗。弹棉花的那段把我逗坏了,比后来的那个什么《举起手来》强太多了~~

24分钟前
  • 那山那云那月
  • 推荐

学到了《虎口脱险》的精髓:敌我双方都是傻逼。

2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突然想起黄宏自编自导自演的那部《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而后在他的豆瓣影人页面翻阅其作品表,发现这部曾经也在电影频道看过的《巧奔妙逃》,对【弹棉花】段落印象还挺深(差点误以为是《举起手来》的情节)。

2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俺们上初中时历史老师放的……起码比《举起手来》好一万倍。大爱《弹棉花》。山重水复疑无路~~

3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弹棉花哟弹棉花,半斤棉弹出八两八

35分钟前
  • 璇玑
  • 力荐

这他妈不就是《举起手来》的老祖宗!

39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早晨看的,又乐睡着了。

40分钟前
  • .
  • 推荐

弹棉花呀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半

45分钟前
  • 亦瑶燕伶
  • 力荐

弹棉花,弹棉花,那姑娘姓弹,叫棉花.

46分钟前
  • 方東美
  • 推荐

老幺哥~~ 弹吧~ 弹你的狗头!

50分钟前
  • 啊啊啊阿诗玛
  • 力荐

你们今后遇见中国的花姑娘先不要动粗,要先唱这首歌

55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抗战喜剧类电影里的最爱!确实搞笑,重要的是不低俗。弹棉花的那段把我逗坏了,比后来的那个什么《举起手来》强太多了~~

58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一起看的,太搞笑啦~~~还有四季歌改编的弹棉花~~~弹棉花啊弹棉花,一斤棉花弹成八两八^_^

59分钟前
  • 猫阿水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