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的又一部颇具野心的颠峰之作。剧情类似英雄本色,但时代背景移至越南战争,场面更大更真实,火药更爆烈。成千上万难民迁徙逃难,装甲坦克直升机全副武装,炮火连天震耳欲聋,逼肖地还原了战争的残酷。
大场面大制作,真实背景,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人物离奇命运的虚构性。英雄本色的时代背景不那么鲜明,几乎可以理解为架空背景。构筑人物形象、命运的余地较大。背景一旦落实,人物的言行举止就要与时代气息贴合,否则就会别扭。在越南战争这样庞大的时代背景下,三兄弟混入黑帮,单枪匹马颠覆黑帮这样的设定就显得勉强,不可信。在架空背景中观众却能接受。
被越共俘虏后,张学友被逼枪杀美国人,颠狂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歌神的演技在这一段落中得到完美呈现。除此之外,在其他段落中都有点过。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最佳注脚。歌神的脸总是过于白嫩了一点,眼珠子总是最大限度瞪出眼眶,以致于发展成网红热图,并非偶然。
伟仔的戏能收能放,动静适宜,总是恰到好处地表演出导演的意图。被逼向自家兄弟开枪的段落,怒火中烧,欲哭无泪,笑中含泪,多种含混的表情在脸上凝结闪现,专业。没能拿奖太可惜。
相比较而言,张学友的戏总觉得有点抢。尤其是三人同时喜欢上歌女的戏份,张学友的情愫总像强行嫁接上去的。任达华与伟仔同时恋慕上歌女,是合宜的。三者同恋,显得累赘。大约《英雄本色》开了个好头,发仔无意间的抢戏反而一鸣惊人,造就了一部经典。主创对“抢戏”采取默认纵容的态度。
任达华饰演一名中法混血的职业杀手,外形俊朗,身手敏捷。也是吴宇森片中标志性的“浪子”角色。一袭白西装,稀虚的胡渣子,迷死人不偿命的微笑。任达华是胡渣子最性感的华人男星,没有之一。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在他身上完美呈现。与琴师抽着雪茄聊着天,优雅地从钢琴底部摸出冰冷的手枪。突然闯进男厕所,与伟仔深情对视。观众前一秒以为二者正要基情燃烧时,下一秒拔出手枪就是射。摸出雪茄点燃,美美地抽上一口,夹在门把手上把门轰开。雪茄炸弹,创意叫绝。
还有袁洁莹……天哪,还有比这更玉女清纯的颜值吗?五官细致,眉如弯月,眼如杏仁,鼻梁长而微翘,还有那一对倔强、肉感的嘴唇。最最典型的“南人”脸型,所以她的”蓝凤凰”会那么经典,因为符合人们对苗族人的最完美想像。港星中不乏清纯玉女,但像她这样的清纯中略带媚态,媚又不显得艳俗,仅此一款。
镜头转接,蒙太奇手法当然是吴宇森的拿手好戏。印象较深的一处是越共枪毙人肉炸弹一幕。这一段场景刻画极真实,三兄弟吓得魂飞魄散,表现到位。在人肉炸弹倒下时,镜头转切一尊“圣母怜子”雕像,即表达了同情,又自然不突兀。
当然最经典的一组剪辑,当属最后梁朝伟与李子雄大决战。二者开着奔驰性命相搏,夹插三兄弟年轻时驾着自行单车互相追逐嬉戏,令人不胜唏嘘,极具讽刺意味。
年轻的人们哪,你们一无所有却那么欢乐。如今的你们啊,如此富有却你死我活。
——————————————————————————————
三个男主角,最应该被批判的不是细荣,而是啊b,这家伙在电影里美化的很,放在现实就一连累兄弟、不负责任、慷他人之慨的中二大傻b和伪君子。没钱学人结婚,连累兄弟借高利贷被人殴打;逞英雄结果错手杀了人,连累兄弟一起逃亡越南,这里要提一下细荣,他完全没有参与到这件事,他去越南,一是为了发财,二是挨义气,再说了跑路那么多地方可以去,为什么偏要去战乱的越南,你啊b要是真不为了钱,为什么要去越南?好嘞,到了越南,已经结婚的啊b又走去勾搭歌星,先不说是不是想出轨,你学人家英雄救美,也要看看自己多少斤两,连一箱子药都保护不起,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还想保护一个女人?这不是中二什么是中二?这不是傻b,谁是傻b? 整部电影看下来,你就会发现这个啊b没有崇高的情怀和抱负、没有计划性和目的性、没有责任感和应有的道德情操。你看他在越南心心念念想回家,会觉得他有家庭责任感,但是当初连累大家离家跑路的也是他;好了,回到香港,你以为他会弥补这几年没有尽到的家庭责任,结果又跑去杀细荣。要说精神追求和抱负,辉仔、细荣都是为了友情和义气和他一起逃亡的,别看辉仔神经大条,人家可是为成全兄弟结婚去借高利贷的,人家在越南也是无私地配合兄弟的;也别说细荣贪财,人家也是为了出人头地的抱负,而且也在万难中实现了这个抱负,反观啊b呢?救人没救着,发财也没发着,还连累兄弟,真就是一言难尽啊
本片以六七暴动为背景,真实再现了暴动现场,但男主角梁朝伟仅仅是碰巧在场,他的旁观者视角表现出与这一事件的疏离,背景真的只是背景。这样的处理在之后越战民众抗议现场再次出现,其中一个镜头隐喻了某年北京的一幕。似乎除了呈现运动的暴力与非理性,导演并无深意。片中居民区即导演年少所居石硖尾
学友哥的表演拿捏得比较到位
这片子虽然很傻,是吴宇森最好的片子。枪战和战争场面,兄弟义气、英雄主义。张学友的演技亮了,梁朝伟的影帝气质开始显现。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下,小人物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为了活下去,杀人身不由己。不懂爱的男人冷血残酷贪婪背叛是早晚的。就连刚认识的任达华也有情有义出神入死,可见交友需谨慎
在暴力美学之外,吴宇森试图将这个关于友情贪婪和背叛的故事溶于乱世的大背景中,但这反而使这片子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滥用的慢镜和杂乱的分镜,还有过于夸张的癫狂和散碎无序的剪辑,远远不如那些更纯粹的暴力来的快意;唯有片尾处自行车和汽车的蒙太奇很是美好而绝望。
影片英文译名“头颅上的子弹”更能贴切表现主题,而全片主角其实是张学友~~
开头很燃,然后嗅出残酷青春味,逻辑有说不通的地方,但最终悲剧色彩盖过一切。六七暴动的背景很新奇,很多人物出场之后再没交代。细荣的性格转化得太快没有说服力【我的子雄叔叔才不是那样的人哼!←有病】袁洁莹真好看,张学友真悲剧,但他俩都不及被迫亲手做掉自己两个最好朋友的时年28岁的梁朝伟。
他们当年真是年轻。
影片不惜用了大量的情节来表现阿B、辉仔的重情重义和细荣的重利薄义,使之夸张而体现深深的差异,在机枪炮火流弹硝烟中,兄弟之间的情义与背叛同时展现出来,这就是吴宇森,爱情永远只是配料,兄弟情才是主菜。认同了张学友的演技..虽然他在后来的影片中,表演太多雷同。
吴宇森出品。动作场面火爆,真实而惨烈。兄弟间恩怨情仇,比起《英雄本色》式的英雄片有着更为深刻的反思。片子的最后又穿插剪辑进年轻时三人自行车的片段,很感触。
吴宇森最好的电影,有点史诗的味道了。
被爆破的场景惊到,除了个别转场很生硬(也可能是放映故障)外,剪辑一流。胶片放映好过瘾。梁朝伟当年真的是帅到惊世骇俗啊,所有角度拍都完美。过了这么多年还是会被港片中的情谊和热血感动。
张学友为我们奉献了影史上最疯魔的表演之一,于火光之间土崩瓦解的兄弟情义,乱世中小人物命运的沉浮。吴宇森的自传体电影,他将少年时代的动荡记忆,融入到这部电影中去,混乱的越南和香港,蚂蚁都能杀死大象。
张彻《刺马》。阿荣这个人物太脸谱化,张学友的表演太过,其实我倒很喜欢梁朝伟的表演,可惜此片之后伟仔就被王家卫定型了
22年前的港片。兄弟、女人、枪战、追车、爆炸…典型吴宇森电影。感觉吴宇森玩得真是太HIGH了。直接上越战戏,子弹炸弹群众演员跟不要钱似的往上弄。电影对战火中的越南时局与兄弟反目成仇的刻画相当深刻。三位男星演技均佳,张学友尤其出色!赞!但主人公不死定律以及狗血剧情让电影显得虚假做作,遗憾
补遗,VCD时代,港版《猎鹿人》,吴导钟爱的男性情谊最淋漓尽致的一次。
遇事为朋友两肋插刀和插朋友两刀的故事。阿荣太扁平了,若加点儿人情味的无可奈何会更让人痛心。故事讲得有点乱,有废笔,整体有平平之感。音乐挺好的,梁朝伟的演技撼动人心。人生得阿辉阿b这样的一朋友足矣。
现代版刺马,翻版猎鹿人。戏里学友哥最出彩。
乱世人漂萍,兄弟情惨烈。吴宇森本人最中意的片子。
这正是我所怀念的80年代香港电影,比任何华语大片还大片。
这个片子实在太惨了,也太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