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想写这部电视的剧评,但是这几天回答了很多问题,还是整理整理写一篇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电视在改编的时候,或许编剧就把“童年”的意义理解错了,所以才反复在剧中提到孩子们——“他们像所有孩子们一样离开了你们” ——“你们也应该像父母一样放手” 这是超智对米洛说的,也是编剧自己对“童年”的理解。 其实原著作者很可能是将人类的初级阶段比作“童年”阶段,而进化后的孩子才是“成年”阶段,当人类的下一代终于进化,上一代的人们作为童年阶段就终结了,下一代的孩子们成熟起来,融入了宇宙超智的大怀抱之中,和超智融合为一体。就像孩子长大了(进化),终于离开童年时的世界(地球),走入人群当中(超智),迎来自己人生(进化历程)的新阶段,这就是所谓的“童年的终结”。 有人说科技的尽头就是神学,这部电视也好,原著也好确实带着浓厚的玄学色彩,但不是基督教人格化的神学,不是救世主,不是三位一体论,不是什么神迹,而更接近于道家的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应运而生,是唯一,也是所有,可分离,也不可分离。 最近看《摩诃婆罗多》中《薄伽梵歌》一段,也有和“超智”接近的“无上我”理论,代表世间诸谛,存在于一切万物之中。在西方,大哲学家斯宾诺莎的神学论,也是类似的概念。 说到了神迹,剧中有一个调侃的话题,EP1中Ricky和Ellie在家中烛光晚餐,Ellie说“这真不错,只有他们俩,还有外面五千人”。Ricky说“也许一会给他们送点面包和鱼去,他们会喜欢的”。这里是用上了《马太福音》中“五饼二鱼”的典故,传说耶稣当年用五饼二鱼掰开分给五千人,众人吃饱剩下的还装满十二个篮子的神迹故事(此处的loaves应该翻译成面饼,字幕组很明显不知道这个典故,所以直译成了面包)。剧中Ricky和Ellie以此调侃外面的人,虽然遗弃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却仍然用传统的宗教方式,在膜拜超主。 有人问为什么超主要毁灭地球,不是被毁灭,剧中有说是吸收融合,其他星球的很多文明,也都经过了这样的进化,这次是正好轮到了地球。而且一开始片头就展现给大家各自疾病、战争、冲突、污染等各种人类可能会毁灭自己的画面,超主为了避免人类自我毁灭,所以来到地球成为监管者,并按照超智的指示,帮助人类进化。 接着又有人问,“黑人表达的意思是给哪怕留下一丝丝念想后来,超主就给他留了个片尾曲,既然不是爆炸就没必要这样(留音乐)”,这里就需要这样理解—— 人类文明的童年阶段终结了,进化成了超智,不再是个体意识,而是融入群体意识,一即是万物的超智中去了。既然没有个体自我这种意识,就不会再有音乐艺术文化这类从个体人性衍生出来的元素作品,例如超智的想法与智慧是人类无法理解的,人类自我意识下创造的作品,也无法在超智中得到延续。如同剧中所说的,人类和下一代的孩子都无法沟通,因为下一代的孩子,已逐渐成为了超智。 人类进化融入超智,但进化后就不再是人类,不再以人类思维思考,不再以人类的方式生存,音乐也就不存在了。 至于超主则是在进化过程中走向了另一个分叉,剧中也说超主走到了他们进化过程的顶端,无法再进化,也无法融入超智。这里让我想到当年看《终结者外传》时,曾说人类的大脑就像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可惜的是人死之后,一切的智慧都无法存档保留。超主比人类智慧更高,可以迅速学习人类所有的语言,但依然无法突破个体的束缚,无法摆脱种族生物的客观约束,困于一个个单独的肉身,用和人一样低效的方式繁衍,有生就有灭,是唯物的存在。而超智摆脱了个体局限,能直接进行精神融合,一即是众,众也是一,所有的智慧想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唯心(唯智)的存在,无始也无终(很接近佛教理论),所以他羡慕人类。 这里能看出超主是仍然保留了自我意识的种族,所以一边羡慕人类,一边也能理解人类对自身文明的怀念和珍惜,所以他留下了一段音乐。 就像是一个人成年后,不会再玩幼儿时的玩具,下一代的人类进化融入超智,音乐也就不存在了,而超主能理解超智,明白进化的意义,但也有自我个体意识,能理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童年的珍贵,童年结束了,但童年也有其自身价值(唯心虽然高高在上,唯物也有自身价值),不应被众生彻底遗忘,所以留下音乐作为一种怀念。
上学的时候曾深深的被“童年的终结”震撼过,那是科幻小说可以带给人最高境界的一种享受——虽是纸上的文字却栩栩如生,好像那些奇景就发生在你面前。所以,在读过如此印象深刻的原著后,这三集低成本的剧集居然远超于我的预期不得不算是一种惊喜,甚至可以说小说中的所有精彩部分在剧作里至少都完成了,尤其是外星人的那句“你们这个物种充满缺陷却也充满热情,你们信仰太多但又知之甚少。”
小的时候只是觉得这种反英雄主义的作品不多见,面对灾祸人类没有能够改变命运,却只能随波逐流任自己的命运消失于历史之间,这太不符合人类“自恋”的本质需求了,我们在自我的想象里难道不应该是一个无所不能,自由把控命运的全能吗?但现在我终于明白,把自己想象的无所不能完美无缺不过是人类自恋一个片面的表现形式,真正的完全形态的自恋是把其他万事万物都融合在自己内部,然后再爱着自己,如此的自恋才是全能。这样看来“童年的终结”更高层次的意义是它实现了人类一个遥不可及的美好愿望,那就是“我是人人,人人是我。”,毕竟我们对不一样的观点如此忌惮,如此不安。
打开众妙之门,人类的童年结束了
原作太经典,改编得不太好,有点怪怪的……
我都不想说豆瓣被一些人搞成这种自制清高的地方了
不知所云,虎头蛇尾,连个前因后果都不解释清楚。
挺好一故事,美剧就是厚脸皮要毁了他
有点冗长
又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才能看的剧,人性,政治,宗教的深度讨论,当然,国人基本以爆米花和脑残剧为食,确实少人欣赏这种以论点为题的剧,好可惜一部神剧啊,Syfy终于开始终结偶像剧路线相当大快人心
隔着Syfy'“我们就这特效这演技这点预算”的成品还是能感觉到故事对宗教的恶意和对人类的哀婉。
这种原著,这种思想,想搬上荧幕表达真的好难。
设定是OK的,拍得无聊
剧情内容基本符合原著,但是表达的内涵可能比较模糊,影片对于人类进化发展的童年,理解可能有点偏差……
很喜欢原著小说,突然发现拍成剧了,带着深深的期待看完,然而实在是很失望啊,男主的感情戏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肤浅而无必要,各种情节设置放在小说成书的年代是合理的,然而放在现代漏洞满满,宗教戏大大加强然而并不出彩,整体最大的感觉就是肤浅。
syfy把搞成神棍真是不可原谅,编剧是不是根本没理解到克拉克想表达的,重点完全错误的把大篇幅用在男主的恋情上也是够了。人类升级计划。一星给原著一星给第一集因为开头拍得还算可以
卧槽。。太烂了。。还我时间
第一集确实好看,可越往后越觉得莫名其妙,尤其是男主的感情线,不知所谓。虽然是一个虎头蛇尾的故事,还是挺喜欢的。
20151225,科幻勾连宗教,有点意思。算地球毁灭,留我干啥模式 ~
【熟度 /s/1eSi9YAe 码 f4rc 小何】
外星人长得跟恶魔一样,也就说他们曾经来过,被记载过等等等的设定都那么那么好,我这种人都能想出几种更好的编剧,结果被说的不知所云,戏份重的几个角色基本都没有作用也用意不明,最后人类的黑人朋友也是到底为了什么,总之是云里雾里虎头蛇尾。
看完抑郁了*٩(๑´∀`๑)ง*
过于宏大的主题的确不好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