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承转起伏流畅,人物的心理在旁白极少的情况下都由演员脸部的变化来体现,母亲,兄弟,儿子,敌人,战友,同事. 女主角的情绪始终处于灰色地带,你看不透她,她不像恐怖份子那么决断无情,她也没有007那样的卖命效忠。她只是为了她的孩子。你先同情她,怜悯她,在是担心她,责骂她,厌恶她,怪她不分好坏,怪她绝情。但最后你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如同她的一样。让人想起匈牙利诗人Petőfi Sándor 的句子:希望是什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让你将一切奉献,待你牺牲了你的青春,她就遗弃了你。当你没有了希望, 那你也不再绝望.
电影的色调窘地发灰,天空是灰白,海水是灰蓝,人们的脸上照着一层灰色的恐惧,唯有女主角一身大红风衣单薄地在风里飘来飘去。 那是1993年。我查了一下历史记录,正是那年IRA 用卡车炸弹在伦敦Bishopgate 炸死了记者 Ed Henty,并伤及了40多人,炸毁了利物浦街地铁站,Ethelburgea’s 教堂,造成了近10亿英镑的损失。
如果女主角有第二次抉择的机会她会仍然选择袖手逃离还是拯救那些无辜的人命?
4 ) 影子舞者
整片波澜不惊,非常沉闷。爱尔兰人民闹独立,要脱离大英帝国的管制,不屈不挠抗争N多年,各种故事不计其数。本片属于润物细无声的那种,男调查官遭遇漂亮的女激进分子,双双坠入情网,狗血的可以。女主安德丽亚获得英国独立电影最佳女主奖。如果你看了感到压抑,那就对了,就是要你压抑...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女主角的那种绝望和压力,一切很平静,一切很真实,一切又很残酷,这就是我们的real world
BBC出品。略显沉重的间谍戏,就像那北爱尔兰挥之不去的阴霾。沉闷镜头下的无奈。家族成员关系刻画不够深刻,戏中戏的精华都在开头和结尾的几分钟内。所以说,最厉害的间谍,往往是女人。
三星半
太困了,安眠曲的电影版本
士兵葬礼那段儿很MAN~
糟心悲催的北爱革命军内奸二三事,各种背叛复仇,结局很好
Impressive ending
《恐怖主义者的日常》。
前半段有点闷,高潮也很平淡,几乎全是 Andrea 的苦瓜脸,但渲染的家庭环境并没有需要的那么 intense, 最大的硬伤可能算是影舞者这个题目跟电影内容并没有太大联系。
没胡子的小指头。从恐怖分子的角度,以她们的普通生活写,还是有点味道的。都是普通人,也都有难言之隐。其中的味道就在于每个转折都是合理的,但又都是两难和奇怪的。只是稍微有点闷蛋
讲爱尔兰对抗时期的英式thriller,虽然确实如评论所说有点闷,但我觉得挺好看的,节奏和氛围都很赞 结尾……
惊鸿一吻
气氛
柔情始终是仇恨的牺牲品 @安东
镜头的色彩倒是我一贯喜欢的那类装逼文艺片。但情节上总觉得差了那么一口气,憋着实在胸闷。刻意隐去的历史背景加上好像MV似的长镜头,导致叙事性弱了很多。克里夫欧文这几年苍老不少,整体效果不像MI6特工,倒像一个普通小刑警。
这部电影不是说故事,作为故事实在有太多缺陷;看到最后感觉震撼的是传达出来的态度。Andrea Riseborough 的眼神诠释了很多我们一直不太明白的事。家人和朋友,种族和宗教,上帝让我们无法选择或者作出选择。
她是恐怖分子,但同时也是别人的母亲,别人的妹妹,别人的女儿。穿了98分钟的红色风衣,在最后3分钟毅然换成了天蓝色。那是一个可以说是残忍、但却无法用善恶对错来评价的分隔号。意外结局。
沉闷
略沉默,开头挺好。
逼迫招供保狼女,洗
牛逼演技,转折点水到渠成。杀戮和逃亡成为最终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