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的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青年人担负的是国家的未来,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中共第一代革命者青年时期的奋斗史,对现在的学生和老师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个年轻人走进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知识,更是储备能力。孔子曰: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就是说一个人,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则必无法约束自己。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之力。反过来,如果光注重书本学问,而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那么知识也就成了死知识,学问也就成了伪学问。其人必死板呆滞,毫无实用。所以我今天送你四个字,就是要让你牢牢记住,修学储能,必须平衡发展。这也是你求学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什么是最可贵的,就是这种从不气馁,永远饱含希望,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的胸襟才是最可贵的。就好像这雨,你别看它下得这么大,好像挡着别人的去路一样,可我相信,它终归会停,天也终归会晴。我毛润之没有别的本事,就一条,一辈子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太阳明天照样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在这里,老师平易近人,会愿意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很开明,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对自己工作中的失职之处不避讳;同样的,学生努力,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老师和学生都是愿意追求并实践新事物新思想的,这样的交流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效的,也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有启发作用。
正如剧中所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把教育二字放在首位,何谈国家之发展,何谈民族之未来?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这,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华强盛之源泉!”那个年代可以,我们现在一样也可以!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 人可铸,金可溶,丽泽绍高风 多才自惜夸熊封 男儿努力慰为万夫雄’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最喜爱的一部电视剧,也是唯一一部我可能看了上百遍的电视剧,
因为爸爸讲的很多故事,所以从小就是主席的脑残粉,对主席的故事一直很感兴趣。
大概初中时候第一次看这部剧,继而高中开始了疯狂的重温之路,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每次微机课我都要看这个,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我喜欢这部剧,我几乎背下了剧里的台词,会唱剧里的片尾曲和校歌,连带着第六集大家一起朗诵的少年中国说,每一次重温,心情都跟着澎湃,热血而豪情万丈。
不得不说,我向往那个时代,我向往那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我向往那样开明的老师和校园,向往早期革命先烈身上的一往无前和大气豁达!
这样的电视剧我记得名头是红色青春励志偶像剧,当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戏说,但是足以激励青年人!校长老师们身上的气节,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身上的无谓,都让人敬仰!
我最喜欢的出了第六集大家一起朗诵少年中国说,还有孔校长明耻大会的演讲,蔡和森的课堂辩论‘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的何值一提呢’,还有考试成绩出来那一集‘纵横驰骋间豪气冲天,立意高远而胆识惊人’!
哪怕反派也都很有特色,刘俊卿坏的那么真实自然,汤乡铭那么变态可怕~~~
这部剧之后,我为它写了长长的观后感,至今当感觉没有动力,依然会拿出来重温,真的就是会充满斗志,所以我将它放在心中一个特别的地方存放,时常回味,慢慢品尝。
心因之旷达,情因之豪放,毅因之更坚,性因之乐观!这部好剧,我放在内心珍藏,贡献我豆瓣的第一个全五分!!!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看剧虽然不算多,但总归已有一二,先前看完一部剧时,会有意识地提醒下自己不妨写篇剧评,但总因自认水平疏浅而夭折。但看完这部《恰同学少年》后,想写点什么的想法太难以抑制,虽将至深夜,但想趁着刚刚看完的余温,做以简略记录。
——————————
对教员的尊崇,并非因此而起,但却因此而深。辛亥革命后二十世纪十年代,正值教员韶华岁月,与之后二三十年国共内战及抗战的混乱相比,这时倒也显得相对平静。但教员之非同一般,已初露端倪。从凭借大气磅礴、贯通内外的作文一举夺魁,一直到临危不惧、救长沙城于三千溃军之下,虽仅仅二十三集,却将主席这一时期,塑造得立体而饱满。
但真正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有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向警予和陶斯咏等人的这一读书小组。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个场景:雨夜诵诗、群聚而思想争鸣、春游横渡湘江而聚于橘子洲头、为工人夜校招生而起舞于街头······此外、主席晨浴晨读、同学与老师间的交流、同学之间不掺杂私心的互助、面对不合理规则时敢于表露和坚持的任性、毛萧二人的暑期游学,同样让我回味无穷。我心中的迷雾渐渐拨开,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渐渐有了眉目。这问题就是,青春该是什么模样的,换言之,我想要的青春是何样的。
高二时,凭着好似虚无缥缈的情怀,毅然决然地从理科班转到文科班,因为在我的想象中,文科班应该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应该是“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的、应该是“思想自由学术争鸣”的。可真正发生的是,政治课不是放眼寰宇而是枯燥的术语,同学不是指点江山而是勾心斗角,学术不是激扬文字而是填鸭式教条式的教学。此后,我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割裂下、在适应教育和高考的压力下,度过了剩余的两年高中时光。
现在,上大学了,可校园墙上常见有关选课的问题不是“哪位老师的学术造诣高”而是“哪位老师给分高/容易过”,内卷背景下同学间更常见的好似是相互间的谨慎和自私,课堂上尤其是公选课最活跃的地方是屏幕上的双手,寝室里不见执书而谈但见游戏里搏命厮杀,虽故不乏勤奋用功的同学,但前面所提到的他们,若看完这部剧,可否会感到羞愧而迷途知返?
幸甚,在我仍恰同学少年之时,看完了《恰同学少年》,明白了何以“恰同学少年”。青春该是什么模样?该是雨夜诵诗的浪漫,该是主席一看书店就走不动就被吸引的求知若渴,该是像毛蔡二人那样熄灯后仍秉烛夜读的惜时如金,该是众人为夜校招生时那样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该是主席虽年少但已心系人民和国家的家国情怀,该是毛萧二人一拍即合暑期游学的激情和胆识,该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该是拥有文明之精神的同时不忘“野蛮其体魄”······
也正如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所写的那样:“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於硎。”
——————————
另1:
这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
这是一部每一个上大学的人都应该看的剧;
这是一部告诉你毛泽东为何是毛泽东的剧;
这是一部在我看时每看到一个真实人名就立刻查其生平或感叹或唏嘘的剧; 这是一部我多想能用当今先进的影音技术重新拍摄但又怕被流量废物们糟蹋的剧;
这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不断回味思考的剧;
这是一部我青春时期的启蒙剧······
——————————
另2: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是我的童年记忆,也很自然的解决了我的一些苦闷。我多希望,我能够与同学们一起朗诵李白,朗诵梁启超。我有多希望这是我的青春生活,我的每一天。众志成城永远比孤军奋战好。在这样的青春里,只有激情友情信仰,没有空洞乏味,话题,行事永远是大我而非小我。
小时候看过几眼。
想当年,强迫我们看还要写观后感。。。
毛润之 启是没读过几本书的喽喽們能够妄评的
喜欢向警予~~~
呜呜呜,没想到我一个浑身负能量的人竟然被这部电视剧感动得热泪盈眶。要是主旋律电视剧都这样拍,那我肯定早就入党了。
hhhhhh还会唱片尾曲噢2333
想整理一个"这TM也是湖南卫视拍的电视剧"豆列!拯救大众的刻板印象!
唤起心中潜藏的那股热血。
青春正好,风华正茂,当立志报国,勤学向上。原来沉重的历史也可以这么阳光有朝气。
这部剧是我高考第一年看得,当时我就深深被吸引了,堪称良心之作。这部剧让人看完之后,心中宏志顿生,有感当年毛主席那批人的才华横溢,志向高远,和现在的学生相比,那时候的学生更加珍惜学习。剧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等人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深的人格魅力,其中最喜欢蔡和森。
改变我价值观的一部电视剧 且拍得很美
毛爷爷年轻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的反思打动了我。我觉得中国青年都该看看这部剧,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比现在某些无病呻吟的青春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少年强则国强,重看一遍!仍然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好剧,全剧时时刻刻流露出一股朝气是如今大多数甚至是全部电视剧所缺少的!
不管是否真实以及主席苏,但是里面的朝气和蓬勃,确实感受到了。少年确实应该活成这样,学习,锻炼,游学,心怀天下,不拘小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一部让你找到为什么是毛这个答案的电视剧
刘俊卿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自行私译本送给了赵一贞,与我而言是最浪漫的表白。萧子升说鸡兔同笼函数求解对现实毫无用处,与我的心声完美重合。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的美好,古白话表述方式真是酣畅,少年意气多迷人多美好。
很好看。青春是最美好最令人感动的,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一样。
经世致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