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少年杨家将》的一点感想 谨以此文赠给七位少年将军 记得我第一次看杨家将是无意转到电影台的时候电视就在播的《忠烈杨家将》。从此,对杨家将印象深刻。 然而与《忠烈杨家将》不同,《少年杨家将》除了金沙滩一役的惨烈之外,多了许多日常生活的场景。有笑有泪,使得这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北宋时期,积贫积弱,皇帝庸弱,奸臣肆橫。朝廷处于衰落的边缘,边境动荡,各方少数民族都企图逐鹿中原一统天下。虽然社会上商业及市民文化极度繁荣,但是社会不稳,人心惶惶。此时,朝廷懦弱,皇帝怯战,武将虽尚在,但多被奸臣所控,沦为固权夺位的工具。武将不战,辽人屡屡来犯,朝廷屡屡议和,治标不治本。在这个浑浊的局势里,杨家确是一股清流——忠君爱国,宁战不和,宁死不屈。与潘仁美不同,杨业是个真正的武将。他做了一个武将该做的事,护国护民,尽管朝廷主和为多,他还是执着地带兵出征,苦守边疆。在我眼里,杨业是个不二的真英雄,而且他的妻子佘赛花也是出生于将门的烈女子。虎父无犬子,杨家的七个儿子,个个少年意气,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战无不胜,辽人闻风丧胆。杨家将,成为辽人的克星,一支往年不败的勇者之师。 我以为,真的以为,这一支不败的军队真的可以一直保卫大宋很久很久,久到辽人不敢再来到中原造次,久到狼烟可消,天下太平。倘若没有金沙滩一役,或许是,真的可以实现的吧。 我心疼那些少年,那些汴京城里少年将军。尤其是延昭,汴京城最明亮的少年。历史上六郎真正的样子我无从得知,但我非常喜欢胡歌演的六郎,他演出了我心中六郎的样子。 最初的最初,六郎也只是个孩子,乖巧懂事,顽皮淘气,锋芒初露。最初的最初,六郎还不是杨家军的一员,战场和军营总有父亲和大哥们撑着,他每天会和七郎到市集里逛逛玩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偶尔做做技术宅搞些小发明,等哥哥们有空就缠着哥哥们练功切磋。我还记得他舞枪的样子,记得他拉弓射箭的英姿,记得他驯服烈马的骁勇。我还记得,他曾经也不曾知道战场的残酷,只是单纯地有着一颗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心心念念想像哥哥们一样跟着父亲一起出征破敌。我还记得,百水城一战,他刚刚参军,他失散多年的四哥也刚刚回来,那时,杨家军陷入僵局,他奇兵奇谋,与四哥里应外合,一战成名成为少年将军。我还记得,那时候他刚刚和柴郡主相遇相知,约定着等他取胜金沙滩回来定会娶她过门。可是,谁知道呢。谁又会知道呢,金沙滩一役,竟会如此悲凉的结局。前一晚全家人还坐在一起喝着爱心汤,吐着桂圆核,那时的他们都不觉,金沙滩一役,七子去,一子还。 潘仁美令杨家先行,暗地里勾结辽人暗算杨家军。五郎快马加鞭赶到皇上那里秉明真相,奈何皇上猜忌,心里早就对功高盖主的杨家军有所忌惮,并没有增派援兵。被辽人前后包抄的杨家军孤立无援,只能拼着苦苦支撑。 “我们被辽军重重包围,大哥为突破封锁,被辽人凌辱而死。二哥和三哥去追击萧太后,回来的时候就只剩下两具遗体。还有七弟,他为请援兵,陷入重围,万箭穿心,力尽而亡。四哥为了抢回二哥三哥的遗体身中剧毒,我把他扶上马背,冲出重围,可是结果,在悬崖边上只找到了他的埙。” 这就是杨家将的最后结局。七子去,六子回。我在最后哭去了近半包纸巾,在我看到八妹小手拉住七郎染血的战甲拼命摇的时候,眼泪像缺堤般滚落。那是八妹最喜欢的七哥阿,那是一直会陪八妹一起玩的七哥阿,那是最会吵吵嚷嚷的七郎阿,为什么就这样安静地躺在这里了呢?去的时候,大家明明还是好好的,一个个都是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从小失散的四郎才刚回府,几位哥哥新婚燕尔,小七连媳妇还没取呢。回来的时候,怎么偌大的天波府一下子就如此清冷了呢? 金沙滩的惨烈,是时代的悲剧。 昏君 奸臣 野心 谗言 功高盖主 猜忌 如此关键词拼凑起来,杨家的结局并不难以估算。杨家满门忠烈,只可惜了那些一心热血手握长枪的往日少年。 男人的成长,都是血与泪的史诗。金沙滩一役归来,六郎早已不是昔日那个空有热血的少年。战场的残酷,背叛与出卖,亲人的离去,他不得不成长。五哥因为自责自己没有及时赶到帮助杨家军,心理已经濒临崩溃。六郎是杨家振兴的唯一希望,只有他,能够重振杨家军,继续完成父亲没有完成的使命。所以他不忍履行承诺,他不忍心娶郡主过门,他自知自己的命已经不是属于自己的,他随时都可能会像哥哥们一样战死沙场。所以他说:“现在分开,还不迟。”表现得成熟稳重,仿佛像当年他的父亲和哥哥们那样。 43集看完,又笑又哭,为大宋昏庸的皇帝感到羞耻,为杨家的悲壮感到痛心。“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有万分之一和平希望,杨业定将全力促成之。”这是杨业在金沙滩说的一句话,他不喜欢战场,但即使终要回到他最不喜欢的战场,还要带上七个儿子,他也还是去了,因为他希望“以战止战”,在锋利的八支杨家枪下,快速地结束战争,这是杨业的理想。但是这种理想于宋朝这样时代终究太过恢宏,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却更显珍贵。 犹记当年汴京城 出鞘剑 杀气荡 千军万马独身闯 但愿今日,往日少年,赤血长殷。 『关山横槊 谁可补天 碧血长枪 昨日少年 孤影归途 不见烽烟 一笔千秋 后人心间 风起 云散 』 ——《风起时》 2017.4.14
袁弘是五郎,胡歌是六郎,彭于晏演七郎,里面还有刘诗诗,童年的回忆啊,杨家将最后死在战场的时候哭死了,个个都死不瞑目死不倒地啊,保家卫国何其悲壮!
推荐16至18岁男性集体观看,加强性别自觉教育;16至30岁女性自己在家观看,HC专用;大陆自产偶像剧先驱者是也.
结尾不咋好看。前面都不错。集体死的那集太惨了。哭的我稀里哗啦的。。。潘仁美死的太舒服了。不平衡。我觉得关红跟耶律耶应该比跟杨五郎更幸福。
我怎麼能只有簡簡單單看過兩個字去詮釋我的整個心情。我怎能以這麼一種雲淡風輕無關痛癢的口吻去談起我這麼熱愛的楊家兒郎。如果說有時光穿梭機,我真的只想去到這個年代啊。哪怕只是做楊家的一個丫鬟呢。畢竟,我可以朝朝暮暮看到生動鮮活的他們啊。
萌点是胡歌和彭于晏!!!!!简直是热血+催泪巨作!!!我从08年拖到2010终于看完了!!!尤其记得七郎死的那集是第39集,看一遍哭一遍~~~~(>_<)~~~~ 后面的几集都是在催泪~~~~
终于看完 苦的甜的痛的开心的都收了一大框 忍不住向身边人推荐 07年的剧不知比现在的剧好了多少。彭于晏演了电影,电视剧真是看一部少一部。多可爱的少年郎
我能说自己超级爱这部剧吗?当年看得哭死我了,感动六郎七郎的明朗和后来的成长,感动于郡主和六郎的吵吵闹闹,感动于小七和杜金娥的一日夫妻……这部剧第一次认识诗诗,看这剧的时候有点讨厌耶律齐哈哈,不过后来我好喜欢袁弘
最初只是冲这歌歌去看的。最后看得我气贯长虹啊!!
彭于晏死的时候哥都快飙泪了
这部剧不知道为什么没上星 也许07还没有这个概念吧 当时看的dvd碟 最后几集就是高潮 连续死人更是泪点
完全是武侠片,什么轻功,气功妖魔法术都用上,飞檐走壁,根本不能说什么杨家将。明星很帅,声效很差。胡歌演的应该不是六郎,他应该在演大郎。大、二、三郎都不知道戏份哪去了,剧情很奇芭,但很多人觉得很好看很历史的电视剧,设定乱改一通
喜欢老七、老六和柴郡主
今年看过最好的电视剧,那个荡气回肠
只看一个男人——耶律斜
大结局太虐了。最喜欢这种讲述“家国情怀”的电视剧。有些台词说的很有哲理“在顺境中做到大仁大义很容易,在逆境中做到大仁大义,才是真正的不简单”。顺便吐槽一下演员的帽子。
怎么办~我越来越爱这个彭于晏了 太可爱了也~
男演员阵容现在看来那是相当华丽啊,贴纸买了好多!服装发型现在看来也很好,甚至比现在的雷人古装剧强很多
《少年杨家将》这又是一部看似偶像剧般的电视剧,一大堆帅哥美女,但是还是觉得我家六郎胡歌最出彩!绝对值得一看哦!很好看!
小时候追的剧,虐得我心肝脾肺肾都疼。七子去六子回,小时候真的恨不得拿把刀把坏人都砍了,我六郎虽然回来了,但是痛一点都不比别人少。
杨家一门忠烈,父子八人同上战场,只有两个人活着回来,何其惨烈!那个昏君!看潘仁美那一脸奸诈,真有一股冲动,想要抓起遥控器,照着他的脸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