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孩子比大人纯真、有温情。
寿司就该配绿茶。
小女孩竟然喜欢玩小熊叔叔跳动的胸大肌?
照顾孩子也是不错的工作。
——你们两个男人结婚,谁是丈夫?谁是妻子?——没有妻子,都是丈夫啊。
——两个男人为什么要结婚啊?——那是因为他们爱着对方啊,结婚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结合。
拥抱,是用来问候的方式。
御用洗碗师。
家庭的组建方式,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
我睡不着,能陪我喝一杯吗?
2
只是同志而已,却被人看做是性犯罪一样。
——我们离婚了,而他是我弟弟的丈夫,我们几个人之间怎样称呼呢?——叫家人就好了呀。
学会人与人之间的拥抱。
3
不想出柜的人活得很小心,只能去隔壁城市的同志酒吧玩。
对不起,我失言了。
猪肉生姜烧。
相爱就是你很喜欢他,非常重视他,他对你也一样。
敢于指出老师不是的家长。
他跟男朋友结婚了。如果这是他所期望的,那就守护。如果他很幸福,那就祝福。
内敛的日本人等亚洲人,还没学会欧美人的见面拥抱。
离婚的夫妇没有勉强再结婚,很自然啊。
离别。再会。
做為家人,有時候為什麼互相理解就這麼難,人為什麼總是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理解TA
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道理,接受起來卻極其困難。這世界上最難的事情,莫過於讓別人理解你,以及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別人身上,而這兩件事情,不就是我們大多數家人之間彼此“折磨”的事情嗎?
愛你是什麼,是愛妳所愛,還是僅僅愛我想要你變成的那個樣子⋯⋯
是一部相当慢节奏的剧啊,只有短短三集。
出人意料地并没有花大量的篇幅去直面同性问题,反而很多台词只是蜻蜓点水一般,却余波荡漾。
小友的哥哥当着弥一和麦克的面哭泣的画面很让我动容。他为什么会哭?明明知道答案,可是这个答案却又让我难以启齿。哪怕社会还没有对他造造成无可挽回的创伤,可他却已经如此胆战心惊,害怕到哭泣,可见舆论对一个人的影响,以及同性恋歧视问题的根深蒂固。
加藤选择了隐藏自己,不公开出柜,或许不会引来他人鄙夷的眼光,可这样的牺牲是巨大的。即便麦克和凉二最终步入婚姻殿堂,可过程的曲折不想而知。
这部剧绝大多数的镜头,都是“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光,有哭也有笑。麦克对夏菜的关心、包容,夏菜对麦克的好奇、弥一对麦克的逐渐接受,这部剧就是想告诉你,同性恋者也是普通人。
不光是主线,弥一和前妻的这条线也是如此啊。虽然只是曾经夫妻,但却保持着一种默契,为了让夏菜开心,他们花时间待在一起,但也不依赖对方。
弥一摈弃了多年深藏于心的对弟弟的偏见,最终放了下来,在父母碑前潸然泪下。
这是一碗集亲情、友情、爱情于一体的日式鸡汤。放下偏见,生活会更加甘甜。
2018年的春季番里,LGBT题材的日剧除了大热的《大叔的爱》,还有这部由同名漫画改编而来的《弟弟的丈夫》。 短短三集,总和起来不过一部电影的时间,却展现了不同立场不同身份的人在面对“同性爱”时的态度与做法。 如果亲人向你出柜,你的反应是什么? 凉二对麦克说,哥哥弥一接受了自己。 然而弥一知道,自己并没有像凉二说的那样完全接受了他。 其实凉二或许也明白,所以在出柜之后变得沉默寡言,所以在加拿大和麦克结婚的那一天会忍不住哭泣羡慕麦克有家人的祝福,后悔自己没有同哥哥好好的聊一下。 在出柜之前,凉二或许也和剧中出现的少年一样,搜索过很多资料,看到过各种过分的话语,一个人恐惧甚至哭泣。没有人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哪怕对方是自己的双胞胎哥哥。但,还是对哥哥出柜了。14岁的少年,做了多少心理建设,预想了多少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才终于鼓起勇气害怕而又期待地对哥哥说“我是gay”。 同样14岁的弥一,面对凉二突如其来的出柜,不知所措。 我想,弥一并没有觉得弟弟是怪物,他只是觉得太突然了,并且与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发生了偏差。所以在那个瞬间,他没有做出凉二期待的反应。 凉二期待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呢? 也许是一个拥抱,也许是一句“喜欢男孩女孩又有什么不同呢”。这句话,一直到麦克住到家里之后,弥一才真正的理解。 想到女儿未来的可能性,弥一开始明白他在意的并不是女儿喜欢男孩还是女孩,而是担心她将来可能会因此而过的辛苦。不得不说,前妻夏树大概是剧里最豁达的角色,一句“去他的普通”开解了弥一。
什么是普通? 爸爸妈妈孩子的三口之家是普通,单亲家庭就是不普通? 异性相恋是普通,同性相恋就是不普通? 这又是谁规定的呢? 自以为是的大人。 学校的老师和小雪的妈妈代表了这类大人。因为自己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就把孩子也牢牢束缚在自己的圈子里。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在保护孩子,用他们自以为正确的“真理”。可是,他们一直认为正确的就真的正确,他们所觉得不普通的就真的不普通吗?甚至于要上升到“变态”的程度。就像弥一说的: 【不过是同性恋,却好像犯了性犯罪。就觉得应该让孩子远离这些人。】 然而孩子们其实意外的更能接受世上存在的一切“少数”。在没有外力刻意引导的情况下,孩子也许会觉得奇怪,但不会立马就感到“恐惧”“恶心”。 就像小雪说的那样“相爱的两个人结婚”。 很多大人却执意要在“人”前加上限定词。倒不如一个孩子看的明白。
没超过漫画,但也没毁了漫画。漫画里的内容百分之九十五都有,但是总感觉有一点不自然,应该跟导演节奏和演员的演技都有关吧。另外麦克一点gay的气息都没有,看得我好出戏,好无奈😑。
这片子应该拍成《情书》的气质,看完后觉得少了点什么,就立马想到了《情书》。为了弥补这种感觉,今晚再重温一遍。
看完漫画还想着,会不会出第二部—描述弥一和女儿去加拿大拜访麦克的故事,但是转念一想,宁愿它不出。少即是广。
漫画看哭了好几次,里面很多洞见都犀利、自然而又平和的展现出,人物刻画细腻真实,情节发展自然和谐,不得不佩服田龟大叔的智慧和功力。我也意识到,以前怎么就没关注漫画领域呢?
PS:麦克(漫画里的)跟大叔其他漫画里的主人公一样帅且性感,又高又壮,性情温和,浓眉大眼,粗犷的胡子,在gay圈里是会是相当受欢迎的存在。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目前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大体分为三种:极度反感、与我无关与爱好基腐。
第一种就不说了,直接放弃治疗吧。
大部分朋友可能都持第二种态度,觉得与我无关,只要这些人藏起来别让我看见就万事大吉了。
但细细一想,假如有一天你身边的朋友甚至是亲人出柜了,那种“与我无关”的状态被打破了,你还能欣然接受吗?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以女性为主),则非常喜欢基腐,一看到帅气的男同就莫名奇妙的兴奋。
不过前提是,相爱的只能是美少年,换成两个有些发福、长相普通的中年大叔,兴奋可能就变成了恶心。
说起来,这几种态度都有点问题。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看待这个群体呢?
小探想推推最近的这部日剧。
弟之夫
这部剧只有短短三集,是一部有同性但没有基情,有苦痛也有温馨的作品。
该剧改编自田龟源五郎创作的同名漫画。
《弟之夫》是这位以同性、基情、SM题材见长的重口味大叔唯一一部正常、温情的作品。
(别去搜大叔的其他作品啊~)
该剧讲述了带着女儿独自生活的男主弥一,与多年未见、客死他乡的弟弟的外国丈夫相遇相识的故事。
本剧一开始,弥一的梦境回到了十四岁的时候。
那天,他的双胞胎弟弟凉二向哥哥出柜了。
但身为直男的弥一却无法接受,两个人至此有了隔阂。
成年后,弟弟移民加拿大,并在那边找到了伴侣,相伴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一觉醒来,弥一意识到自己梦见弟弟的原因:他的外国丈夫麦克不请自来,一见面就把弥一当成凉二,扑过去又抱又哭。
弥一对凉二的死正如他对“弟弟是同性恋“的态度一样:不正视、不接受、假装它不存在。
现在可好,屋里总有个庞然大物提醒着自己发生的一切。
弥一对麦克的态度是复杂的……毕竟自己和弟弟长的一模一样。
倒是女儿夏菜很快就接受了麦克。
虽然第一次听说两个男人也可以结婚,她也吃惊的瞪圆了眼。
但麦克身上有种温暖的气质,很快让夏菜对自己的这个外国叔叔好感倍增。
她用天真的问题打破了弥一的禁忌。
对此,麦克认真的解答:两个男人也可以因为相爱而结婚,他们都是“丈夫”。
渐渐地,弥一对麦克的态度也开始变化。
他意识到,麦克是真的很爱、很思念凉二。
他会趴在凉二房间里的榻榻米上,轻轻呼唤爱人的名字。
他特意跑去看凉二年幼时爬过的大树,捉螃蟹的河流、坐过的秋千……
陪同麦克四处逛的弥一关于弟弟的记忆也在慢慢复苏。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忘掉那些快乐的时光了 。
当麦克再次因为想念凉二,喝醉后抱着弥一大哭时,他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把他推开。
看着哭着睡着了的麦克,弥一说出了藏在心里的话。
说完,他扭过身悄悄的哭了。
在这个家里,弥一作为全职爸爸,照顾着夏菜。
他曾经也是工作狂一枚,结果不仅没能事业有成,还因为忽视家庭,导致与妻子感情不和离婚。
他争取到了夏菜的抚养权。
麦克的到来为这个家带来了很多欢笑,寂寞的夏菜终于有了陪伴。
她偷偷告诉麦克自己对妈妈的思念,麦克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至于弥一的前妻,虽然因为爱上了别人而离开,但她回来探望女儿时,两人亲热的形影不离的样子完全让人恨不起来。
而且离婚后,弥一和前妻的关系反而变好了。
虽然曾经的争吵没法再让他们回到过去,但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pao)友。
一家三口还带着麦克一起去泡了温泉。
弥一感慨的对前妻说,几天前根本想象不出和麦克一起泡温泉,那时总忍不住提醒自己他是同性恋。
现在才发现,不过是泡温泉而已。
前妻笑嘻嘻的回了一句话。
弥一的“成长”还体现在从接受麦克,到开始捍卫麦克。
他意识到麦克善良、为人敦实、和凉二真心相爱,不应被那些不相干的人指指点点。
他心中与弟弟隔着的那扇门终于打开了。
虽然一瞬间,悔恨、思念和理解、祝福来的同样猛烈。
本剧最后,麦克完成了凉二的梦想:让自己的爱人和亲人能够相互接纳,真正成为一家人。
“只有阴阳相隔之时,我们才能相互理解。”其实是挺悲哀的一件事。
但這部日剧中,导演用淡淡的温情化解了这种悲痛。
小探不由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另一部有相似情节的电影《天佑鲍比》 。
(豆瓣8.8,消除对同性恋偏见的最佳电影。)
同样是亲人离去后才相互理解,在这部片子中,导演试图让我们直面悲痛。
该片讲了生在保守的基督教家庭的男孩鲍比是同性恋。
他因为无法接受自我、无法得到家人的理解最终选择了自杀。
在鲍比生前,他的母亲玛丽虔诚的信仰着上帝,坚定的认为同性恋会下地狱,必须想办法矫正过来。
在鲍比死后,这位母亲被困在自己的信仰里,不理解为何罪孽深重但心灵纯洁的儿子却得不到救赎。
为了解脱,她开始读儿子的日记,倾听他生前没有说出来的那些话。
并开始接触、了解同性恋人群,与神职人员探讨圣经中的相关解释……
玛丽的彻悟发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小探永远也忘不了她淋着雨跑去找牧师,大哭着说出下面一段话的样子。
“我知道为什么上帝不治愈鲍比了......因为他没有什么不正常。”
这部片子让我哭到不行,同时也奠定了我对“同性群体”的认知 ,就如玛丽说的那句话:他们根本没有什么不同。
回到现实,在最近的北京电影节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惨遭下架。
“同性人群”再次被隐藏了起来。
有人曾质疑同性题材的影视剧太多了。
但一切的“平权”都是建立在不断发声的基础上。
希望有生之年,我们也有机会拍出这样优秀的影视剧!
熊熊穿着彩虹tee虽然很stereotype (最后一集还有粉三角) 但大人对gay自然而然的害怕不适却因为爱去努力面对 小孩天真自然地接受「丈夫+丈夫」的设定 还有日式细腻柔软的storytelling PD好棒 调色打光太温柔。
日剧真的在多元化方面甩开国内不知几百条街,国内的审查制度做个人吧!
简简单单 诚诚恳恳 家人就是我们去理解的人
爸爸跟老师说,我不会为了让夏菜合群而去改变她的时候,真的是感动啊。
弟夫的到访让恐同的男主逐渐打开心扉理解同性恋者。100年后的人们看到今天恐同者对同性恋者的排斥和迫害,大概会像今天的人们看中世纪焚烧异教徒一样震惊和不解吧。
三集短短的溫情片。最後老婆說:只有一個小孩要養三個老人,真可怕。我說:妳可以不用這時候提出社會問題。
感谢田龟老师恭喜田龟老师。比预想要出色 故事果然很棒 拍的演的也不错 给佐藤隆太暴风鼓掌。无论怎样家人就是家人。很简单的道理√
不掰弯直男。弯直都能互相理解的温情片,真好
觉得这部剧讲的还有一个方面,人世间的离别。弘一和凉次父母死去,父母与孩子的离别,凉次死去,兄弟之间的离别,弘一离婚,爱人之间的离别,麦克的离开,对于夏菜和弘一,是亲人和挚友的离别。夏菜也终会长大,离开弘一。我们的人生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离别。如若不能留住,那便趁拥有时好好珍惜。
没想到田龟源五郎还能写这么温馨的作品,滤镜看着也超舒服。演kana的小朋友可以说是天才女优了,୧(๑•̀◡•́๑)૭
超好看的!中村友理太美了~
再强烈的自我认同也不能带来别人的认同,从we are family 这样的普世价值出发也许是一个解决办法。演员和漫画差距比较大……Mike除了憨笑就没别的了,看在是相扑选手的份上就原谅他了。所以,如果是是枝裕和拍会怎样?
从欲海中把田龟源五郎的深情赤裸裸的打捞起,晾在了阳光下。上了年纪的田老师直白的科普欲啊~
给佐藤隆太自动加分,为人父的表演状态很好。带着对逝者最好的怀念,和对下一代言传身教自省的教育,一份深情一份包容。爱从来是一样的,就在于理解。爱情不占更多篇幅,但两个瞬间,麦克卧在榻榻米上一声声的“凉二”,凉二“一起回家”的那行泪,还是红了眼眶
其实和《换季期》一样讲的是和解,如何去接受自己理解不了的不同。这部剧最棒的一点就是从儿童的视角先天无差别的讲述这个故事,所以两个人为什么要结婚呢?可能是因为相爱吧!
“为什么两个男人要结婚啊?”“那一定是因为他们爱着对方啊 小友真是小孩子啊”第一集里最感动到的其中一个点之一竟是这种小孩子之间这种装老大故作深沉却连爱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对话
小女孩的演技秒杀胡须熊。
非常巧妙的角色安排,展现了NHK对LGBT一贯宽容的视角,当然这也是必须要面对的社会转变。
相处过的回忆像宝石一般珍贵。不是“さよなら”,而是“see you again”,阴阳两隔也好,世间别离也好,总会在未来时间和空间的某个维度,再次相遇的。
非常好的lgbt科普片,以及给猜测最后结局是掰弯男主的一点剧透:并没有,就是很日常地讲述理解包容和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