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又被是否逃离北京的话题刷屏了。恰逢此时,一部名为《东京女子图鉴》的日剧风靡互联网。该剧讲述了日本秋田县的女主人公绫来到东京的奋斗史,她终于从一个小城姑娘进化为扎根于东京的都市女性。不过主人公绫的观念和奋斗经历,却备受争议,支持者有之,批判者有之。绫为何备受争议?她的奋斗观是否值得京漂一族借鉴?
剧集开篇,老师问绫,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绫不假思索地回答: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人。出生成长于秋田县,绫一心向往的是大都市东京,向往的是成功和体面。 大学毕业后,绫如愿得来到东京奋斗。她一开始住在三轩茶屋,这是许多东京漂一族起步住的地方,特点是平民、接地气,在这里绫与普通职员开始了她的第一段恋情,两人的日子微小、确定而幸福。 但绫很快产生了不满,她想如果我只是来东京过小确幸的日子,那在秋田就可以做到,为什么还要来东京。她抛弃了男友,搬到了年轻女孩聚集的惠比寿,参加各种男女联谊,想钓个凯子,一下子改变命运。绫如愿找了个高富帅,熟料高富帅已经有了未婚妻,她很快便被抛弃。
当绫三十岁出头的时候,她辞掉了民营企业的工作,跳槽到了Gucci当公关经理,也搬到了充满高级和奢侈味道的银座。她成了和服店老板的“小三”,和服店老板带她体验各种奢侈生活。面对着逐渐增长的年纪,凌渐渐有所不安,她以分手为要挟逼迫和服店老板离婚,和服店老板不为所动,反倒决然地离开了绫。 三十多岁的绫开始着急结婚,她频繁参加相亲,最终降低标准,选了一个与自己收入相当,但长得实在太过寒碜的男子结婚。丈夫无貌,无趣,可是在豊州高层公寓有房。婚后的生活死水波澜,两人很快分居,丈夫有了外遇,两人离婚。
此时的绫已经快四十岁了,她搬到了代代木上原,过着高品位健康的生活,并与咖啡店的小男生睡在一起。与她猜想的一样,小男生看上的只是她的钱,两人很快分开了。 四十岁一过,绫突然恐慌,担心老无所依、想回老家,可一回老家,发现自己与之格格不入。绫最终还是回到东京,买了一个二手房,和认识多年的男闺蜜搭伴过日子。剧集终了,但绫的“奋斗”还没终了,散步时偶遇人生赢家,她回头过,对着镜头说:“我想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该怎么评价绫呢?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她,绫是一个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必须强调的是,利己当然没有错。恰恰相反,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之一,便是对利益的追求。精致利己主义的问题在于:为了利益自觉地择错。明明知道某个行为是错的,可还是为了利益去做,以原则换金钱,以身体换地位,以道德换机会。 绫想要在大都市里拥有体面的生活并没有错,她为此目标奋斗也没有错,可她错就错在于,为了这个目标,她始终在不断地“择错”。甩掉敦厚温暖的第一任男友,不断牺牲自己的原则去迎合高富帅男友,甘愿成为“小三”,受困于外界条条框框压力随便结婚,当心疲惫的时候又随便找闺蜜搭伙……虽然绫的每一次“择错”,都不是什么作奸犯科、不可饶恕的大错,但这些错误既违背了道德,也违背了自己——绫的选择里从来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有的只是他人的看法。
绫的整个奋斗史就像打怪升级,住所从接地气的三轩茶屋,到年轻女孩聚集的惠比寿,再到充满着高级、奢侈味道的银座,再到自己买的公寓;工作从普通职员升职成品牌策划,再跳槽到Gucci;情人里有暖男,有高富帅,有精英上流人士,有小狼狗……也因此,不少女性观众很羡慕绫,认为绫的身上始终有一股生机勃勃的欲望,她是独立女性的典范。 绫的确算得上是一个独立女性,但绫真的值得效仿吗?我们不想对她做过多的道德评判,但想提醒读者注意一个问题:从始至终,绫幸福吗? 绫自知她是一个“贪婪”的女人,一路上她被欲望驱逐,就像猴子下山寓言里的那只猴子,她一路采摘,一路丢弃,一路丢弃,一路采摘,因为她从来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她对生活的标准从来都是外界给的,她的灵魂也无法真正的安定下来。
剧中绫有两次哭泣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次是丈夫找上门来希望离婚,她微笑地祝福丈夫要过得幸福,当丈夫走后,她一人签署离婚协议,突然痛哭。第二次是被小狼狗背叛的绫离开东京,回到故乡,遇到了高中时候的老师,老师惊喜地拿出刊登有她的采访的杂志,说你成了老师们经常向学生提及的榜样。绫终于过上了她之前想要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可她却忍不住在老师面前痛哭。这两次突然的哭泣,是绫始终压抑着的情绪的爆发,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为了这所谓的“令人羡慕”,经历了什么,承担了什么,又牺牲了什么。
绫不幸福!精致利己主义者并不幸福,因为他们只有利己,没有自我。 精致利己主义者一心想着往上爬,他们总是认为,只要我愿意拿灵魂和魔鬼交换,那我就会得到一切我想得到的。可真相的残酷在于,在太多时候,阶层的差距总是难以逾越的,你熟知上流阶层的游戏规则,但你并不是规则的制定者,就像剧中出生于东京港区的相亲男士,也只找出生于港区的女士结婚。 剧集快结束的时候,我们以为绫与男闺蜜搭伙过日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了,可两人散步,绫与上流阶层的夫妻擦肩而过。绫的眼里充满羡慕。这是编剧狠狠甩给绫的耳光,你出卖灵魂,不断努力,你以为自己过上了让别人羡慕的生活,可永远有比你更好的,永远有你无法企及的。
悲剧的是,绫并没有领悟到这点,她立即又动力十足:我想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呢。可回顾她的奋斗史,她一直在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她却没有因此而幸福。当你没有了自我,只剩无止境的逐利,那么你只会像永远推着石头的西绪弗斯,永不停歇,永不安宁。
——首发南周知道,署笔名——
这套剧身体力行地阐述了女人越有钱越美丽的真理。看着麻美姐演的绫在成长过程中衣品像“坐着自动扶梯飞速向上”一样进步感觉实在太爽!献上全剧截图以作留念。
但是凭我的水平也只能做到截图收藏了…品牌出处实在认不出,传说可以看剧末赞助商名字,有空研究一下
(高中生时代忽略不计这篇直接看麻美姐啦)
【注意】请各位一定要撑到第三集!相信我!不要被前面两集的搭配打倒了QAQ
E01 刚刚从秋田出来东京的绫这一身简直土得让人闭嘴惊艳,如果以现在时间线往后倒推的话是1996左右吧。但是这配色,请不要把锅推给时代,不是时代的错,谢谢。
再看职场装,虽然不算是太牙败但是总有种错把老气当成熟的感觉。其实这套剧的服设真的很好反映了人设。20出头从三四线小县城来首都的女孩子,做着勉强维持自己体面生活的工作,站在商场买衣服的时候是否也会在“想要可爱一点”“不行,我已经工作了,必须像个大人呢”这种想法之间徘徊呢?
正如绫对三茶的评价“恰到好处地时尚,恰到好处地俗气,这种不彻底性也和现在的我相符。”
E02 工作生活安定下来的绫穿着也向着符合时宜的方向靠拢。格子长衫破牛仔裤运动鞋,像是已经把这个地方穿在了身上一样自得。 啊,其实我很喜欢这段呢,正在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中安定下来,跟喜欢的人探索新的地方,吃好吃的烤肉。小小的幸福紧握在手,充满希望的感觉。
噗然后这集接下来Yuki去联谊会砸场子那一幕我倒着看着好几遍!喜欢!比心!姐姐好美请鞭打我!
咳咳回到绫,本集的职场装,没有第一集那么用力过猛慢慢地找到感觉。应该是薪水发下来妹子好好逛了下街?(微笑)
E03 当当,终于迎来了绫发力的一集。从在库管理部调去了品牌部,跟Yuki那种低调不同,绫倒是把自己的干劲野心都穿上了身。
这发型耳环妆容我能撸100遍。 但是看全身感觉出来后再搭短款外套太累赘啦,这个包扣50分不过分。
接下来经典的寒风飘飘起球内裤刺痛我的心,绫离开三茶直树转投惠比寿高富帅怀抱的情节。她从三茶毕业穿的这套真的超级喜欢。同样是格子元素,但是再也不是红蓝相间朴素衬衫款,踩着高跟鞋穿着利落剪裁外套的绫说: ——“但它(三茶)过于平民化,令我渐渐地觉得不太舒服” ——“我要赶上东京女人的步伐,三茶太有生活气息了。”
接下来是约会时这套亮宝蓝+貂毛围脖+小豹纹包,从这集开始到结尾蓝色系在绫身上多次现身!不过话说回来不知道为何这套是全剧我觉得最暴发户气质的一套。 我想了下可能是因为隔壁这位亚洲黑人印花衬衫小哥影响吧…(但是这位先生脱了很好看)
E04 又见洗手间…这套裙子真的超级适合麻美姐昂!橙色系条纹显得精致又有女人味,外搭深蓝色外套走在街上不要太优雅。///。。///
30岁生日,绫在梦想中的传说中“30岁生日之前去过的就是好女人”的Joël Robuchon,被放了鸽子。 但这套高额利息分期付款价值人民币1.8W的白色吊裙真的很美。
怎么说呢,就像这段人生也是高额利息贷款回来的一样。在20代的末端,被有钱富二代男友一个理由也没给就甩了,这些是不是从三茶来到惠比寿还给东京的利息呢?
裸色外套在这集又穿了一次,通勤的感觉也很好。啊其实之前说蓝色经常出现,其实裸棕色,黄色元素后面几集也会增多。
E05
哈哈哈小姐姐穿着本剧最ROCK的一套被老板训斥“说什么只认香奈儿一个牌子,我也没见你穿过香奈儿”
配饰好评!来看细节。别人穿皮裙绫穿皮裙,怎么能穿得那么斯文!
然后是去Gucci面试的这套,蓝色包包打破一身蓝黑的沉闷感,但是就算单单是上衣都很好看,小外套设计像是围巾披在身上一样,入选我心中本剧最佳TOP5!
前方高萌!收到Gucci offer的绫回来辞职狠狠串了老板一把,看这里笑了出声超级解气哈哈哈…裙子酒红色很显白,小小的鸡心领也好俏皮。可是港真,这种分层裙,对B Cup以上的妹子真的很不友好(微笑)
又见宝蓝,蚕形中长外套搭长靴,干练是干练啦,就是室内看略显老气,是不是?
不过从上面这个造型开始,绫的发型就一直Lob下去了哦
E06
写着写着已经过了一半剧啦。E06中的绫到新公司工作已经一年,简单的豆沙红长裙搭外套,人家已经不再需要用闪电宝蓝去证明自己在公司的存在感啦。
其实,绫真的有部分弹幕骂的那么“不知满足,自作自受”吗?单看工作,对上一份工作不满意,自己通过面试得到了新的工作机会,遇上了故意刁难自己的上司,没有退缩,稳稳地一步步坚持下来了。她只是在贯彻着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并且为之付出努力与代价而已。
女人对女人的恶意,何尝不像E04中职业女友的独白:“诋毁像我们这样的女孩子,只能说明他们的羡慕与妒忌。也是啦不这么指责我们的话,会讨厌死那个失败的自己啊。”哪一份光鲜背后没有点阴影呢?难道这样光鲜就不让人向往了么?并不是呢。
扯远了, E06有好多套造型啊!看一眼和服店外遇专业户色店主送的MB,这双绫上脚真的是“充满情色的诱惑”惹(结果果然睡了)(羞
插播一张床照,也很好看。吸吸
这集还有个黑白波点上衣的杂志造型,但是我本人非常不喜欢那套,所以不放图。谁让我是作者呢?(微笑)
哈哈来看下一套,上衣黑黄配,下身小短伞裙,上衣横截面拼色还显瘦!小丝巾也好喜欢。
本来绫是拿着有自己专访(就是那套波点衫)杂志想跟以前一起玩的姐妹一起分享的,无奈自己生日这天的宴会上,30代女子们的话题全都是孩子。结果绫啊,就动摇了,她问,品尝着各种顶级物质的美味,这种人生真的幸福么?
喜欢这套剧,就是喜欢他的真实。谁的人生观是一成不变呢?谁又不贪婪呢?人一辈子谁没有几次因为“人有我没有”而不甘心呢?有时候,原本自己嗤之以鼻的东西,看着别人甘之如饴,突然自己也想要了。
滴,小三向大婆告状卡。哎好喜欢这个包,看大家话题貌似是Gucci?这个包在E07我最喜欢的一套造型里还会出现一次。
E07
相亲的这套,配饰耳环好好看
本剧我最喜爱造型出现了!麻美姐腿长一米八!虽然这套被相亲所工作员批“按照女性的审美的角度打扮”“一看就知道是名牌容易让人觉得花钱大手大脚”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被相亲所工作员刺激了,从这套造型之后,绫的穿衣风格就向着低调方向发展了。尤其剧情发展到这里,绫在职场的场景会不断减少,通勤装基本告一段落了…我们来看好看的日常着装+家居服吧(wink)
虽然好喜欢这个上装,可是配阔腿裤真的显人好圆柱体。原谅一个肥胖的我最喜欢看别人纤细带风。
插播一句,丈夫长得真心有点不忍直视,但是人家穿衣服倒是没有什么差错哦。
E08
令人心酸的一集,跟丈夫结婚后发现刚刚开始他的温柔也只是像说会全心支持妻子的事业一样,是从书本中学回来的。唉,一个理性,自私(中性评语),难以去爱人的直男。
30+已婚的绫很好地承认自己年龄的事实了,上面这三套都低调又实用
当然也还有一套很实用的...///。。/// 性感无限!再一次举牌【讨厌丈夫】
好妹子@小敏吃掉小敏 指路 这套实用装备是la perla
快看这条围巾!蓝黄白藕色,集合了绫反复穿的配色。啊,好希望自己30代的时候可以把这几种颜色穿的好看啊。
其实看绫这张的表情,再对比文章开头1.2集,真的会发现20代那种积极用力和青涩局促,都变成了30代的成熟稳重。可能是麻美演回自己的年龄段比较放松?(笑)
E09
分居后搬到了代代木的绫,跟一群“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过上了喝咖啡吃面包插花睡小年轻狼狗的健康生活,服装也是日常装。在东京生活了这么多年的绫,剧情上成功与失败都试过,奢侈与平淡的感情生活也经历过,打扮上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用力,成熟的人想要变得简单么?可能呢。
穿插的这套职场装艳丽又不俗气!吸吸仙气
好妹子@小敏吃掉小敏 再指路 裙子是Gucci 耳环来自mikimoto
E10
很佩服这套剧,虽然是20分钟未到的泡面番,可是一集里面塞进了那么多的剧情,却又每一件事都说得那么到点上。
与港区男吃饭的这两套就代表了这个岁数的绫约会着装了,第一套黑色胸口镂空打破沉闷,第二套是除了上集职场装外本剧第二套有印花的裙子!你看整体那么端庄,小姐姐带着浮夸的“老子有钱”金耳环竟然也不显张扬。
再来是棒球衣外套的这套,临近尾声绫的私服时尚感真是UP UP UP!脚上这双尖头鞋E09也有出现过,剧组实力教你花心思省钱。
2017.03.17更新一套被点名的,姜黄色配迷彩围巾这套记得么?我自己的话会觉得姜黄还蛮难穿好看的,因为不显白啊哭
E11
终于来到最后一集了~回秋田这套率性又好看!好喜欢明黄配深蓝啊,还有脚上运动鞋好好看
重返三茶街头,放张对比图
啊,20年的时间就这么分分明明写在搭配上了。
到下面这套就差不多结束啦,喜欢绫的头绳!话说回东京后这两套都好有女人味。
嘻嘻还有一套平行宇宙有钱地在遛狗的绫,下面这套真的是霓虹fashion的代表,搭配的还是复古牛仔裤+(疑似)乐福鞋。虽然不是自己的风格但是这套真心水平高。
好了,写到这里吧。整整11集我觉得有价值的搭配的都刮下来了。像开头说的,绫的服设很好地反映了她年龄和心境的变化。而且全剧看下来出来开头出村那几套之外,其他并无车祸造型,很适合我们这种普通上班族模仿的感觉。
其实这套剧里关于绫的世界观还有好多值得讨论的地方。绫的世界观,放在世俗的量器上不100%正确。可是她想要的东西,像我这样的普通女孩也会向往,但是绫在付出那份努力,恐怕很多普通女孩就未有办法达到。
你看啊,40代的绫还在说:“一起加油吧,一步接着一步。因为想要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更新】补充三张好看的,从剧照那边刮下来的
再更新一张与搭配无关的,嘻嘻嘻
婚姻的形态可以丰富得完全超出人们的想象。不同的“世界”就有不同的形态,太过拘泥某一种自己认可的模样真的会窒息在里面。
这部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就是吴服屋的老板和老板娘。
老板的气质不仅仅在于钱。他身上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这个人物就显得极其富有魅力。他身上背负着的是家族的文化和价值,祖上代代流传下来的和服店铺,不知沉淀着多么厚重的历史。可以说,他身上的气质的来源之一,就是深厚的历史。第二部分,才是钱,多得挥霍不尽的钱,多到无聊和绝望的钱。
也就是说,他的气质,全部来自祖上。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
他用抚摸绸缎的手指抚摸着女主说,我唯一给不了你的就是婚姻,但是我会教你如何享受最顶尖的奢华。尽管跟着这样的男人可以见很多世面,女主到底还是想要婚姻的。她定了房间和老板谈分手,内心希望的是老板的不舍、挽留和修罗场。
这种男人怎么会按照你的逻辑出牌呢,女主的天真,不知道是来自年龄还是来自贫穷。当老板只是淡然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头发,说“小绫长大了, 毕业了,祝你幸福”就飘然而去,内心波澜不惊,头也不回,没有丝毫留恋,女主慌神了。她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也许她认为,一个男人在自己身上砸了钱,砸了时间,给予了无尽的奢华,这样还不算有感情有羁绊,还不值得你回一下头吗?
但是她忘了,对老板来说,钱才算个鬼啊,再多不叫多啊,简直俗不可耐……
于是她在天真和不甘之下,给老板娘打电话说,您家老公出轨了咯……
老板娘的反应绝赞:“嘛~劳您大驾,谢谢您~~~”就把电话扣了,该干啥还干啥,优雅淡泊,脸上表情都没变。
女主彻底懵逼了。
其实我认为,女主boss给的解释只说对了一小部分。这种历史渊源深厚的几个大家族代代联姻,婚姻里面根本没什么感情,为了家族的婚姻,大家心照不宣,老公老婆各自出各自的轨,婚姻维系着,谁都不干涉谁。老板娘也跟小鲜肉打得火热,你举报人家老公出轨还算什么大新闻么?
说白了,老板和老板娘生活的,和女主根本不是一个世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银座的女人,有钱有地位,感情经历复杂,生活阅历丰富,到了一定的年龄,内心存着一两个欲杀之而后快的男人简直稀松平常。老公出个轨就值当的大惊小怪么,这还算什么银座女人。
然而三十出头的女主果然还是太年轻,悟不到这一点。我也还是太年轻,我虽然猜到了老板娘会不当回事儿,却没有猜到她的情绪反应。我猜老板娘会说“啊,我早就知道了,谢谢您~~”结果人家没这么说。细想来,如果她说“我早就知道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指向这个打电话的举报人,传达的信息是对对方的轻蔑。以老板娘的聪明,怎会猜不到电话那头的女人就是小三。然而她连如此的情绪反应都没有,彻底的波澜不惊。
就这么一点差别,让我意识到了我的年轻和幼稚。
老板和老板娘戏份都不多。尤其是老板娘,一句话,一个背影。然而这却成了全剧给我冲击力最大的人物。我看到的不是人物本身,我看到了时间和经历可以多大程度地改变一个人的心性。
(文/杨时旸)
万能青年旅店乐队曾用那种放肆又深情的奇妙声音唱道,“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这深藏着悲悯的句子被简单粗暴地解码为鸡汤之后广为流传。这几个来自华北平原的男人还曾唱过,“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相比于前者,这句话更像是一句接头暗号,被小心翼翼的秘密传播。其实,这两句歌词基本上可以互为镜像。它们几乎参透了这混沌生活的真实面目,只不过,前者像温婉地诉说,后者像奋力地撕扯。
一群又一群年轻人,从山川湖海奔赴都市,在繁华又严酷的城池中,逢迎或者坚持。他们被都市的灯火感召,也终于被日常的琐碎消耗。他们白天操持着宏大的术语,行走在巍峨的写字楼间,夜晚却必须回到城郊恓惶的隔断房,他们在得意和绝望之间周而复始地摇摆,时而觉得一切辉煌都唾手可得,时而沮丧地发现一切都与自己无关。这是都市的鬼魅之处。北京如是,东京如是。人们都在争议,北京这座城市是否令人伤感,是否正在消耗掉一代年轻人的野心。但这抱怨终究像雾霾一样会慢慢消散,然后还会卷土重来。这游移、沮丧和无助是大都市年轻人生活的伴生成本。其实,这是大都市的魅力之一,它酷烈又傲慢,只负责提供可能性和宽容,不负责对任何人抚慰或者谄媚。
年轻人对于北京生活的困惑,其实东京的年轻人也一样在经历。这也就是为什么《东京女子图鉴》能否如此打动人心的原因。《东京女子图鉴》用一个格局狭窄的故事,讲述了生活普遍的真相。从这个角度上说,它像一首微小的史诗,也是一场宏大的呓语。一个女人从20岁到40岁的生活史切片,所有凌乱、奋斗,挫败与困境,这一切注定是私密的、个体的,但当它被以一种画卷的方式一点点展现在眼前,它就已经不再属于斋藤绫自己,而变成了一种奇妙的复调——混杂着所有从故乡小城去往都会打拼的当代女性的繁复声部。
像所有年轻人一样,被野心和欲望驱使,绫注定会离开故乡。那个安宁的小城,一切都显得破败而寂寥,那些落寞的防雨棚和懒洋洋的电线杆怎么能和东京市中心的奢侈品商店相提并论?绫的所有资质都在定义着什么叫做普通,微不足道的出身,毫不起眼的大学,她能凭借的只能是勇气和运气——就像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女孩一样。她到了东京,想尽办法落脚,扎根。从三茶开始,一步步奔赴银座和豊州。《东京女子图鉴》有着几条有趣的隐秘线索,她住所一次次更迭的地理位置,陆续变换的餐厅和食物,衣服与发型。都像是证据,见证着绫20年来的蜕变轨迹。
三茶是个过渡性的地方,它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城乡结合部,有着世俗的烟火气和廉价的时髦,这个外省年轻人的第一站挤满了野心勃勃的男孩和女孩,它是大都会中的第一个家,也是一次考验。有些人很快从这里奔赴六本木,有些人终其一生困在其中,还有些人从这里折返故乡。对于所有有着闯荡经历的年轻人来说,你看着绫在家门口迷路的仓皇,看着她熟稔地念及哪家超市的食物便宜,看着那些烟气腾腾的小吃摊子和满街还不会打扮的男孩女孩,都会泛起亲昵和熟悉。这是都市生活的实习场。年轻人们在这里拼命掩饰乡音,表演坚强,偷偷收起格子衬衫和运动鞋,然后假装对于大都市的一切都了然于胸。当然,这里还有突然降临的爱情。
甜蜜与幸福这种事情,有一种奇妙的困境,就是你只能抽离着悬空去看待这一切的时候,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好,而如果你真的处于其中,那些细碎的、世俗的乐趣与幸福很容易让你厌倦又不屑。所以,绫是主动抛弃了初恋男友,与其说她抛弃了一个男孩,不如说她想努力抛弃原来的自己。就像她自己所说,“这样安稳的幸福,在家乡到处都是。”
于是,她去往了惠比寿,开始花费六万多元购置精致的内衣。她告诉自己,在这个地方,要成为一个“在任何时候脱掉衣服都不会露怯的女人。”而在三茶,女人们通常会每天敷衍。从这开始,你就会发现,绫变化的轨迹清晰而明确,但这其中也潜伏着微妙的东西。这些改变之中,有她主动求索的部分,比如更精致的衣服和妆容,比如薪水更高的职位,而同时也有被动的部分,她开始透支购买奢侈品,开始想着如何在30岁前能去米其林餐厅吃饭。如果说最初,催促着女孩来到东京的是野心和勇气,那么到现在,这一切仍然都在,掷地有声,只是已经混杂了很多虚荣和矫饰。但是,仔细想想,野心、上进和虚荣,真的可以分割清楚吗?
绫的居住地的改变就如同她勇往直前的雄心,三茶,惠比寿,银座,豊州,代代木上原,这成为了一道美妙的弧线,渐渐高企,最终返璞归真。而与此相伴的则是那些经过她的和被她经过的男人。《东京女子图鉴》是一部女人戏,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女权/男权的文化批评视野,但实际上,如果只从这个角度去解读,这一切就显得太过狭隘。这个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只是因为它坐落在这尘世的真实之上,至于那些概念和理论,在现实的尘埃与烟火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它有着女权的意识,比如,绫日后遇到的那位女性上司,她念叨着“1985年是日本雇佣平权法案通过的日子”,女性不再只配在公司端茶倒水。而现在,经过一代人的舍身忘死的平权奋斗之后,如今的女孩们却都只想着嫁得好。这愤懑可想而知。但这故事不会向这种方向拐得太偏,它会迅速落入男权的现实,哪怕独立又桀骜的绫也一次次挣扎在世俗压力的边缘,当闺蜜都在谈论孩子和丈夫,她自己仍然感受到某种气馁。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它根本无意于纠缠什么权利概念,它叙述了一种现实中既定的困惑与困境,那些生活之中无法冲破又无法摆脱的东西,那些难以言说的宿命味道。
从这个角度去考察那些男性,就更加有趣。犹如那些迭代的居住地一样,那些男人也像是一个个站点。最初,绫的初恋男友是她的引领者——他带着她一家家寻找好吃的小餐馆,在狭小的屋子里自己做一锅寿喜烧。让她在这座陌生的都市里不至于彻底进退失措。而从这之后的几个男人,其实都在复制着引领者的角色,只不过一次比一次进阶罢了。在联谊会上认识的富二代,带着她进入了另一个圈层;高级订制和服店的老板,更把这一切都推向了顶端。他们让这个女孩一次次亲身见证了豪华与奢侈——她曾经想象中的东京似乎变得唾手可得。但这一切注定也有代价。富二代说自己是不婚主义,但转头就为了事业目的和一个姑娘成婚,而和服店的老板,虽然是绫提出的分手,但对方根本不以为意地离开,让绫突然陷入了不知所措,自己瞬间倒转成了被抛弃的那一个。
这形成了一道拷问,他们明确地告知,从感情关系上,不会给自己任何名分,但会提供物质保障,绫深知一切也接纳了一切,这算不算一种交易?她出卖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这交易是否道德?结局又是否过于残忍?更残酷的是,按照绫的生活目标,除了这样的交易之外,是否还另有通途?
其实,这看似暧昧的交易倒是最公平的形态,更有趣的是后来的两段关系,一场正式的婚姻和一次与小鲜肉的周旋。绫的丈夫口口声声说支持妻子的梦想,最后被发现不过是来自一本恋爱教科书上的教导,那算是为了讨到老婆的策略,还是一种欺骗呢?而离婚后和咖啡馆服务员小鲜肉的一场厮混,绫觉得自己总算可以成为了引导者,但最终发现自己又一次成为了猎物。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意过一个细节,为了要孩子,婚后的一天,绫精心换上了性感内衣,丈夫却说,麻烦你测一下基础体温。绫其实想要的是过程,而对方想要的是结果。其实,这不仅对于要孩子这一件事,这个微妙的瞬间,成为对绫前半生巧妙的总结,她的奋斗都是为了让过程具有意义,而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结果论者。绫和周遭的冲突在于,互相觉得对方都像是个无法解码的笑话。
这故事从始至终一直让人流连,主要是因为它写出了普遍性的困惑。绫直面困惑,想拆解困惑,但最终也承认了困惑。它没有拐入励志走向——比如最终成就梦想和巅峰,困惑被消解;也没有成为鸡汤走向——比如,最终大彻大悟,与周遭彻底和解。绫离开故乡,返回故乡,离开东京,返回东京,她一直处于困惑之中。这是最诚实的表达,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时而镇定自若,时而不知所措。
这看起来是个单线直入的奋斗故事,但也有着庞杂的毛细血管伸向整个社会。比如那些阶层凝固的绝望——绫搬到代代木上原之后融入了那个女人的圈子,她原本以为大家心意相通,但最终发现,之间横亘的沟壑根本无从跨越;比如,那些暗礁般存在的文化压力——塔楼公寓中高层和底层住户因为租金差异而形成的心理压迫。更何况还有那些温柔的职业太太和职业女友,那些把结婚当做求职对待的年轻姑娘,那些把孩子当做饰品炫耀的妈妈……你说,这一切都是敌意吗?也绝不是如此,但它终究还是会生发出某种较量的气味。人们都被扔到了这生活的迷障之中,蠢蠢欲动又不知所终。“各有各的难,因为我们都是人啊。”绫之前的男闺蜜,后来的伴侣,曾这样感慨。
故事中密布着众多微妙的细节,比如,时尚杂志,它是引诱着绫最初奔赴东京的蛊惑,也是她最终被故乡的老师当做成功模板的证明。当初,她羡慕那杂志上的女人,后来她成为了其中之一,但这又怎样呢?还有,比如章鱼烧,它熨帖了三茶时期的绫,当千帆过尽,她又一次看到那个摊子,她还能接受站在街边大快朵颐吗?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在20年之后的重叠,沧桑得不可言说。
这故事写尽了女孩一切细碎的经历与心事,野心势不可挡,渣男防不胜防,聚散离合的友谊,真假难辨的笑意,想干脆泯然于众,又确实于心不甘。绫的生活像个圆环,最终似乎回到了最初的状态,旁人或许会讪笑,会奚落,会冷嘲热讽,觉得她拼命奔跑了一圈,撞线和起步的不过是同一个地点,但只有跑过的人才知道,那怎么可能是同一处地点呢?那奔跑的过程是活着的证据。这一切和那些一直呆坐于起点的人们根本无从解释。
事实上,这个关于“绫”的故事根本无意于探讨成功与失败,也无心于告诉人们到底该生活在都会还是小城,更无关女权和男权的争斗,它只关乎生活的迷雾,穿透迷障的野心以及最终学会与困惑相伴而生的气魄。这故事中什么都有,唯独没有的,就是审判和答案。
(本文首发《新京报》书评周刊公号,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昨天看完《东京女子图鉴》后,总觉得不对劲。今天,我试图寻找着这种感觉的来源,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不对劲一:绫在想什么? 也许是因为看了《最完美的离婚》《四重奏》这类对个人内心感受极力描述的电视剧,所以在看《东京女子图鉴》的时候,我时不时地会走神并关心,绫在想什么?早上醒来,她看到龅牙的丈夫的侧脸时,她在想什么?与和服男一起吃浪漫晚餐时,和服男接到家里来电将她撂到一边的时候,她在想什么?她刷信用卡买了一件超出负荷的裙子,生日那天等在餐厅外面的心情是什么?后面一边肩负还款压力,一边连续几天晚上下班后站在那男人楼下按门铃时,她在想什么? 或者,她去到高级餐厅,吃到食物时,会不会有那一秒觉得:啊,原来这里的xxxx真难吃啊。 我一方面欣赏她蓬勃的生命力,一方面又会想,那些个细节时刻,她到底在想什么?她一直在羡慕着别人,因为别人有,她也想要有,可是拿到手那刻,她有想过这真是自己想要的吗? 现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可能经常说,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一定可以为此牺牲我的某某某某!可是真遇到现实中要牺牲某某某某的时候,又不一定能够咬牙承受得了。想象中的生活,远看美好极了,等小跑着一脚踏入这样的生活中,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美好。面对这些不美好时,又将目光看向别处,开始下一轮追逐,继续发现不美好,继续追逐……这样的循环,不会厌倦吗? 不对劲二:鄙视链 一方面,绫一直追求着上层社会的生活,又一直接收到上层社会的“鄙视”。 另一方面,她的资产不断增加,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她开始鄙视母亲在东京的店是水果摊,鄙视秋田乡下的人是井底之蛙,鄙视塔楼公寓四楼的女子死要面子…… 这很现实,我承认。这是一条物质资产论的鄙视链。 可是,也正是这条鄙视链,让我觉得这一切太被动了。就好像那句心里鸡汤:你有一天成为了你最不想成为的人。 这种在鄙视链里生存的被动感,让绫明明不喜欢上层因出生论而否定她,却又让她被动成为这样一个同样会鄙视别人的人。 这种鄙视和被鄙视的关系互动,让我觉得满满的尴尬,人与人之间好像缺少了温度。不经让我怀念起《西瓜》里面温馨平常的小日常,怀念起那些優しい的人。 不对劲三:绫的独处时光呢? 一直看到绫周转于职场和互相攀比炫耀的关系中,不经担心她有没有给自己充电和思考的私人时间。 她有没有过因为阅读一本书而精神得到极大满足的时候呢?一定没有过吧。 不然她不会人到四十岁了,还会一如二十多岁一样,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就又开始准备追逐别人的人生;不会一直混迹在女子茶话会式的圈子里。 世界那么大,又何止东京一隅。 追求那么多,又何止物质生活这一个。 真希望绫能快乐,可是她能快乐得了吗?男闺蜜的手应该握不久了吧。
对于工作方面几乎不描述,却就这样平步青云,都市女子不服。
欲望不息,追逐不止。女主始终不知自己想要的生活究竟该是什么,一旦得手,厌弃即生,边走边掰,边掰边扔,但其实始终都得到了自己那一刻最想要的东西。人生不存在绕远路,因为不存在所谓原路,起跑线站着不动也未必抵达理想的自己、完美的生活,寻找的过程无从省略,“弯路”上的风景才是一生所获。
教给从生下来就不知道自己是谁或对自己有误解的人怎么生活。女主角按照不知道哪里来的人生羡慕手册活下去,一边怀疑一边在手册上做标记,最后呢,编剧抽了她一个大嘴巴,你永远上不了岸,因为你没有自己,你的人生就是在过别人向往的人生,永远有比你更好的。
这人生狭隘得跟做数学题似的,吗个鸡好烦
秋田的乡下平静生活,三茶平淡甜蜜的小情侣生活,惠比寿有钱有实力联谊活动钓凯子生活,银座奢侈上档次小三生活,豊州中产阶级家庭育儿吵闹生活,代代木上原高品位健康安静单身生活。什么才是向往的生活呀?
把前几集剧中出现的好吃的都mark下来。毕竟后面几集的吃不起了。
八線小城出身如女主隻身闖東京。啊,意外地讓漂在北上廣的我們有共鳴。
人生呐,只有可爱可不行。
除了主人公升迁速度如火箭蹿天之外,这部剧难得坦率,没有回避或者拔高,普通人的欲望没打高光,不美,只是也不坏。
这部片子最好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叫嚣绝对正确的三观
年轻的时候碰到长腿叔叔,真不一定是运气。欲望必须匹配能力,能力不到不要怨。很认真的看完了,四个字形容:短小精悍。
海报害死人,其实很好看,细腻真实,各年龄段女性的内心世界都描写到位,呵呵,生活真是有点无奈吧。。。
如果每一个选择,都是为了满足当下利益最大化,可能最后的最后会累计出一个很差的结果。。。
远方,应有尽有/远方,一无所有
片名《一群日本绿茶婊的内心独白》
以前都当八卦笑谈,直到看《东京女子图鉴》上飘的那些弹幕,深切明白了“女人对女人的捆绑和恶意才最大。什么叫作死活该不安分,自己的人生甘于平庸和失败就算了,怎么还不能容忍她人的不甘平庸、不甘失败呢?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有与之相配的活法,强加不仅有罪,还有病。
充分满足了我们小镇女孩的都市OL幻想!
意外的能看到自己的样子 这片中的男人只是一种符号 也是女性需求和身份象征的一部分 和衣服包包一样 别太过在意了
这季第三部的介绍东京的城市剧了,公主小屋、吉祥寺、然后就是这部女子图鉴,都莫名地带有一些女权色彩,但不管男女,这几部剧都是在问一个问题,你究竟要在哪里以何种方式生活?
这片最可怕的不是饮食男女欲壑难填(对金钱对异性对社会地位等) 而是难以跨越并且永生无法跨越的阶级。 全片都是一种非常不讨人喜欢的价值观,但此刻的你我,谁又真的甘心呢?可怜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