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风雨后1981

完结

主演:杰瑞米·艾恩斯,安东尼·安德鲁斯,戴安娜·奎克,劳伦斯·奥利弗,约翰·吉尔古德,克莱尔·布鲁姆,菲比·尼克尔斯,西蒙·琼斯,查尔斯·基廷,Jeremy Sinden,莫娜·沃什伯恩,约翰·格里洛,尼古拉斯·格雷斯,迈克尔·比尔顿,珍·爱舍,罗纳德·弗雷泽,斯特凡·奥德朗,约翰·内特尔顿,珍妮·鲁纳奎,理查德·霍普,奈杰尔·勒·维兰特,罗宾·萨奇斯,马廷·张伯伦,肯内斯·库兰汉姆,雷蒙德·梅森,Barbara Atkinson,约瑟夫·布雷迪,盖瑞·沃尔东,Robert Gallagher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8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2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3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4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5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6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3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4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5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6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7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8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9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园风雨后1981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以见证人、叙述者查理斯·赖德(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饰)的视角讲述了二战爆发前的英国,伦敦近郊布赖兹赫德庄园的兴盛与沉沦,描写了这个天主教家庭的生活与命运。牛津大学,查理斯结交了贵族出身身份显赫的纨绔子弟圣巴斯蒂安·弗雷特(安东尼·安德鲁斯 Anthony Andrews 饰)。圣巴斯蒂安严苛的母亲马奇曼侯爵夫人(克莱尔·布鲁姆 Claire Bloom 饰)掌管着布赖兹赫德庄园,庄园上下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然而父亲抛弃妻子与情妇久居威尼斯的丑闻,给子女从小就留下了耻辱的印记,扭曲了他们的天性。日日饮酒作乐纸醉金迷的圣巴斯蒂安,邀请查理斯到庄园参加他的家族晚宴。查理斯对圣巴斯蒂安的妹妹朱莉娅(戴安娜·奎克 Diana Quick 饰)一见倾心。三人间扑朔迷离、暧昧不清的感情纠葛从此展开,跨越数十载,那些爱与生活,痛苦与信仰,都...上帝的笔误小羽毛海蒂第二季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 第三季丹顶鹤纪录进行时第一季丧尸足球100分恋爱甜蜜的宽恕留级之王3宝贝计划(粤语版)老鹰抓小鸡摩登女郎1929逆转的名手杀出个未来我为喜剧狂第四季失魂2013快乐天使罗根死的赞美驯悍记1967男人胸女人Home庄稼人大寒桃花开天使追缉令最后曙光神无网络陷阱:错误的爱(国语版)酒鬼都市女人们第二季战火连天芽笼举重妖精金福珠冰与火(美国)骇人命案事件簿 第八季鸿孕当头少年包青天2我们都是好孩子三八线克莱拉与熊的秘密唐人街之罪粽邪

 长篇影评

 1 ) 由Sebastian看自我

      纯个人解读,无关历史。

      抱着男男之爱的预期看剧集,结果却发现Charles和Sebastian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感只是占了一部分而已,而Sebastian索性到后来都不再出现。于是,看完之后回忆此片,在忧伤苍凉的大背景之上,焦灼的点只有一个——Sebastian。

    孤独、任性、脆弱、迷茫、孩子气、讨人喜欢、缺乏安全感、放浪形骸、阳光、迷人、渴望爱又得不到爱——可以堆砌无数的词汇来描述这个让人痛心或惋惜的孩子。没有他的bridgeshead,根本是一篇耐着性子才能看下去的流水账。从剧集的后段便一直盼着能再次看到他的身影,希望能看到他好起来,希望能有人给他温暖,心痛于他的落魄他乡,直到很多天之后仍不能释怀。

    自问为什么这么耿耿于怀?突然顿悟,Sebastian只是自己的一个投射而已。友谊也好爱情也好,Sebastian需要的只是爱和关注。Charles如磐石般稳定的性格和情绪一度给予了Sebastian足够的安全感,但也正是他实际的性格和世界观,使得他不可能永远的满足Sebastian无底洞般的对爱的独占式的需求。Sebastian把对自己的爱投射到父母、小熊Aloysius、Charles身上,结果只能是以失败告终。事实再次以残酷的方式证明,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却指望别人给予不变的爱、安全感、信心、称赞和共鸣,是多么镜花水月的一件事情。希望Sebastian能和别人一样,无忧无虑活在阳光下,正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和Sebastian的相似;希望Sebastian得到救赎,正是希望自己得到救赎;爱那个不管怎样都好的Sebastian,正是爱这个自己暗暗在羞辱的、指责的、鄙视的、比较的自己。

    长期以来,意识到我为自己的存在感到羞耻,无止境的将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且结果总是落败,无情的拿皮鞭鞭挞自己却还是觉得自己做的远不够好,随后又为那么嫌弃自己感到沮丧、担忧、羞耻、恐惧、绝望,之后又是循环往复——经过了那么多那么多,原来,我竟是爱自己的。

    一切都好,一切都好。你怎样都好。
    
    Sebastian也曾把自己看得那么低,低到了舍弃爱他的人,却甘愿与那个龌龊的德国士兵为伍。看着那形销骨立,生活在一片狼藉之中的Sebastian,就如同看着那向死的自己。然而,向下走,才是去往天堂的路。掘得越深,飞得越高。那个金发少年最终还是在置之死地之后找到了天使的翅膀,得到了灵魂的救赎。他,果然还是“得到神召”之人。

    这世上,有太多的人像Sebastian,只是在无明中行走,不知道自己是谁。

 2 ) 重返布莱兹赫德庄园

许多年前的样子,年轻的眼睛,年轻的面庞,纯真的快乐是真实的,肆意的;那金子般的、飞扬的青春,轻轻践踏在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每一步形影相依走过的日子里,布莱兹赫德开遍的繁花,庄严的古堡,披满青苔的柱子,黑夜里从雕像手持的长号中喷溅出的水花,牛津烟笼碧绿的原野,威尼斯潺潺的流水,摇曳的刚朵拉……年轻的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都不曾预见到要来的苦难,只是……

痛苦迷茫罪孽是将来的,那要来的就来,并不迟延。无论青春多么珍贵,快乐多么真实,命运的手腕残酷到毫无怜悯可言,布莱兹赫德的盛景终于一去不返,旧的世界崩溃了,沉沦在酒精火焰里的塞巴斯蒂安,即使痛苦也救赎不了他,带着这个家族死亡的阴影,他漂泊到北非突尼斯,在那的一座修道院充当守门人,几年过去我们再也见不到曾经的红颜年少,纵情无羁的身影,那个有着双纯真的孩子眼睛,总是抱着他的玩具熊的青年,灵魂面目全非。看着他笑,复看着他哭,看着他压抑着声音的悲恸,黑暗中蜷缩的影子,病床上那具逐渐死去的躯体,燃烧着酒精火焰的赤红双眼,周围的颜色早已丧尽。只有查尔斯,只剩下查尔斯,怀着破灭的爱情与幸福,成为建筑画家,从军,在二战的炮火硝烟中,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重游布莱兹赫德,对着荒芜人烟的庄园缅怀追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对大英帝国昔日荣耀的伤逝也罢,天主教情绪也罢,西方知识分子在嬗变时代下的心理状态也罢,对我而言,它只是一种单纯的怀念,对逝去,不能追回的年少,褪却颜色的嘴唇,不再透明的笑声,一切一切,那些死了的,永不复返的过去。

那要来的就来,并不迟延。

2006.9.2 elentari
http://www.blogcn.com/user22/elentari/blog/41029147.html

 3 ) 迟到的礼献。

1

我把以下的文字当成一束小花,献给这40年前的经典。并不算什么正式的作品,更不是什么导游的台词。那如果你觉得有所冒犯,请直接忽略:

“ It was about 11 when Sebastian, without warning, turned the car into a cart track and stopped. We ate the strawberries and drank the wine. As Sebastian promised, they were delicious together. The fumes of the Sweet golden wine seemed to lift us a finger's breadth above the turf and hold us suspended.”

这里就是掩埋城堡旧梦时分。两个金发的牛津学人相爱了。 To understand all is to forgive all. 第1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也在故园。如今所剩下的,只有风雨。我经常会怀念查尔斯和布兰奇的彻夜对话。庄园的河流叫bride,就是新娘的意思。所以Brideshead就是河源的意思(恰恰全片都没有表现)。

2 第5集打猎,当然百看不厌。让我想起了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英国贵族的打猎习惯仍然是中世纪的遗留。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1220~1250年在位)就写过著名的老鹰狩猎指南。

片中的猎狐狸或者是野兔,在中世纪是最低级的。最高贵的当然是猎雄鹿,早期是熊,后来太危险,放弃了。其次是野猪。中世纪文学都描写过。那时候有主人,随从,猎犬主管,狩猎助手这样的金字塔体系。什么事都区分三六九等。

如同考狄利娅参加一样,中世纪也有女性参加,我们在绘画上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片中的第1部是贵族在城堡前聚集,喝酒暖身。而在塞巴斯蒂安的房间里墙上正挂着骑士骑马的版画,下面是非常漂亮的九节烛台。第6集在Rex办公室也是挂的这些内容。

聚集的贵族也不乏轿车的身影,我们看到车牌号是l X4502。在极漂亮的赛马周边,到处都是三花的小狗,尾巴摇曳着,妙说是品种狗,他懂得真多。赛马梳着漂亮的头发。仆人穿着燕尾服拿着酒盘,向骑手们递酒。 Bride已经穿着红装,戴着小圆帽,手套,拿着马鞭。有一个老年的嘴里叼着烟斗,还有的在喝随身酒。

打雷的助手一般都带着贝雷帽,他们站着交谈,等待打猎的开始。打猎是有步骤的,我们一开始看到的就是赛马当中的一种运动,叫障碍赛。有人吹起了喇叭,哨子。姿势潇洒的,能够赢得女性的青睐。 3

第7集片尾是一个马奇梅夫人葬礼的小片花,非常有意思。很多人错过没看到。

马车拉着黑色的灵柩,缓缓向前。重点是高耸的家族墓地,就像一个城堡,像圣母大教堂一般的穹顶。就是他们永久安息之所。 到了第9集你就能看到早年查尔斯就画在了他们家的客厅里。一边是府邸,另外一边就是他们的家族墓地——一面是生,一面是死。从摇篮到坟墓。

体现了英国人好教养的场所。查尔斯把画留在了那里,也把自己的心留在那了。 4

最后一集也就是第11集。再回到现实的军队生涯之后查尔斯说了一句让人莫名其妙的话,就是这个庄园突然来到了霍普的时代。其实霍普就是在第1集,一开始出现的年轻小伙子,在小说中是着重描写的,说明他是查尔斯下一时代的人,有一种大大咧咧无关痛痒之感。

霍普,代表了一代人。电视剧的编剧可能没注意到这一个,所以台词有点穿帮,或不明所以。

这个前面的引子,是沃恩惯用的讽刺笔法。

 4 ) 唯美的邂逅(非影评)

       塞巴斯蒂安和查尔斯的初次邂逅是我迄今为止在文学作品里看到的最具美感的“一见钟情”,虽然作者或者查尔斯自己都认为那是个不吉利的见面。
    查尔斯因为窗台下种有紫罗兰,在夏天的夜晚,房间就充满了花香,而执意没有换掉堂兄警告会因此招惹宿醉家伙而毁了他的这个底楼房间,果然,招惹来了塞巴斯蒂安,从此牛津生活才开始有了意义,其他的人事都变成了灰色,似乎静静地在背景里消失了。
    塞巴斯蒂安就是拥有这样清纯男孩灵魂与精致漂亮男人身体的完美联合诱惑。他会随身携带他的玩具熊,在它的背上刻上‘阿洛伊修斯’的字样——这是熊的名字。他会给阿洛伊修斯要一把发刷,鬃毛要很硬的,不是用来梳熊毛,而是在他生气时用发刷打熊的屁股以吓唬它。他会和爱人边品酒边这样形容:“这酒稍微有一点羞涩,像一头大眼睛的羚羊……”他会和爱人撒娇说:“我不愿意你和我的家人在一起。我们家里的人漂亮得叫人神魂颠倒,一旦他们的迷人力量抓住了你,他们就会把你变成他们的朋友,不再是我的朋友了,我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那个三月的晚上,一大帮所谓知识界的朋友在查尔斯炉火熊熊的房间,抽雪茄,喝香槟,高谈阔论地谈无聊的抽象理论,令人厌倦的装B,查尔斯大概装累了,想呼吸浸然花香的新鲜空气,去打开了窗,迎面出现了塞巴斯蒂安惹人注目的美丽面孔。他醉了,两眼茫然,却又嘴角上扬,望着查尔斯,仿佛像被抓到做了错事的孩子,天真地乞求原谅。谁也不能对这样疯狂和可爱的有条不紊的风度无动于衷,查尔斯巴巴望着,不知所措,然后, 塞巴斯蒂安弯腰进窗台,吐在了查尔斯的面前!第二天,查尔斯无心上课,画下了塞巴斯蒂安呕吐那一瞬的画面,而塞巴斯蒂安购买了花摊上所有的鲜花挤满了查尔斯的房间。

    这个版本的剧集《旧地重游》是极尽可能的忠实于原著的,查尔斯的扮演者Jeremy Irons是我极其花痴的大叔,每次看他的情欲戏都会身临其境般过电得一塌糊涂。他真是老男人中的一朵奇葩,不伦恋的完美诠释者。性感的法令纹诉说着无比闷骚的灵魂,深邃的双眼喷薄出隐忍强烈的欲望,我常幻想他要是在现实中给我温柔一瞥,我一定会心神荡漾到魂飞魄散的,可惜即便心甘情愿也好像没那机会。而塞巴斯蒂安的扮演者Anthony Andrews与生俱来的那种浪漫主义贵族调调也将这个角色阐释得淋漓酣畅,唯美得让人不得不爱。

 5 ) 圣徒或罪人?——谈作为悲剧起源的Lady Marchmain

“一般人认为妈妈是一个圣徒。”——塞巴斯蒂安

“妈妈带着我的罪恶去教堂,带着我的罪恶走过空荡荡的大街,妈妈是由于我那使她苦恼万分的罪恶死的。”——茱莉亚

“我有时觉得,当人们要恨上帝的时候,就恨妈妈。”——科迪莉亚

“她养了一群奴性十足的、消瘦的囚犯供她独自享受。她吸他们的血。一旦她的牙齿咬住了他们,他们就永远也逃不掉。”——安东尼•布兰奇

“他恨她;可是你可能不知道他多么恨她。他不会踏上英国的土地,因为那儿是她的家;塞巴斯蒂安也恨她。她为什么应该受到这样的仇恨呢?”——卡拉

当我在几年后真正动笔为Brideshead Revisited写下点什么的时候,我发现那个招所有人喜欢的塞巴斯蒂安,以及他与查尔斯的复杂情谊,都在脑海中黯淡失色,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清晰的马奇梅因夫人的形象,正如她在书中出场的方式一般,温柔、和缓,却又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支配马奇梅因侯爵一家的命运,促成一系列聚散离合的上演。

作者伊夫林•沃无疑有意树立一个完美无缺的、圣徒般的马奇梅因夫人形象。因此,在人物尚未登场时,她在做人做事层面的妥帖完美,已经通过塞巴斯蒂安的寥寥几句说辞暗示出来。

——“今年头一次吃鸟蛋,你是打哪儿搞来的?”
——“妈妈从布赖兹赫德庄园给我送来的。鸟儿总是早早地给她下蛋。”

——“你为什么不向她要一笔固定的津贴呢?”
——“妈妈喜欢样样都当作礼物给人,她可好极啦。”

通过言语中淡淡的讽刺意味,伊夫林•沃暗示了马奇梅因夫人在高尚之余的致命缺陷——控制欲。她擅于施展无与伦比的艺术维持每段谈话,以确保结果有利于自己:

“其实谁也没有……有意识地给引到这种谈话上去;当她希望要亲切地谈谈的时候,人就会发现自己偶然地和她单独在一起了。”

对于属于她的东西,她都乐于将其改造为与她相配的,高尚、柔和与完美的形象:

“这间起居室是完全属于她的;她把这个房间据为己有后,就把它改造了,所以一走进这间房子,你就恍如置身于另一所宅第里。……我走出去,随手把门关上,把迷信的用品、低低的天花板、印花棉布、羊羔皮封面的书、佛洛伦萨的风景画、盛有风信子和百花香的碗钵、那快帆布刺绣、那件小小的难题、那个亲切的女性以及时髦上流社会都关在里面。”

而这种改造,又岂止限于Brideshead庄园小小的一间起居室呢?

至于马奇梅因夫人在外在形象上的精致脱俗,安东尼•布兰奇以一番添油加醋的说辞加以补全:

“她非常、非常美;不打扮,头发刚刚出现几缕高雅的银丝,不涂胭脂,脸色苍白,大眼睛——两个眼睑上布满了蓝色微血管,这在别人得用指尖沾上油彩才能涂成这种蓝色;戴着几颗珍珠和闪闪发光的大宝石,一些古代镶嵌的传家宝。她的声音像祷告一样轻,一样有力。”

轻柔却“有力”的声音,再次强调了马奇梅因夫人在完美形象背后不容质疑的原则性。尽管这种过于正直、端庄的做派,有时只让她招来嘲讽,比如即使在威尼斯,马奇梅因夫人也“从来没有走近利多海滨浴场”,相反倒是“常常去教堂”,变成了“那一年中颇为可笑的人物。”但是基于她无暇的完美与坚韧的个性,马奇梅因夫人俘获的人心也不在少数。在安东尼•布兰奇半真半假的叙述里,“有五六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像幽灵似的围着她转”。暂且不论书中小丑,招摇撞骗的“术士”桑格拉斯先生对她的忠诚,书中特意在多处叙述了诗人艾德里安•波森爵士对马奇梅因夫人的一往情深:

 “他认为她是最杰出的人——他一辈子都爱着她——但是好像又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

然而,正是这位完美圣洁的马奇梅因夫人,在某种程度上,将她的完美作为利箭,毫不知情地射向了塞巴斯蒂安,使他像同名的殉教圣徒一样,接受千疮百孔的苦难。在此之前,马奇梅因侯爵已经充当了马奇梅因夫人的受害者,父与子都沦为了酒鬼,并如同马奇梅因夫人自己意识到的那样:

“他们两个人都不幸,都很羞愧,都偷偷溜掉了。”

更重要的是,父子二人都无可复加地痛恨马奇梅因夫人。然而,痛恨一个与自己有着不可斩断的千联万结的人——在这部小说中,是更糟糕的情况,痛恨一个与自己有着不可斩断的千联万结并且完美无暇的存在,最终只能沦为对无力改变一切的自身的痛恨,正如塞巴斯蒂安在与查尔斯的对话中,两次无心透露的——

——“你为谁害臊,为我还是为她?”
——“为我自己。”

“对不起,查尔斯。我跟你说过我还醉着呢。如果要叫你舒服的话,我就要说我真恨透了我自己。”

正如伊夫林•沃借卡拉这一角色所议论的:

“当人们那样强烈地仇恨时,他们仇恨的正是他们自己身上的东西。亚力克斯仇恨他幼年时期的一切幻想——天真、上帝、希望。塞巴斯蒂安热爱上自己的幼年时代。这会使他非常不幸。”

作者在这段情节中继续通过卡拉之口指出,令塞巴斯蒂安沉迷的幼年时代的化身,是他的泰迪熊阿洛伊修斯。但这只在小说开篇时无所不在的玩具熊,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逐渐淡出了塞巴斯蒂安的世界,直到某个时间点,彻底被丢入遗忘的深渊。相比之下,电视剧版本对阿洛伊修斯的失宠反而特意有所交代:在塞巴斯蒂安因为学生生涯的最后一次酩酊大醉而彻底搬离住处时,破旧的阿洛伊修斯躺在板条箱里,喻示着塞巴斯蒂安田园牧歌式的纯真时代的结束。泰迪熊归于记忆的收纳箱,各种烈酒开始逐一摆上桌面。

“塞巴斯蒂安喝得太多了。如果没人出来阻止他,他会喝成一个酒鬼。我从塞巴斯蒂安喝酒的方式看出来了。”

当塞巴斯蒂安从暂时的迷醉中清醒,别无选择的他,只能再一次投入醉酒带来的纵情与抽离。正如马奇梅因夫人也清醒地了解到的:

“我并不在乎他喝醉了这一点。让人难受的是他一点都不高兴。”

但马奇梅因夫人始终无法意识到,或者说从内心拒绝承认一个连布赖兹赫德都了然于心的,纵欲者唯有自制的道理:

“如果有人想要喝醉,那是劝不住的。我母亲就劝不住我父亲,知道吧。”

马奇梅因夫人可以准确地将纵酒者的特征归结于“欺骗”:

“试图相信他是没有用的。过去我对酒鬼还是了解的。他们最可怕的一件事就是欺骗。”

然而,作为反复多次蒙受欺骗的对象,马奇梅因夫人却没有意识到纵酒者作为施害人,所承受的不亚于受害人的折磨。她更是没能了解,纵酒者通过迷醉而带来的身处自由、可以掌控命运的美妙之至的幻觉。

——“他必须感到自由。”
——“不过他一直是自由的,总是自由的,直到如今,看看结果吧。”

塞巴斯蒂安曾描述过他最为深恶痛绝的束缚:

“每周做两次弥撒,伺候那些腼腆的新入学的天主教徒吃茶点,陪着那些来短期讲课的人在纽曼俱乐部吃饭,来了客人才喝一杯葡萄酒,贝尔主教的眼睛会盯住我,让我别喝得太多,我一离开房间,他就会说我是当地使人伤透脑筋的酒鬼,我之所以被收留下来,是因为我的母亲十分迷人,是这么回事吧?”

与此相对的,是他在出走北非后,将能获得的出世的人的自由,也是终极的自由:

“他的生活会半是超群出世,半是涉足红尘,是我们都熟悉的,一个带着一把扫帚和一串钥匙游游荡荡的人物。他会是老神父的大宠儿,也是见习修道士们开玩笑的对象。大家都会知道他喝酒的事;他每个月都会失踪两三天,大家就会摇摇头,会心一笑,异口同声地说:‘老塞巴斯蒂安又狂欢了。’后来,他回来时邋里邋遢,满面羞惭,一两天之内他在小教堂里会显得更虔诚。……如果他活的岁数够大,一代又一代从远方各处来的传教士会把他看作一个奇怪的老人,是他们学生时代的家乡的一部分,他们做弥撒的时候会想起他来。”

但任一层级的自由,都是不可能在有马奇梅因夫人存在的Brideshead庄园寻得的。恰恰相反,由于查尔斯为塞巴斯蒂安纵酒提供金钱支持,马奇梅因夫人以严厉的语气将其赶出家门,切断了塞巴斯蒂安对选择的自由与亲情维系的坦诚的最后一丝期待:

“我并不打算责怪你,上帝啊,不该由我来责怪任何人。孩子们的失败也就是我的失败。可是我不理解。我不明白你在许多方面都很好,怎么就干出如此极其残酷的事来呢。我不明白我们大家怎么都那样喜欢你。你是不是一直恨我们?我不明白我们怎么就该得到这种报应。”

然而,或早或晚,在人生的某个时点,一切冲突与妄为,终将归于和解与平静。伊夫林•沃通过数百页所奉献给读者的,也正是一个以人生的和解为主题的故事。如同书中反复出现的“看不见的钩子”的比喻:

“我抓住了他,用的是一个看不见的钩子,还有一条看不见的长线,那条线长得足够让他游荡到天涯海角,但是猛拉这条线,就能把他拉回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本书的几位主人公,随着故事的展开与冲突的加剧,在表面上分道扬镳,走上了各不相同的,或为异端,或为狂信的道路,但彼此并没有远离太久;经历各自苦难的磨砺,他们最终实现了与信仰的和解:

“人不受苦,就不能成圣”。

这只看不见的钩子将茱莉亚带回她的宗教,将查尔斯从不可知论中拉拢过来,指引马奇梅因侯爵从威尼斯走向英格兰庄园的灵床,让塞巴斯蒂安亲近丑陋粗鲁的库尔特与北非异乡的修道院,甚至将乏味无趣的布赖兹赫德领入爱情。

然而马奇梅因家族的剩余成员——马奇梅因夫人和科迪莉亚,在表面上却并未获得类似其他人所获得的和解。马奇梅因夫人以圣洁无暇的受难圣徒的形象起始,以同样圣洁无暇的受难圣徒形象作终:

“马奇梅因夫人天天都要带着这些旧恨新愁去做礼拜;她的心似乎已经被几把忧伤之剑刺穿了,这颗活着的心要敷上膏药和软膏;可是她回家时又带回了什么样的安慰呢?只有天知道。”

科迪莉亚则以笃信者的形象起始,以别无二致的笃信者的形象作终。她与马奇梅因夫人不需要任何形式的与人生、与信仰和解的桥段,就好比以终点作为起点的人,不需要绕路;已磨炼成圣的门徒,不需要救赎。然而,马奇梅因夫人与科迪莉亚又分属镜子的两面:前者是全部故事的缘起,是她将马奇梅因家族的其他成员塑造成亵渎者或狂信者,主宰他们的命运与聚散;后者则是全部故事的终结,正如马奇梅因家族终在耶路撒冷战场后方重聚所暗示的一般。

站在这个角度上,科迪莉亚曾说出“我们家里的人,就数我跟妈妈相处得最好”也绝非偶然,尽管“充满了正常的感情”的科迪莉亚,依然“没有真正爱过她,不像她希望的那样,也不像她应该得到的那样”,这是马奇梅因夫人作为完美圣徒化身的悲剧。而这一悲剧,绝非仅仅拜她虔诚的宗教信仰所赐。就如同在田园牧歌的日子里,塞巴斯蒂安曾说:

“无论如何,不管你怎么看待宗教,幸福好像和宗教没有很大关系。”

因为爱与奉献是人类共同的需要,至臻至美是共同的追求:这是人生的看不见的钩子,将每个人牵回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而言,伊夫林•沃笔下一去不返的旧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中的人们的爱与恨、情感与体验,可以完全独立于宗教之外而存在。

 6 ) 谈《故园风雨后》的人物关系

几年前我就看过《故园风雨后》1981年TV版,现在得闲了又重看了其中有塞巴斯蒂安出镜的第一至五以及第七集。塞巴斯蒂安无疑是整部剧最为出彩的人物。他的浪漫、恣意随性、故作天真、忧郁、敏感、脆弱让人生出无限怜爱。而也正是因为前半部分他的光彩过于耀眼,查尔斯与他在一起的生活显得过于充满诗情、自由、美好,他最后自虐式地酗酒以及选择成为库尔特作为伴侣的结局令人无比惋惜,甚至很难理解。我不打算从宗教的角度解释塞巴斯蒂安的人生选择。我只想讨论查尔斯、塞巴斯蒂安、库尔特三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不是爱情。

查尔斯无疑是迷恋塞巴斯蒂安的,深度地迷恋。从看见他风度翩翩地坐在马车里那第一眼开始,就迷恋上了。当后来塞巴斯蒂安带他进入自己的朋友圈,再带他到布赖兹赫德的家庭庄园,查尔斯对于塞巴斯蒂安的外表、言行、家世都表现出深深的迷恋。这种迷恋中带着羡慕,因为作为中产阶级,充满神秘色彩的天主教贵族的生活是他无法企及的。他想要和塞巴斯蒂安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羡慕对方的生活状态。他想要沉溺在这种虚浮的美好之中。即使塞巴斯蒂安屡次在他面前袒露自己内心的痛苦,他也从未表现出深入了解的兴趣。他只是想和塞巴斯蒂安一起及时行乐,从未真正试图了解过眼前这个他觉得自己非常爱的人。以至于在塞巴斯蒂安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差的整个过程中,他表现出的是无法理解和不知所措。他始终无法理解塞巴斯蒂安的内心,并非只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同,因为他爱的就是塞巴斯蒂安为了逃避内心的痛苦刻意表现出的对浪漫幻想的沉溺。因为他从未理解塞巴斯蒂安的性格内核,他也就难以称得上是爱这个人了,他爱的是这个人曾经带给自己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如果换做另一个人,其实也可以。后来,他移情茱莉亚,即使茱莉亚和塞巴斯蒂安的性格根本不一样,但茱莉亚也是马奇曼家族的一员,和她在一起他又可以与“过去的美好”接近一步。“过去的美好”指的是贵族阶层衰落之前的那个古典的充满艺术气息的英国社会,也是他自己年轻时与富家子弟一起度过的奢侈享乐的青春岁月。从查尔斯与自己的父亲以及后来的妻儿的关系也可以看出,查尔斯本性较为冷漠克制,除了福莱特姐弟,他好像没有主动地爱过别人。而他的所谓主动,也很像是被牵引着行动的被动,在对一个家族以及这个家族的血统和文化光环的吸引力的牵引之下,他笨拙地走到了一对姐弟身边,开始了爱的练习。但幼年丧母、缺乏父爱的他,因为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也就不懂得真正地爱。所以他无法也不懂得如何去改变他有过的这两位伴侣。当他们变得不再能代表他所向往的生活,他就停止了他的爱。就像后来,他停止了爱在外流浪的塞巴斯蒂安,因为这时的塞巴斯蒂安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魅力。查尔斯爱的只是一个阶段的塞巴斯蒂安,一种状态的他,而不是本质的他,真正的他。从我对爱的理解来看,这不是真正的爱。

塞巴斯蒂安对查尔斯有着强烈的占有欲,这种占有欲起于一定的爱,但愈演愈烈最终完全耗尽了其中的爱意。塞巴斯蒂安为什么要接纳这样一个看似平平的朋友?因为查尔斯对他的一切是感兴趣的,是包容的。相比于塞巴斯蒂安其他的大部分是和他一样的自我中心的富家子弟,这个中产阶级的朋友对他无比顺从。而且,一开始这个朋友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不了解,所以和这个人在一起很安全。他希望查尔斯把注意力一直放在自己身上,对自己感兴趣但不要深究自己。他想要把两人的了解控制在一个对自己“安全”的尺度。但渐渐地,在一次次略微袒露心迹,对方却表现出无法理解的情况发生之后,塞巴斯蒂安开始放弃了交心的尝试。由此他也发现查尔斯对自己的外在生活的兴趣远大于自己本身,尤其是对自己的家庭的兴趣。塞巴斯蒂安由此短暂而痛苦地陷入了一场与自己的家人争夺查尔斯的拉锯战,并很快松开了手。他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彻底地放弃了查尔斯。在他和查尔斯相处的整个过程,他对查尔斯的态度明显是利己的。我疑惑他是否试图了解过查尔斯的内心,或者为查尔斯真正地做些什么,很遗憾,他没有。如果他仔细考察或者深入了解,他会发现查尔斯作为一名中产阶级绅士的一本正经和理性克制,和有着叛逆内心的自己完全是两类人。如果问他是否爱查尔斯的人格,我觉得他可能只是享受查尔斯热切的关注和周全的照顾,却没有发现查尔斯的人格闪光点。查尔斯的平和、稳定的性情给他带来了难得的安全感,但我不认为这是他会产生爱慕之情的性格特征,这从他后来选择库尔特就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塞巴斯蒂安和库尔特的关系我之前是没有过多关注的,我总把两人关系看作是一个对塞巴斯蒂安的悲惨结局的简单注解,直到最近看影评,有人指出,这两个人的关系才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大书特书的。我才发展,这段关系还是分析塞巴斯蒂安的性格的一把重要的钥匙。剧中对两人关系的呈现也就几个镜头和几段旁人的描述,而原著对两人的关系也是着墨不多,但正是这不多的文字,却极其有力,不仅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还给了人无尽的想象空间。我认为库尔特是塞巴斯蒂安镜像化的自己。那么,他对库尔特的爱从他的自恋倾向和自我沉溺来看是完全合理的。相比查尔斯,虽然让人难以相信,但他更爱库尔特。库尔特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德国大兵,他有些无赖,人又粗俗,看似与人们心目中精致俊美、举止优雅的美少年塞巴斯蒂安毫无相似之处。但作者寥寥几笔,给相遇那一刻的两人巧妙地设置了镜像化的背景。他们都曾经失去了一位学历史的密友(库尔特的朋友战死,塞巴斯蒂安与查尔斯断交),并且都因这种被抛弃感走向了自虐(库尔特开枪射掉了自己的大脚趾,塞巴斯蒂安酗酒和自我放逐)。塞巴斯蒂安曾经是一位体面的贵族少年,但当他与库尔特相遇的时候,他已经是内心千疮百孔、外表因为酗酒而邋里邋遢,精神萎靡且自甘堕落的流浪汉形象,这种状态和当时无法自给、残疾且在外漂流、无家可归的库尔特是相对一致的。塞巴斯蒂安曾称,自己没有库尔特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了。库尔特也坚定地指出,塞巴斯蒂安永远不会抛弃自己。有人将此解释为,塞巴斯蒂安是把库尔特当成了自己拯救的对象,因为他说在习惯了被别人照顾之后终于能够照顾别人,并且对方是一个绝望、无比需要自己的人的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且再也离不开了。这在宗教的内涵上具有一种圣徒式的自我牺牲的倾向,是塞巴斯蒂安在信仰上的自我救赎。这种让塞巴斯蒂安上瘾的被需要感并非出于爱情,而是他自我惩罚的一种宗教仪式。但我还是忍不住想问,其中难道没有爱情的因素吗?很难想象,塞巴斯蒂安像仆人一样与库尔特一起生活了好几年,其间库尔特还被抓进军营,是塞巴斯蒂安为他四处奔走,试图解救他。后来他的自杀还让塞巴斯蒂安痛不欲生,进一步走向自我放纵,成为修道院的杂役。正像我之前提到的,二人的镜像化的背景已经指明了,他们在内心状态上,是一致的,并且因为相似而互相吸引。在库尔特面前,塞巴斯蒂安展现的是真实的自己,不用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不用假装开心,不用因逃避痛苦而伪装出单纯可爱(lovable)的样子。他在库尔特身上看到了自己人格的自私任性、予取予求的那一面,也是自己在英国无法在亲人面前真正展现出来的一面。同时通过照顾库尔特,他又把自己一直想得到那无限的包容和迁就给予了库尔特。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扭曲和悲哀的爱,爱上镜像化的自我,并用本体去满足代入体。可是不可否认,塞巴斯蒂安在这样的一段关系里得到了莫大的满足和真正的快乐。他通过爱另一个自我,来达成了在本体身上无法实现的爱自己。库尔特是塞巴斯蒂安的人格的一面,只爱自己,不爱别人,所以我们看到的库尔特是无法爱别人只懂得索取的。而塞巴斯蒂安通过将自己的这一面分裂出来,通过转变自我,通过爱库尔特扭曲化地实现了爱那曾经自恋的自己。这也是人们所说的自我救赎。而当最后库尔特死去,塞巴斯蒂安的自私自恋的这一面彻底消失了。塞巴斯蒂安晚年浪迹于北非的修道院,不再有清醒的意识和尊严,酗酒,微笑,最简单地活着。他的自我和人性越来越模糊,考狄利亚称那是一种最为接近上帝的状态,那是神性的体现。

最后,我想回顾一下,当这三个人相遇的时候的虐心场景。这里的虐心,所指的是观众的体验。观众由于是从查尔斯的视角来观看,更能与这一角色共情,由此对于这一场景大多表示难以接受。但这实际上也是没有真正理解塞巴斯蒂安的内心甚至是强加自己的期望与审美于角色的残忍粗暴的表现。当查尔斯亲眼目睹形容憔悴、邋遢失态的塞巴斯蒂安和库尔特,以及他们之间亲密的关系,尤其是前者对后者的难以理解的迁就,他的表情是非常难看的,其中有不解、吃醋甚至有一丝轻蔑和失望,在交谈之中时不时挤出掩饰性的难看的微笑。而当塞巴斯蒂安看见查尔斯,他只是略微提了一句,自己总是想起在牛津的日子,之后,他说的话每一句都不离库尔特。塞巴斯蒂安不是不知道查尔斯对自己的迷恋,但我想他也知道那种迷恋只是对于过去,所以他的这些会刺痛对方的话,是一种与过去决然告别的表态,也是对查尔斯努力维持得体的表现的嘲弄。塞巴斯蒂安与过去决裂了,他也早已放弃对查尔斯的短暂的依恋。说起来,他们的相处最多只是两三年,与他与库尔特的相处时间比起来少得多。查尔斯和库尔特两个人在塞巴斯蒂安心中的地位,这样比较起来也就一目了然。只是由于视角问题,我们观众也只乐于看到那些美好浪漫的情节场景,希望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永远留在那个夏天。我们也艳羡那古堡、庄园、喷泉、教堂、草莓、美酒、树荫,因为我们不像塞巴斯蒂安,一出生就拥有了那些。而从塞巴斯蒂安的角度来看,从来就有的东西绝非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很悲哀,没有人,真正去了解他要什么,甚至包括我们这些声称爱他的观众和读者们。这才是他扭曲的人格和恋爱关系形成的深度原因。库尔特不需要刻意去了解塞巴斯蒂安,当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就认出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人。库尔特的幸运在于找到了那个爱自己的人,塞巴斯蒂安的不幸在于一直寻找,从未找到,从而通过爱别人来爱自己。

 短评

和Sebastian一起的时候,是我一生中最生气勃勃的样子。

5分钟前
  • 一梦十一年
  • 力荐

尽管塞巴斯蒂安只出现在了前几集,但无疑比作为旁白的男主查尔斯更加出彩。最后一集中年人查尔斯以驻军身份走入已然破败的庄园,抚摸着自己亲自描摹的少年塞巴斯蒂安。之前几百分钟的剧情,或许就为了铺垫这一刻两秒钟的万种苍凉。

9分钟前
  • Ayuan
  • 力荐

我们都爱塞巴斯蒂安,可最终都成为了查尔斯,成为了旁观者。

12分钟前
  • 五百藏森罗
  • 力荐

仿佛一出英格兰的红楼梦。再也回不去了的Arcadia。Charles用世故、Sebastian用放纵来放逐自己所有人都不知道“我是谁”。电视剧十分忠实于原著,Castle Howard美哭了,等我整理照片。2015-09-01 想看 2016-02-27在看

16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有大放光彩的人物的小说,成败都在选角间。这个故事就看Sebastian啊,当时夜深人静看到再三叹息。就要那样毁灭,还要有那样的风流。后来看到张敏仪写当年出公差,刚好住进戏里大宅,看见他们拍摄S和C在喷泉边喝香槟喝到掉进水里的戏份,他们拍通宵她就倚窗看通宵。再没有这样绮丽的回忆!

21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力荐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再现英式缓慢优雅,此等怀旧怆然唯有在这些地方、这些人身上开放。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在它面前,电影不值一提

25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虽然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东西不能理解,可是那份隆冬的寒冷还是丝丝点点的渗透出来,犹如砒霜慢慢地腐蚀你,最后让你细细绵绵地疼痛,而这种痛,即使没理解,却已无力再经历一遍。

29分钟前
  • 三四
  • 推荐

有时候我觉得过去和未来在两头夹得如此紧,根本就没有留给现在的时间。

30分钟前
  • RoseTeller
  • 力荐

神作。安东尼·安德鲁斯,演活了一个难以描述和定义的角色,集脆弱、美丽、优雅、天真、活泼、颓废又自我的塞巴斯蒂安少爷。电视剧的后半段,我和主人公查尔斯一样,一直在寻找着关于他的片言只语。

35分钟前
  • silmarillion
  • 力荐

charles从不争取,sebastian从不强求,唉

36分钟前
  • MajorZiggy
  • 力荐

挚爱的英剧!Jeremy Irons年轻时候好美好嫩啊!!电视 电影和书都看了个遍!

41分钟前
  • 🍬Candy🍬
  • 力荐

整部剧都太太太太太虐了!!!过去了就回不去了!!!!!!

44分钟前
  • DJ發逹!
  • 力荐

Charles Ryder & Sebastian Flyte

47分钟前
  • Tangerine
  • 力荐

在异乡的某个角落里,永远是英格兰……

51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十多年前的深夜,懵懂年少,日日追看,至今念念不忘。-不错,几乎是场梦。

55分钟前
  • danzhu
  • 力荐

撕裂 陨落 对于曾经那么一点英伦的美妙的幻想的祭奠 那些光华和繁荣都已经在少年情事无疾而终之后风化剥落 最终成了记忆低端散落的如梦般不可把玩的碎片

5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基出血 一个眼神 老子都要暂停下来缓一缓 所以我看了半年才看完

60分钟前
  • 真可惜🥺
  • 力荐

我要给十颗星,谢谢

1小时前
  • rerun
  • 力荐

Physical attraction. Ambition. Loneliness. Missing Sebastian.

1小时前
  • Rocinant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