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是我唯一的偶像,但《菊次郎的夏天》不是我最喜欢的片子,我心血来潮看看差评,又看了好评,又看了热评。毫无疑问,很多评论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整篇评论跟片子的关系就只有一个片名了。另外一些评论也充斥着中种种误读。我冲动之下也就想写些废话。 “你不懂我,因为我是摩羯座”是姜文跟无聊记者说的。北野武和姜文都是摩羯座,两人在“大佬”质感方面有一定相似之处。
冯小刚写过一篇《淤出来的聪明》,他写到姜文“太聪明了”。 岛田洋七写过一本《我与北野武》,他提到北野武“太聪明了”。
不过,与其说是“聪明”,不如说是“努力”。姜文和马晓晴打赌是为某电影主演究竟是谁一事,而这部片他看过七遍。岛田洋七也说到一件事,北野武的家里很多书,他喝酒到凌晨,回家不是睡了,而是读书。
一口一个马鹿野郎的北野武大爷,他读书的样子,是有点儿叫人难以想象吧。
说重点。 1.不是怀念他爸 第一,菊次郎不是那小孩儿的名字,那小孩儿叫正男,这个名字在片子刚开始就提到了。 第二,菊次郎是北野武他爸的名字,但不代表他在怀念他爸。 北野武和母亲的关系特殊,但比较而言,父亲就是缺失。 所以,这个片子并不是在怀念他爸。 菊次郎唯一一次带北野武出去玩儿,在路上遇到了美国大兵,菊次郎对美国大兵低眉顺眼的样子让北野武感到屈辱。 父亲是缺失的,本片或许不是怀念父亲,而是替自己的父亲弥补自己已缺失的父爱。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父母某一方视责任为无物,无限的缺失,你会无数次幻想“如果我爸/妈能……该多好啊”这件事。 这才是北野武创作的初衷。 同时这也是一个父爱教学片,片子里的菊次郎是一个男人,但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不是《美丽人生》,不是《偷自行车的人》,不是《幸福来敲门》,不是《我是山姆》,不是《不能没有你》。 他就是一个挺糟糕的人,对的事情很少做,不对的事情也做不好。 但他的心是好的,是善的,是关怀正男的。 这也是我们对父母的期待——哪怕你很不好,你没有高山的伟岸,没有大海的内涵,你什么都没有,只要你愿意陪着我,陪我去公园玩儿,带我去吃好吃的,我在学校被老师罚站,你能不骂我,能听我说说我的委屈,就多好啊。 不是吗? 2.不是不爱母亲 片子里菊次郎去养老院看自己的母亲,他离得很远,隔窗户看看就走了。 他看得面无表情,所有情绪都是通过久石让的音乐揭示的,这里出现的应该是叫《mother》的那首。 北野武和母亲的关系特殊,点在于他妈对他管教严厉,让他学工科,他成了当红艺人以后,母亲每个月问他索要若干生活费,他觉得母亲贪得无厌。 北野武母亲去世之前,给他留下一封信,内容大概是儿子你生性放荡,我怕你哪天落魄了没钱花,这些钱妈妈都给你攒起来了。 这个事儿一直被误读成是北野武和妈妈的关系不好。 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模式,有些人家里从来没有争吵,但关系真的好吗?冷漠能吞噬灵魂。 北野武在母亲去世后上节目,说起来母亲的事,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无论彼此有多少误解,多少痛苦,那都是真正的母爱。 父母,不可能24-7的遮荫蔽护,让你生活在温室无菌舱,那样要么你会死,要么你会害别人死。 所以正男风餐露宿,饿上两顿,有什么呢,这都无所谓,这都比他一个人在家做暑假作业,一个人踢个皮球好多了。 菊次郎做得没有错,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又跑题了。 我个人认为北野武的点在于,他爱妈妈,妈妈也爱他,但他们各自棱角分明,彼此差异太大,距离一近就有矛盾。 也许你们能明白,有一个人,你会在深夜想念他们到流泪,但一见面就是争执不休。 你只能远远看看他/她过得好不好,你希望他/她好,但那是他/她的人生,你只能观望。 你的父母都是独立的单个的人,再彼此干涉都是徒劳的。 让你的家人过他们喜欢的生活,祝福就够了。 3.从理想/梦想/幻想,到泡影 北野武在现实中并不能做到对自己的孩子这般付出,如此耐心。 甚至在花絮里也可以看出,北野武和那个演正男的小孩儿关系并不亲密。 就是说,源于对父母的失望,而树立起自己要成为绝佳父母的理想,但是结局总是失败的。 因为你总是要受到父母影响的,曾经的梦想也只是毫无实际凭据的幻想,我们只了解自己的父母,别人的父母再好,都是传说。 所以最后,都是泡影。 做人是难的,无以自处,何以与他人相处。 做父母是最难最难的,你才发现自己的无知,才发现世上有那么多的矛盾,有那么多的黑暗。 你更加无以自处。 如何伟岸,如何坚强。 生活是一个个的细胞,未成组织,未成器官,未成系统。 只有梦能成,只有电影能成。 4.符号 前文所述菊次郎带北野武玩儿,路遇大兵的事情,也就是北野武电影中出现黑人的原因。 在《双面北野武》中有,《极恶非道》里就更明显了,拍凶杀照片威逼大使馆的黑人,用蛇恐吓他,把他和死尸拉到荒郊野地,让他把死尸埋了,又不带他回去。 黑人是一个符号,是北野武的发泄口。 北野武电影中的常见元素还有很多,这些元素都和他自己有关。 比如《3-4x10月》里有棒球赛,他中学时效力于棒球队,岛田洋七也打棒球,也说相声,所以他们是朋友。《极恶非道》快结尾的地方,大友(北野武饰演的角色)在狱中被捅死的时候,当时操场上也在打棒球。《极恶非道2》,大友更是用棒球场自动发球器打死了石原。 北野武练过拳击,说过相声,《坏孩子的天空》里面都有体现。 他学过踢踏舞,《菊次郎的夏天》里有,《座头市》里面更是大秀东西结合的踢踏舞。 他做过出租车司机,《凶暴的男人》里夺过方向盘,《花火》中改车专家,《双面北野武》中又饰演出租车司机。 在《导演万岁》中有一句说蛋黄酱拌在饭里很美味的台词,在《阿基里斯与龟》中阿基里斯的朋友一激动就挤了自己一身蛋黄酱,他可能就是很喜欢蛋黄酱,而不是千岛酱、沙拉酱、花生酱、果酱。 枯山水和浮世绘就不用提了。 总而言之,他画一百幅画,都是他自己;讲一百个故事,都是他自己;拍一百个电影,都是他自己。 这就是摩羯座。 《双面北野武》是北野武夜半三更的噩梦,《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艳阳高照的白日梦。 就是这两个片子,这两个评价颇低的片子,最是我说的主题。 一个聪明且智慧的摩羯座有资格飞扬跋扈,有资格口出狂言,没有人愿意跪舔,但站着把钱赚了需要真本事。 真本事是靠努力得来的,“大佬”是结果,不是原因。 姜文不是追求安红的赵小帅,北野武也不是胡搅蛮缠的菊次郎。 你不懂我,因为我是摩羯座。 ———————————————————————————— 以下,2013.12.31的补充。 最近看了贵,字数少,还是竖排的台版书《菊次郎與佐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772077/,这本书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母亲,第二部分讲父亲,第三部分是母亲的葬礼,第四部分是哥哥北野大(淑德大学的教授)写自己的弟弟北野武。 第二部分对父亲的描写还是很温情的,让我一度认为自己误解了北野武和父亲的关系。 但是这一部分的结尾有个显眼的说明,说这一部分“纯属虚构”。 这本书最开头有好几篇磨磨唧唧的作家、导演写的序,有一个人对这个纯属虚构的看法是,写了真话,又不想被别人认为是真的。 我倒觉得是扯淡,北野武有什么不敢说的真话呢?他写起母亲来更加犀利和真切,不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吗? 我觉得这部分还真就是虚构的,就像《菊次郎的夏天》,也是虚构出的父子关系。 说到父子关系,菊次郎和正男只是类父子关系,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是个寻母三千里的故事,但有人质疑过正男真正的父亲去哪儿了吗?北野武完全把父亲藏起来了,因为表达不出来。 讲出来的故事虽然有悲剧色彩,但起码还有故事,脑袋豁个大口子,大家都能看出来疼。没讲出来的才真是内伤,捂着胸口隐隐作痛。谁都看不出来,只能自我消解。 这本书里有一段金句。 “我認為,一個人是不是長大成熟,由他對父母的感情方式來判定。當你面對父母,覺得他們「好可憐」、「很不容易」時,就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不論多大年紀,還把「不能原諒我爸」掛在嘴上的人,充其量還是個小鬼。” 怎么说呢,他觉得自己的父母可怜、不易,但他自己呢,过得好,过得容易吗? 无论是家庭关系,还是别的,我想,有些内心的纠结不是年龄增长就能释然的。
————————————————————————————
以下,2020.9.28的补充。
三天前,本片在大陆上映,我这老评论也又被看了若干回。
写下评论的时候我24岁,现在我31岁。对于正文没什么要谈的,但想谈一下结尾这句“内心的纠结不是年龄增长就能释然”。
我的看法不同了,年龄增长可以释然。有意思的是,前提竟然还是努力。
努力生活,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如何努力生活和工作,然后方可做真正的自己,不被任何人影响,照顾所有人。
————————————————————————————
以下,2020.11.5的补充。
9月28日提到对父母的释然,十三天以后,我爸爸去世了。非常突然。
应该说是一个残酷的巧合。
很多遗憾,很多自责。
如果可以改写过去,我会选择再多点努力,再早点释然。
影片诸多情节十分搞笑,但整体的氛围却是充满了温情。所以,用搞笑来形容这部影片,显的俗气而又不显恰当,我想我们应该称其充满了幽默与温馨并存。正南和那个中年人的表演极为到位,正南大部分的时间一声不响,低着头,是一个温和的、顺从的、可爱的小孩子;而中年人就像个大孩子、小流氓、黑老大,他偷人东西,但不显的龌龊;他砸人玻璃,却显得可爱;他忽悠别人,却意外的显的纯朴。我想,这在演技之外必然有更为深刻的内涵以及更为本质的温情在影响着整体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使我们仿拂能够透过中年人的玩世与粗鲁,仍然能够读出他的无奈与自怜,读出他对母亲那始终挥之不去的情愫。在整个影片中菊次郎总是在试图让正男见不到旅途中的任何挫折,只有希望和笑容。这也正是表现他自己对于代沟的一种无形中的忽略。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音乐,优美的钢琴声如同在安静的夜里泉水的叮咚声响,使安静的夜更显的静谧、清脆、单纯与淡雅。旋律由低沉转到欢快,再由欢快转到淡淡的忧伤,这像极了正南的内心寂寞的独白,寻找母亲的结局是令人伤感的,但由于有了中年人,有了电动叔叔,有了桔子姐姐,有了光头先生,有了重磅先生,有了好人先生,使灿燃在长路的每一段,都充满了欢快和不可缺少的希望。当熊猫玩具遗落在清晨的长椅下,梦遗落在灰色的沙滩上,泪遗落在脚印里,脚印遗落在正南的身后,正南奔跑着去抓中年人的手,音乐温和的流淌,倾诉着明日的美好。 影片的最后,正南依旧在当初离家时的那段大桥上独自的奔跑,书包上天使的翅膀轻微的扇动,身后遗落着面无表情的菊次郎,一艘船静静的从桥底下划过,时间终于在此慢慢定格。到此影片全部结束,整篇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欢快愉悦的,没有任何的悲伤至少得也只是给人的感动,我相信看这部电影之后所有都只会是开心的,它给人的有幸福,有激励,有感动,更有对生活的深思,和对生命的感谢,满篇那种清明的风景给人一种超脱的感觉,让悲伤的人也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前进的方向。
矬大叔也有夏天
奇怪,明明夏天总会有能烧焦皮肤的太阳,讨人厌的蚊虫,闷热的空气。但只要有一阵风吹过来,夏天就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北野武与老母不和。事业稍有起色,老母就每月催他寄钱回家,偶有延迟,便来电破口大骂。母亲的贪婪势利让北野十分气恨,老母去世时甚至不想回家奔丧。后来,北野武的大哥交给他两件母亲留给他的遗物:一封信和一张存折。信里写道:我儿,你从小就生性浪荡,我担心你日后一无所有…存折里有一千万圆
2020-9-25重看;久石让+北野武=无敌,主题曲一响起,便堕入所有有关夏日记忆的怀缅中。典型公路片模式+老少配,冷面幽默+铁汉柔情加持下,别有一番感人。仿佛是相隔几十年的镜像互照,菊次郎遇见另一个菊次郎(可能也糅合了阿武本人真实心态),同样缺少母爱的成长环境,同样的孤独;你会成为另一个又怂又渣的我吗,若干年后你也会以这样的眼光凝视母亲吗——不,你一定不会,因为你已遇到过我(们),太喜欢北野武偏爱的这些无所事事的小人物们,以自己的单纯、热情、友善、幽默,在稚拙的游戏中帮助孩子相信天使的存在。这个故事的主角无疑是菊次郎---可能这是本片最大的“反转”,你以为是你在付出,其实你才是那个被救赎的人。抬头望见北斗七星,周围是无数看似遥远、然而默默陪伴的星辰,每一次闪耀的微光,相信你都看到了。
北斗七星的来由:一个小女孩走了很久的路为她发烧的母亲找水,晕倒在路上,醒来时看到自己的水斗里盛满了水,她开心地要跑回家,这时来了一只很渴的小狗,她把水喂了它,水斗就变成银色的,升上了天空。 即便自己缺少爱,也带给别人爱,因为头上有北斗。 每个人都在旅行,有目的的,没方向的。有的人一直在走,有的人原地呆着,但我们都会经历很多人事,去遇见,或是被遇见。夏天,就这么结束。
讲述一期一会的电影,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却让人感到清凉和温暖,真正的笑中带泪。碎片北野武,好心的菊次郎先生~
从没见过那么流氓的温柔,从没见过那么温柔的流氓。
过强的风格化有损叙事部分的流畅度,但反而造就出一种非常奇特的空白效应,与人物的怪诞乖张相得益彰。久石让的配乐为影片增色不少,是一部非常有趣而诚挚的作品。
哈哈哈哈哈哈哈肚子都笑出波浪了。夏天真是一个奇怪的季节,明明实际上经历的只不过是黏糊糊的一身臭汗,可是总是忍不住将其与青春之类相联系,然后在夏天以外的季节回想起来的时候就特别特别怀念。每年都要陷入这样骗局似的怀念里。
相比久石让的音乐,影片相形见拙。电影像是《中央车站》+《完美的世界》的结合,不同是《菊》以小清新喜剧基调和章回体叙事呈现,主角的可爱流氓性格,自始至终赋予影片乐观积极的情绪操控,即便孩子遇见母亲后主题仍能迅速回到积极一面;缺点是一些幽默元素是强加进去的,看似自然却不真实。
充满爱的北野武 有点木讷总是低着头的小男孩正男 细节总是让人感动和莞尔 在久石让美好的配乐中最后才恍然大悟 原来他才是是菊次郎呀
而我只看到了深深的孤独,两个孩子的孤独。
100个人看到片名,都会以为菊次郎是片中小男孩,哪怕看过了,以后看到片名,还是会这样认为。
日本从小津时代就开始刻画人物内心,但人们对《菊次郎的夏天》的过誉是否是一种对久石让音乐迷恋的错觉。
看到最后我哭了,巨大的孤独感将我摧毁。
爱有很多种~跟一个流氓过暑假会有这么好
幽默,小伤感,公路电影,难得的好片子,大陆至今无法涉及并能拍的片子
天使终究是不会来的。可是我们还有北斗七星。
大叔,你叫什么名字?菊次郎.……
石头能变成糖果,橘子能变成饭团,河里能变出八爪鱼,郊外能变出外星人。习得了将水斗变出星光的魔法,却没有了将夏天留住的神力。拥有了治愈疼痛的纱布,却没有了治愈自己的风铃。去过最不幸运的赌场,最不热闹的车站,菊次郎仿佛牵着儿时的自己,发现长大以后竟然不能像正男那样抹眼泪,真叫人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