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了篇有关纲吉的,有读者私信我说想看天下第一大奸臣柳泽吉保的原貌,前两天正好在微博上写了,趁这个机会搬过来。
PS:史同是史同,史实是史实,笔者所做的时代或人物科普的初衷在于借《大奥》这个窗口,为想了解那个时代的网友们提供相对符合史实的人物形象解说。文艺作品的影响力极大,很容易让人以为纲吉就是这样,生类怜悯令就是这么回事,无所谓的自然无所谓人物真实风貌,有所谓的欢迎接着往下看。
「汝是我我非汝,何用分假分真。腰佩金刚宝剑,扫退野鬼闲神」
这是柳泽吉保在自画像上题的汉诗。
给他画这像的是御用绘师狩野常信。常信是与元信、永德、探幽并称“狩野四大家”的绘师,但在纲吉朝却坐了多年的冷板凳,因为他曾与老中·堀田正俊一起出海捕鱼游乐,违反了纲吉下的“生类怜悯令”。
律法中禁止一般人以娱乐为目的钓鱼捕鱼,但不涉及以渔业为生的百姓。这点需要说明。
而吉保则十分欣赏常信的才华,便劝谏纲吉说“正俊当年权势很大,他的邀请,常信不得不去。常信是当代一等一的绘师,还请对他网开一面。”
纲吉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不再冷遇常信,常信的才华才得以施展。
这样的事不在少数,纲吉年轻时是个严于律己也严于待臣的国君,晚年时则相对温和宽厚。而让纲吉偏执的严厉有所缓和的,则是一直侍奉左右的侧用人,柳泽吉保。
在纲吉被抹黑成昏君的同时,最受纲吉信赖和宠爱的吉保也不得不沦为不明黑白是非的好事者嘴中的媚上奸臣,这或许是他的宿命。
首先来看纲吉对吉保是哪种宠爱。
牧野成贞退休后“侧用人”这个秘书职位前后十多个人干过,但纲吉都不满意,三天两头辞退,只有吉保的业务能力最得领导的心。
影视作品总表现得纲吉很闲,没事就在女人/男人堆里。然而历史上,由于纲吉收门阀老中的权力归自己,很多政务他都会过问处理,很多人事他都会亲自任命,他其实一直都很忙,所以当他的秘书也必须得跟他一样精力旺盛,身体健康。
这就让很多秘书苦不堪言,甚至称病辞职。牧野成贞是个业务好手,奈何年老体衰,很早就提交了辞职信,纲吉硬是拖了两年才允许他退休。
吉保比纲吉小一轮,两个人都属狗,牧野成贞退休时恰逢吉保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此才能跟得上纲吉这个工作狂的节奏。
曾经“侧用人”的选用基准被认为跟纲吉无可救药的男色取向有关,所以吉保在后世的描写里永远都是美男/美女的绝对形象,就像大家看到的那样。
但纲吉的秘书长真的不是什么靠脸就能干得长的差事,夹身将军与其他幕臣之间,没有非凡的职业素养和社交能力是吃不消的,也正因如此,本篇才命名为“柳泽吉保的职场典范指南”。
纲吉和吉保到底有没有情色关系后世自然不好断定,这里只从吉保个人的业务能力和实际口碑来洗刷他的奸臣印象。
吉保是纲吉的家臣出身,不是很上层的武士家庭,纲吉才上任时吉保也就五百石左右,任“小纳户”一职,主要工作内容在于为纲吉打点日常生活。
之后吉保的俸禄每年加个三四百石,不是多了不起的晋升速度。而1688元禄元年,纲吉上台八年,吉保就从五百石的低级旗本摇身一变成为万石大名,多少也算一方小诸侯了。
而对比吉宗的加纳久通,实打实侍奉了吉宗一辈子,五六十年是有的,到退休也只有一万石。
其实能从旗本熬成大名,对于一般武士而言真的非常难得了,没有战争的年代没有功勋可立,那些动辄几十万石的大名诸侯,谁不是战国甚至更早时期就存在的世袭门阀。
而正因为以下吉保的超速升迁,对于其他武士而言的确是非常不合规矩的异类。于老门阀,你是新贵,暴发户,看不起你。对于没他这个能力和机遇的又只有侧目嫉恨。
虽然不至于每个老门阀或谁都看他不顺眼,然而但凡只有一个,这一个人在自己的日记里煞有介事地写点什么,于后世看都是一份珍贵的资料。
再有那么几个话语权大的学者写点什么,那就更不得了啦。
1690年吉保的领地加两万石,1692年加三万石,1694年他已经是七万石大名。1695年拜领加贺下藩邸开始建占地近九万平米的六义园。
1701年纲吉下赐吉保“松平”姓,又赐偏讳“吉”字,柳泽保明更名为“松平吉保”。
1704年随着将军世子确立,只有德川家的人才能继承的甲府藩,纲吉给了吉保,完全就是把他当自家人看待了。
到纲吉去世的1709年,吉保是十五万石的大名,而领地大多都是土质气候优越的地方,实际收成达二十五万石。
接下来看他凭什么能有这个待遇。
吉保的主要业务是向下传达将军的旨意,又向上报告臣下的想法。要说他权势极大,那完全是谬误,他这个职位纯属是编外制,赋予他职能的是将军纲吉。而纲吉在位三十年,这个权力他从来没有下放给任何人,吉保不过是借将军给的威光为将军做事。
你要说那吉保不会狐假虎威吗?不会。
狐假虎威的前提是这个“虎”是个糊涂虎,当个甩手掌柜,任凭“狐”借他的威把坏事做尽。纲吉首先就不是这样的甩手掌柜,他比任何一位将军都要将将军大权牢牢攥在手中直到死去。
昏君不昏,那么奸臣就没有可能奸。
研究幕府的第一手资料《德川实纪》中记载道:「将军纲吉对任何事都十分严格,吉保为此劝谏说“大名们皆是大权现(家康)时代就受恩过来的,绝不可把他们当作折扇或擤鼻涕的纸一般怠慢。若他们犯法,那您自然要问罪,但在以法问罪时倘加入些许体恤与关怀,那么大家不仅会惧怕法律,更会感铭您的恩德。”吉保会看准将军心情不错的时候如此反复进言,那之后便少有人受罚领罪。」
纲吉由于不是嫡长子,在一开始被认为是中继者,一个过渡用的。他上台后需要雷厉风行,在大名诸侯当中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故而对大名的整治有时显得过于严厉苛刻。
面对这样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领导,吉保首先是劝谏,而不是一味迎合谄媚,更不会不看场面地说话,而是挑领导心情好的时候,说在点子上给领导一个台阶下。
再看一则纲吉晚年时的记载,这一年天热,吉保每天忙得要死,很多事亲力亲为,终于也有体力不支的时候。
纲吉:「天还很热,你不要太累了,好好调理身体才能工作。这段时间你什么都不要干,转换一下心情。」
吉保首先感谢了领导的关怀,接着又说:「趁此机会,我有三件事要说。也是为了我能安心休养,望领导你思量。一,我身体没大事,也有食欲,但去年春天起经常觉得疲倦,我要说的就是今后领导你减少我其他的工作量,让我好天天进城侍奉领导左右。还有城里各处的守卫见到我都下跪伏首,我也只能做出不失礼的回应,但心情很难平静,觉得太繁琐了,今后还请下令他们别再下跪行礼。」
纲吉:「原来如此,你说得对,我也一直觉得繁琐,让他们别跪了。」
吉保:「谢领导。第二件事,各大名的问候等折子一直都是我和松平右京大夫联名签署,今后请让他一人来办。」
纲吉:「你说得对,就这么办。」
吉保:「第三件事……三件事领导都答应了,感谢您,这些以前我就想说,今天正好领导您这么体贴关心我的身体,我就一并说了,还请原谅。」
有关吉保公务的繁忙,在吉保的侧室·町子的日记《松荫日记》中有很明显的体现(抱怨)。
说起这个町子,也蛮有意思,她的学识素养十分了得,《松荫日记》在史学界和古代文学界都有相当高的评价。但她的身世非常模糊,似乎是吉保有意为之。
目前史学界对她的身世解读有好几种,其中一种是:町子是右卫门佐的女儿
就是大家知道的那个右卫门佐。
町子在日记中写道:「右卫门佐来信几次,叫我去江户,说东边江户什么不比京都好。所以我就来了。」
右卫门佐和她差了两轮岁数,且一早到了江户为事业奔波,两人不至于是朋友,应该是有特别的亲戚关系。
后来右卫门佐去世,町子在日记中说要服丧,她虽然没说是服谁的丧,但在当时町子并没有明显需要服丧的血亲过世,故而或许可以认为町子是服母亲右卫门佐的丧。
她二人的家谱想凑到一起属实有点困难,简单来说可以整理为——吉保送给右卫门佐一个男人当养子,养子在那时你说是情人也无不可。之后又让町子成为自己养子(情人)的养女。
吉保是一方大名,而且其他侧室也都有出身姓名,只有町子的身世被模糊其辞到底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町子出身京都公家,给一个武士大名当妾,说出去不太好听。
另一方面,如果事实真是这样,右卫门佐和吉保的携手合作其实也能说通,他们的关系实在不必上升到爱恨或争权,都是拿着丰厚的薪水为领导办事罢了,一个在内一个在外。
从这里还可以看出,右卫门佐的确是位事业心很强的女性,并且她的晋升并不是戏说里的那样野心勃勃来江户,被纲吉看中然后怎么怎么。
她的履历非常漂亮,在曾是太上皇的女官,后来作为纲吉爱女·鹤姬的陪嫁进入纪州藩,再之后才被纲吉命为大奥总管。感觉学识能力都很优秀。
话题回到正轨,从京都公家来的町子运用自己的出身和人脉,为吉保打通了在京都朝廷的路子,吉保的和歌才华甚至得到了天皇的认可。
而做这些并不是吉保能从中获得什么实际好处,他的工资都是纲吉开的。吉保打通朝廷的路子主要还是纲吉的意思,纲吉是历代将军里尤其重视公武关系的一位,他需要有人帮忙铺垫疏通。
接着再来看吉保一些办公能力。
「永庆寺大人(吉保)登城离城时,常有百姓递上诉状,又或者送到大人府上。大人让目付详细听取百姓诉讼的内容,指导町人找町奉行,农民找堪定奉行将事态阐明,如此诉讼人不必费尽周折,诉讼案的处理也不再犯过去代官犯下的错,得以顺利解决。」
“代官犯下的错”指过去幕府底层的行政人员过于冗杂,互相踢皮球,都不愿承担责任。百姓一开始会直接找吉保则显示了百姓眼里吉保是有处理权力和值得信赖的高位者。
而吉保对这些人能不亲自见就不见,因为他们往往会带着贿赂来。吉保的自述中,对于下边麻烦他办事或者逢年过节登门造访的,他的态度一贯是“见了这个就不好不见那个,干脆都不见!”
此外在大名眼里,吉保依然是值得信赖的。以下是熊本藩主细川纲利写给吉保的家臣薮田重守的信。
「有关千次郎(纲利次子)一事,昨日我带他见了稻叶丹后守大人,近来事情进展顺利。节庆在望,想必将军诸事繁忙,节庆过后我希望能让千次郎觐见将军,又或者在节庆日前觐见会比较好吗?期待您的答复」
两年前纲利的长子去世,因此他这么想带次子见纲吉,四处奔波打点,主要还是为了顺利让次子继承熊本藩。
这里的“节庆”是说九九重阳节,纲吉会很忙,所以他写信给吉保的家臣,托他帮忙征询吉保的意见。之后在吉保的指导下,觐见一事有条不紊地层层推进,最终顺利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熊本藩主给吉保的家臣写信,是写的亲笔信,而不是让部下代写,足见纲利对此事的重视,以及从内容可以读出,大名眼里吉保是个信得过的秘书长,有能说上话的权力。
你要说不也能读出吉保权力过大吗?熊本藩主也不是小藩,这么客气,肯定不正常啊。
然而中央是中央,地方诸侯到底是地方,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纲利不敢马虎,一个手续的过失都有可能让一个藩完蛋。按《细川家记》中记载的,吉保并不是好像收了他的礼,一切给他办妥了,而是层层推进,告诉他走这个那个流程比较稳妥。吉保本身并没有那么大权力能够收了礼就一切给你办妥。
最后看几条吉保自己的话和别人的评价。
对于谄媚者,吉保是这样描述的:「这世间有许多人为了自己能出人头地就向主君献媚。只会看主君脸色行事的人不值得赞赏,能切实为主君考虑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家臣,吉保说:「家臣务必言行端正、礼仪到位,从家臣的言行可以看出其主君的涵养人品。」
纲吉信赖的医师宗仙院是这样评价吉保的:「从前诸大名中有很多人因为将军过于严厉的执政而受到处罚,美浓守(吉保)就任以来世间便跟着安稳了。侍奉将军的臣子都盼望着为了世间,美浓守大人能长久地侍奉将军。他宅心仁厚,对人体贴入微,在将军的内臣当中作风与别人不同,对外的公务,他的态度也很谦谨,与老中们也不同。」
以上足可看出吉保是深得领导信赖,又得大名和幕臣欣赏的人,办事细心,会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对待有可能陷他于不义的情况他通常能巧妙地处理得当。
他职业生涯的心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慎”。在纲吉看来,他最不同寻常的是他表现出来的“不伶俐”。
伶俐的背面往往是狡猾,太过伶俐的可能会在很多诱惑前堕落为滑头。
第二集从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时期倒回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期。
吉宗作为历史回溯者,拜访了一直在大奥执笔记录的村濑老人,这位老人说来也得有一百岁了吧。第二集中没说吉宗为何要看《没日录》,根据漫画我们得知她是对第一集的“内证之方”感到疑惑,并对德川幕府迄今为止发生的事都想有个了解。
漫画中吉宗非常吃惊大奥总管春日局居然是女的,说明到她这个时代,女子当家已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大奥总管也应该都是男的才对。我个人对漫画的疑问就在于,吉宗这一代真的完全不了解日本是怎么男女逆转的吗?过去三十年里她一次也没思考过吗?总之第二集中删去了吉宗的吃惊,个人觉得并无不妥。
黄昏和蝉鸣,的确是个看故事的好时候。
正式进入第二集,依然会对比着漫画及数年前的《诞生》来讲。
这次改编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家光篇全称叫“家光·有功篇”,而《诞生》则是“有功·家光篇”,仅仅调换了标题中的名字位置,看似无甚区别,实质上后者说是对这一男女逆转题材的再逆转也不为过。
《诞生》花了一整集描绘男主有功的不容易,观众从一开始是跟着有功从京都进入江户的,看着他蓄发后面对的诸多刁难,心生无限同情。
他不值得同情吗?值得。然而这么一来与其说是女将军的故事,不如说是圣父受难记,以圣父的慈悲去凝视大奥中的一切,包括那个少女。
母亲被杀、自身被夺去姓名、绞去长发、遭歹人强暴、沦为德川家的代孕妇……女性所受的苦难在这样的“再逆转”中不知不觉隐匿于圣父的光辉里,一切得到治愈,一切走向安宁。
《诞生》用十集去描绘这个悲伤的故事,其实我也很喜欢它,堺雅人虽说当时被诟病年纪太大能当爹,可精彩绝伦的演技和儒雅柔和的气质在那,看完了不会有人不为之落泪。
本次改编,篇幅有限,编剧森下怎么用四集来表现,我想从一开始带着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应该会更有趣,它是“家光·有功篇”,而非“有功·家光篇”。
开场第一个亮点在于春日局。人狠话不多,抽刀即杀,很符合她身为稻叶一铁外孙女的武家风范。
说起春日局这一传奇女子,影视作品已有过多次演绎,让人印象深刻的有《大奥 第一章》里松下由树的演绎,她是集慈爱与冷酷于一身的春日局。其次还有大河剧《春日局》中的大原丽子和《大奥 诞生》中的麻生佑未,前者多了知性美,后者则添了足够深的城府。
而本次改编中,齐藤由贵的春日局则是说话看似爽利轻快,实则心狠手辣的一个完全的政治家。由贵阿姨有双漂亮的大眼睛,腹黑发疯时显得尤其吓人。犹记当年《八代将军吉宗》里她的鹤姬……
在有功与家光的初次见面里,被扇子抽脸可谓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名场面。本集中第二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演绎是家光听到有功解释自己名字后的表情。
怒,但也不完全是怒,相比最开始的玩乐无所谓,只是一秒即泪润眶睫。“名字”在本次改编里是重要的剧情线。
家光愤怒退场后,福士苍汰的有功怎么看也没有堺雅人的惨和惹人怜爱是我的真心话。他诘问稻叶正胜是怎么回事,此处正胜的解释则在一开始就为家光的悲剧增添了哀色。
她没有名字,是不该存活于这世上的人,她只有一个称呼,就是“将军大人”。而有功不仅问了她的本名,更是一语道出家光的悲剧——被带到这里只是为了让她成为德川家的代孕妇。
与之相比《诞生》在最初两集对于家光的悲剧着墨甚少,等到揭晓时个人认为已失去了部分震撼,加之前期对男主有功着墨过多,我在开始时提到的“再逆转”便是在一分一秒的镜头里偷天换日。即使改拍的,《诞生》剧组都拍了。
本次改编中,家光是暴躁且焦虑的,跟多部的家光相比更多了一些抵抗和疯狂。她敢直面春日局,眼里全是恨意。
最后一个让人反胃的亮点是NHK的“大胆”,日媒也报道了NHK的作品里居然有扎实的吻戏和“侍寝”“播种”(指第一集)等词汇,第二集中则更是显得大胆。
第一集八代吉宗的时代可以说男人女人的性观念已经有了明显的反转,而一下倒入三代,对有功这样文质彬彬的男人的形容是“像个女人(娘娘腔)”,其后有功更是被嘲笑“比起骑,搞不好是被(女人)骑”,身为将军的家光也居然被说是“小姑娘闭嘴被男人干就得了”……
因为是NHK这样的国民教育频道,这样大胆的反差在让人觉得恶心的同时才愈发显得震撼。
“即便她是将军,在那之前她也就是个野马一样的小姑娘。”
本次改编最受争议的想必是福士苍汰饰演的有功,我个人对男角并无兴趣,在这就简单对比两版有功各自的好赖,当然对比不仅是个人形象与演绎,跟脚本及视角本身也密不可分。
福士版:有功入城时年仅十七八,福士相对年轻,台词等塑造上似乎也有意往少年人尚存的血气方刚上靠,少了些佛性,多了些人性,但保留了曾为出家人的慈悲。福士个人演技见长,但好像也就那么回事了。
堺版:台词功底到位,演技无可置疑,儒雅气质与圣父形象万分匹配,相得益彰。年纪略显不妥,单看整个故事虽无伤大雅,实则并不符合原作少年人的设定,他更像是,得道高僧。
而两位女主的演绎,我想看完“家光·有功篇”再来讨论。
其实看到这次的改编版多拉马预告视频,作为一个看过大部分《大奥》剧集(包括男将军版和女将军性转版)的观众,还是觉得有点懵的,倒不是说“为什么又要翻拍”,而是之前的版本相对深入人心。当然只是说相对,毕竟日剧也好,大奥这个题材也好,吉永史的同名漫画也好,本身还是相对偏小众的。
比起之前同样根据吉永史原著漫画改编的两部电影一部剧,这次的NHK版女将军明显要传递出更加明确的态度,和把目光聚焦到女将军本身的悲欢与成长上。将军在掌握权力的同时,也为所谓的“德川之世”做出自我牺牲,女将军因为背负了生育的职责,在身体和精神层面所受的磨难更大。很多年前看漫画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这层含义,而无论漫画是有意为之或无意暗合而达成的“超前性”,在当前时代被解读成更加关注女性角色的叙事方式,是比较有市场的。只是多少有点吃了篇幅有限的亏,除了吉宗的故事结构相对完整,家光和纲吉的部分都显得略有些赶时间。
另外,三个故事中的男女感情戏火花都挺微弱,恐怕也跟侧重点的转移和戏份的分配有关。其实男女角色的逆转给女性和男性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命运影响,身份的对调和社会关系的颠覆,不是将一方曾承受的苦难,转移到另一方身上这么简单。感情戏不仅是戏剧冲突所必须的,也恰恰是表现无论男女,爱欲既非纯情游戏,也不只是繁衍的手段,可以从中获得力量,也有可能深受其苦。不过这样的爱情毕竟是建立在双方角色不平等的前提下,因此都不能说是happy ending。对男性角色发挥空间和感情戏的压缩,也相对减少了女性角色的立体感,不能不说有点矫枉过正。
把各版本在概念上的差异且先放在一边,不同年代剧集(姑且合并戏称为“大奥宇宙”)之间的连接点和差异,也是比较有趣的。在演员选择上NHK与之前的性转版似乎没有重合之处,NHK版相对而言演员的年龄倒更贴合人物设定。曾经的《大奥~诞生》和《大奥 永远》基于“右卫门佐与有功长得一模一样”这个设定,这两个角色都选择了堺雅人出演。在NHK版中则选择了外形之间毫无关系的福士苍汰和山本耕史,“一模一样”自然也就无从提及了。这版吉宗篇饰演加纳久通的贯地谷Shihori曾在富士台《大奥华之乱》中出演了对柳泽吉保一往情深却被其献给纲吉的柒子夫人,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连接点了。
这版改编中个人觉得人物最出彩的,一是富永爱饰演的八代吉宗,二是仲里依纱出演的五代纲吉。富永爱不用说了,人物外形上就可以完美的代入漫画设定,剧里她暗示水野试图鸳梦重温,而对方毫无反应大大咧咧揭过不提,吉宗悻悻离去的那段,想到吉宗在男女关系上的主动性格,真是太好笑了。仲里依纱出演的纲吉,在有限的场景里,贡献了很多惊艳的表演,演员对眼神和表情的控制都很到位,尤其是吉宗为了要面对大奥的众多男子,大施浓妆,妆发近似吉原花魁的扮相,那个镜头演员眼神中的痛苦,和镜头对光线的运用,令人印象深刻。但纲吉篇的男女对手戏则令人遗憾,明明在对话场景中能感受到彼此间的欣赏和心动,但定情之夕则一塌糊涂,无论是同寝前的情绪铺垫还是事后右卫门佐的表白,都给人一种着急杀青的感觉。这点上菅野美穗堺雅人版的《大奥 永远》正好相反,即使之前的剧情看不出两个人有什么情愫,那段定情告白倒是感人至深,倒不光是因为这俩人终究成了现实中夫妇,再反向磕糖的缘故,而还是有赖于演员的表演。
最后还是想吐槽一下纲吉篇的色调,就算是为了凸显华丽也没必要饱和度调那么高,让每个人都红光满面吧,本来这版每个人的表演都挺外放,结果还每天脸红脖子粗的,看着真是有点费眼睛。
总而言之,还是期待一下秋天的第二部~
第一集跟漫画一样,从八代入手,描绘了落魄旗本家的儿子水野进大奥闯荡又被女将军看中的故事。从前柴咲幸与二宫和也主演了这部电影,女尊、美男三千的后宫、BL……猎奇也有趣,但也仅停留在这一步了,影片中不见更多的探讨,纯粹的一部商业片。
柴姐饰演的德川吉宗威武凛冽,刚正不阿,俨然是日本民众心中的吉宗本人。但日本民众心中的吉宗,就是漫画《大奥》里的吉宗了吗?
柴姐的吉宗更像是松平健版吉宗的性转,禁欲的一张脸的确很像一国之君。而原作中的吉宗总结来说年轻时就是玩咖,对男人并非没兴趣,只是捡了个烂摊子,上位之初对国家的责任感压过了色欲。
原作中这里是吉宗对水野感兴趣时的表现,折扇架脖子那转了转,简单一个动作勾画出吉宗对男色的浓浓兴味,唇角略微上扬,一些轻挑玩味。
夜晚水野侍寝时,本剧第一集更是直接让吉宗说出:“我对衣裳化妆没兴趣,倒也不是说对男人没兴趣。”——还原原作本来的角色面貌,是本剧的诚意之一。
此外就角色选择上,原作中吉宗虽说看不出来是丑女,但绝不是美女,她自己也这么认为,也不在意。柴姐的吉宗应该没人说不好看,她就是清清冷冷一张御姐脸,五官周正得无可挑剔。而这次扮演吉宗的富永爱,虽认可占大多数,不喜欢她脸的也不少见。
吉宗历史上传说有180公分,而当时日本男性平均身高是160不到,迄今为止饰演过德川吉宗这一人物的,最著名的松平健没有180,《八代将军吉宗》里的西田敏行更不足170。剧组这次找来身高180公分,号称“亚洲超模之光”的富永爱,从一开始想必就是抱着还原的心思,富永爱那张有人觉得很有味道有人觉得丑的脸,说起来也很符合原作的吉宗。
至于男主水野的两个演员,我个人并不很感兴趣,说不上谁丑谁帅,倒是都有武家男儿的感觉就是了。另外几年前的电影差不多等于“水野历险记”,水野戏份很多,而本剧开场五分钟水野就进大奥了,隐约看到有后者的粉丝对此抱有不满……
再有玉木宏、佐佐木藏之介以及电视台男主播们的加盟,电影在颜值配置上无疑是场视觉盛宴,或者说电影经费大部分燃烧在男色上了也不为过。
而本剧颜值配置上相形见绌,我总结了以下两点,①20集的电视剧,经费投放重点不在男色上②确实也没多少鲜肉能挑了
综上所述,拿电影的质量要求电视剧属实欺负人,日网纷纷赞叹只有NHK的经费能顶得住20集的拍摄,回到你中评论区倒这也不足那也不够了,也不知道有没有给NHK交过费。
——————
简单说完配置与经费,接下来聊聊剧情。
本剧第一集用一个小时浓缩了电影两个小时的量,略显仓促,但也无可厚非。毕竟说起来是电影对水野及男人们着墨过多,吉宗骑着马飒然登场时才想起来原来这电影还有女主呢。
本剧第一集剧情上的亮点一是水野的青梅竹马·田岛信的刻画。她戏份并不多,但的确嘴毒又爽快,大大方方一个药材批发商家的千金小姐,几句话里尽显这一时代女子当家做主的自信风范。
从她的话里也看得出这一时代并非观众心目中那个完美逆转的女尊社会。
女人比从前更累了,男人虽说容易死,却更宝贝了。
开头点题,不多废话。
其次是吉宗的剧情,这版的吉宗不再一直板着脸,连笑都笑得分外矜持。
喝退间部诠房后立马脱了奢侈的搔取,往胁息上一靠,扇子一架,连说话都轻快了许多。
紧接着是微服私访民间,看到百姓对幕府一百个不信任,也看到了当前米价暴跌物价暴涨的不景气。有“米将军”一称的吉宗出场没多久即勾勒出形象,为后来的施政打下基础。
接着是走御铃廊,对水野的“女凝”尽显在一举一动里,勤政的国君怎么就不能偶尔好个色呢?
这里吉宗对男色大方的审视结合第二集第三集家光被男人们笑说“野马”、“小姑娘闭嘴被男人干就得了呗”来看,颇感神奇。
吉宗从水野嘴里听说他认识一个叫“信”的姑娘,先是在意,但又不在意地说“随便吧”,紧接着就是原作里也没有的“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男人了”。她并非不爱美男,但她是一国之君了,你认识谁也好,她都无需介意。
至此,编剧森下佳子完成了吉宗形象刻画的同时也揭示了这个时代女人们在性上在对男人选择上的主动权。
——————
与电影相比,第一集还描绘了大奥总管藤波与代表吉宗交涉的加纳久通间的较量。
少了藤波想给这个乡巴佬将军一个下马威的描写,也就凸显不出加纳久通的果断利落,更引不出漫画最后久通对吉宗讲述她是怎么双手沾满鲜血地送吉宗登上将军位的。
“女人就是这么被塑造的。”第三集中春日局这么说道。
那么把女人们放在执政者、当家人的位置上她们又会如何被塑造呢?
吉宗在第八集还会登场,之后应该是着眼于她的施政部分。
第七集有十分精彩的部分也有乏味得我直翻白眼的部分。
这版改编给桂昌院加足了戏,很好看。原作中桂昌院并不知道女人绝经后生不了孩子,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估计身边人就算知道也不会跟他说。
这版通过女儿德子之口告知老父自己已经绝经,然而——
理所当然到令人费解的表情和回答。一阵费解后紧接而来的就是浓稠的窒息感,他的话甚至放到三百余年后的今天看,其带来的窒息笔者想依然能引起东亚女性的无数共鸣。
本集第二精彩的地方是少年吉宗的登场,也是笔者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她心直口快,观察入微,几番发言都让老母德川光贞捏一把汗。她和两个姐姐的打扮也不一样,俨然一个百姓家而非纪州五十五万石家的女儿。
纲吉面对三个小姑娘露出了不曾有也不一般的亲切,不像将军,而像和蔼的长辈,连说话声音和节奏都温柔极了。
“那么既有臣女这样对漂亮男人没兴趣的女人,自然也有对漂亮女人没兴趣的男人,臣女只要选这样的男人就可以了。”
小小年纪的吉宗并不懂太多道理,还没领会作为上位者的女性喜欢谁和谁睡不需要征询男人的看法,她只是再直率不过地回答将军。
将军听后大笑,笑得人为之难过。
此时纲吉青丝见霜,年近六旬。活了五六十年,当了二十多年的将军,从来没人告诉她可以这么直接地考虑这个问题,可以不在乎男人的喜好。
她内里的矛盾就在于她作为上位者,喜欢谁和谁睡本来就不会征询男人的同意,她但凡有所谓就不会强拉牧野成贞的丈夫和儿子进大奥。然而胶着在她内心的是,她即使已经做到了,却还在被无形的意识束缚着,那意识像个多年的咒符,被少年吉宗伸个手就揭下了。
她能不怒反笑,能把夸赞脱口而出,能轻而易举地被说服,意味着她五十余年来就是在等待这个人伸手揭下她心上的符咒。符咒其实早已褪色,被风吹得起了边角,纸张脆得一揉就碎,可就是没人来揭它。
这样的悲哀透着喜幸,因这是男女逆转的时代,她最终得以解脱。而跨越时空,许多具备现代意识的年轻女性在面对与纲吉同龄甚至不过三四十的女性时,更年轻的女性其说辞总会被指责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学坏了的、书读傻了的、不符合传统的……
你轻易说服不了,重易也说服不了。因她们一生只见桂昌院,她们终成桂昌院,我们所处的社会就是一个桂昌院。
笔者感到庆幸的是桂昌院总有岁数到头的时候,每个年少又或年轻女性心上的符咒能少一枚就会多出一些希望。笔者内心亦有殷殷的期盼,盼着我的文字能为我的某个姐妹揭去一枚,哪怕是揭开一枚符咒的边角。
另外,本集及本篇,男女情爱的处理可以说是让本就混沌乏味的原作中的这一部分暴露出更大的、灾难级别的混沌。《永远》是寡,这版是腻,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20年前的原作与现如今女性意识间的矛盾,二是原作既定主线与编剧自我发挥间的龃龉。
原作者吉永史在访谈中论及自己不会画男女爱情,自己都觉得无聊的程度,《永远》上映后与菅野女士的对谈亦提到本篇是在痛苦中画完。
吉永史对性差问题在过去是不太主动关心的,近几年当采访和评论提多了性差,她才意识到自己无意识画下的故事剧情具有怎样超越时空的社会意义与价值。这是她很了不起的地方,也就是说《大奥》在2004年连载当初,她凭借可怕的直觉画出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然而也正因如此,正因她是无意识的,在当初是没有明晰的理论从内部支持她的,男女逆转后的性差问题及女性意识的转变遇到她本就不擅长的男女情爱,遂呈现出了家光篇、家纲篇、纲吉篇的混沌景象——好像get到了,又好像没有。好像有感动,又好像说不上来什么滋味。大家说得很神,看下来怎么一股少女漫画的塑料味。
这一不适感在家宣登场后逐渐消退,故事的发展方向有了明显的改变,观感直线上升。
本篇最大的矛盾集中于女主纲吉身上,她人物塑造上的混乱不能全部归咎于父亲桂昌院的毁人不倦,也不能推诿给她对老父的孝心。
她饱读诗书,却没读出个结果,处身于新时代,在少年吉宗前周遭却无一人对她有过启示。虽儒学处处束缚女子,但这个男女逆转的世界里儒学经典是经过重新释义的,所谓“只取我们需要的”,因此她的思想不可能是被儒学束缚,她读得越多就应越坚韧笃定。
原作和上版中都提及了她上位初期的英明果断,虽后期通过丑化“生类怜悯令”展现她的愚孝,至少整篇看下来,多多少少你会觉得这是个很有能力却无可奈何的女性国君。虽有莫名其妙的、分裂的、前后矛盾的地方,到底相对平衡。
而这版的添油加醋则在抹黑这位正史里优秀卓绝的君主方面更添一把旺火。
诚然第六集的丧女部分和结尾时面对右卫门佐的说教部分体现出了她身为国君前,作为母亲,作为一个女性的苦与难,但笔者实在不懂为何因噎废食,给男女情爱线添了过多过冗引经据典的讲学。
她是很聪慧敏锐的,是很博学的,然后呢?只在后宫体现吗?
赤穗四十七义士的判决部分是她唯一处理政务的场面,但台词前后的矛盾混乱处只把这本属英明的判决描绘得如坠云雾,以至于我不得不加上注释避免误解。
最后一张为第六集中桂昌院求纲吉颁布生类怜悯令的场面。到了第七集幕阁高层劝说纲吉放赤穗浪士一条生路却也拿生类怜悯令说事。
高层劝说得并不错,一口气杀这么多人太血腥,不符合将军的仁政,但2.5集下来“仁”只体现在口头上学问里,纲吉的仁政究竟有何具体表现一字未提,甚至火上浇油式地描黑“生类怜悯令”这一善政。
男女逆转已然半个世纪有余,世间已而更新两三代人,第五集纲吉篇开头,连歌舞伎和能乐师这样的梨园艺人都由女性担任,整个社会比原作描绘的还要逆转彻底(原作中此时男女对半)她为国君为女性的醒悟竟要频频由男人来开导。她从小爱读书,坐拥全国最好的鸿儒硕学,却只有在大奥听课的场面。即便不按正史上的纲吉那样描写她没事就招臣下来亲自讲课,倒也不必如此,哪怕执政能力只是遵从原作……
我十分能明白这种加戏给了情爱线明晰可见的发展脉络,然越明晰就越可悲,鸡同鸭讲的两性究竟在红脖子粗嗓子的黄昏炮里获得了怎般的圆满?
我始终坚持的是女性的伤痛只有女性能治愈和心意相通,无关爱情。而这版在06把问题剖得血淋淋,在07又浅尝辄止,向着男欢女爱奔去,一男一女打个黄昏炮好像什么都解决了,所谓的“心意相通”是强行喂屎还要问你好不好吃。
吉宗天真无邪的话好像有用,又好像没用,纲吉还是自卑年老色衰,最终由男人来肯定“没关系,我很高兴能与这样的你打一炮”。
纲吉此德川幕府第五代将军,在原作中本就混沌的塑造,于这版里,其面孔更显模糊。
此设定下,纲吉的释怀,政治上由柳泽吉保,男女上由少年吉宗分担点拨,观感及立意要好上百千倍。然柳泽吉保亦是个可惜了的角色,最后弑君抱爱虽说畸形得令人品出感动,整体看也属隔靴搔痒,遗憾万般。
全篇极度失衡,第六集有多好看,第七集就有多难看。这当中自然少不了原作这部分本身就够乏味,那之上还要硬加男女情爱,便就是这么个产物了。
原作之所以五代以后的部分比以前的部分要更精彩纷呈,呼声更高,在我每周坚持写剧评后不少姐妹同我交流了很多心得,大家一致的看法不外乎——再没有万里小路有功和右卫门佐这样单独看善良慈悲,和女性放在一起看则啼笑皆非的男人出现。
有些苦有些难,有些话有些泪,不是说性别逆转后谁说都是一个味。
除爱男到极致的,我切实感受到女性读者/观众们不如从前好糊弄了,是个非常喜人的变化。与我交流的姐妹里诚然也有为男女情爱流泪的,而剥离掉原作滤镜后的哂笑我顺着网线在岛国家中听到。
当然这部分的啼笑皆非亦属作品的价值之一,没有这两个男人,倒也失了反衬女尊社会建立初期女性的悲苦,和提到两性问题的本质时鸡同鸭讲的烦躁,BGM响起时男人们挖心剖情的滑稽终于在第七集之后看不到了。
阿弥陀佛(合掌)
提到江户时代的服装发型各位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倒也没错,但江户时代将近二百六十年,流行的服装发型都一直在变,以上只能说是时代剧,尤其是“大奥”系列最常见的代表款,并不唯一。而难得NHK这次打算一口气拍他个二百年的江户,也在服装和发型上都下足了心思,因此这篇将综合NHK版《大奥》和漫画原作来说说江户时代的服装发型。
通常说江户时代的女性发式由垂发变成盘发的契机是“明历大火”。
这场大火发生在四代将军德川家纲上任后的没几年,家纲当时16岁,而他的三弟,也就是后来的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才11岁。
江户的一大半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伤亡不计其数,是幕府财政恶化的最直接原因,这个大窟窿直到纲吉治世时期才弥补上。
而将军及家眷居住的江户城也未能幸免于难,象征将军权威的天守阁在大火中被焚成一片废墟,居住在后宫“大奥”的女性由于披发在背后,逃难时多有引火上身的,那之后便都盘了上去。
以上描述合情合理,但需要注意的是,诚然大奥的女性放弃一直以来的垂发是因为大火,但大奥的女性并不等同于江户所有的女性。
大奥有数千名女性,再精确点要说是“大奥上层女性”,一些不用干体力活的将军家的女眷及中高级的女官。
没有确切的记载表明大火发生前大奥的下层侍女是怎么样的发型,但不难推测她们至少是将头发扎起来的,因为她们需要做很多体力活。
而民间的女性从来都是要干活的,更没有抹油保养的精力和金钱,因此与时代和大火无关,大部分女性都是将头发扎起来又或包起来过日子。
描绘江户初期女性游乐的《妇女游乐图》
“扎”与“盘”间看似都是将垂发拘束起来,要付出的精力却大不一样。不仅如此,发式多变的盘发能大范围流行需要一定的社会性条件,太平世间,百姓安居乐业自不必提,手头宽裕起来才有精力追求流行的美。
江户时代完美提供了这样丰沃的土壤。
NHK有丰富的时代剧拍摄经验,虽然你也不能说他什么都考究得很到位,但相比民放那实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次的《大奥》,之前的篇章里也详细说了障壁画等布景的考究,弥补了原作这方面的潦草甚至空白,服道化上也没有放任原作的谬误不管。
其实说到这我就有个疑惑,我们在说“还原原作”的时候到底是在说什么呢?比如说原作的背景很多都很潦草甚至空白(没有批判的意思),但很明显历史上同一时代同一空间不应该这么潦草……那么在改编成影视作品时,制作方的责任在于哪里,需要承担起修正原作谬误的责任吗?还是说一切交给良心?
我有这个疑惑是因为有人和我争论《大奥》原作里背景布景就很简洁(潦草),以此为布景上十分糊弄事的“诞生”等TBS版前作辩白。
我不是很懂这些人的脑回路,可能属于一种“我也不知道这里应该画什么放什么,但反正原作里没画,就没必要苛责改编后的影视作品。”
总之NHK修正了原作一些客观的服道化上的谬误,当然毕竟是性转,有些属于设定也无可厚非,我不全部否定也不会全部肯定。
首先来看家光的服装和发型。
家光最开始是被春日局打扮成小姓侍从的模样,NHK版家光登场时的发型简单来说就是高马尾,这样的发型叫“总发”,战国以前是庶民男子最常见的发型。
江户时代的平民学者和医师也会束这种发型,而在幕府任官职的学者医师则要到五代纲吉时期才梳这种发型,因为在那以前他们被归扫入僧侣行列,剃光头。
“总发”既有垂下的,也有束整的,时代剧里的医师学者最常见的就是这样的发型,原作中的家光和TBS版家光的发型即是这样束整起的。
看到有人说有功是公家的,所以在原作或NHK版的后来也束起“总发”(TBS版则是蓄发后就是总发,),这个说法一半对一半不对。非逆转的历史上,公家男子的确不剃月代,但发髻较小偏细也比较挺立,因为还要戴冠。家光接触政事后的发型就是公家的“冠下髻”。
或者第二集轿夫的“乌帽子下”。
然而鉴于这里是性转的时代,大奥里的男人总要有所区别,所以以本与公家无关的发髻较粗较趴的“总发”来强调男性角色的非武士身份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你要说水野是武士出身,为什么一开始也是“总发”呢?两个原因,一是原作中很喜欢用发型妆容的变化反应人物心境的变化,当水野进入到大奥那个都是男人的世界时,他通过剃月代来彰显自己的武家身份。
另一原因或许更重要,就是他穷。江户时代很讲究时髦,头顶剃得勤快才清爽漂亮,水野家似乎不具备这个条件。江户后期到幕末,武士生活愈发困顿,有很多武士都蓄起了顶发。
接着说家光的长发装束,好美丽好贵气捏,是这个时期上层女性会梳的“垂发”,春日局就一直是这个发型。这里和原作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原作中家光正式成为将军时头发已经盘上了,服装也是后来的时代才会出现的。NHK则保留了这一时代的原味发型和装束。
这里家光的紫色一套与后来的将军并不一样,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腰带相对较窄,而那种胸部以下都裹起来的,穿过的都知道,非常难以行动。原作中让女性盘发的时间提前,给出的理由是女人的劳作变多了,盘上去更方便,虽然就剧情而言十分合理,但要结合笔者上面所说的要加以辨别什么是设定,什么是历史。
如果按这个女性成为生产劳动者的设定,我感觉女性的腰带只会更窄,头发更短才比较符合劳动需求。但毕竟历史上不是这么回事,原作的背景设定是要在最后圆回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因此往往会受些许制约。
说到这,想起原作中男人们的“长裃”。这是武家男子最高级别的礼服,原作里运用于大奥的男官身上也蛮贴切的,他们不需要干活,只需要做点手头工作,举止优雅为上。优雅的妙诀在于穿得重、步子沉、走得慢。
NHK没有给男人做长裃,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不想花这个钱。纲吉一个人的衣服花了六亿五千万日元(有这个钱是不能搞点好的滤镜吗?),吉宗更是由于身高,从头到脚都要定做,看似很勤俭节约的衣服,布料却是从国外运来的。家光的衣服有三四十件,每件都下了功夫。
悄悄说一下,其实吉宗身上有几件衣服是绢制的,甚至侍女也是绢制,大概由于完全的棉布拍出来土到掉渣。因为这事导演还在拍摄现场发火了,他本来订下来的是两套庶民女性的衣服,富永爱女士都来了,服装师却突然说“这种是不是太素了”,导演大发雷霆说“之前已经商量好了我才下单的,为什么你现在才来说!”
服装师和导演道歉,但过了一会导演拽了拽我的衣服又歪着头说“好像是有点不起眼,换一套吧,头发也换”。
我觉得服装师内心:(白眼)
(淡紫色抚子花纹的是小姓标配哦,我和意次妹妹穿得一样,但我这场是随吉宗出城,因此穿了松石绿的袴还配了刀!)
男人们的衣服也要重新制作,因为非逆转的正常时代找不到这么鲜艳的男装。你不能既要求他在女装上下功夫,又在男装里砸重金,更贵的壁画屏风也都要花钱啊,其他版本只有更糊弄事,干嘛欺负NHK?
综合来看NHK在服装上的投入,到底谁在说这版《大奥》经费不足的……不懂(摇头)
再说男人的衣服和发型。
江户初期,社会风气不仅还存有战国时代的味道,人们的装束也没有说进入一个新时代就一键换装了。
因此家光篇里武家男人还都保留着战国武士般的光顶,而上衣,穿在最外边的也很有战国风,叫“肩衣”,比较贴身软榻。
到了纲吉时期,“肩衣”变成了“裃(同卡音)”,更挺,看起来更精神。
并且男人们不再佩刀,腰间只有折扇。纲吉非常忌讳血腥和暴力,这样的变化既顺应了时代,同时也反映出大奥从春日局所说的“保护将军的城中城”,彻底变为了圈养男人们的后宫。
同样的“裃”,吉宗时期都朴素了很多,不再光鲜。
有功等非武家出身的“茶筅髻”。
当然后来的月代头也只是一个权宜性的统称,具体还要细分各种流行的款式,这里不再多说,看看第二季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变化。
啊,还有水野虽然后来都是剃了发顶,但武士风和商人风也是两种哦,商人风的两边即后面会鼓得更夸张,有机会再细分讲解。
第一集评论一下,中岛裕翔演技真的不行,帅哥看得我很尬
这部真的拍的很好,每个将军演的都很好,狗妹的那个将军看的我好揪心,风pon最后喝药那段我都泪目了~真的富永爱这个将军的选角太棒了。赛高
3.5 富永爱太帅了 好爱 中岛没有二宫的感觉好
颜值可比堺雅人那版高多了…
来看山本耕史的 五代故事看得很满足 riisa也演得太好了
只看了一集感觉和旧版比,没啥变动啊看起来没意思,后面也不大想看了,谁能比得过堺雅人啊😫
一次金玉其外的流水账式翻拍,说到底就是猎奇向低龄后宫剧……比起女将军治国,哪有跟男女纠葛有意思?以女人的口吻消费女人,无趣。
三个女将军都演的不错啊
刚看完第一集,这个选角,本原著党很满意啊!十年前金子文纪版,二狗子的水野太嫩了,这个水野我喜欢。还有吉宗、加纳,都很对!唯一就是藤波,总觉得他会来一记碎蛋击,这种心情太复杂了。
第三集一出,《诞生》骤然失色。这次是“家光有功篇”而不是从前的“有功家光篇”,就意味着从根本上是以家光视角来推进的。母亲被杀,名字被夺,自己被暴徒强J,沦为德川家的代孕妇,面对这样只有女性才会有的苦难,有功的“受苦的不是只有一个,别在这撒娇抵赖!”之类的圣父嘴炮显得尤其滑稽。相比之下《诞生》虽然也有描写家光的苦难,但着眼点是有功,那样的生父光辉下连女性的苦难都埋没了
❤富永爱好帅❤家光和纲吉整体都不如影版。
由八代德川为视角回顾三代(第一位女将军)以及五代,目前看来女性角色(富永爱在我这儿比柴崎幸更符合八代吉宗)皆好评于男性,芋头和福士苍汰都有所进步可对比在前便显得不够看了——二宫眼尾一抹红是惊艳;雅人叔虽然年纪略大但还俗后时刻能让人记得这是位僧人,也才有最让我触动的那两出戏。不过整体算本季能让人追更的一部。
仲里依纱真不错
爱姐完美贴合吉宗,堀田真由的家光和齐藤由贵的春日局初登场也有惊艳表现,大奥这次女性选角绝赞,然而男演员演技颜值从第一集开始就呈直线下降趋势……
节奏太太太快了!但男女主真的很贴漫画设定,也拍了夜袭那场,富姐感觉能把大家都抠亖……🤤
【社会向 吉永史yyds】火10初时代剧题材 把2010和2012的内容又拍了个遍 富永爱乃男中之男(这点戏份我不服) 以来自时尚圈一己之力带来高级感 拯救了这个看上去经费不太足的剧组(抱歉还时不时幻视ツヨポン) 黑崎娘娘和岛1续半泽缘(bushi 这版和旧作基本上没得比 首先主题曲已输得落花流水 卡司对比下倒是有很多捏他小心思😂 家光篇太假喔 行进到EP5-6仲里依纱的五代 又舒适了 总体来说这一届若手马达马达惹
了不起的女人/女演员们。
非常彻底的性转,不仅将军性别转换了,社会的性别分工也被颠覆,女性从政、经商、生产劳动,男性的功能沦为单纯的种马,大奥里都是等着给将军配种的男妃。虽然是非常荒诞的设定,情节非常尊重史实,将军的个性、执政经历都是复刻历史的。德川幕府是太平之世,所以没什么令人津津乐道的风云人物,这个剧倒是从一个讨巧的角度普及了这段历史。三个女将军的选角非常好,堀田真由的家光,仲里依纱的钢吉,富永爱的吉宗,或悲情或霸气,都各具风采。无比期待秋季播出的第二季。
离神作就差一个福士苍汰!我好恨啊!
大奥题材是看不厌的。这次每一代白月光是肉眼可见的帅。每一代女将军最后都会找到真爱(凭啥)!天哪刚发现三代将军是镰仓殿里的比奈(二老婆),男装帅气女装漂亮!狗将军也能找到真爱?!海那边应该不知道仲里昵称狗妹的吧,狗妹演狗将军也太巧了,扮相华丽。贤明如吉宗也逃不过立嫡定律。温习了德川八代吉宗,总觉得德川灭亡从立残疾嫡子为继承人开始。开始期待秋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