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的人民抗争意识是我羡慕的,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韩国的电影自由也不是“政府扶持”这么简单,也是经过民众们的抗争“剃头”所以还是值得人敬佩的。
整个片子看的我哭了一次又一次。
他们坐在雨中、冰冷的大街上高喊着“死守文化放送,一定要!”
电视台的车被扔蜡烛、一位员工在电视台里高喊“快倒闭”,世越号的误报、美化总统的各类报道……
甚至片中还夸赞我们中国汶川地震时的各类报道,是啊,那个时候真的好呢。我们不仅有很多及时的资讯和报道,还有很多基于灾区人民的调查报告……前不久在bilibili看到一位up主说,那个时期的很多优秀的记者和报刊由于媒介更迭以及其他不可说的原因都改行了、去了很多大厂当公关之类的……
不让媒体提问,结果国家就会完蛋。
而纪录片的意义是没有美化的结局,清醒点人才是疯子,优秀的导演们被边缘化 ,或者直接改行去滑雪场,还有一位导演在老家每天饱受癌症病痛的折磨,但他依然会每天写文章。
结尾 《导演手册》的导演们的合照更是让人唏嘘,
“很多工作本身就是需要信念和热情去支撑的,被记录下来就已经足够了”。
另一部影片也再次安利给大家 《华盛顿邮报》 讲述的是媒体将白宫关于五角大楼和越南战争等4000多页机密曝光,
最爱结尾时的那句话
新闻时为民服务而不是为执政者服务。
看完这部纪录片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那种深深的无力感。
作为一个刚开始入门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小白,越是深入学习越是感到新闻的重要性和新闻工作者的局限性。
新闻事业的诞生建立在经济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强权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中。在这部纪录片中主要表现的是新闻媒体作为监督者,监督权力并为人民利益发声的职责。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阻碍数不胜数。公营媒体就不说了,直接作为政府的喉舌;公私结合的媒体(如片中的MBC)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政治权力的影响,有些甚至是直接控制,这一现象全世界都是如此。就算以新闻自由、新闻专业主义标榜的美国(美国的媒体大多数是私营的,相对独立),也会有选择的依附某个党派,并且很多重大新闻的信息源都是来自于政府,所以说媒体不受政府影响是不可能的。
假如媒体能不受到政治的影响,这就需要独立市场化运营和法律健全的保护。但现在媒体商业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新闻媒体受到经济、商业的影响也不断加剧。新闻媒体被大财团的控制,新闻的泛娱乐化、情绪化(娱乐、简单的信息更容易被更多人接受传播);调查记者的不断减少,真正反映对大众利益的新闻越来越少,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利益如何受到保障?我们的声音如何被听到?
更悲观的来看,其实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都不一定真实。在传播学中有一个词叫做“拟态环境”。意思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大部分都是由大众传媒所构建的,而新闻是一个“探照灯”,只能选择部分事实加以报道,没有报道的部分人们都无从得知,并且还有上述受到的这些影响。所以新闻所创造的环境并不是真实的环境,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如此。在这种错误的认知环境下,人民重要的武器舆论都可能是被刻意引导的。
难道不管我们如何努力都没有办法了吗?
纵观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史,其实大多数讲述的都是人民与权力的对抗,反对压迫,不断争取自由、公平。书上那些灰白的、冰冷的文字,背后是无数人民被压迫的惨痛历史,又是无数勇敢反抗的人民,无数敢于曝光事实、与强权对抗的新闻工作者们。现在我们所拥有的新闻自由度,都是那些勇敢的前人用时间、青春、甚至生命争取来的。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也同样看到了这样的媒体工作者们,他们为了大众的利益勇敢的抗争,不断地挖掘真相。也看到了那些奋起发声的公众,他们知道新闻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他们知道只有抗争才能争取自身的利益公平。
正如最后身患癌症的龙马记者所说:“我们的抗争有意义吗?我觉得光有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么黑暗的时刻我们没有选择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片中还有许多令人高兴的方面,如被辞退的记者们组成了由市民赞助的“破除新闻”机构,专门报道主流媒体不报道、与公民利益关系重要的事实。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和方法。记者们即不容易受到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又能以服务公众为首要目标。再者公众们尝到甜头后又会大力支持记者们,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我相信,虽然我们走的十分缓慢,但我们是在不断进步的。
好消息!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去搜索了下,本片导演崔成浩重新担任MBC新社长,并且表示上任首要任务是让之前受到不法解雇的媒体人员副职!
看到这我眼泪都激动的流出来了( Ĭ ^ Ĭ )
说些题外话,可能我天性比较乐观吧,我总相信这个世界总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吧,平常自己遇到什么事情也是。也可能这个心态能让我过得更舒服些吧。过去经历也证明这种心态能让我更好的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不会轻言放弃。去年突然对新闻传播这个专业感兴趣了,就决定跨考这个专业研究生了。虽然第一年没过,但新传的学习给了我一种新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也很开心了(^-^)。今年打算再努力一年,朝着新传最高院校发起冲击ヾ(゚∀゚ゞ) 第一次写影评就当唠嗑了哈哈
因为无限挑战停播事件,知道了金泰浩PD的罢工,又因为豆瓣一篇文章,坚定了我将这部片子加入到想看的片单,也在第一时间看完了这部片子,这里要感谢 TSKS韩剧社 的翻译。
这部片子不像想象的那样“好看”,一是要补习韩国近15年的政治历史,从卢武铉,李明博,再到朴槿惠,或许很多对朴槿惠不再陌生,但是对前两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熟悉,二是对韩国公营电视台KBS,YTN,MBC的认识,看韩国节目多的人可能会很熟悉 MBC,毕竟无挑就是属于MBC,三是这部纪录片本身拍摄和剪辑的视频材料本来就不是高清相机拍摄,在片中能看到很多片段都是手持相机,或者干脆是手机录像,画面像素和抖动在有些地方非常严重。但对于这样一部关于“记录”的纪录片,这些记者、PD用青春、人生、血泪换来的“胜利”,还需要什么理由不来推荐这部片子。
或许在这里,可以先将现实的结果放到这里:MBC 的PD 们 从 2017年 9 月 4 号起,发起了新一轮的罢工,要求 MBC 社长辞职,经过三个月的罢工,社长被停职,本片的导演被推举到 MBC 社长职位。或许在外人看来可以看做一次胜利,但我想对于他们来说,这只不过是长期抗争的开始,以后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 有些事比娱乐更重要,有些事比笑容更重要。 ---- 金泰浩
回到这个纪录片本身,回头想来,这部片子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占领,反击,三流记者,从开始权利开始渗透电视台开始,到PD,记者自发组织工会,再到电视台完全沦陷,其中穿插了疯牛肉,世越号惨案,到最近为大多数中国人熟知的崔顺实案,完整的记录了从03年到17年,这近15年间,KBS,MBC 两大公营电视台的动荡,以及处身其中的PD,记者们的反击。
政府利用公共电视台操纵舆论,欺瞒大众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如果身处高位,也能够掌握舆论空间,试问哪个独裁者,专制政府不会利用这么好的工具来宣传自己? 片子的最后韩国大众不再相信 KBS,在大街上向 KBS 的车扔蜡烛,唾骂 KBS 的记者,再到不再相信 MBC,底层民众对高层的变动感知可能是最慢的,因为权利的渗透是层层往下的。而幸而韩国还尚存这样一批正直的记者和PD,他们即使为了生计,离开电台之后只能在滑雪场铲雪,也会为了正确的事情发出声音。很多时候我往往不想拿他们和我身处的这个畸形“环境”做对比,红黄蓝事件刚刚过去不久,一篇通告结束,就像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我坚信着每一次的热门事件就是对这个畸形的社会的一次修正,可是我错了,我们现在似乎就像是到了癌症晚期,一点的伤风感冒已经无法掀起波澜。就像那个在 FacebookLive 做直播的员工妻子说的那样,“如果做到这个地步了,还只有你一个人,那你就真的是个疯子”,于是在我们这里这个疯子被关进了疯人院。
在回到片中权利是怎么入侵电台的,而我们是从来电台都是权利的,如果不看电台,我们可以看微博,微信公众号,看各大视频网站,看歌曲的发行,看出版行业,说删就删,说没就没。片中提到的,各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电视台却在放着高温烤熟培根的事情,放着朝鲜实验导弹的新闻,我们难道没有发生过吗?国内某地些大事情,我们的记者却跑到别的国家去报道。那些在和平游行队伍里混入的便衣特警,把群众的肋骨踢断,难道我们没有遇到过? 电台误报重大事故伤亡人数,难道我们没有遇到过?韩国的媒体人永远在拍着给自己看的片子,可却适用于他边上的国家。
片中我记忆最深的一个镜头就是,导演去采访李明博,问这位前总统说,有人说你毁掉了媒体,毁掉了国家?李明博没有正面的回答,也匆忙的上车走了,导演在后面的旁白中说道,“没有人承认这是自己的责任”,从上到下,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地位,一直在这个的体制中扮演这一个齿轮,当然不再承认是自己的责任,当然上层的也不会看到底层的境遇,当然也不会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可是这个社会就是变了,错在哪里呢? 总统走后留下了导演一个人默默地驻足遥望。
> 我们抗争的意义吗?
> 我觉得光有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种黑暗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当然在这几年里,许多抗争的人,青春啊,人生啊,都消散了,都是不得已的牺牲,但至少在那个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
推荐两篇文章:
- <//theinitium.com/article/20171212-mainland-zhenjianghua/>
我是带着看天气预报一样的心情看了这个片子,因为近期以来,中文世界里的气象确实有类似的演化趋势。但我觉得,没必要上来就把那些抽象的词套用进去,也没必要一股脑地喜闻乐见于韩国的亲民媒体。不同气象的特质,其观感本身就很有意思。
首先有点意外的是,电影里对峙的镜头很多,但没有什么特别激化的场面。被围堵的那些人物,也没有上来就抖威风的,都很镇定。除了李明博的随从直接挡掉摄影机,采访者都有搭话的机会,而被采访者似乎也没有那么顾忌窘迫的场面。对照之下,反而显得汉语世界里的人物们特别小气,过分敏感。
这种差异当然不是那么简单。不难注意到,电影里采访者经常是用前辈、后辈的名义去搭话,这不仅是因为同业之内的关系,也像一种语态,就像是说,我们要聊的就是我们自己家的事。再者,也有许多镜头里采访无法继续,然而采访者或抗议者最后的谴责也很有意思,都是问对方:你就不感到害臊吗?言下的感觉,也是在对待家族事务,就像提出让家长尽到家庭责任。
概括地说,这样的媒体记者,做事更像是出于伦理的角度。也因此,他们与民众容易联系起来。同时,这种民众也不是什么好事者,也是带着伦理的潜台词,来为自家的事讨要说法。对此,与其套用那些美好而正确的词,我倒感到一种儒家的文化特质。采访者、那些媒体内部的抗议者、也包括民众,都像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在声张名义的时候简直像如鱼得水。
这种环境,让我感到极其不同的一点,就是“场面化”,把事情都放到场面上来说。与此相对,日本人往往心不在焉,中国人往往为尊者讳,可能都出不来这样的场面。由此想到,经常有人把汉语的管理系统比作家长制,但具体地说,它可能是一种“多层家长制”,它不会让大家与家长讨论,“为尊者讳”里“讳”字的意思,就是要留足面子。它是借助代理者,并且设立严格的层级,也就没有什么事需要追究到青瓦台。在这个柔韧的系统里,奇特的是,媒体反而找不到民众,它充其量就是呼吁一部分人,这也是近来一直在发生的,而其背后的情况就不可能透露了。虚幻的角力场历史悠久,那些真性情的侠士终而也会练起翻云覆雨的武功。
直到看到世越号沉船事件,一线记者的真相播报,却被首尔新闻抹杀,原因只是会对海警和政府的形象不利,kbs当任社长由不愿道歉到青瓦台的一句话(失去孩子们的父母来到青瓦台抗争了)就愿意在媒体前惺惺作态说着官方的话致歉,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到什么是“共犯者们” 。
“为什么说媒体应该要监督,应该要呐喊,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可这不是呐喊,而只是直接沉睡了。不对,严格来说,并不是沉睡了,而是视而不见,为了再多啃几根狗骨头,实际上是视而不见的”,kbs,mbc作为共营电视台,有些人却将新闻作为自己的私人工具,自甘成为政府的宣传工具,政治家们利用权力,肆意控制媒体,不停地解雇,不停地换人,这些人毁掉了媒体,毁掉了国家,却没一个人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一群记者愿意记录着一切,抗争着,打破沉默,将真相公布于众,这就是新闻人的初心吧。所以纪录片,每次记者发问那些部长们,第一个问题都是“说几句吧,你不也是从记者出身的嘛?” 韩国人真的时时刻刻在罢工,罢工不是交易,是走投无路唯一能做的事情了,频繁的罢工和请愿,也可以看透韩国当下社会的现状。
十年过去,韩国终于没有了调查记者。
2008年,从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起,便开始利用韩国的公众电视台对国民进行舆论控制,从KBS到MBC,时事政治节目一个个下架,青瓦台钦点的电视台长轮番“空降”而来,尽管媒体工作者们一次次抗议、罢工、游行,媒体自由的抗争仍然于事无补。
如今,总统李明博和朴槿惠纷纷下狱,16项指控加身的李明博正在受审阶段,朴槿惠已经被判处25年有期徒刑和200亿韩元的罚款。但是,韩国媒体的自由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不过,那段新闻人的热血时代被导演崔承浩纪录了下来,目前在豆瓣有9.3的高分,该片在韩国上映的时候,吸引了14万人前去观看:《共犯者们》
01
导演曾是韩国著名的新闻节目PD
《共犯者们》又名《帮凶》,导演叫做崔承浩。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爆红的李沧东新片《燃烧》里,崔承浩出演了男主刘亚仁的父亲。
在此之前,崔承浩可是一个纯粹的新闻工作者。1961年出生,25岁时进入韩国公共电视台MBC工作,先后负责过多个时事新闻类节目。
然而,自从2008年李明博开始舆论管控后,电视台多档时事节目下架,尤其是崔承浩负责的《导演手册》,整个制作组成员都被以各种方式打散。
李明博对电视台的操控引起了媒体人的强烈不满,随即爆发了多次罢工,其中最长的罢工时长达到了170多天,崔承浩也因为参与了罢工而被MBC解雇。
离开MBC之后,崔承浩等人对媒体自由的抗争还在继续,除了创办「破除新闻」之外,还担任了纪录片《七年:被出卖的新闻》的编剧,并且拍摄了两部纪录片:《自白》和《共犯者们》。
02
一步步失掉的自由阵地
《共犯者们》纪录了过去八、九年间,韩国政府的干预新闻自由之后对韩国新闻及背后的公众电视台的影响。影片一共分为了四个主题,分别是「帮凶」、「占领」、「反击」、「三流记者」。
政府干预新闻自由,电视台走向衰落的开始,是在李明博上台的前一天,KBS报道了当时环境部长候选人南柱洪涉嫌投机炒房以及其配偶拖欠税金等不法行为,直接导致了南柱洪主动请辞。
那时,无疑就是KBS的黄金时代了,而黄金时代之后,便是走向衰落......
李明博上台之后,便开始施压当时的电视台社长郑渊珠,让他主动请辞。
电视台的媒体人们当然难以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他们围堵了会议室,共同鼓励他们的社长说,“一定要挺下去!不能妥协!”
不过,这样的反抗其实只是以卵击石,KBS还是换成了“空降”来的社长,而且很多一线记者被调到了无关紧要的岗位。
KBS之后,韩国另一大公共电视台MBC也成为了青瓦台的眼中钉,因为MBC顶风报道了轰动一时的「疯牛进口事件」。
生长超过了30个月的牛,患上疯牛病的几率便非常高。也不知道李明博咋想的,居然和美国签订了一个进口条约,取消了对美国进口牛肉的月龄限制,同意接受美国30个月以上的牛肉,这无疑是根本不顾民众的死活。
MBC的报道激起了群众的民愤,爆发了大批民众参与烛光集会,抗议青瓦台,最后,李明博不得不取消该项条约,但是,“清理”MBC的计划也提上了这位总统的日程。
就这样,从KBS到MBC,以及后来应援的YNT,时事新闻节目要么被关停,要么被更换主持人,社长和高层管理员也被大换血,全都成了李明博的亲信,韩国最大的两个电视台成了被青瓦台驯服的马儿,而那些仍然桀骜不驯的“野马”,全都被以各种各样的名义解雇、劝辞、降薪、调任......最终被剥夺报道权。
而报道了「疯牛进口事件」的MBC主持人辛京岷也在这场风波之后被停职,他在最后一次新闻直播中是这样陈词的:“根据公司决定,从今天起我将不再主持此节目,过去一年里,我所坚守的原则便是,自由民主对力量的牵制,对弱者的照顾,就算还有很多话要说,我的结束陈词也到此为止。”
此后,KBS和MBC的民众信服力在瞬时间内急速下滑,甚至当韩国的民众在街边看到KBS的车时,会直接被嘲笑和辱骂,这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莫过于是最大的侮辱。
03
谁将成为孤独的“疯子”?
“实在没办法抗争,完全看不到出路。”除了要面临民众的揶揄,还要被青瓦台派来的人“诛心”。
在很多调查记者眼里,他们的价值与责任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为了劝服这群“野马”主动辞职,青瓦台派来的人经常会把他们叫去会议室,然后开始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你并没有多么了不起,就算没有你,也无关紧要,我们也能做出新闻来。
工作上被穿小鞋,一直坚持的信念和价值观又受到冲击,也许很多人感到了绝望。不过,自由的争夺并没有就此暂停,KBS、MBC、YTN纷纷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罢工,他们只想坚持新闻自由,坚持在政治上独立,既不愿做执政党的宣传工具,也不愿做在野党的夺权手段。
即使这样,青瓦台也没有做出一点点妥协,反而是变本加厉,管控更加严格。继续待在电视台里只能苟且,很多媒体人还是遗憾地选择了出走。
被解雇了的崔承浩并不甘心,靠着民众的资助和支持创办了「破除新闻」,开始了民间新闻的报道,继续自己对新闻自由的追求。
直到2014年4月17日,世越号沉船事件发生之后,当时还有三百多名学生留在船上,但KBS和MBC却严重地错误报道说,船上的人已经被全部救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救援,最终造成近三百人遇难。
在电视台苟且的媒体人虽然愤愤不平,但是也只能无奈地忍气吞声。不过,在偶然的一天,忍无可忍的PD金岷植在MBC的总部大楼里,大声喊出了三次内心的想法:“金长谦,下台吧!金长谦,下台吧!金长谦,下台吧!”并把这段视频传到了Facebook上。
没想到,他的妻子看了这段视频之后,却跟他说:“现在在MBC,你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如果内部没有任何人有反应,就只有你一个人这么做,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个疯子。”
说到这里,金岷植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他不能潇洒地走出MBC大楼,但是这样的苟且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梦想的出走,一种价值观的背道而驰。
还好,MBC的新闻人没有让金岷植失望。第二天,Facebook上突然多了很多大声呼喊时任台长的金长谦下台的视频,而背景正是在MBC总部的大厅。
04
没人承认这是自己的责任
李明博撤了时事节目之后,推出了关于总统的问答节目,但是这样的节目也是需要电视台提前拟好问题给青瓦台过目的。
总理办公室的人说,他们平日工作的第一件事,便是看前一天各时事节目的总结陈词,只要发现有问题,就“绝不姑息”。
面对新闻人的抗议,青瓦台虽然也撤换了台长,但均是青瓦台的亲信,除了换汤不换药之外,他们对电视台罢工的态度也转而成为视而不见,不予理睬。
和李明博同一阵营的朴槿惠上台之后,继续加强了之前的言论把控,MBC和KBS彻底成了韩国政府的代言平台。
尤其是世越号沉船事件误报之后,大批民众到KBS前聚会抗议,原本拒绝道歉、拒绝与死者家属见面的KBS吉恒永社长,因为青瓦台的一句话,出人意料地当面给亲属们道歉了,这也侧面印证了,KBS被青瓦台控制了。
除了误报世越号沉船事件之外,当JTBC爆出“崔顺实事件”之后,KBS和MBC都选择了沉默。
如今,李明博和朴槿惠双双入狱,但是曾经自由激昂的新闻时代已经消沉了一大截。
执着的崔承浩找到了李明博,崔承浩不停追问到:“有人说是你毁掉了韩国的媒体,你怎么想。”
李明博选择了拒绝回答,只是匆匆离开了。
崔承浩气氛地说:“这些人毁掉媒体,最终甚至毁掉了国家,但是没有人承认这是自己的责任。”
在崔承浩看来,“如果不让记者提问,国家会完蛋的。”
05
光是纪录就很有意义了
长达将近十年的抗争,青春失去了,甚至人生都失去了,但仍然能保有当初那颗热爱新闻自由的心十分不易。虽然这一路上同行的人越来越少,但仍然有人坚持下来了,只因他们相信这样一句新闻箴言:“唯有国民,才是主人。”
纪录片的最后,有MBC工会委员长郑英河去到一个村庄拜访了一名得了癌症的前新闻人李龙马。
短短5年间,李龙马憔悴了很多。
郑英河问李龙马说:“我们的抗争有意义吗?”
李龙马回答到:“我觉得光是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种黑暗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休养期间的李龙马住在一个湖光山色的小村里,他的房子是古老的韩屋,四面有些透风,冬天住着会有些寒冷。或许,李龙马就是想时刻记住那样的寒冷时刻吧。
随着同属新右派的李明博和朴槿惠下台之后,文在寅上任韩国总统。韩国影视行业一时间关于李明博和朴槿惠在任期间的各种黑料历史的纪录片和改编电影井喷。
在《共犯者们》在韩国正式公映前,MBC的法人及5名MBC前、现任工作人员本想以损毁名誉为由起诉崔承浩,想禁止此电影上映,但最后他们放弃了,电影正常上映。
让人欣慰的是,《共犯者们》的导演崔承浩在被迫离开MBC近六年之后,于2018年初又再次回到MBC担任社长。韩国的新闻环境是否能得到改善,崔承浩的新闻理想能否实现,只能看这群新闻斗士们的了。
在韩国生活了8年,这些年这个国家给我的印象让我对这个国家的情绪很复杂,爱恨交加。但是每当看到这样的电影出现,总是对这个国家肃然起敬。
韩国要是有半个中国那么大,民主和自由的尺度,会缩减目前程度上的百分之九十吧。
不带任何立场是不可能的,但发出抗议的声音才是最艰难最可贵。差距。
我们常常高估了“民主国家”的民主,低估了“民主国家”控制舆论的成本。
韩国成为亚洲乃至于全球民主推动的重要力量,平民功不可没。政治丑恶,权力腐败,哪里都一样,关键看人民行不行!韩国哪届人民都不弱呀!
在歎息和思考中看完 和《潛水鐘》一樣 意義大於形式 其實都不能完全說是部電影 充其量也只是個新聞節目記錄 立場其實也不能完全算是客觀 畢竟製作者們也是受害者 但是 還是那句 敢說真話的都是勇士 能說真話的地方都讓人羨慕
我是学广播电视编导的。看了这个,真的很受冲击。对于韩国记者,编导们,我就一个字,服!头一次我知道了作为一个新闻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着!为了新闻,为了真相!
觉得韩国人的骨头真的好硬好硬……能拍出让我们只有羡慕的电影,如今这纪录片也是拍的,如此的直面问题,真的太有勇气了,要给十颗星
比较厌恶强采这一招,明知对方不会有什么回应,就是要看对方这个态度,来一点是可以,都这样就会显得像没有办法的无赖。中间偶然兴起的fb直播呼吁,及“世越号”事件牵出的问题,才是好的点。
这个世界泛娱乐化真是太严重了。人类哪怕有一分一秒是好的都是安慰,不过还真是从来没有过啊。
最想哭的一段是 他们在大厅在广场喊出了下台吧金长谦 支援了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人 他们没有让他变成一个“疯子”
这个电影在韩国是可以上映的。
勇气额外给一星。虽然不喜欢棒子,但不得不承认人家文艺界真的是有种,电影各种叫板政治就罢了,公营电视台居然直接调查总统,总统要任命自己的人吧,这些媒体还动不动就罢工游行。所以没事别辞退记者啊,因为不知道会挖出什么来,现在可好,全球都知道韩国政坛一团乱。
东亚三国手牵手,谁先平权谁是狗都是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啊
记者总在报道各种“一代人的悲剧”“时代的牺牲品”,终于有一天被点破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十年就是一代人了,一个记者只有一次青春。
以为是简单的政治斗争,没想到讨论了媒体责任权力边界的问题,值得看看,全当借镜。毕竟是编导个人反抗体制的作品,剪得有点碎,但节奏还行,从个体的愤怒转化成群体的对抗炸点越来越密。主线之外还能看到韩国社会的日常,比如基层组织、假大空的表达习惯、执拗的秉性。此时韩国电视台又在罢工,祝好。
纪录片的最后有同仁问一位当时参与抗争后来罹患癌症的媒体人,“我们的抗争有意义吗?”他回答:“我觉得光有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么黑暗的时刻我们没有选择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这就是站队,是媒体与政治间,是良心与生存间。电视人看着自己为之奋斗的家园被霸占,自己的梦想被摧毁,自己的使命被践踏,要多么的痛心。不光电影国人应对韩国而汗颜,如今电视人也该如此!韩语中喜欢一个词“守护”,如今众多站队良心的电视人正在守护着“电视“
看得痛哭流涕。想起了自己放弃做记者的时候:社会新闻部,接到太多热线电话,却不能采,不能写,不能登,三个月实习期一到,夹着尾巴灰溜溜的走了。正因为如此,更觉得这个纪录片里的媒体人都是壮士,十年饮冰,热血依然未冷。
韩国几个主要电视媒体也是国家控制的,是国有的。从根子上讲就是逃脱不了被控制的命运。看这个片子最直接的体会就是:相由心生,尤其是到了40岁之后,而且年岁越大越能够从面相上看得出人的品行、善恶,以及过往岁月的作为。韩国的媒体还是有一定独立性的,我们连这个都没法跟人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