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梅尔·吉布森通往玛雅文明的蛮荒之路
□ 文/火神纪
无可否认,所有的这一切都很美。
与文明无关,所有的这一切也许更符合的是我们对那个蛮荒时代的幻想。——火神纪。题记。
《勇敢的心》和《耶稣受难记》被定论之后,作为导演的梅尔·吉布森已经非常接近经典了。我一直非常期待这部电影,因为梅尔曾经带给我的那些疯狂和感动,因为这部电影铬着的是玛雅文化的印记,因为预告片里那些密密麻麻高低起伏的丛林和类金字塔的古老建筑。
因为所有的那些未知的有关文明的字眼一直在吸引着我们,所以,我们着迷于去追寻一个也许并非正确的答案。这就是梅尔有关玛雅文明的命题。
梅尔制造了一个美伦美奂的玛雅后期的世界。那些没有人听得懂的玛雅古语和丛林里捕猎时戏谑的玩笑,很多时候让我们感觉,语言很多余,纵然他们用的是一种我们完全听不懂的语言,可是我们依旧能够感知他们的欢腾雀跃。
启示是什么:想不想知道自己将如何死去,神圣的时刻就要到来了。当心那一天的黑暗;当心带来老虎的那个人,他会在泥沼中重生。他将为你们引见的人能够抹灭天空;也能铲平大地;铲平你们所有人;终结你们的世界。他此刻已经在这里了。白昼将变成黑夜,虎之人将会把你们引向灭亡。
这似乎只是一个弱者对那些恶毒的弱者的诅咒罢了,或者是一个将死之人在临死前的预见。可是,梅尔有这样的能力,把所有的这些古老的诅咒变成唯美的影像。带有点残暴,带有点疯狂病态的扭曲唯美。
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丛林,原始村落。虎爪一家人生活的村落以及属于村落的那片丛林,父亲总说:他在这片丛林里打猎为生,在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带着他在这片丛林里打猎,现在他带着他的儿子,而在他死后,他的儿子也将带着他的孙子在这片丛林里打猎。这是属于他们的丛林。
太阳旗下的子民的领地上发生了天灾,以及瘟疫,他们迷信于古老的祭祠来祈求上天的垂怜。于是他们雇佣了一群猎奴者去捕获一些俘虏。猎奴者无情地摧毁了虎爪的村庄,女人成了被贩卖的奴隶,男人成了祭祠品。
平静而安逸的生活被彻底打破,生离死别。那些跟在父母亲后面奔跑的小孩脸上无辜的泪水有着对这些入侵者无情的控诉和无奈的仇视。只是,趟过一条大河之后,他们将永远也见不到他们的父母了。
从杀死一头野猪剖开野猪的心脏到祀祠仪式上杀死一个奴隶,挖心,斩首。人和野猪没有任何区别,同样被杀死之后,心藏同样握在人的手心里跳动。
梅尔的电影多少带有着一种暴虐的味道。视角残暴和虐待,在他的电影里随处可见。当然无需去责备这些祭师们的残暴,因为在那些狩猎人在丛林里驰骋的时候,他们杀死野猪时他们似乎会得到宽恕,因为他们只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我们有什么权利去责备那些祭师,他们也许只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更好地活着。
在太阳旗下的子民们疯狂地呼喊着太阳的时候,在梅尔的镜头下,玛雅文明只是一个扭曲了的野蛮符号。
那些血腥的祭祠,那些白描式的喷涂,给这部电影渲染上一层厚重的肮脏。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算是一部cut电影。cut,不带半点悲悯。而后面的杀人游戏,更确定了我对这部电影的这种看法。
可是在那个时代里,弱肉强食似乎是生存的法则。就算作为弱肉的那一群人显得多么善良而平和,可是活着,而且不够强大地活着,似乎足已构成他们的死罪了。Strong、Power、Vengeful、Malicious;构建了整个世界。可怜兮兮并不惹人疼受,如果要继续活着,只能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这样的论调又把这部电影转向了励志。不管怎么说,梅尔的电影里多少总带有点类似的疲软无力的妥协。
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强大呢,启示里的虎爪完美地逃亡似乎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当我们不够强大的时候,我们还有正义的信念,熟悉的地型,以及不害怕的勇气,决战到底的坚定,以及睿智地作战,一样会让我们变得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有关玛雅文明的旗帜如此鲜明,有关励志的主题如此明亮。奔逃,只是为了活下去,为了自己深爱的女子和儿子。
在《耶稣受难记》最成功的独立电影之后,这将是梅尔的又一个时代降临。因为这部电影里包含着的除了对那个蛮荒时代的祈盼之外,还包含着一种人性向上的光芒。活着,我们应该活着,我们应该更好地活着,这样的命题思考也许从三千年前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在思索了。
电影作为一个反思的层面折射成了影像,很多的东西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里也一样可以行得通。
除了上面说的cut之美,疲软的励志之外,这部电影还包含着一种人性的光辉。
像虎爪,他发了狂地奔跑,忍着伤口的疼痛跑回了自己那个已经被废弃的村庄,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救出被困洞穴底的妻儿。这样的底蕴让这种非纯粹的逃命闪烁出一种感人的光亮。
为什么奔跑,因为纯朴的亲情和温存的爱情。为什么而活着,那么辛苦也一样必须活着,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妻儿,因为他们必须活下去。
在雨水中生子的镜头拍得很漂亮,很让人感动。在所有的敌人都被杀死的时候,虎爪的小儿子诞生。生命就是这样,既生,也就注定了死,永远如此循环不息。
玛雅文明之死,死于其它更有力的文化。电影的最后是一群航海探险者的登陆。没有人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只是虎爪一家向更深的丛林里走去之后,也许,他们将会过得很幸福。没有人知道。
这部电影以一种极其野蛮的方式祀祠了那个已经逝去的玛雅文化,以一种更温情的方式祀祠了那个时代的野蛮。在我看来,这是2006年年末最值得一看的电影之一。
毕竟很多时候,我们有必要停下来思索一下,我们曾经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生存在这个世界。而现在,我们的生存似乎已经非常幸福了,不论贫富。可是以后呢,我们又该如何活下去。
这部电影至少带给我们一种视角上的冲击,一些感性的冲动,以及一些理性上的思考。奔跑中的虎爪,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7-01-24;丙戌年辛丑月戊午日。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启示录》
■外语片名:《Apocalypto》
■导演:梅尔·吉布森
■主演:达莉亚·赫尔南德兹
鲁迪·杨布拉德
■类型:动作/剧情/冒险
■片长:139分钟
■国家:美国
■语言:玛雅语
■发行:20世纪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上映:2006年12月8日
以前以为这是一部主要讲西方文明与南美印第安文明冲突的片子,看完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个样子。梅尔吉普森在赤裸裸的展现了耶稣受难之后,又用这部巨作来赤裸裸的描述了西班牙殖民者造访南美大陆前夕的印第安文明状况。影片以最原生态的手法反应了南美印第安玛雅人的生活状况。没有歧视,也没有赞美,稍微有一份同情,这样一部以南美大陆原住民的视角描写印第安人的片子应该还是第一部。
观看这个影片就像温习了初中的政治课本中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主人公虎爪所在的小部落以狩猎采集为生,还处在原始社会的形态(影片开头的非配打到猎物的那个场景就在展示他们的分配方式,还是按需分配的呢),而洗劫虎爪部落并俘虏虎爪的那个玛雅国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片中杀战俘祭祀太阳神就是因为他们的玉米地遭遇了病害)奴隶制王朝,他们有国王,有战士,有大祭祀,有祭祀用的金字塔,还有奴隶交易,还有与邻国的战争(那个大祭司自称为内战),这是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虎爪的原始部落在这高一级的社会形态全面自然不堪一击。而片尾登场的西班牙殖民者的是当时最高级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影片嘎然而止,但不难想象那个奴隶制王朝在西班牙殖民者面前将会面临虎爪部落相同的命运——被残忍的毁灭。这是本片对多年西方文明毁灭印加文明一个隐讳的意味深长的处理方式。
当然片中更多的用直白的笔调来点出印加文明毁灭的内在因素,首先是贪婪,欲壑难填导致内战杀戮,然后是瘟疫,愚昧导致了大量杀活人祭祀,最直接的人口内耗。另外是资源的过度开发,影片中也小有展露。虎爪坐在部落生活的密林中,他们人口少,温饱即可,对自然索求不多,因此较好的保护的生态,他们部落的生活虽然原始,但也和谐快乐。
虎爪被俘虏后押解途中有一个场景是对方在砍伐一棵巨大的树,可能是用于建造祭祀用的建筑,或者皇宫,这暗示了他们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但他们到达那个玛雅王国的时候,展现的是一副脏乱差的景象,奴隶的命运很悲惨,平民的生活也很糟糕。他们还种植了大片的玉米地,可是由于遭到了病害,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过度砍伐森林破坏生态导致的,更糟糕的是由于科技的落后和愚昧的迷信他们没有觉悟到真实的处境而盲目的用大量的活人祭祀来祈求神灵的宽恕和帮助,活人祭祀需要战俘这又导致了战争,战争有更加恶化了这个文明的处境,以至于他们在西方文明面前那么不堪一击。
所以我们把西方殖民者钉在毁灭南美印加文明的耻辱柱上是,也要反省印第安人内耗这个内因。内耗这个内因实际上依然发生在我们当今的现代文明之中,这才是本片命名为《启示录》的真正旨意。
虽然本片有这样一个严肃宏大的背景,但作为一部商业片,导演梅尔吉普森还是很巧妙的加入了很多大专喜闻乐见的娱乐元素,丰富了本片的可看性,比如亲情爱情,南美丛林探险,战争杀戮,大场面的玛雅文明,神秘的祭祀,类似于《角斗士》的奴隶杀戮,类似于《兰博》的丛林之战,如此之类。
一些细节也值得回味,比如片中那些印第安人作战都没有坐骑,用的武器主要是石器,木头,骨刀等,只有那个小队长有一把很珍贵的金属刀。这使得以后他们与骑着马用火枪的西班牙人作战的时候一败涂地。
另外男主角虎爪特别像罗纳尔迪尼奥,长的像,神态也像,矫健的身手更是像。——响马大日报
http://niuma.blogspot.com 梅尔吉普森这次玩得很溜,很棒,很气派。
如果说《勇敢的心》太做作,《耶稣受难记》充斥了太多没完没了却语无伦次的血腥与暴力,那么这部《启示》真的是一部不能再挑剔什么的终成正果之作。
下面只看他的空间结构:
第一段:丛林里一支打猎的队伍。遇到其他部落的人,故事主线开始。
第二段:部落。借两个家庭慢慢带出整个部落。
第三段:部落之外。外来的强大侵略者带出一个想象的外围空间。这个空间在这儿还是虚的,在电影画面上还是空白的,不过已经从第一段中开始营造。
第四段:玛雅。当观众跟着俘虏走进城市的时候,视野一下被打开。
第五段:世界。海面上出现的西班牙战舰,一种更先进的文明进入了南美大陆。
这种从狭窄到开阔慢慢交待的空间关系,使影片得到一种形式上的结构。这个空间结构远大于故事情节上的戏剧矛盾结构,并且借助文明和历史的背景,使影片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而影片的视角——原始部落首领儿子的眼睛,一直作为一个原点与层层放大的空间关系作着一种对照。这种一步一步的对照关系在观众的思想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个主题,关于文明和进化的主题。不过巧妙的是关于主题和启示,影片却一句话都没说。他还要去寻找一个新的开始,养育后代,他的子子孙孙将会继续在这片从林里打猎。
我以前并没有见过这种靠空间的变化搭建的影片结构,觉得很厉害。不过想来这种组织空间的方式在镜头剪接中却经常被用到。就是以“动作的特写+人物近景+环境的全景”这样一种方式给观众一种被“带入”一个环境的感觉。比如奉俊昊《怪物》里面的这一组镜头。
http://farm1.static.flickr.com/126/405768278_ba8ea2af06.jpg 片名起得吓人,好象非这样不能强调“史诗巨片”的用意,虽然这也是个大片,但看着实在无味,除了各种刺激感官的血腥暴力镜头外,整部片子泛善可陈,男主人公再怎么折腾肯定死不了,经过n+1次险情之后,最后终于与妻儿团聚,如此如此,等等等等。
导演大概憋足了劲想要表达什么大道理、大智慧,还努力要营造出一种哲学的、宿命的意味,但我看是适得其反,纯粹是梅氏的意淫,非得要把一个简单的逃杀故事安在玛雅人的身上,以此赚取观众的好奇心,这真是一种严重的误导。这既不尊重历史,也不尊重观众,现代人的思维在片中表现的那么露骨、笨拙,只能说是对美洲古文明的一种亵渎。诚然,阿兹特克人(或玛雅人、印加人)有活人献祭、挖心割头的习俗,那是宗教仪式需要,任何一种宗教都有它丑陋、残酷、血腥的一面,把人活活烧死的西方基督教徒有什么资格和理由去厌恶、蔑视美洲大陆上这些古老的文明呢?
典型的梅尔吉布森式男性电影,真是异想天开,大发神经。梅导想把商业片当艺术片来做,好处要占尽,大小要通吃,但下药太猛,拍过头了。非得要把头砍了、把心挖了,站在水中生产,加一段诡异莫测的预言,这才是“史诗”么?看到那些象死鱼一样的无头尸体,我只觉得好笑。
最后的结局有点滑稽,那些早期的欧洲探险者的到来,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他们才是给这个古老文明以最根本的、毁灭性打击的罪魁祸首。
唯一有点看头的就是俘虏们在玛雅城市里那段,称得上是花样繁多的影像奇观,王室成员的装扮都很有意思,因此本片也获得了最佳化装的提名,这也是为什么还给2颗星的原因。
这部影片是血腥的,也是暴力的,是一部乘胜追击的电影。
巨牛的电影儿,完全给我震了。
好血腥啊
在煽情上,他始终是个高手
整部电影的节奏紧凑,场面写实(不是一直很宏大的),动作和特效都非常逼真,帅哥和美女嘛,就要看各人的审美取向了。但所有喜欢神秘主义,喜欢玛雅文化,喜欢man的气质,同时对血浆和字幕不太敏感的人,都能从这部电影里得到不是虚假的承诺,不是汗毛直竖的小情小意,也不是平静的生活和沉重的思考,
震撼有余,回味不足;精彩以上,经典未满。
看过这个片的人,有没有感觉,相比整个时代呈现的文明,个人信仰才是最珍贵最坚不可摧的,信仰的价值远甚于文明,特别是在大时代背景下,交错的各类文明让人感到渺小和迷失。另外,虎爪碰到的那个日食狗屎运,真跟中双色球头奖一样。
【Great】1996老梅拍了《勇敢的心》,2006又拍了《启示》,2016又带来了《血战钢锯岭》。现在我有理由开始期待2026年他会带来什么样的作品了。
叹为观止!!!所有那些曾自称“牛叉闪闪”的电影都请自觉死一边去,该词只适用于本片!!!
近两年来最最震撼电影
太血腥了不过真好看
回家的路跑得很累~
影片从各个角度还原了伟大的玛雅文明,将剧情,动作,完美的服装、化妆和外景地这些硬件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结尾直接提升到神作的水准。工业文明的殖民大船到了,如同看到外星人登陆地球。你们这帮自相厮杀的野人捍卫的所谓的信仰与尊严,在他们面前犹如蝼蚁。
玛雅丛林版的王子逃生记。暴力、血腥、猎奇。最后5分钟突然看到西方文明的入侵有如魔幻一笔,豹尾收官。
三年前刚踏上广州的土地,在大学城内的主题旅馆内,独自一人看完了这部片。虽然当时却忘记了片名,但里面的镜头却历历在目。
我看到了生命赤裸的状态
无数头颅被可耻的刽子手斩落,但即便在这个时刻,虎爪也念念不忘丛林深处的妻儿。只要一息尚存,他无论如何也要回到妻儿的身边
将文明赋予了启示
战胜恐惧,爱总是能激发更大的能量。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