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着我两个小时没有睡着的唯一原因就是女主角惊人的美貌,是那种东西合璧、端庄矜持的美。一点女演员的轻浮也无,贤妻良母相又带有丝丝神秘感,即使稍嫌做作,也是那种老式电影明星的气派。赵雅芝有点近似她,但不及她高挑纤细。男主角竭力想表现出男子汉气概和款款深情,但姿色演技皆是平平,颧骨太高,嘴唇太薄,只有一双眼睛倒是碧蓝碧蓝,可惜在老照片前面吮手指的POSE实在太搞笑。对着他,你无法想象女主角用了七十年去寻找他,至死方休。
值得鼓掌的是编剧在三十年前就想出了如此有可操作性的穿越方式:把周围现代物品清理干净,穿上相应年代的服饰,躺在床上集中思维到你想穿越到的具体时间点,想像细节,越详细越好,一觉醒来就大功告成。这真的比跳楼撞车被雷劈容易太多了啊!
这其实是有点老套仍然动人的故事,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人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是他们相爱的段落太没有说服力,既不震撼也不决绝,没有细节毫无萌点。我在电脑前一直冷眼旁观,如果不能投入的笑或哭被感动或欲火焚身我看毛爱情文艺片啊口胡!
看这部电影之前很早就知道由帕格尼尼小提琴曲为主题而创作《somewhere in time》这首至今为止我最钟爱的钢琴曲之一。每次听到它温婉柔情、缠绵悱恻的旋律,总是会引起心中莫名惆怅和对往事的感触。
《时光倒流七十年》这部电影和这首主题曲的完美融合令我久久沉醉,虽说情节上没有过多新意,但依然还是让我泪流满面,很久没有为一部电影这样畅快淋漓的大哭一场了。我不知道是因为感动、悲伤抑或是触碰到心里那部分敏感思绪。
每个对爱有憧憬和幻想的人都曾做过同一个梦,相信在冥冥之中会出现注定要和自己相遇的人,就在未知的时间空间。
身为剧作家的男主角理查和同学在庆祝自己创作的舞台剧排演成功时,一位白发妇人缓缓走到他面前,拿出一块金色怀表放到他手中,深情的说“come back to me”之后独自离去,理查和周围的人对此感到很惊诧。
时隔八年,理查出门旅行无意中来到Grand Hotel,在酒店的历史陈列室中被墙上的一副美丽女子照片所深深吸引,后来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原来这个叫爱丽丝的女子就是八年前的那个白发妇人。当他找到那个老妇人住的地方才得知她已经离开人世,在她的房间理查看到了那个Grand Hotel模型的八音盒,音乐竟然是他最喜欢的那首曲子,他觉得和这个女人一定存在某种关联,为了解开这些谜团,在一位教授的指引下,理查终于成功穿越时空回到70年前的1912年,重温与爱丽丝相识热恋的那段美好时光……
当爱丽丝见到理查相互对视片刻,平静的说出那句:
“是你吗?是不是?”
“是的”
那属于一种似曾相识的默契,就在短暂的一瞬间。
爱丽丝一直在等待那个命里注定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男人,不知他从何而来,如风一般出现又似迷一样突然消失。就那样痴痴守着,直到皱纹爬满面颊,满头白了发,而爱人依旧年轻容颜未改,再次相遇却也是相逢不相识,恍如隔世。
理查只因一张照片,被那女子恬静优雅的笑容深深吸引迷恋,浑然不知那笑容竟是为他而绽放。时空的穿越就如同一场必定醒来的梦,哪怕再次闭上眼睛想要继续梦中的旅行也是一番徒劳,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永远不再,只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和不能相守的遗憾。
影片中的一段让我印象深刻,女主角爱丽丝在演出时借机修改台词来向理查示爱,“我遇到了我的梦中情人,他一直是我朝思暮想的人,他总是出现在我梦魂最深处,是隐秘的部分,我在现在都可以几乎亲眼看到他,如果他真的在这里,我会对他说什么?请原谅我,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我一生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之后却又认不出他来,是你第一次给我这样的感觉,有没有任何方式能让我告诉你,我的生命有了如何的改变,有没有什么方式能让我告诉你,你带给我的甜蜜,我有好多话要对你说,但又找不到合适的言语,但除了这一句外——我爱你。”
人与人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微妙的感应,虽然不知道你是谁,但在见到你的那刻,我就知道你是我一直都在等待的那个人。单纯而质朴的纯爱是那样可遇而不可求,在现实和浮躁面前这种情感显得美好而虚幻。为了爱付出七十年的等待,为了爱可以穿越时空的距离,为了爱苦苦守望直至生命的弥留……
会有这样一个人奇迹般出现在生命中,但愿你也如此幸运。我想,这世上没有人是天生注定孤独,不是主动寻找就是安心等待,somewhere in time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张爱玲《爱》
听说当年票房惨败。
这部电影我大概刷了3遍(也可能不止),即使是最后一遍观看,依然会被代入男主 “永不再见”的痛苦和恐惧中。
明明剧本存在圆不回去的逻辑漏洞,但是情绪代入感却极强。
是这部电影让我对「艺术作品」真正想表达的东西进行了反思。
我原本一直认为,「艺术作品」的本质就是在讲一个故事,小说、影视,乃至游戏实际上都是同一回事。
所以完成任何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艺术家们的工作实际上就是绞尽脑汁地把一个故事讲得完整,讲得精彩,讲得令人感动(广义)。
而讲故事的媒介可以是多样化的:文字、图形、影音、其他多媒体…这些反而都不是原则问题。
我原来是这样想的。
…
这个想法实际上是有漏洞的。当然这个漏洞并不是在我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才突然发现的,我早就意识到这个理论有一些不太能解释的瑕疵:
譬如说,先锋艺术画作,画的东西完全不知所云,如果说他是在诉说故事,那他在讲个啥?
Malevich - White On White
Pietro Manzoni - Artist's Shit
再举例,「音乐」作为一项独立的艺术作品,其本身未必是叙事的,因此音乐也不能归到「万物皆是讲故事」的理论框架中去。
看来用「讲故事」这个词来概括所有艺术作品的本质内核仍然不够精炼。我也一直在思考有没有超越「讲故事」,更接近根本的词。
就在我细细琢磨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强盗般不讲道理的难过体验之时,我豁然想通了这个问题:
比「故事」更本质的词,是「情绪」。
这就串联通了一切:
你觉得各种媒介的故事好看,是因为故事被你消化后成为了一种丰富而回味悠长的情绪。
你觉得先锋艺术画作完全看不懂,无法描述,是因为它用图形和光影引导你感受一种“因自己而异”的个性化情绪,但你难以用语言去表达,其实无需表达,只要感受当下的情绪即可;
你觉得音乐悦耳动听,但说不出来好听在哪(当然,你可以从技术层面上分析得头头是道,然而你不能讲明白它为什么悦耳动听),是因为音乐向你表达了能引起你共鸣部分的情绪;
反之,你觉得噪音难听也一样,噪音假如陈列在艺术馆,也是一种反向艺术,也能传递情绪;
你觉得《时光倒流七十年》逻辑狗屁不通,但却没来由地代入了主角的绝望和悲伤,是因为最后的爆发直接把整个叙事打穿了,让「情绪」在“观众还没来得及想通、推敲整个故事”之前,就提前猛烈地到来。
而对于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自己所能接收到的「情绪」的丰富度,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人生阅历的丰富度,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世上没有人会对着一部作品产生完全一模一样的情绪,但优秀的艺术家至少会把人类所共通的情绪传递得准确且淋漓尽致。
当然,我估计编导电影的人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按自己喜欢的整就完事了。这部电影整体来说,虽然逻辑比较硬伤,但是效果却意外地摄人心魄,令人回味。值得推荐。
"The man of my dreams has almost faded now.
The one I have created in my mind.
The sort of man each woman dreams of in the deepest and most secret reaches of her heart.
I can almost see him now before me.
“What would I say to him, if he were really here?
Forgive me, I have never known this feeling.
I' ve lived without it all my life.
Is it any wonder, then, that I failed to recognize you?
You ---who brought it to me for the first time.
Is there any way I can tell you how my life has changed?
Any way at all to let you know what sweetness you have given me?
There is so much to say. . . I can not find the words.
Except for these --I love you! "
观赏这部片子要清楚其侧重点,不应该把它看成一部科幻片,来强调一些科学方面的因果逻辑,比如那块表是如何到西摩手上的?这就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影片并不是要着重向观众表现这个内容。
在我看来,影片对于克里斯托弗如何扭转时光的处理是非常成功的,一般的穿越电影会把这种穿越能力执着于一些物件、机器等等物品上面,而本片中更多的是依靠主角的信念与渴望,这在一定程度弱化了物品的作用(当然布置是重要的,但是比起主人公那一遍遍的默念,显然是处在次一些的位置上),许多穿越电影本身把主角都塑造成在无意间扭转了时空,而本片却是主角自有的强烈渴望来回到过去。
那么主角为什么有这种渴望,我想片名非常好的诠释了这一点-“Somewhere in Time”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直觉。我们在人生旅途中,许多人都有过似曾相识这种感觉,比如这个地方我好像见到过,这个人好像有点眼熟...这是一种细微的,有点难以明言的感觉,本片把这种感觉描绘的更加朦胧。当男主角遇到满头银丝的女主角,在他的脑海里必定出现了这种感觉,以至于他愿意去探究、去了解,甚至于渴望时光倒流去与女主角相会、相爱...所以我想这部影片的主旨是以这种穿越时空的爱情方式,来探索和发掘这种不经意间心灵的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
影片以一个残酷的结尾收场,这是因为现实中爱情虽然能够跨越世俗的眼光和经济上的不平衡,却不能突破两个不同时空间的阻隔,这是一种绝望的爱情,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爱情,但是这种爱又的的确确的存在,因为这是一种超越了现实的,精神层面上的爱情。男女主角虽然为之所困,但是他们彼此的爱恋超越了物质上的阻隔,这种爱恋永远不会停止,因为它存在于可行性之外。
一个编剧不想写东西的时候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啊!
相当无聊,不懂为什么是经典
音乐很经典,片子还好
小时候看的,端庄大气的女主根植于记忆。主题配乐萦绕我十几年,包括在梦中。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狂想曲串烧
爱疯,最后跳回现实世界的那几声呐喊真惊悚!
她好美。
五星给了亲爱的帕格尼尼.....> <..BGM听的我很欢乐..不过。话说~~这片子很微妙...又觉得是个春梦
男女主角很迷人,但穿越时空的论点异常狗屁不通——到底他的“穿越”是梦境还是真实?如果老太太没找到他,那他是否就没法回到过去了?也就是在他回去前的那一刹,历史是存在的吗?凭空出现后他到底有没有改变历史?不过这倒是说明了不管怎样他都活不过那一年
虽说有太多太多的漏洞,可就是那么的让人感动~Somewhere in time 这个名字也美得浪漫~爱情不会淹没在时光里……
时光交错的惆怅,在相遇的那一刻瞬间融化... 够荒唐,够扯淡,我却没有办法不给5颗星,如此美好的爱情,伴随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泪流满面。(Jane Seymour美得我咋舌,惊为天人)
一直觉得这个片名非常无敌。这种回到过去的方法也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能想出来。
不属于优秀的经典,时间的穿越也漏洞百出,推敲下去是个死循环,情感基调不足。但爱情就是没有逻辑的死循环,一眼定情,影片每一帧都深情无比,秀色可餐。我等你换来的只是暂时幸福。另外,难以忘怀的配乐以及女主演的美。。足够了。。。
这是我的LD时代实在没有可看的啦,才勉强去看的电影,它完全的把我吸引住,不单单是我用了5年的音乐,还有剧情,一切,爱死它。你的面容,我爱过的你的一切,不会淹没在时光里,它们密封在我心里的宫殿里,永不消逝。时光,奈何不了我们的爱。 2021年6月26日二刷,剧情简单到就是一部音乐MV!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很纳闷,为什么这片子如此受人欢迎。除了配乐,风光和女主角算美,故事很大漏洞啊,感情没基础,怎么感人?
本片的配乐让小时候的我第一次意识到古典音乐的优美动听。在我的人生里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电影。
只能说我爸爸太浪漫了, 我小时候他就告诉我说这是他很喜欢的电影.
电影四星,但是原声和那张老照片实在太经典。 2014/7/17@电影资料馆
音乐实在太经典。女主角漂亮,场景唯美。可惜像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