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伊犁新源的我,看这部电影,都是儿时满满的回忆。 多么熟悉的歌啊,广播里、校园里、毡房里,草原上、马背上、洽依上,都曾听过这些熟悉的歌曲。
巩乃斯、那拉提、唐布拉、喀拉峻,还有禾木、白哈巴,索尔巴斯陶、巴尔鲁克,那么美丽的草原和牧场,那么多美丽的铁列克小村庄。还有那些花儿... ... 都是我生活过、徒步过、游玩过的地方。
电影伊始,吉普车里磁带放的好像是西班牙胡里奥的歌,的确90年代最流行的就是胡里奥带点佛拉明戈的情歌、杰克逊的摇滚。
但最美的还是草原上冬不拉弹唱的情歌,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刻骨铭心,时而深奥哲理。
女主角的脸型、红晕,我的妈妈、班里的同学,那些长期生活在北疆的汉族姑娘,吃着羊肉、喝着奶茶,长相也似哈萨克族姑娘了。
小时候,第一次骑马,是在“千户长”老爷爷的马上。
雷电交加的晚上,听着阿肯的歌声,喝着阿訇从麦加带来的圣水。
与阿肯一起唱歌,我弹吉他唱美国乡村、唱民谣,换来了狼牙。
从裕民翻过巴尔鲁克山到托里牧场,语录碑下,像鲜花一样的哈萨克姐姐,要宰羊,因为我们是这个春天他们见到的第一批远方的客人。
在哈萨克斯坦、在吉尔吉斯,阿拉套山下,口弦琴弹奏出的旋律、牧人的歌声和配乐如出一辙。
5月,从新源翻山到库尔德宁,那花儿、雪山、森林、草地和电影中的一样美。
大美新疆 大气的伊犁 大智慧的哈萨克人
影片以鲜花的成长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哈萨克族的民俗文化,和生活的风貌。
逐水草而居,哈萨克族在夏季牧场与冬季牧场之间转场,移动的毡房和固定的木房都是他们的家。
他们是马背上的儿女,是草原的孩子。他们对音乐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对感情很直白,会很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敬重智慧,也敬重手艺人。
这部电影播出的时候年龄很小,好像没有完整看过,这次终于完整的看完了,一时间心里万千情绪与回忆想要整理。
首先给电影分章的细节做的真的很棒。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挽歌》《哭嫁》。哈萨克先贤阿拜曾经说过:“用诞生歌让我平安来到这个世界,我走时用哭丧歌让我的身体入土。”这大概是每一个哈萨克族到来以及离开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步骤。而我是在2020年春天亲身体验。当时外公生病去世,我去吊唁,还没进院子就看到舅舅表哥们站成两排拄着棍子在门口低声的抽泣,强忍着悲伤过去一一见面打招呼以后往房屋走听到女性亲戚在唱哭丧歌,沙哑又悲怆的女声断断续续,唱的是搅碎人心肝的歌词,喉咙酸到发胀终于忍不住扑到大姨怀里嚎啕大哭。
电影里《挽歌》章节一下子把我拉回到这个回忆。其实电影里面挽歌的歌词翻译的感觉没有很到位,有几句甚至没有译出来,内容也比较简单。而哈萨克族的挽歌内容丰富形式多变,词包括但不限于对亲人离世的悲痛,对他生前事迹的总结评价,对没有完成的事情的遗憾,对他灵魂的祝福等等。不过这个深究起来也是一门学问,电影这样拍出来其实也瑕不掩瑜。
这又让我想起小的时候爸爸问过我几次要是他去世了我会怎么给他唱丧歌,不过当时我不太明白去世意味着什么,而且为什么要唱歌,所以会总是懵懵懂懂的用调皮话糊弄过去。也不太明白他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现在想来他当时年轻身强力壮觉得过世像是很遥远的事情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问出口。但是也没有所谓,有些问题注定没有答案。幸好后面我懂事以后老爸就再也没有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了,不然我都想象不到我要怎么回答会是个什么心情。
而《哭嫁》部分算是鲜花从少女到少妇转变的重要章节。放弃情窦初开时爱而不得的卡德尔汗,遵从妈妈的意愿嫁给忠厚善良的乡村医生苏力坦先婚后爱。有句话说“歌曲和骏马是哈萨克的一对翅膀”所以不止摇篮礼和葬礼要唱歌,婚礼肯定不能落下。不过我自己没有现场看到过哭嫁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在宴会厅庆祝婚礼唱歌跳舞之类的。会觉得有一些遗憾。
其中我认为少女在手拿冬不拉骑在马背在山坡上目送心上人远去的这一幕极具艺术氛围,使得雄浑广阔的草原风光也因此氛围变得旖旎。
鲜花和卡德尔汗的感情也让人唏嘘,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没能厮守。不过我想两个同样骄傲的人等激情褪去生活剩下柴米油盐的时候或许会有很多矛盾。而善良沉默温柔踏实包容的苏力坦确实会更合适,虽然最后意外离世,可是这就是人生啊充满意外。
此外还有一些简短但是深刻的金句,是哈萨克谚语,虽然翻译成汉语后少了一些味道但是也值得一看。
还有爷爷在世时经常给鲜花唱的一段词印象也很深,哑巴小鲜花在爷爷去世以后突然开口哭着唱这首歌送别爷爷的这一幕我哭死
鲜花在电影的最后说:爷爷曾经唱过有句歌词说草原的鲜花如此美丽,花蕾中积攒着风霜雪雨,她从五岁开始就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后来慢慢懂了。结合以上的歌词我的理解是,有意义的生活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意外,就能使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辉。除此之外单纯就电影风景来说也值五星啊,没有滤镜的草原美景和本民族文化将永远都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
写在最后:
随想随写的表达了我这个阶段看这部电影的感受以及我比较关注的点,或许在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看可能又是另外的侧重点与感想。但是这就是一部好电影的魅力呀,常看常新。也有认真的看大家写的影评,好多人都说应该用哈萨克语拍反正有汉语字幕之类的,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是会觉得有一些逊色不过我认为还是内容大于形式,存在就已经是一种让人觉得很开心的事情。
风景很美,但是很主旋律
“别把纽扣那么大的事情,看成骆驼那么大。人在幸福的时候流的眼泪才有价值,痛苦悲伤的眼泪,只是几滴带咸味的水。” 草原风光太美了,剧本也好看,如果中国多一些这样的电影就好了。
很美很美的草原
风光片
太美了
求主题曲。。。
值得一看
美得令人流泪
中国边疆处处是景色啊
北疆,哈萨克,阿依特斯,我的小羊羔……赏心悦目、清新大气的好电影
与《永生羊》相比,民族精神与表达深度弱了一些,但阿肯弹唱的部分,绝对是值得的,此外,不知道有没有哈语版本,国语的着实有点尴尬。
风景真好。
喀拉峻草原横览天山 拍的比肉眼看到的还美 犹如诗中画 剧情质朴 看哭惹 可惜牧民说的都是韩素切 我一个精神KZ媳妇儿 过于出戏 开场的仪式是不是英格玛玛 阿里木江太帅了
那个小萝莉超级萌!!!风景很美,歌都很好听···
弱在演员的表演上。不过,选演员的条件太严苛了:会骑马,会弹唱,会讲流利的汉语,会表演,长得漂亮。导演镜头语言超级棒,如果节奏再慢一点就完美了。能拍出这么一部电影真的不容易。
小时候的鲜花真可爱。
太美了,无论是草原风景,还是鲜花,都太美了,无话可说。童话一样的地方,仙女一样的人,简单又隽永,淡淡的忧伤,沁人心脾。
内容很电影频道,但是风景实在太美了,美到不敢相信的美,梦中的新疆!
希望有更多的哈萨克导演拍电影吧。象征意味很浓,分章节式叙事显得讲究又有一定功底。最后的草原巴士站台颇有美式西部电影感。只是看哈萨克人日常对白用普通话总有点不习惯…(这一点可以向最近的藏族电影学习,纪实性手法。哈语多好听啊)
草原的鲜花如此美丽,花蕾中积攒着风霜雪雨。。。我魂牵梦绕的喀拉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