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太疯狂了,我都有点不好意思说看过这片子。冲着三池崇史接班人来的,开始觉得不像,后来觉得过了!在血水和内脏中翻滚……这还不是最震撼的,最冲击那俩地儿,我相信看过的都不会有不同答案。然而片子开头就说这是Base on a True Story……
“拍摄没有谎言和虚饰的电影,不想再给观众安慰和治愈,只想纯粹去提供残酷的现实。”这个导演园子温,我是彻底记住了。结尾呐喊着“生活就是痛苦”,死去。确实有一些“稻草狗”了。手法不是那么现实,内容却是那么现实。
核心的三个人物。所有导演的心声都由村田说了,概括就是:杀人总强过窝囊废,好人没法混。这是最爱说教的杀人狂之一,对么?他真是在培养学徒似的。爱子有吸眼球的因素,我觉得能演出“这”种路线、“那”种表情的也就只有日本女人了。社本这角色就是在说,每一个老好人心中都潜伏着一个恶魔。不是他的错,是这堆丑陋石头的错。
本片和某国产流行片唯一共同点,是都验证了:抽大嘴巴就是比说话管用。但是到底哪种是更严肃地在拍电影?我很庆幸小长假没有去电影院而是看硬盘里的。那些就为赚钱赚钱赚钱拍的片子,才是不严肃的。
Quotes:
"你喜欢星星?还有天文馆?笨蛋!你以为地球是个平滑的蓝色球体?我认为它就是一块大石头,一堆丑陋的烂石头!没有星球是平滑可爱的!”
“像你这样的人最差劲,你没法规划自己的人生,做不到!你没法自己解决问题…… 至于我,我不同,虽然我杀人但是我会照顾自己……回想一下你可悲的人生然后告诉我:你处理过任何一个问题吗?……像你这样的家伙最终只会伤害自己,知道为啥?因为你从来不会依靠自己!”
冰冷的热带鱼,片子的名字措辞很矛盾,其实好好想想也并不外如是,绝大部分的鱼本身就是一种冷血动物,不过是这一部分的鱼是原本生活在热带而已。斑驳美丽,又隐藏着觅食的本能。
有些人说这部电影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要么癫狂至极,要么懦弱至极。其实从影片的名字,导演就已经点名了这个意思。人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复杂的动物,通过一点点的学习隐藏了自己。有些人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最重要的一点,人就是一个橡皮泥,可塑性极强,尤其是在堕落方面。
整部片子充满了暴力和性,而且里面发生的每个性场面是不符合正常伦理约束的。这个电影里一直在讲生命的终结和人性的变化,而在事实上,这个片子也展示出了暴力和性作为人生存的最重要的本源。有人会说,生存最重要的是食物和水。没错,这位客官说的很对,但是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所主要吃的是肉食,依靠打猎,依靠暴力,依靠肢解来撕碎猎物,换来身体需要的能量。而打猎的地盘、女人、孩子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也是需要暴力来捍卫的。从生物的诞生开始,活下去,延续自己的后代就已经写入了基因最深处了。活下去需要暴力,而性作为繁衍生息的唯一方式,也是永远都无法避开的。有句话说的是只有最高等层次的人,才会没有固定的发情期,一年四季的发情,三百六十五天的发情。而到现在,繁衍已经不是唯一目的了,本能的取得快感,才是大部分人所追求的心理。
妙子:影片出现的第一个人,这个人背景电影中并没有进行什么交代,只是看着她漫不经心挑选和随意的烹饪处理方式看出她是在过着她不想要的生活,只是在应付性的进行这个生活的必须事项。而她的内心深处渴望着改变和征服,这种改变和征服需要更刺激的方式来触碰到她,她具有性受虐的倾向,对他老公温柔的亲热要求推开,而面对鱼店老板的强硬,她迎奉而且祈求,卑贱又可怜。她对外来的一切逆来顺受,但也不甘心如此,她的所有一切抵抗都是很轻微的,她抽烟,但是因为继女不喜欢,殴打她而戒烟,但是又不彻底,会偷偷的在屋子外面来吸烟。被打也不敢反抗,只会逃跑。从一个人的衣着也会看出她的内心,她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的穿着永远都是露着半块胸部。她的衣着永远是从朴素优雅中透露着性的诱惑,唯一可以和她相提并论的就是鱼店老板老婆爱子,而爱子的衣服更换频繁,也有的时候也穿着根本不暴露的衣服。本片中出现的女性角色不多,但是所有的未婚女孩儿衣服哪怕再短,上衣也是不露乳沟的紧身背心儿。这一点对比也看出她的内心世界的外在身体语言。(不过她真的太有料了)。
光子:男主人公的女儿,她就如同所有叛逆期的孩子一样,用极端的方式守护自己心中的圣地和反抗她无力抵抗的现实。母亲过世,母亲对一个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无法替代的位置,当然如果是父亲,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她失去了母亲本该跟父亲更加亲近,但是父亲很快又娶了新的女人。她会觉得这是一种背叛,从爱也会变成憎恨。她没办法改变已成的现实,她殴打她的后母,偷东西,找同样叛逆期的小青年约会,只有做出肆无忌惮的事情来报复这个家庭,
社本:男主人公,一号,他是一个文静的人,带着眼镜。宽容或者说懦弱,生活压抑。老婆过世续弦了,女儿不喜欢,每天家里冷冰冰的。妙子做的饭菜一定不合他的胃口,在他吃完了就自己在卫生间呕吐了。劝说了妻子戒烟后又看到妻子抽烟装作没看见。女儿在超市偷东西被逮到了只会说对不起。他一定在嫉妒着豪华鱼店的老板,幽默风趣开着法拉利,随便一下就办成他办不成的事儿,逗的自己的老婆和女儿一直在笑,那个时候他脑海里想的是自己无力调解矛盾,女儿殴打了自己新娶的老婆的场面。他本能的想抗拒接触,但还是不会拒绝。他喜欢天文学,对于天文学的爱好和他的工作并不成配套。他在第一次被鱼店老板的法律顾问殴打,而且被迫带回自己的鱼店接受了威胁之后,他拉着妙子跑到天文馆,人在受到伤害就会寻求安全的角落平息自己的伤口,他选择心中美好的天文学,但是那个讲解员说了很重要的一句话,在46亿年之后,地球将结束他的生命。他开始真正理解老板所说的,毫无例外我们有一天都会死亡。他小心翼翼的躲藏,谨慎的生活,但还是没有逃离被摧残的命运。
老板村田说:我们是统一战线的。而对另个同盟的人,他只是选择了杀掉他,因为对方只不过是个贪婪而靠下体支配的法律工具而已。
村田符合一切虐待狂的象征,他们不停的以言语羞辱、批评、贬低他们的妻子。他们有戏剧化的情绪转变。他们充满了愤怒与嫉妒。他们随时都在压抑自己。他们以金钱作为权力的来源。他们无法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他们以威胁、勒索、暴力、惩罚相向。他们爱小题大做。他们脾气火爆。
当然不是一味的征服就是在让人迷恋的,而是一边温柔,一边粗暴,一边安慰,一边蹂躏,一边自信的幽默,一边低贱的羞辱。人会在不知不觉当中被这种事情所迷惑,有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感觉。人会屈服于暴虐,也是可以被驯服的,因为本来,人就只是种动物而已。
“父亲,很痛,母亲,请阻止他,父亲,求求你…请住手,母亲,求求你母亲,救我,救命。有些痛,我屁股痛。很痛,父亲,对不起。我不会再做坏事了。我再也不会驳嘴了。”这是村田在死前的呢喃,虽然不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人在死前也是非常脆弱的时候,在神志不清感受到最大孤独的时候暴露出了他这一生最隐晦也是创伤最大的记忆。
他憎恨父亲,也迷恋父亲,会做自己父亲的复制品,也会想要毁灭自己的父亲,一方面模仿父亲对待社本,一方面又希望社本把自己摧毁。在他内心最恐惧的地方,做着肢解尸体和满口污秽的事情。
爱子:爱子是个工具,被驯服的魅惑。是村田的同伴,同盟,是受支配的一堆肉,让欲望在侵蚀的尸体。
法律顾问:我都不稀得分析他,就是一个欲望过头,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占据强势的庸人罢了。
交锋和转变:电影里最精彩的一幕应该是在杀完法律顾问两个人碎尸完毕之后。村田开始用他的语言摧毁社本的内心,社本也是小时候受过暴力的危害,唯唯诺诺。但是当他知道他的妻子已经和村田发生过关系,他内心最深的底线也无所遁形了。男人对于自信一方面来自于生殖能力,一方面是来自掌控能力。当他的生殖和自由都被别人掌控了,他的眼镜掉了也象征着所有的一切伪装也都被撕毁了。所以他杀掉村口,杀掉爱子,殴打了自己的女儿,殴打了女儿的男朋友,在女儿旁边强奸了自己的妻子,最后杀掉了她。他在报复,报复这个让他歇斯底里的社会。从他的眼镜被摘掉的一刻,他也放出了自己心中的猛虎。
男人外表强大,却依然有着最脆弱的一面,所以社本会哭,所以村田会在死前回忆。而本剧里其他的女人没有流过一滴眼泪,在生存这方面,男人其实比不上女人。男人的强硬是玻璃,打破了就碎了。女人的强硬是水,流到哪里到哪里。
社本在自杀前,冲着自己的女儿喊着“生活就是痛苦”。叔本华也曾经说过“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是永恒的”。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宗教都在讲着一点,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痛苦,我们该如何去解脱。到底该如何解脱,这个问题,真的无人知晓。
还得出差,写到这儿就算了。
母亲节看了这部主题是父亲的血腥电影,有点不够应景呐。
整部影片集中在一个人性的悖论上:有力,才能成为暴君,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相应地,有力,会不经意地伤害别人,良心受到煎熬。
或者换句话说,有力者就是“父亲”。
“父亲”这个主题隐约贯穿了影片的始终。在村田那边,父亲是暴虐或者说统治的象征。童年家庭暴力的阴影一直留存在他的内心深处,无时无刻激发他的仇恨、上进与残暴、自负,因而整部电影他几乎都是一个强势的、伪善的、无时不刻不在利用和算计人的暴君形象。他的行为几乎一直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对软弱的社本一家几乎从头到尾都是一副说教的嘴脸,尤其在几次肢解尸体时对社本的言行,可以推测应该就是他父亲对他的那种教育的翻版。
与村田相对,社本代表的其实是父亲的另一面:责任与保护。这一面园子温没有那么直接表述出来,但我认为社本贯穿了大半部电影的软弱形象绝不是像大部分影评认为的那样只是单纯地为了后面和村田的角色互换。社本应该是善良的那一面,热爱生活(热爱家人和天文学)、希望一家平安。然而性格缺陷却导致他没有能力使家庭开心、和睦。即便如此,他从头至尾一直都顾虑着家人而受村田(或者说邪恶的那一面,包括后来的他自己)摆布。
这样说的意义在于理解社本最后的一系列行动。很多人认为村田死去的时候,他和社本的角色达成了互换——社本成了“父亲”,村田变回了最初的“儿子”。这一点在村田死前呢喃的“父亲别打了,我会变乖的”之类的话,以及社本所说的“我是新的村田”等内容似乎可以得到佐证,然而我更倾向于在那一瞬间在社本体内邪恶和暴力占据了上风。留下爱子一人肢解丈夫以后,回到家的社本似乎应该说是以前的社本和村田的结合体,或者说是暴力的一面被激发出来的社本。
他仍是社本。他想过的还是一家三口的好日子,只不过这次强硬了许多,不仅强硬,而且极端粗暴。然而内心里他不是村田那样从小就性格扭曲的人,他还是那个善良的热爱天文的可怜人。因此在家里施发了淫威之后,他还是没有感到幸福。因此他打电话报警,要终结一切,或者说挽回一切。他杀掉了已经倒向他的淫威的爱子,坐在小屋外的椅子上发愣,也许在想生活到底能不能回到过去。这时妻子妙子来到他身旁,两人对望的眼神仿佛宽恕了对方的不忠或残暴,回到了初次约会的时候的神态,然而社本手中握的匕首却无意间插在了妙子的身上(从社本那神游天外的表情来看不可能是故意的),最终社本所憧憬的世界轰然坍塌,他所代表的保护与责任的那一面也在此刻无法挽回地落空。在这样极善与极恶达到顶峰的对撞下,社本再也承受不住这种矛盾带来的痛苦,只能给女儿上完作为“父亲”的最后一堂课,然后自我了结。
可以说最后的社本才是最完善的“父亲”。相比于善良远远压倒邪念以至于软弱的旧社本,以及统治欲远远胜过良心的村田(从村田关于童年的自白以及死前的呢喃中,可以看出他心底的良知),从报警那一刻开始的社本才是一个兼具统治力与良知的好父亲。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以为要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时,妙子被匕首捅中的声音打破了最后的希望,而也导致了社本的无法承受之痛。最后光子在父亲自刎后还对着父亲的尸体打骂,更是让观众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样一个完美了的“父亲”,最后既没能保护爱人,也没能获得女儿的认同,甚至还成了“恶”的传播者。
总归来讲,一切问题的根源还是“力量”。与本片“有力就是爸爸”相关的电影、文学甚至史实有很多。比如昆丁的《低俗小说》关于“有枪就是爷”那段,比如马里奥.普佐的《教父》里,柯里昂关于培植势力是想让家族幸福的言论。在日本战国那个经常“下克上”(儿子杀老子,臣子杀君主)的道德淡化的时代,管织田信长(号称“第六天魔王”的霸主,晚期以残暴著称)和丰臣秀吉(信长的接班人,统一日本,结束战国时代)叫爸爸的人简直太多了,甚至丰臣秀吉的官位都有“天皇老子”之意。
还有一则日本20世纪末的猎奇大案与此相关(当然,本剧也是根据另一起真实的变态案件改编)。
北九州监禁杀人案:
http://www.jnocnews.jp/news/show.aspx?id=9191值得注意的是此案的主犯如此为自己辩解:“我不是要对他们进行虐待。我要建立一个父亲的权威,要建立一种共同生活的秩序,从事的是一种‘秩序型通电教育’。”
如果看了那个链接,你会发现现实总是比艺术还要变态。从这个角度讲,园子温其实已经够狠够变态了,但人心要比这还幽深得多。
看完《冰冷热带鱼》,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既不是社长夫妇精致的碎尸,也不是妙子胸前那对活蹦乱跳的大奶子,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立马联想到前不久发生的投毒事件和当年的马加爵。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恶魔,就像蛰伏在剑鞘中一把嗜血的剑,当它被外力逼出鞘时,就会带来一阵杀戮。
借用一句话:邪恶如同一个陷阱,你顺从它忍气吞声,就成了帮凶;可是当你反抗它,以眼还眼,就变成了它。在日本的暴力电影中,几乎都能找到类似的影子,从《大逃杀》到《杀手阿一》,从三池崇史到园子温。很多人对日本的重口味电影持有偏见,只是一味的指责变态,其实若没有灵魂,只是感官刺激,又怎会看完电影难以平静。
和后期的三池崇史相比,其实园子温比其他导演更显得另类,看过《循环自杀》大概都能猜到——很难在他的作品里发现一点阳光东西。以杀戮、血腥开始,再将故事带入一个绝望的循环,手法、故事或许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每一种说教都能在这个社会里找到原型。
《冰冷》中吹神的登场弱爆到简直不能看——和女儿地位颠倒,被妻子嫌弃,一副中年内分泌失调的衰样。可是当村田玩完他老婆,带着他看自己和妻子分尸时,吹神眼里的厌恶明显多于恐惧——这正好说明他心中魔鬼其实早已生成,就像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他对杀戮充满了渴望,只是没有勇气也不知道怎样去实施,村田的出现,作用只在于一个催生的激素。
荷尔蒙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如果说村田是引爆吹神心中恶魔的导火索,那么肾上腺素绝对是那堆火药。也许即使是以暴力美学著称的日本cult电影大师三池崇史一辈子也拍不出这样美感的镜头:吹神和爱子在车的后备厢中做爱,伴随着激烈此起彼伏的喘气声,吹神拾起身旁的铅笔,一边用鸡巴插爱子的阴部,一边用铅笔猛戳她的颈部。再跟着吹神扑上村田的身体,不顾一切的狂插,整个画面只有吹神狰狞的表情和飞溅的鲜血,而爱子呢?她正一脸满足的在旁欣赏,翩翩起舞。村田曾说过自己从小被父亲虐待,这段童年的阴影造就了他后天的暴戾的性格,可是当他将死的一刻,他说的却是爸爸,请原谅我。
身边时常有这样的例子,一个老实巴交或者天真烂漫的人,长期处于一个残酷的生活中,而那些逼着他们成长的人,最终都以不同的代价替他们完成成长最后的升华。因为,即使是弱势群体,他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同情,只是一个公平的机会和做人的尊严。
如果说吹神是弱势群体,村田是逼着他成长的人,那么爱子的定位就更复杂,有点像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不尽然,却是这个病态社会下的必然。当最后吹神要杀爱子时,爱子制服了他,却又跪下来给他脱裤子口交,吹神的第二次杀戮还是没有离开肾上腺素——性欲正是动物的本能,园子温借吹神的这两次屠戮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恶,杀戮也是人类的本能。而爱子将死之时,也和村田一样回到了罪恶的初始——抱着未被自己分尸完全的村田的尸块,残酷而温馨。
然而可悲的是,无论吹神怎样放纵心中的恶魔,享受以暴制暴的快感,他的心里始终有一块无法触及的干净——向往平静美丽的星空,是他对温馨小家庭生活的憧憬,让他无法完全进化为村田式的恶魔。他的矛盾完成了对这个悲剧的最后构建:生活就是疼痛,只有活着才能感受疼痛。园子温在片尾意外流露出的温情,给了电影最深刻的反思。
其实,关于人性,本善也好,本恶也好,两者只是看似矛盾,电影中多次出现的现代工业与大自然、广告与现实的违和感画面已经隐喻了人性上殊途同归的一点。当你辩解粉饰说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园子温用现实直接扇你两耳光,谁管你这么多,你就一傻逼。
(电影故事原型取自1993年震惊日本的琦玉爱犬家连续杀人事件: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1022788.html)
1993年,琦玉县熊马市。关根元和妻子二人经营着一家犬类宠物商店。经济冒泡破裂后,生意的大不如前,加上扩建饲养场地和自家住宅,夫妇二人欠下了高额债务。于是他们开始在商品上做手脚,随之而来的是顾客们的抱怨和投诉
第一位被害人是废物处理工厂的社员。当时,急于开发新事业的他在关根元的劝诱下对狗贩子的生意产生了兴趣,于是一口气花了1100万日元。但随后他得知这样的买卖大概只需数十万便可,而是年纪太大的狗也不适合繁殖生产。发觉自己被骗后,他立即向关根夫妇要求返还现金,深陷经济危机的夫妻二人决心杀掉他。1993年,4月20日。关根元以还钱为借口把第一位被害者约了出来,将装有毒药的胶囊作为营养剂混入被害人的饮料,将其杀害,并以家人的安全威胁一名店员帮他处理尸体。
第二宗谋杀案发生在同年七月。当地黑社会的小头目远藤察觉出关根元夫妇非常可疑,于是二人再度密谋将其毒害,并同时杀掉了与远藤同行的司机。一个月后,关根元和妻子再次陷入买卖纠纷,在骗取了一位主妇270万日元后,将她残忍的杀害。
1995年,二人被警方逮捕。在审讯过程中,他们向警方坦白了四具尸体的销毁手法,极其残忍。被威胁的店员将尸体运送到位于群马县的饲养场,在那里夫妻二人用菜刀将尸体的肉、骨头和内脏分离,然后把肉和内脏剁成小块,撒在深山的河流中,而骨头和被害者的随身物品则烧成灰烬。
《冰冷热带鱼》把我看兴奋了,比《爱的曝光》逊,但立意很猛,重口味外壳包装下的治愈系不逊于《拜访者Q》。一个敏感脆弱、内心浪漫却被社会和家庭屡屡伤害的父亲,在被动的暴力中获得治愈和救赎,宗教继续被开涮,结尾很牛。在三池崇史不玩重口味之后,园子温继续接力,日本电影总是充满奇迹。五星。
选择去当园子温作品的演员都是勇气可嘉的……
又见圣像、血泊和割喉。现在我很讨厌如下套路:以日语“人生就是……”开头的句式,所有角色都是神经病,以及男主角从弱鸡变成屌炸天。开头很好,大雨天,热带鱼店,时间,阴冷而且可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对了,女主角喊“不要”太有AV即视感了,园子温肯定经常在家玩各种play。
看來園先生真的越來越懂如何招待他的觀眾...!
很想装大尾巴狼,从宗教,精神弑父,心理弑母以及说烂的弗洛伊德切入。但,更想说,每次看园子温,罗宏镇等都超兴奋,而且是生理上的,特别是那些血渍呼啦的镜头,内心的小变态啊( ¨̮ )
7.9分,不是在沉默中暴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老实人爆发,你连求饶的机会都没有。男主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童年,才会养成这样逆来顺受的性格啊!一个成年男性,被老头与女人威胁,单挑不敌老头子与疯女人。他如果稍有点血性,不会沦落到这地步,大部分人遇到他这种情况也绝不会落到这地步。不过电影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对,生活充满了痛苦。
邪恶如同一个陷阱,你顺从它,忍气吞声,就成了帮凶;你反抗它,以眼还眼,就成了它。这不仅仅是一部以刺激感官为目的的CULT电影,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人面对邪恶时的两难处境。园子温对人性之恶的思索,已然接近哈内克。
完全能猜测男主角这种性格的人 最后能做出什么事情.以及结局.
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因为它能让你勃起又让你阳痿;这也是一部教科书式的电影,它教你怎么躲过黑帮和警察,教你怎么杀人,甚至还教你怎么毁尸灭迹。唯一的疑问是,作为一个正常人,难道不应该把老头杀了,然后占他钱财、睡他老婆吗?
“恶和暴力却仍然仅仅揭示了表层的东西”
第一次见识园子温的功力。虽然重口程度令人咋舌,但绝非简单的情色与暴力奇观秀,而是深刻体察了人性中进退维谷的困境:男主身不由己地陷入一个麦比乌斯带式的圈环,毒艳的恶之花四处盛开。选择懦弱与服从,便认同了邪恶,选择抵抗与惩戒,自身便堕入永恒轮转的恶之宿命之中。ps:宗教嘲讽。(8.5/10)
日本当代家庭生活的危机在园子温的影片中似乎被无限放大,阴暗的变态人格如何在现实社会的多重困境之下突然显现。园子温的叙事能力算是他这批日本导演中比较出众的,所以除了展现自己的世界观之外,他在故事性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当然对于性和血腥场面不加节制的呈现也让他的影片具有极强的视听快感。
キモい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 一个失爱的丈夫 一个懦弱的父亲 人生挚爱就是能和家人到天文馆眺望星空 直到有一日 2个僭入者彻底改变了我死水一潭的生活 它由平静变成恐惧 由恐惧变成绝望 我最终举起了利刃 纵然血流成河 家破人亡我也没有遗憾 因为那璀璨夜空中的蓝色的星球啊 我终于能永远睁开双眼只对你微笑
在偌大社会家庭压力下的日本中年危机电影,大多时候,其叙事能量都依靠长时间压抑后的爆破。作为主角的卑微中年男人,也总在观众的无望里,等着一个有扬眉吐气可能却最终被糟蹋为下一番窝囊的悲剧。相较《东京奏鸣曲》,此片以极度血腥带来一个你死我活的尴尬结局,还不被追认为反社会英雄。
确实重口,各种虐+各种强奸+各种血肉模糊……结尾,村田的女人抱着刚刚被自己亲手肢解的村田的残骸,乃是全片最骇人之画面!此外,园子温对结局的处理,很不简单,按照他的设计,故事结局分别依次呈现了好莱坞式结局、悲剧结局、艺术片结局和Cult片结局,但最终,他竟然选择的是,库布里克式结局。。。
A片,Cult片和清新的老好人mix在一起之后。。。。
好像園子溫的电影总是少不了家庭关系和童年阴影,只是做各种离奇血腥的变奏,依然血腥暴力加情色诱惑,略有些审美疲劳。
又忍不住重看了一遍,人性的两面性每次都让人矛盾无语,一味的顺从,你会失去尊严,一败涂地;学会反抗,你自己就成了恶人。怎么办?帮自己没胆量动手的人拿起刀子,送其一程,再解决掉最厌恶的自己,于是这个世界彻底清净了,被治愈了,正可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就是善与恶的极致。★★★★
“生命就是……疼痛。你活著,就要感受疼痛。”可以说是一如既往的“园子温”,依旧的血腥暴力与性爱夹杂,只是这次立意更加深刻。看园子温的电影总能感受到可以用“信仰”来形容的那种情绪,只是,就我个人而言,依旧更喜欢《爱的曝光》与《神秘马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