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壁》,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救了别人,最后被救的人拖累死。印象里最深刻的还有那根绳子,被他们扔掉的绳子,当时不经意间的信手一扔谁知道扔掉的是自己的后路,断了的是自己的后退的路。成熟一点,理智一点,没有那么多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人还是应该可是保持一种忧患意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总是好的,不要搞到最后弄的自己无路可走。
一个登山者应永远怀着对山的敬畏和恐惧。抛开用意明显的对Nationalsozialismus政治宣传的批判,和其中断续穿插的感情线,单就登山的部分而言,真称得上是不可多得的杰作。Eiger 峰被真实得有些残酷的再现在荧幕上,对于70年前登山装备的还原,也是细致入微。真的很难想象那些高难度的镜头时如何拍摄的,震撼力比及 touching the void 有过之而无不及。ps. 里面瑞士德语和奥地利德语的口音也很有趣。
阿尔卑斯山著名的艾格峰北壁登山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攀登。当时的真实照片,年轻的Toni Kurz僵硬的身体无助地悬挂在离救援队伍几米高的空中,喊出人生最后一句:“我不行了~”,随后死去。
电影和真实故事还是有所差距,真实的救援比电影中更要复杂,悲壮。
Toni Kurz 在眼睁睁看着2名同伴坠落,上面的同伴生死不明,救援因天黑天气恶劣被迫撤离后,独自在暴风雪中被悬挂在北壁整整一夜。第二天居然奇迹般的醒来过来,但是一只胳膊已经冻僵,无法活动。
救援队在下方无法够到他,只好喊话,让他想办法凑绳子放下来再带绳子上去。他被迫割断下方的绳索,再努力爬上十几米高,到达生死不明的同伴处,再割断他们之间的绳子,再拆开绳子,分成小股,连接起来才能达到足够的长度。而当他爬到同伴处时候,发现同伴早已因绳索勒紧窒息而死了。
就是这样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Toni花了整整5个小时,用仅剩下的一只手完成了。当救援接到垂下来的绳索,接上粗绳索的时候,才发现携带绳索长度不够,只好又接了一根。绳索接好后,再让Toni拉上去栓好,再自己慢慢爬下来。
这几乎又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Toni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滑落到离救援队伍头顶只有几米的高度,在这里,他遇到了两根绳子的绳结,绳结却无法通过他的下降器。他绝望地努力挣扎了几分钟后,喊出人生最后一句话,彻底放弃了。
“战略上冒险的事,战术上一定要保守。”这是我看德国电影《北壁》的最大感触。
这是一部关于登山的极限运动电影,关于两个德国小伙挑战阿尔卑斯山艾格峰北面失败并丧生的故事。从剧情看,其实就算登山失败,他们也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真正算下来,导致他们死亡的是这3个细节:
1)刚登山时,另一组人中的一个被掉下的石头砸破了头,他后来的伤情恶化导致了大家的集体回撤,并因为照顾他而极耗体力。
2)有一段40米需横渡才能过的峭壁,上去后,安迪没听托尼留下绳子的建议而收取了绳子;结果在回撤时已无力横渡,困死当场。
3)最后救援队的绳子不够长,导致托尼最终悬死在离救援队几米远的高处。
虽说因为混沌理论,事情总有很多不可测因素,但是如果仔细去分析这几个因素,还是有一些高纬度的收获的。抛开上述3个因素中的最后一个(因为这是主角完全无力影响的),其实前2个因素的底层原因都是因为对事情过于乐观了:被砸伤的哥们觉得自己能带伤攀顶,安迪觉得不需要回来或回来时仍能横渡过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以为......”这样的言语在各种总结中出现的频率总是很高的--很多事情的出错都是因为预判出错。
小的暂且不论(总是有各种不同原因),但如果从更高一个维度来考虑,可能就有一些规律了。比如影片中的登艾格峰北壁这件事,从大概率来讲,是件极其冒险的事,这是前提和背景,所以后面的细节执行中都应当考虑这个大的背景——这就是战略上说的“未言胜,先言败”,也是我感悟文初“战略上冒险的事,战术上一定要保守”这句话的由来。
反应到实际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事情都是属于这种战略上冒险的,比如创业、比如公司战略上的某些选择,甚至可能包括交友、结婚、生子。这时我们确实需要乐观,但单纯的乐观并非好事(影片中的安迪就是过于乐观了),而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我们必须保持对未来的敬畏,踏实过好每一步,在保守和乐观之间寻求自己的平衡,这样才可能走的长远。
一次旅行可能让你活着,一座山峰可能让你死去,一个姑娘可能让你生不如死。额……还是姑娘能力强。就这样,生生死死的过一辈子。不想征服姑娘,只求她爱我。不想征服山峰,只求她眷顾。需要征服的,只有自己。
年初的某个时候忽然就想登珠峰了,这种念头如此强烈让自己都觉得吃惊,只是觉得她在召唤我,于是在梦想清单中添加了无氧珠峰登顶。记得几年前在绒布寺喝了半瓶小二就火速翻山冲向了大本营,然后开始等马车呱嗒呱嗒摩托车突突上来的人。阴天,连珠峰的脸儿都没看到又火速冲下来,结果搞得高原反应下山一路恍恍惚惚,差点翻车都不知道。现在想想也许那阵就有了登珠峰的念头,只是想把美好留在真正能接近她的时刻。
我更喜欢原始互助的登山方式,如今的登山托儿所让登山变成炫耀经历的快捷方式。成堆的氧气罐儿,成群的登山协助,充足的后援补给,成就了王石,王秋阳之类的富翁富婆,也让更多人登上了顶峰,却让更多人迷失了登顶的意义。上面没有荣耀,没有 赞美,不是尽头,只是你的一个落脚点。
《Nordwand》是部少有的优秀登山片,激情与理智并存。没有炫耀的特效,没有紧张的情节,一切都如实表现,喜欢影片这样的处理方式。导演是带着一种平和的态度去拍摄艾格峰,采用了纪录片的一些方式,让美景,暴风雪,雪崩都表现的顺其自然,在自然与人类之间不掺杂情感上的偏颇。
我很厌恶征服山峰这类想法。一座山峰,是人永远无法征服的。人们大概总觉得自己很NB的,很多时候误会自己身处食物链顶端或者是个造物主,殊不知那仅仅自然给予的恩赐。
主角们那些简易装备后来成为户外经久耐用的代名词。petzl的上升器,lowa能穿上几十年的的全皮登山鞋都能在影片中看到。
《Nordwand》并没有深入讨论险境中人性问题,把分歧只是一带而过,很快就达成了下撤的决定,听过了太多同伴恶劣环境中抛弃队友的事,总觉得导演这么处理只是一个理想。或许这也是罗塞尔设立商业队的初衷,一个接一个的傻逼盲目登顶,总比他们盲目的挂掉要好。不过却也让另外一群暴发户蠢蠢欲动。
《Nordwand》的情节是设定的很精巧,如果你第一遍看不明白,第二遍就会发现某些情节是遥相呼应。下撤时的每一个岩钉,每一个技术动作都会在之前的情节中找到对应。其实这算作一场悲剧么?我总觉得有些山峰会喜欢某些人或者厌恶某些人,那么就留下他们吧。
这部电影包含了很多东西,激情,理智,爱情,高傲,隐忍,牺牲,可似乎都是美好纯洁的愿望。
生死似乎也只是一种游戏罢了。而希望,却是山下那一盏灯光。
-------------------------------------
天边泛白,酒精作用2点钟睡下,5点钟醒来,却清醒的让人沮丧。回头看看也是醉酒状态下写的这个东西又让我动了删除的念头。
德国人镜头写实,干脆,没有太多的面部特写和细节刻画。岩钉无法承受三人重量,一刀砍绳子连句永别了朋友也没有,对于一个在拍部美食片纪录片都要煽情的国度长大的小孩,这样的利落有点看懵了。
然后就是讽刺。登山队员们露宿山脚吃着简单的麦片粥准备着第二天攀登,达官贵人们杯觥交错爬梯着憧憬胜利。大佬的trophy wife最搞笑,一天到晚穿着裘皮带着礼帽说:啊,我好激动。登山队在山腰上冻了一晚,下面贵人们继续爬梯庆祝。trophy wife切山型蛋糕,还不忘要蛋糕上一个模型攀登小人,泥马,这是吃果果的吃人不吐骨头啊!最后登山队遇险折返,贵人们看不到登顶了就作鸟兽散,管他们是死是活。
是部不太一样的户外片,剧情没那么单调,人性、政治历史背景、友情、爱情,一大堆很忙很热闹。
细节决定成败,死活全在两个根绳子上。
看过的最好的登山片,生死关头,一切都抛开,只有求生的本能,冰雪无情,意志也解决不了问题。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太脆弱了,看得时候忐忑不安,唯有恐惧,此刻阿尔卑斯山已经不能用诗意的句子来形容它,尽管还是很美,当Toni最后说“I'm so cold”时,悬挂在空中,深深的震撼了我。
两位奥地利攀登者实际上是他们的队友。感觉这样的背景设置又体现了德国人矫枉过正的战后原罪心理,什么事都要扯到纳粹头上来批判一下。本来就只是德奥四个登山爱好者结队攀艾格峰北壁不幸遇难的悲剧故事,偏要加进国家意识形态搅合一番。Anyway,不管历史还是影像中,Toni的顽强真令人由衷敬佩。
登山者的道德与宿命,山无所谓什么征服与被征服,它一直都在那儿...
揪心的登山片。如果去年电影节看成这部片子就好了。人物性格塑造略入俗套,扣一星。
女主角太不招人待见了。
以国家和荣誉为由,以新闻热点为由被绑架的运动员都是类似的,连那句“祝所有人平安归来”都是惊人的雷同。我看过满月夜晚的雪山,也在后半夜登过山,看到电影最后岩壁上的夜晚更加感同身受,真正寒毛直竖,后背发凉,是彻底的恐惧。
真是矫枉过正
没有思想。
德国人不畏冰雪。
「我不想回到柏林,那里有太多像您一样的人」——德国人拍的登山片都这么深刻……
有句台词说对了,这俩家伙不关心政治,用国家激励他们没用,所以这故事其实和国家主义没什么关系.有俗套的情节(三角恋)和脸谱化的人物,但还是拍得很好看的.
1.我终究觉得人性在面对最恶劣的大自然时,应该懂得取舍。至于爱情,你随意泛滥,开心就好;2.最后的悬吊段落有点作,结果却又让人唏嘘不已,人与希望,往往这副模样。
不错!背后的阶级差异和政治背景值得深思。
这是一部根据发生在1936年4名登山青年攀登阿尔卑斯山北壁最后不幸身亡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片子。片子情节紧凑,镜头感足、场景壮观。身临其境地感受一次人与大自然的搏斗,看着人类一步一步被大自然吞噬,实觉惨烈。最后那幕Toni拼尽全身力气自救,半挂空中说出生命最后一句“我太冷了”,触动内心.
論留後路的重要性。。。。。。
精彩的镜头运用。看过最好的登山和极限运动电影。道德和荣誉,生和死的距离如此近。
“打从六岁起,我就老盯着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看,央求父亲带我到那儿去。”终于,有一天葛瑞格得偿所愿。“我走到喘不过气,一路呕吐着爬上山。我恨死了当时的感觉,但当我在晨曦中站上山顶,俯视着脚下广袤的非洲平原时,我知道自己注定会爱上登山。”
这是献给二战德军山地猎兵的电影。来点政治不正确的便是,几年后在纳尔维克、克里特岛、高加索和巴尔干等地,他们的英勇遍地花开,从来没有给前进帽和制服上的火绒草丢脸。即便被夺去生命,他们也永不言败。
1. 让人切身体会到什么叫绝望;2. 永远不要为所谓国家主义做任何的事,因为“国家”中的好多人不会感激甚至同情你;3. 当觉得一件事不应该做时,就不要做;4. 关键时刻利己主义才是真正的利他主义;5. 愿他们的灵魂已安息。
你害怕一件事,可还是要去做,那才是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