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看完了。结合知乎上看到的关于太空漫游四部曲后续2部《2061》和《3001》的描述,给像我一样没看过书的讲下大略的后续剧情: 2010年木星变成第二个太阳后,哈尔9000和鲍曼融合成为新的能量体哈曼。碍于最后发送给地球的不要登陆木卫二的警告,人类飞船不敢降落在木卫二上。 然而2061年,一艘名为银河号的木星近地探索飞船上出了由南非财团资助的恐怖分子,为了获取木星爆炸时留在这里的钻石数据,劫持船员降落到了木卫二上。银河号向外求救。 弗洛伊德博士乘坐的飞船此时正在哈雷彗星的考察旅行中,接收到求救信号后便紧急加注燃料改变预定计划,前去营救银河号,并营救成功。但博士也和哈曼融合成为了纯能量体的一部分。 时间过去1000年,来到3001年,人类复活了第一部主角鲍曼的搭档,被冰冻的弗兰克·普尔。由于千年时间里,人类无法和纯能体鲍曼取得联系,便让普尔驾驶飞船游隼号去木卫二通过黑石和哈曼接触,并得知黑石的主人在450光年外,而哈曼则是类似黑石主人们监视主宰银河系的助手一般的存在。 黑石的主人们对于木卫二上的生命进化实验相当热心,不惜引爆木星形成另一个太阳。但是地球人类无视警告的行为惹怒了他们。他们发出指令要消灭地球人类。因为信息传输原因,消灭指令往返前后花费了900年时间。 人类听闻后震惊不已,但想出了办法,通过哈曼传输一种计算机病毒到木星黑石上使它解体,哈曼则被囚禁在了电脑芯片里,需要等后世技术发展才能被解锁。 就这样人类争取到了900年的时间。当黑石解体的消息传给它的主人,它的主人重新计划消灭地球人类时,那已经是900年后的事情了。
我喜欢2010,情节从头到尾都很有吸引力,我个人认为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承接了2001中那些有趣的谜题。
我喜欢2001,略晦涩,初识并不太懂,但这像是一部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和欣赏。
看了评论区,踩续作仿佛成了政治正确。非得说一句前作无敌,续作垃圾才能彰显个人的高贵品味吗?即使续作是快节奏的,缺乏艺术性的,过于直白易懂,不带任何晦涩,也不影响它被观众们喜爱。
感性表达个人喜好,理性探讨影片质量。
为什么大卫鲍曼是成佛而不是成为上帝。对于信仰上帝的一神教来说,神是唯一的。但是在影片后面大卫告诉佛洛依德只有两天离开的时候说:我被允许来警告你。被谁呢?联系到大卫留给地球的信息:天啊,满天的星星。说明像大卫一样的意识体还有很多,甚至石碑都是这些意识体的集合。一神教的神具有唯一性,而佛不一样。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然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无碍智、自然智自然现前。”说的是人人皆可成佛。为什么大卫可成佛?仔细看看他在第一部的表现,他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正能量的一面使他获得了被接引的机会。石碑在第一部房间里让大卫看到了什么?生死轮回!佛法教人放下负面的东西,堪破生死,继而超脱轮回后成佛。大卫去看他的妻子时候,他的妻子问他:大卫,是你吗?大卫说:我不知道。我是我,我也不是我。
佛陀说生命从无始中来。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一个类地宇宙环境。诞生了宇宙最初的生命,他们也经历过了争夺,合作,发展,最后有一些人超脱生死变成智慧的终极体形态。然后到处去寻找生命环境,去影响环境,然后守护,等待新生命诞生,加入他们。再去守护。石碑并不能创造,只能影响。木卫出现了绿色出现了生命的初级形态,但是寒冰四处,所以智慧体牺牲了主意识,变成了最纯粹的能量。石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文明,但是任何智慧生物的起点都是使用工具。所以才有了第一幕大猩猩拿起骨头棒,觉醒是残酷的,但是也是必经之路。在木星靠近石碑的苏联人,电脑程序哈尔都变成了意识体,变成了守护者,守护着最美妙的事情-生命的诞生。
无论现在佛教界有多少乱象,佛陀本质思想其实就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当有末世,需牺牲时,请我辈教徒先行。
是《2001太空漫游》的清晰注解,然而16年后,本片只能算《2001》的重复,本身没有任何创新。同时因为彻底分解了《2001》的神秘与未知震撼,反而流于平庸。
库布里克拍完2001后销毁一切模型,特效组根据照片还原,其还原度很高,值得称赞。HAL温柔冷静的声音语速变快,变味很不爽。弗洛伊德博士与苏联同伴搭乘的飞船总让我觉得是《异形》串片场。黑色石碑吞噬木星比苏梅克-列为9彗星94年的撞击更为震撼。至于用双面胶把笔粘在玻璃上制造漂浮状态也算致敬吧...
作为2001太空漫游的续作而言是比较平淡无奇的,填了HAL与其它2001中挖的坑。木星变太阳什么的,不该很有史诗感么,但却没拍出来,84年就这样败给了68年.......
一84年的片儿,现在看都不过时
与2001相比,一个晦涩,一个通俗,个人认为不能因为变成了容易让人看懂的叙事片就看低2010一眼。虽然不及2001的诗意和哲思,2010更多的把重点放在科学与政治无关,人类和平这种主题上,最后包括HAL发疯的原因和那句“Will I dream”的含义也都和2001联系上了,总之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独立”续集。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克拉克被誉为世界科幻大师了,这是跨时代的电影作品。相较于库布里克极度符号化的2001,这部充满故事性的2010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同时较前作有着密度更大的科学细节,观感极为舒适!
也很好看呀!只是开头的话痨,不喜欢,但是对比2001,什么都不说,看完懵很久,2010解释的清楚多了,还给我们的哈尔平反了。宇宙真美,宇宙对待地球,真的有这样的善意吗?好好珍惜脚下的地球吧,真相肯定没有这么甜蜜。
这部电影在1984年告诉我们,北京2008年要开奥运会。。相比《2001太空漫游》还是差很多,故事上相承,气质上则不过是个标准普通的好莱坞太空惊悚片。
这部续作/改编作,把克拉克的原著不偏不倚地呈现在了银幕上,又拥有熟练的叙事手法与先驱般的制作技巧,外加上致敬和预言意外成功的彩蛋。再受争议,也是一部值得掌声鼓励的电影。
虽不似库老师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大神风范,但也还原了不少原著精髓,值得五星。看完才倒回去找刘翔,好想读遍克拉克老师的作品,看看他有没对我朝经济做过什么预测。
跟2001比,当然差远了,2001是诗篇,2010是普通的记叙文。博士离开地球之前婆婆妈妈地跟老婆孩子告别,太磨叽了,不喜。不过以1984年的水准,也算一部合格的科幻片。Helen Mirren一开始一直没认出来,倒是个惊喜。
这部1984年的电影算是库布里克于1968年的电影漫游太空2001的续篇,也是亚瑟•克拉克小说太空漫游系列改编,对2001年太空漫游这片进行了比较清晰的诠释,但本片比起16年前的前作就显得平庸了,喜欢“太空漫游”这系列科幻作品的可以看看。
在我看过的所有太空片中,这是唯一一部只死了一个人(而不是只活了一个人甚者全军覆没)并且顺利返航的片子。片子主题特积极:开发宇宙要全人类通力合作,宇宙不是任何国家的私属物品。可惜可惜,政治家们是永远也不会这样去看待任何问题的。ps:84年的太空片视觉能做成这样,真是叹为观止。
HAL说话的时候,一种面对新智能的恐惧
非常好看,广袤的太空+瑰丽的木星+神秘的黑石+巨大的飞船+智能的哈尔9000+诡异的鲍曼+美苏争霸战+新太阳的诞生……这些就已经令人心满意足了。
《2010:太空漫游》原本只算是一本过渡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作品之后内容成了过于平铺直叙而无头无尾的片段。导演改变了库布里克的叙事节奏,在视觉效果上与前作保持吻合,除了极重要的对太空失重环境的展现。同时影片放大了原著的政治因素,但整体而言影片内容仍空洞,这也是很多时候影像逊于文字之处。
哈尔是个好同志~
ALL THESE WORLDS ARE YOURS EXCEPT EUROPA .ATTEMPT NO LANDING THERE.USE THEM TOGETHER.USE THEM IN PEACE.
克拉克的2061跟3001也拍拍算了,落个圆满
结尾之前的部分都太平淡了,又没有2001的味道~结尾部分是精华,HAL和钱德勒以及鲍曼的对话又一次让人觉得HAL很可怜:"thank u for telling me the truth","Dr.Chandra,will i dream?","I'm afraid"…挺感人的… 结局“木星太阳”和“木卫二地球”的诞生绝对波澜壮阔~~~石碑又再一次出现并将再一次启示新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