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喜欢老版迪士尼的动画。《哆啦A梦》剧场版重新看过了,《名侦探柯南》剧场版也看过了,但都没有触及我内心深处的那一抹童真,这部《白雪公主》的配乐、歌舞以及画风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白雪公主纯净歌声中,我真的感受到了白雪公主高尚又纯洁的内心,而且画风很有中国味道,也许借鉴了中国元素,那个时候的迪士尼是真的在造梦。
一、好像家务活都是小动物干的。
二、小矮人五点下班的!
三、哈哈。现在有很多喜剧片段估计有从中吸取的灵感。
四、价值观还是挺传统的,七个小矮人在遇到白雪公主之前的生活十分邋遢,白雪公主一来就统揽了全部的家务。男人在遇到美丽的女人之后,可以变得十分温顺,在家中听从女人的指挥,也有“女人惯会耍阴谋诡计”的看法,我想男人对女人是又爱又恨的,正是因为他们在感情当中不如女人来的敏锐,处理感情也不如女性。所以才产生了如此复杂的情绪,尽管他们有的惧怕,有的诋毁,但依然无法抵挡女性天生的魅力。
五、之前看到过一个说法,男权思想真的很恶,因为拥有男权思想的人会为了维护男性利益,故意编造一些事情。我对这一点保持疑惑,因为思想都会为了自己的生长而找到肥沃的土壤。拥有思想惯性的人也会不自觉的为自己开脱。这是任何思想的特点。我们可以批判这种思想的有毒性,但不可以批判这种思想的繁衍本质,要怪就怪给予男权思想滋养的根植于人内心的恶,并且时刻对此保持警惕。
前面白雪公主在花园那段,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动画并不是很流畅。也许最近看AI视频看多了,我第一时间冒出来的想法居然是……这莫不是AI生成的?然后才回过神来:这是1937年的作品啊,是手绘而来的,不是AI啦!这样的思维方式令我汗颜……
作为21世纪的老鸟,再回过头来看这部片,依然觉得兴致盎然,停不住吐槽的欲望。如下所示:
1.这版白雪公主其实……蛮成熟的。一种老大妈的发型+涂的很浓的口红。没有什么少女感,倒像是老上海涂脂抹粉的中年歌姬。声线也是非常低沉。真的,有时候我都觉得,没准她下一句就要开口唱《夜上海》什么的了……
而且,在到了小矮人的家里之后,白雪公主也是做了妈妈才会做的活:看到小矮人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她有一句台词是“他们一定没有妈妈!”,然后才开始帮忙打扫。这也许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版白雪公主的定位是母系角色,而非少女。
2.舞蹈和音乐配合得非常的美妙。最近在上舞蹈艺术鉴赏课,看了一些舞蹈作品,对于节奏和旋律的配合的认识加深了。这时候再看这部片,真觉得其中歌舞配合乃是一绝。像是《雨中曲》,甩伞的节奏与鼓点暗合;May B ,现代舞,用脚摩擦地面产生节奏,然后用人声的哼哈来代替鼓点,而在这里,则是小矮人溜进自己家的时候那一段:小矮人们的身体发出的声音完美地充当了背景音乐中缺失的鼓点;白雪公主与小矮人对歌的那一段,又让我想起了Burberry 2020 圣诞的广告翻跳的《雨中曲》,都是在最后,有一个突发事件让歌曲回到平静(原版里是见到警察,翻跳版是沉入大海,而这里是一个大喷嚏)。把舞蹈节奏和音乐配合得如此美妙(得益于老美的先配音后作画?),简直叹为观止。
真是一部相当美妙的歌舞片。早古卡点的完美体现。
1937年拍的,毫不过时,融喜剧、歌舞、动作于一炉,每一秒钟都叫人目不转睛。
1937-2017,80周年。在场的小孩儿看到Snow White吃了毒苹果还会哭出声,让我知道天真这件事还存在。7个小人儿里偏爱Dopey。听说还有live action版本了,竟然有些小期待。
现在看白雪公主简直是太不要脸了,随便入人家家大部分家务都让小动物来做还要一个人占着人家七张床让主人睡地板梦想就是王子哪一天来接她去他城堡……不过在1937年看这动画很厉害吧,小矮人和跟动物方面制造得很有趣
动作表现上有着不羁的夸张却又有着不苟的真实,加以歌舞完美地呈现出只属于童话的梦幻般美感。对迪士尼对动画业界甚至对全世界而言都称得上意义非凡的作品,以长片形式商业加艺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其成功也为之后的动画电影发展奠定了坚实路基。
原来卑鄙的我里小黄人排队索吻是致敬本片!细节很棒,颜色艳丽,音乐调有点高(做公主女高音得过硬)。果然叫“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就没啥王子爱情戏了吗,生气鬼真傲娇,嘴上说着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糊涂蛋对公主是真爱,每次撅起的嘴被按下好心疼。
居然还有糊涂蛋捡肥皂的桥段,呵呵,这7个老基友真是太逗了。1937!那一年,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那一年,我奶奶9岁!8.2
看着长大,电视上不断重播...但30年代的动画,到现在,没的说了!
绝对的经典 看白雪公主逃进森林那块儿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音乐也起了挺大作用
题外话:那句"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深入人心.以至于高一时,班上某男生,对着镜子一边挤痘一边说:"Mirrormirror,谁是世界上最帅的男人?"这时,那面小镜子它裂了...
这部影片充满了戏谑又富含神情,其中美丽的画面的持久和有感染力的歌曲:【Whistle while you work】【Some Day My Prince Will Come】.
。。这个,有些地方太黑色了
又名雪姑七友什么鬼hhhhhhhhhh
“雪姑七友”……我倒
要是用21世纪10年代的价值标准去衡量这些经典,简直是又蠢又无聊的行为
长得好看又一脸无辜的样子。换谁都得变成恶毒的皇后,除非蕾丝情节=V=
我滴妈,1937年。。。小矮人的矿洞很迷人,喝肥皂水那段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次去上海迪士尼的时候,坐在《雪姑七友》主题的矿洞过山车上就开始哭,自己把自己感动得要死
9.0/10。罗杰伊伯特说的很对,这部电影描绘的重点不是白雪公主,而是她所处的世界。视听上:①是动画史上第一次运用成熟的多平面摄像机。这种技术使得动画第一次真正地具有了视差感和景深感,从而革新了动画的视觉体验;②很多段落都充满了动画独有的表现力和借助动画超脱物理法则的独特视觉体验,如公主打井水时的鸽子、逃进森林时的那些怪物(置景明显受德国表现主义影响)、和动物一起打扫房子、矮人们检查房子、矮人们集体去清洗身体、矮人们乘着动物赶回去救即将吃苹果的白雪公主;③一如既往地高水准的按照性格设计的夸张化肢体语言,如七个小矮人、各种动物、白雪公主、那两只鹰、等;④局限性是很明显的。电影作为一部传统情节剧,节奏实在过慢,高潮部分也拍的不够戏剧化。
迪士尼的第一部长篇动画,也是历史上第一部有声长篇彩色动画片,历史地位非比寻常作为迪士尼公主系列的第一部,尽管拿现在的眼光看待白雪公主,会觉得人设很不讨喜,但白雪公主依旧是国民度top级放在那个年代,这部动画电影真的很神,就算现在看,原稿画风也不会觉得过时。不过剧情上有些拖沓,主线剧情其实就半小时,大段没有很好融入的音乐歌舞片段,7个小矮人不愧是片名占一半的角色,篇幅也占了一大半,尽管有几个是边缘位,但糊涂蛋、爱生气、万事通、喷嚏精这几个刻画得都很好作为动画片,还是有许多寓教于乐的地方,诸如饭前勤洗手、不要轻信陌生人白马王子出场好少也好突兀,面孔有点像小孩子or女生迪士尼牛逼的地方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刻画得绘声绘色,小乌龟好可爱最经典的结尾,童话的最后王子和公主幸福得生活在了一起
长得漂亮就是待遇好啊,不仅侍从不忍心刺杀,小动物帮着做家务,还有七个任劳任怨的小矮人和英俊潇洒的王子保驾护航。即使是貌美如白雪公主也是洗衣做饭唱跳礼仪样样精通的,80多年迪士尼就有如此精湛的动画技术实在令人佩服,放到如今来看也一点不过时。以及看动画一定要配合弹幕,网友的各种神吐槽笑skr人。
水井许愿一幕是否灵感过黑泽明的红胡子?王后派出的刺客与陈世美派出的杀手有着相似的行为轨迹而且都姓“韩”(韩琪与huntsman);注意片中最生动的一组角色关系:白雪公主与爱生气,会让人想起康熙来了。小S(Snow)与赵正平(Grumpy)——撇嘴歪眉抱肩膀口头语Hah=哼;爱森斯坦赞其为最伟大的电影。令人诧异的不是评价本身,而是评论者的身份;另位对迪士尼的评价不高的大师却不那么令人意外,“儿童电影不该只交给迪斯尼,我不认为他们拍出过真正优秀的儿童影片,迪斯尼的卡通电影总会包含一些在我看来让小朋友感觉不安的惊吓和残忍的元素。”——斯坦利·库布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