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事业(Lost Cause)
明令禁止奴隶制的墨西哥,和明令实行奴隶制的德克萨斯,究竟是革命还是反革命?
在一个不允许奴隶制的国家发动叛乱建立起奴隶制政权,把这一行动称作革命,未免过于厚颜无耻。德克萨斯独立,或者说叛乱,无疑是反革命。这一连串的反革命行动一直连接到一八六一年的叛乱。
所有德克萨斯叛乱的头目,没有一个不是奴隶主或奴隶贩子, 不论是奥斯汀,休斯敦,鲍伊,还是特拉维斯,范宁。他们担心墨西哥政府废除德克萨斯的奴隶制,这是他们发动叛乱的核心动因。
墨西哥政府独不独裁在这一点上不再重要了(并不是说反对独裁不对),因为德克萨斯叛乱的动因在奴隶制,而不是墨西哥政府独裁——奴隶制势力在民主的美利坚照样会叛乱。
在那些无知的吹捧中,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德克萨斯叛乱只不过是整个美利坚大革命中的反革命奴隶制势力的邪恶企图的一部分。没有一个人知道德克萨斯叛乱把那片禁止奴隶制的土地变成了奴役人的土地,还是说对这个事实视而不见,赞同德克萨斯宪法中关于黑人和印第安人不属于人类的说法?
德克萨斯是奴隶制势力最后的老巢,直到一八六五年六月,联邦军开进加尔维斯顿,宣布林肯总统在三年前的《释放宣言》,奴隶制也很难被根除。一八六六年,新州长公开接受了奴隶制在德克萨斯的终结,但他同时表示希望希望有一个类似奴隶制的强制劳役制度。在接下来时间,随着KKK的肆虐,《吉姆·克劳法》的实行,新的制度确实很像奴隶制。
因此,《众神与将军》是垃圾,出于同样的原因,《阿拉莫》也是垃圾。 这些片子都是失败的事业的宣传的一部分,而且看样子这些谎言在无知的人群中有宣传效果。
自由民主民权坚强勇敢独立精神博爱奉献全齐了
由此可见美国人真是群理想主义愤青
他们当世界警察的理想是在于其骨子里的
这种自己吃不饱还要叉自己两刀去救别人的特质
和强大不强大倒没什么直接关系
这一段慷慨激昂的歌颂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
把这段话用来形容扩张奴隶制的走狗爪牙实在是很奇怪,所谓吃不饱还要救别人的行为,是指奴役十几个黑人的德克萨斯“英雄”山姆·休斯敦,还是指通过贩卖奴隶获得了巨额利润的德克萨斯“烈士”吉姆·鲍伊?哦,你从来没有提过奴隶制,就像这些片子没有提奴隶制是德克萨斯叛乱的动因一样。
坚强、勇敢、博爱、奉献,这些崇高特质毫无疑问都是废奴主义者的,尤其是后面那种特质。那些奴隶主爪牙是怎么也谈不上为了博爱而勇敢奉献的,相反,他们为了奴役人类,与解放人类的废奴主义者是不共戴天的敌人。奴隶制势力绝不承认什么博爱——在他们制定的《德克萨斯宪法》中,明确非裔和印第安人不享有人权。
劝你多读有道德的历史学家著作,少看好莱坞电影。
失败的事业(Lost Cause)
电影
☛欢迎充电赞助://afdian.net/p/28dac9e0d25511ec8bfa52540025c377
哀伤引导愤怒,愤怒呼唤奇迹,阿拉莫的微弱抵抗最终成为惨剧。以几百散兵对抗千余排枪,坚守本无意义。一面倒的屠杀中后人追封了英雄主义——它引导着复仇的德克萨斯实现独立,实践了自由的美国意义。
就像历代美利坚先贤所言,自由无疑是一种可贵的价值,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阿拉莫的价值仅仅属于美国,狭隘的说即使在那个质朴纯粹的年代,这种理想也只是属于那片沃土上的一小撮人。好比大卫·克罗克特或山姆·休斯顿——潇洒的美国豪杰,这些形象充斥着美国教科书,正如我国的先烈在教材中的角色那样,拼凑成美利坚的激亢的主旋律。阿拉莫成为一面旗帜,移民以远离故土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又以聚众举事改变整个国度的命运,这种无疑是伟大的,奠定了今日美国的基础,但他们所作的并不尽善,乃至今日他们依然沉迷于自我的利益实现,而不断忽视着旁人的感受。
美国的自由是美国人的,非美的价值即使在美国的羽翼下也不会受到庇护。桑塔·安纳的罪过被影片简单处理为“暴君”——美利坚武力永恒的对立面——而影片叙事着力忽视的当然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墨西哥中央政府废止蓄奴,这无疑伤害了移民农场主的利益;作为一群外来者,“征服者后裔”和“五月花移民”当然都是侵入者,无权代表土著原住民的政治诉求,但西班牙-墨西哥人长期的定居和血统稀释以使他们扎根于这片土地——哪里又轮的上一个来自田纳西的雇佣兵来代表他们发出自由的呼声呢?克罗克特是这部片子里我最喜欢的人物,他并未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在克里克印第安人战争中先于其他白人意识到种族和睦的价值。他本以为战事结束,想以作秀赚取土地,西部荒野铸造了他广博的心灵,彼强我弱使他心中升腾出一种侠义的热情决心死磕到底:但他从没有去想想那些本地农民惊惶的表情:阿拉莫历来兵家必争,对于一切外来人——无论土匪马贼叛军皇帝,原住民所作的都是关闭房门消极自保;他也没有想到去直视那些黑人奴隶的双眼,不知他是否想过这些人是否真心诚意地支持着这次自由的“义举”,又或者一些人的自由正是为另一些人套上更牢固的枷锁。
无论如何,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在各个方面本片都是堪舆我国同类媲美的。冰冷的军鼓乐中升腾的提琴变奏,那不羁的旋律也映照着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在某个瞬间,我几乎以为那就是自由的声音。在最不设前提的理解中,我能看见一个个敢于反抗敢于改变的鲜活生命——墨西哥常备军数量超过美国四倍的年代,一个光荣的异类,激励着紧随其后的无数人斗争的脚步。
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公投,宣布加入俄罗斯。现在乌国东部的一些地区也想故伎重演。于是乌克兰政府决定展开反恐行动。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可以允许自己的领土被分裂出去的。因为德克萨斯本来属于墨西哥的,可是现在却想要独立出去。于是总统派兵剿灭乱党!剿灭之后,又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又冒出一支大军,并且这次也是由一个将军指挥。他们轻易的就将墨西哥人击败!于是德克萨斯宣布独立,又过了几年并入美国。
不少场面还是很宏大的
影片试图淡化的内容是:叛乱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墨西哥中央政府禁止蓄奴。
平民守城为将军争取到了时间,最终德州正式成了美国第28个州。这中间两个黑人的对话非常实在:墨西哥人废除了奴隶制,为啥咱们还要给美国人卖命?开战前拉小提琴那段还是很浪漫的,Patrick Wilson嫩嫩的~
是从一方视点下的历史,讲述的是德克萨斯孤星州的独立史。一个阿拉莫依靠几百个德克萨斯民兵对峙几十倍墨西哥兵力围城。但在传奇人物,草莽英雄和独立信念志士的各自亮点下,让剧本不那么单纯。镜头画面大气,交火场面恢弘,战斗调度合理,全员阵亡的悲剧命运颇能感染观众情绪。
其实挺不错的,战争场面的调度可以跟《魔戒2》媲美了...还有Patrick Wilson啊,你不要那么萌啊...
由于不太了解美国的历史,所以对剧情的发展不是很理解。不过剧中的英雄们还是让人感动的。
了解了一段生僻历史,可惜战争场面受真实所限制不太过瘾
得克萨斯州电影。讲了德州一段历史,虽然对于我这种历史门外汉而言,关于志愿军和正规军的结构、合众国与德州之间的关系这类重要问题完全没交代,但对于两场战斗的意义可谓充分。"啊、原来墨西哥军队是这样的啊!" 视听画面用来辅佐对历史的记叙,我觉得还是很棒的。
因此说,美墨边境的问题是历史的问题,简单建墙,于事无补
我明白了为什么墨西哥那么落后了,美国的先辈们的确是很厉害,不过还没我们的出色!
Gym. Heroic. With the recent abortion ban and covid denial, Texas might as well be their own country.
阿拉莫的守城之战,英雄倒下了
影19210:前部分人物混杂。等到民兵队长咳血时才各自鲜明起来。最立体的还是大卫,让敌人闻风丧胆,一曲小提琴与鼓和声带来战场短时和平。墨西哥兵备有素,能输也是奇迹。
阿拉莫原来是西班牙人建立的天主教区,位于德克萨斯圣安东尼奥附近,有尚未建完的天主教堂。墨西哥独立战争后,大量美国人涌入德克萨斯拓荒、殖民,并在1836年背叛了墨西哥,成立了德克萨斯共和国。共和国民兵全歼阿拉莫的墨西哥守军后把这里变成了要塞,墨西哥总统桑塔·安纳得知德克萨斯叛乱的消息,亲率大军前来平叛,并下令不留俘虏。阿拉莫守军指挥官特拉维斯少尉与与主张投降的上校鲍伊发生激烈冲突,最后200多名民兵还是决定死守要塞。墨西哥军队只有6000人,很多是未经训练的新兵,根本不是彪悍的民兵的对手,一开始被打的大败。阿拉莫守卫了13天,最后墨西哥军队一拥而上,用600人伤亡的代价夺取了要塞,要塞里面的所有守军阵亡,但墨西哥军队也元气大伤,很快被休斯顿率领的700名民兵击败,连总统也被俘虏了。
隆隆战鼓声中的小提琴,生命的坚韧,反抗暴君的勇气。santa anna,怎么配和拿破仑相比。Remember the Alamo!
这一版的《边城英烈传》还原了主要人物的人性,他们都是各有缺点的不被神话的普通人。为了对抗墨西哥军队的鼓点声,大卫拿起小提琴随声拉奏,竟然化解了这份恼怒和节奏,这种奇妙的构思,用声音对抗声音,不可不谓非常有想法。
我叫的很响的!
爱国主义情怀很感人
又臭又长。一顿煽情,但拍的就是很无力。把墨西哥军队刻画成兽人一样,有意思么?
老美的历史电影,就是一群为了各种利益信念的人不停的争论辩驳,然后便是一种高调的信念脱颖而出,再然后一场血战,然后人死,信念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