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全8集

主演:吉姆·罗斯·斯图尔特,Issam Dakka,詹皮耶罗·罗托利,鲁伯特·艾弗雷特,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

类型:美剧地区: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23

 剧照

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1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2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3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4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5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6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13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14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15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16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17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18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19人人都爱钻石第一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心理分析版钱德勒和莫妮卡

  理性版: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正常人。每个成年人,都是背着一大筐的伤心事,一个个在现实里面无奈彷徨被命运玩弄的小人物。大家都是精神病,何必装出一副正常人的样子,你也不累。
  独生子本来就很孤独,钱德勒从小又受了那么大的刺激,家庭对他来说哪里有什么温暖。爹妈离婚没什么,美国社会很开明,可离到这么有个性还真不多见。妈妈这么有种一个木子美,完全不顾世俗看法特立独行真是做人做得爽死了,谁管过小钱德勒心里什么感觉啊,他妈妈的放荡生活全世界都知道,妈妈跟谁都坦白得让人佩服,就是没空关心关心钱德勒。他爹不仅是个同性恋,还易装,还,还,还公开。这就算了吧。你们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去吧,好聚好散得了,只要肯关心小孩,这些打击都不算什么。干嘛还在美国最重要的全家团聚佳节感恩节,当着小孩的面闹离婚呢?小孩子本来啥都不懂,大家都骗小孩说世界多美好,忽然看到他爹跟他家男仆跑了,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好感谢的。巨大的刺激往往带来心理的重大改变。这个刺激使他开始抽烟,而且这辈子学不会好好说话了。幽默感这个东西的出现,有时竟不是为了给人带来快乐。本来人都不喜欢说谎的,有的事诚实说又要给自己带来伤害,最后不想背着良心骗人的人只好似说非说。钱德勒的冷笑话,就是自我保护的手段,当它成为一种习惯,想好好说话也做不到了。同性恋取向是遗传的,而且不是那么黑白分明,每个人身上的百分比不一样,钱德勒一直在怀疑自己的取向,而且他确实有演变成同性恋的倾向。很多很深厚的男性情谊都多少有一点这样的倾向,哪怕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或者不承认。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哈哈。就是精神上深厚而纯洁的爱,虽然没有肉体的关系。比如他对乔伊常年无怨无悔的付出与包容,也多少有一点这种体现。这个倾向是可以诱导的,打个比方,如果乔伊是同性恋,那么钱德勒跟他长期相处,就可能被诱导。顺便说一句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人倾向不明显却被诱导成同性恋,是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但是如果是他自己的选择那就ok。对此钱德勒很久都下不定选择的决心。这么一个人,你说他对家庭,对婚姻能有信任感吗?
  可是万事都是这样矛盾。楼下老人死的那一集就很明显。一方面,钱德勒不自觉地总是跟人没什么正当理由地分手,那是因为不想走向深入的关系。貌似可以说是不想负责,可其实他是一个愿意负责的人,正是想负责的意愿才使得他不想轻易给自己一个责任可又负不起。我想说,也许不是那些早先他遇到的女孩子们不好,也不是钱德勒太挑剔,只是他们不够合适或者不是真的很有缘分。看到楼下老人孤独死去的下场,他怕了,怕那会是几十年后的自己。怕最后其他五个人都纷纷结婚了,那留下他自己可该怎么办啊,情感没有归依之处啊。一个人怕结婚成家,同时又怕孤独一生,于是两者取其轻吧,毕竟人不能这样耗下去,如果一直不结婚,最后还是要被朋友们抛弃的,当朋友们都有了家的约束,就再不会有单身时候那种友情了。小时候有这种“被抛弃感”的人,长大后恐怕更怕再次“被抛弃”吧。出于对孤独一生的恐惧使他很认真地跟一般人都受不了的的珍妮丝长期交往,纠结了那么久,但凡对钱德勒着了笔墨的感情,总是有精神投入的,他要的是情感付出,不是单纯的性关系,不然怎么会拒绝那个有老公和众多男友,可以上床而又不用负责的顶级美女呢。他并不喜欢像乔伊那样玩。乔伊过了这十年其实都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是个大孩子,对责任只有概念性的理解。

  跟人比幸福比不幸本来就散发着愚蠢的气息。好吧钱德勒这种人痛苦,好像很多人还能理解。莫妮卡童年痛苦肯定就有很多人说她不识好歹无病呻吟。父母双全,家庭社会地位高,家不缺钱,还有一哥哥,还有朋友。还有人会说人家菲比吃了那么多苦都不痛苦你莫妮卡有什么好痛苦的,这话真是胡搅蛮缠。苍苍的天哪,你又不是莫妮卡,你怎么能知道她的感受呢?你凭什么要这么说啊你!人跟人不仅不能比,而且完全没有比的必要,因为每个人需要的生活本来就是不一样的。那说不定人家菲比天生就这么拽,你看人家什么时候真的动过气,面对牛人,怂人不能比!别看莫妮卡整天那么牛气哄哄的样子,你以为她想啊,还不是被逼的?菲比才是真牛呢。想干啥干啥,谁都不甩,一个孤儿,没牵挂,扔到哪里她都活得下去,还很善良,还很开心,人家就不是一个凡人!
  莫妮卡不幸有个学习好的哥哥,结果他爹妈完全就是极其偏心她哥哥,然后极其挑剔莫妮卡。从一般人那里来讲,莫妮卡读书不算差了,知识水平文化积淀都不错,跟瑞秋菲比相比,莫妮卡读的书算大部头了,可架不住跟罗斯这种读书神童比啊。当然,第十季罗斯的黑人女友那里,罗斯也有怕比的时候,自己本来挺不错了,可人家的前男友一个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是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永远有人比你拽,你要是太不服气去计较只能落个周瑜的下场吐血而亡。最郁闷的就是即使自己不想比,那架不住有人偏要比啊。爹妈天天比,你什么办法?
  还有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说那都是一家人,这点事儿有什么好计较的。说这话的人太不懂事了,该隐为什么杀兄啊?你说他神经病是不是,讲这种话真是混账,就你正常就你正常就你不是神经病。父母偏心对孩子是极大的伤害。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她父母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批评她,挑剔她,最狠的就是她们讲的还是实话。偏偏是只讲坏实话,不讲点好的——或者根本不觉得有什么好的。哪说错啦?你就是学习不好嘛。你看看你哥哥。不过你也就这样了,你不是学习的料,所以算啦算啦。我们对不不抱什么希望啦。看起来这些话是不是没有杀伤力啊?哼哼,杀伤力,在于持之以恒。而且父母言行一致,行动上也诚实地表现出来他们对罗斯的偏心。小时候的莫妮卡啊,感觉不到自己被爱,一定长时间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活在世界上真是没有一点意思啊。更不要说在学校也是自卑的丑小鸭。很难找到自我价值认同感。所以她认为,父母说的对,都是我不优秀,那我努力优秀给他们看吧。结果最后她惊喜的发现,啊,不管自己多努力,多优秀,父母都一样挑剔她,而且完全不信任她,父母在意自己的名声都可能多过于在意莫妮卡的感受。而且这种偏心竟然能坚持到她成年甚至坚持一辈子。哇哈哈哈,看看,跟父母没道理可讲!同志们以后要是杀人别用技术含量那么低的手枪,跟人家莫妮卡父母学学,只要动用大脑,一定有办法,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害死人不偿命还能落下好名声。我真的不是开玩笑。你不知道真心坚持的力量有多大。这种力量用于做好事该有多好。人生啊真是悲凉。
  莫妮卡后来把人生乐趣都寄托在了美食上,用美食来替代爱。谢天谢地有真心喜欢的东西了人就能活下去。后来莫妮卡成了一个大厨,谁说她比罗斯差了,不当科学家就会死啊?行行出状元啊。虽然父母还是那个样子,虽然这时候的莫妮卡事业不错身材长相都不错,但她父母还是觉得她很差劲没人要。她习惯了苛刻自己,多可怜啊这么优秀一个人把自己苛刻的不像样子,搞的她天天为朋友们做那么多事情还不落好。尤其是一旦父母再挑剔她,这个刺激就让她想当场崩溃。在父母面前她容易不相信自己。我真心觉得莫妮卡少见她父母为好,别刺激她她就是正常人。
  莫妮卡这种人实在是出力不讨好。那么要强一个人,你让她去玩去睡大觉她不愿意。你不让她管事她急的慌。六人行,六个人怎么聚起来的?他们关系的核心其实就是莫妮卡啊。friends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莫妮卡为中心的咖啡厅沙发,全剧第一句台词,也是出自她之口。莫妮卡不自觉的成了一个管家婆,让大家成为了一个开开心心的小圈子,天天打扫卫生还做好吃的给大家吃,过节的时候莫妮卡就办聚会,弄一桌子菜。可是大家还是忍不住嫌她挑剔,恨不得说:你也别做了你也别苛刻了我们看着都受不了。唉。
  你问我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说时间累积太久了的问题,那就算了吧,接受她吧。让她教育下一代的时候注意就好了。问题最好就别出现,要解决就在能解决的时候解决,时间长了就不能解决了。
  唉。谁比谁可怜啊,大家都一样,但是我们这些曾经的可怜人还是可以开开心心过日子的。大家都是折翼的天使,拥抱着互相取暖吧。你说莫妮卡强势不好,你说女子不该那么强势。你说钱德勒消极不好,你说他应该积极。可是他们改不了,太久了这些问题,太久了就不能变了已经定型了。其实性格这东西,无所谓好不好,只有合适不合适。钱德勒不能说说就改变他对婚姻的消极态度,要是一个温柔的女孩子跟他谈恋爱最后很可能还是闹翻或者和平分手。要不是莫妮卡这么强势,要不是莫妮卡最后肯向钱德勒求婚,这两个人,仅凭相爱,怎么会保证抓得住自己真正的幸福呢?
  钱德勒和莫妮卡的相处之中才真正完成了性格的转化。真爱使人成熟,并且越来越打心眼里懂得负责。这是不自觉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童年经历而产生的性格基础是不能一下子扭转的。基于对婚姻的恐惧,中间就有过数次钱德勒试图逃离。莫妮卡预定教堂的时候就把钱德勒吓着了,莫妮卡好一番解释;赌场那一次,也是几乎要结婚,最后却没有,反而竟然罗斯瑞秋莫名其妙结婚了。最后接近婚礼的时候他还逃婚,罗斯他们几个把他给逮了,阴差阳错的命运真是百转千回而又有趣,钱德勒是以为莫妮卡怀孕才没再逃的。真正的感情,想来总是这样的,似乎是注定,却要走这么多曲折;如此曲折,却如同冥冥中一直往这个方向。
  
  感性版:
  关于莫妮卡,相信在中国,很多人也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就是在工作中朋友中能得到承认甚至可能是很高的评价,可就是父母总责怪,家人面前反而没自信。承受不了父母期待,自己明明努力了,可怎么做都做不到父母满意,于是又愧疚,又无力,又委屈。甚至可能会演变成见到父母就变得神经敏感。
  钱德勒我理解,可理解的没那么深,因为缺乏理解的基础。比如他的有同性恋的倾向,我同情一些善良正直的同性恋,可我还是很不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儿,不过我也不想太明白哈哈。
  好在我的问题还没她那么严重,我妈虽然不夸我但是后来我明白她承认我,而且不是不爱我。所以我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曾经的心理折磨,经由自我认可和调理就变得没什么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人的影子。我心底其实不是莫妮卡,反而有点瑞秋。没心没肺。而且我性格还比瑞秋好,很多时候可以很好脾气,因为我不计较。 而且还有点菲比,有些时候可以自然而然顺从本心,不那么计较社会评价。相信大家看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自己身上有不同角色的不同方面,这样才会更有共鸣吧!
  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么有意思。有的人就是合得来。我想如果我有个莫妮卡这样的室友我肯定很爽。她打扫屋子,她做好吃的给我吃,而且随便我点菜,我点啥她做啥,屁颠屁颠跑可快了。她管我我由着她去就行了,反正干活儿的人又不是我而是她。我只需要做一件事,她就会特别特别爽,那就是不断地真诚的承认她,因为她太缺这玩意了!我整天夸她她就会很满足,就会觉得做这些事情做的特起劲儿。我不用干活,我只需要真诚地说:好吃!怎么这么好吃!太好吃了!屋子怎么这么干净!怎么这么井井有条!这个椅子买的好!莫妮卡你真漂亮!你这件衣服哪里买的好衬你的气质啊!莫妮卡你们餐厅经营的太好了!你怎么这么聪明啊!我都不会做饭!我天生在这方面就笨我做的饭我自己都咽不下去,唉,真佩服你!
  我再偶尔主动洗个碗,莫妮卡同学就会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不夸张。
  关键是,我跟她说的,也都是真心的,不是假的。我还可以偶尔提点意见,她会认真听取,下次做的更好吃。所以我就没欺负她,我从来不欺负人。
  人际关系就是这样的嘛,时间久了大家还会在各方面高高兴兴互相帮助。耍什么心机呢,有必要吗。

 2 ) 最好的时光

  Phoebe说,“that'it”.对Monica的公寓说,对老友记说,对韶光易逝的十年说。

   当然,很少有中国人如老美一般贯穿十年,我在六个月里过完了六个人的十年。结果,现在打字的手在不停颤抖。

   都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若如的是《friends》这样的戏当然是一场美好。只是,只是。前些日子,在沧海翻出一个很久以前的帖子,一个人说我们中国人没像美国人一样陪他们十年,和这部剧集一起成长,和六个人一起成长,没有那么深的情结,是现代的网络鬼魔化了。确实,中国可能没有人和他们一步一步走了十年,但可能在所有的美剧中,只有《friends》会一直一直留在中国人心里。看着它,纯澈的理想主义年代就幕幕重回,被生活疲累的灵魂就点点放轻。

   真实而残酷的说,《friends》是轻喜剧,十年上演的墓墓在现实或平静或跌宕的日子里鲜少可能出现,久违的都是过去的一直珍藏的却绝口不提的对往昔的怀念。青春年代都有过的,理想主义的友情都有过的,平淡而温暖的爱情也都有过的,只是那些简单和纯净再也不回来。嬉戏追逐打闹的镜头最终只能成为镜头留待追忆的摇椅承载。进入惨酷磨折现实之前的心无旁骛九霄云外。

    六个人按照中国的文学语言没有一个是圆形人物,全部是平面人物,鲜活突出而不饱满。而在复杂多变的现世里,却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是平面人物。只有多重的平面建构出的才是现世里真真切切的人,一个可能棱角分明可能八面玲珑却最终都是有血有肉丰富具体的人。像他们一样简简单单的活可不可以,哪怕没有那么多的幸福欢笑可不可以。

    理想主义的基调从第一季一直绵延到第十季。怀抱梦想生活的单纯的人们,并不计较生活里各种各样难以预期的际遇,尴尬微笑或朋友间的拥抱就赶走阴霾,于是,Rachel离开了Central Park,终于进入时尚界,告别被宠坏的公主时代;Monica做了大厨,Chandler离开冗杂的数据统计处理做自己喜欢的advertise,两个从小成长阶段最有阴影的人却走到一起并成为最平淡但是最和谐最完满的一对;Joey在第八季里终于开始“立体”,爱上Rachel是这个人物最动人的片段,原来他也有成熟的时刻;而最终Ross尽管事业顺利最重要的却是终于明白不管什么原则什么阻碍都不能把自己和爱了二十年的Rachel分开。

    怀念的调子出现的很早,在Ross第二次婚姻前就出现,第四季里,Ross&Rachel,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回忆同样的过往;第五季,六个人各自怀念自己的感恩节;第八季后,怀念的调子更是频频出现……甚至整个第十季都是在怀念在结束,Monica和Chandle要搬家,Rachel要去巴黎,Phoebe结了婚,甚至连Joey和Chandle的足球台桌都不存在完整。Final前的回顾记录了十年里最动人的片刻。机灵古怪的Phoebe,Lisa在采访里眼睛泛着泪光,“I'm gonna miss these people,these characters……”

   前些日子,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帖子,说《friends》里的哪些片段曾让你留下眼泪,回帖好多好多页,Monica的求婚,Phoebe的生产,雪地婚礼,Rachel和Ross的几度分分合合,还有那个人所皆知的Final……坦白地说,不管回帖里提到的任何一个片断,我都没有流过泪。真正的流泪却是在一页一页翻看这些文字的时候。原来,回忆和精彩只有拿出来细数的当下,才真正摧枯拉朽的摧毁顽固意志,坚强回忆。

    你相信天长地久么?我却肯定,剧集里记忆里最深刻的段落有天还是会随时间遗忘,甚至很快,尤其是,这剧集并不和自己的青春有太大关联。躺在记忆里的桥段都会潮解,何况只有在身边六个月的《friends》,六个月对我那不堪承受的漫长而言,实在太短太短。但是这些被认真凝固下来的字迹却能陪我们看细水长流,不用等到风景都看透。太多人的太多理想和单纯封存在十年里,十年前,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一切都没有发生;十年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千帆过尽,风清云淡。

   Jennifer在1994年的访问里说,这剧集可能明天就停止,可能会持续永远。永远有多远?有多远。有多少人在乎,可能一天后,你说不在乎,我说不在乎,一个月后,你说不在乎,我说不在乎,都理直气壮慷慨坦然;一年后,你说不在乎,我说不在乎,只有吵闹的沉默是最难抵抗的冲突;它绵亘十年,只是自然法则,曲终人散。“与你最久的人只有你自己”,可是最好的时光里,我们在一起。

 3 ) 男人或许引发火花,但女人知道如何玩火

    《欲望都市》里的Carrie Bradshaw是《纽约星报》的性专栏作家,她的口味是纽约时尚的缩影,白天穿波西米亚风格的露脐装,晚装穿各款强调曲线的性感服饰。她的名言是:“男人或许引发火花,但女人知道如何玩火。”这句话用来形容男女性事自然熨帖,放之时尚界,亦可算是真知灼见——君不见顶级设计师多为男性,而能将时装穿出感觉味道又能引领风潮的,又几乎都是女人。

    1961年,当奥黛丽·赫本穿着Givenchy为她设计的黑色裙装,戴着黑色的长手套和Tiffany珍珠项链,挽着高高的发髻,一手拿着咖啡杯,一手捧着羊角包,出现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那款小黑裙立即和赫本一道,倾倒了整个世界。

    而热播美剧《欲望都市》和《六人行》里,引领风尚的也都是女人:Carrie出门时携带的Gucci腰包和YSL的鹿角包、Samantha爱不释手的Hermes柏金包,都曾造成供不应求的抢购风;Phoebe钟爱的波西米亚情调和一件印有Madonna眼部特写的80年代复古T-shirt,都曾让美国人为之疯狂;《六人行》中的Rachel更是俨然成为美国时尚风格的代言人:她在某一集穿了件印有“芝麻街”饼干怪兽图样的T恤,隔天这件T恤立即被大批年轻女性抢购一空;而她带皱折的七分裤搭配T-shirt的打扮,也在全美的年轻女性中风行一时。

    说起美国风格,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可以从人群当中一眼认出其中的美国人,那不是因为他们的style,而是因为他们没有style。这当然是玩笑,一个拥有奢华好莱坞和最新艺术风潮发源地纽约的国家,怎么会没有style?

    不同于欧洲人对时装的狂热和对风格的偏执,美国风格也正如率性随意的美国人,简约、舒适、干练,又不失性感——也难怪Rachel会被看作美国风格的象征,这几个词汇用来形容她,同样贴切呢。《六人行》播了十年,Rachel也当了十年玩火的普罗米修斯,从发型到服装搭配,都成为美国风格样本式的典范。

    有人形容美国女人的衣柜:一半是Miu Miu、DKNY、Chanel、D&G,与当季天桥上的精彩内容基本吻合;另一半则是Levi's、Gap,最热爱的乐队或者棒球队的T恤衫,和膝盖有洞的牛仔裤。纽约女人Rachel正是此类典范,日常穿的休闲装多是牛仔裤搭配性感白衬衫或者T-shirt,简洁随意,又绝对是不过时之选;即便是职业正装也不会乏味,A字裙搭配色泽素雅的上装,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不同于Madonna在八十年代开创的街头趣味,挑逗的超短裙、袒露的肚皮、刺猬般的染发和杂乱无章的首饰在世纪之交已然处于半归隐状态,Rachel代表的新一代美国风格以简约细致为主流,在色彩上往往以素色为主,黑色、灰色、暗粉、淡绿,各有惑人之处,不用过多的颜色迷乱眼睛,却也凸显气质与身材。剪裁方面,则强调胸部,收紧腰部,简单的性感往往更加高级,更加吸引眼球,也不会流于俗艳。

    以实用主义著称的美国人,时装风格自然也是极富行动力,舒适是最需要考量的因素,体现到剧集里,纯棉与针织面料自然成为Rachel的最爱,贴身的棉质在舒适方便之余更包裹出凹凸有致的身材,彰显高雅的性感——细心的人肯定会对Rachel的几件经典服装记忆犹新:挑逗自己的小男友时穿的格子裙和绿色无袖衫、与Ross在一起时常穿的黑色长袖毛衣……

    有言道“玩火者必自焚”,Rachel正是因为知道如何“玩火”,才一把火燃亮了美国的时尚界,也让自己狠狠地“火”了这许久。关于找一个善于“玩火”的女友有多幸福,这个世界上恐怕David Beckham的理解最为深刻——正是娶了Victoria这样一个深谙“玩火”之道的老婆,他才从一个只会在绿茵场上傻跑的球星,一跃成为红遍全球的万人迷。所以,也难怪Ross会苦苦追求了Rachel十年而不放弃——这样顶级的形象设计师,实在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哇!


杀猪网
http://shazhude.net/

 4 ) 岁月永存,老友不再

《老友记》从1994年开始,浮沉十年,于2004年落下帷幕,在钱德勒那一句“Where”真正远离所有人而去。在这十年,《老友记》从始至终都以世外桃源般的环境和基调为基准,为世人奉献难以跨越的情景喜剧巅峰。

我想无需我再赘述《老友记》的伟大和经典,这无异于废话,所以我要说的只是看完这236集的无限感慨和唏嘘叹惋。

《老友记》的开头只能算是合格的水准,开头有好几次镜头的切换,但终究是几个面貌相当青涩的年轻人在那说着拐弯抹角的笑话和就算放到今日我大天朝的电视台也算得上大尺度的台词,直到詹妮弗安妮斯顿穿着婚纱走入这间在未来印在所有人心上的中央咖啡馆。

然后,老友重逢,互帮互助,相扶相持、共度十年。

嗯?就那么结束了吗?

当然不是!

之所以这是美国甚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电视剧,当然不是因为各种处心积虑的笑话和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伟大,是因为老友们的诚意和友谊、是因为十年的不离不弃、是因为超然于真实生活的感人情感牵挂。

综合来看,六人的关系相当复杂:罗斯和莫妮卡是兄妹,莫妮卡、瑞秋、钱德勒、罗斯是同学,菲比曾经蒙面抢劫过罗斯,罗斯和瑞秋是一对分分合合有过孩子的不确定恋人,钱德勒曾经以大学生和乐队主唱的身份吻过瑞秋,乔伊因为那位古怪的老房客对一位龙套的一句“I’m the roommate of chandler”入住了公寓,乔伊曾经和瑞秋互相暗恋过后来纯粹为了剧情新鲜弹了一段在如今看来莫名其妙的恋爱,乔伊曾和菲比的孪生姐妹厄休拉谈过恋爱后来作罢。这些关系,大多是在后几季慢慢展开,有的是为了增加喜剧效果,有的则是为了增长篇幅。

不过,无论扯出怎样的复杂关系,六人的友谊始终未曾真正动摇过。即使钱德勒给乔伊戴过绿帽子,即使菲比抢劫过罗斯,即使瑞秋抢过莫妮卡的心上人,都不能阻挡他们彼此关爱走过艰难岁月和欢乐时光。《老友记》的伟大在于它能够给人以诚挚的感情而且不让人觉得矫情和做作,反而让人对真正的友情、爱情、亲情及一切推动人类进步的动人感情产生无可抗拒的向往和依赖,当我们看到搬出共浴又再归来的乔伊和钱德勒相拥时的场景再配上观众尖叫的声音是不是真的有点泪水似要决堤的冲动呢?

十年时光,铁打的年华,流水的人

 5 ) 怎么可能不爱菲比



有人问,《六人行》,三个女人,瑞秋,莫妮卡,菲比,你最喜欢哪个?

我最喜欢菲比。

我也是啊!

不过,我喜欢的理由绝对和你不同。女孩子多数喜欢菲比,是喜欢有这样的闺密。她很率性,她有点神经质,她没有瑞秋那么有男人缘,身材也不如莫妮卡那么富于侵略性,她就像童话世界里走出的一只兔子,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可爱,你不必多么了解她,但和她呆在一起很舒服。

似乎有点道理。那你喜欢她什么?

嗯,很简单,她是按摩师。

就因为这个?

这个理由已经足够了啊。当然,她们三个,我还是权衡了一番的。瑞秋是拉尔夫·劳伦的置装顾问,臭美的男人会选她;莫妮卡是大厨,馋嘴的男人会选他;并非我不臭美,不馋嘴,但是,按摩师!按摩师!按摩师!在我的心目中,足可匹敌一打儿置装顾问,三个五星级大厨……

贪图享受的臭男人!

随便你怎么说好啦。LON LONG AGO,有个女孩子对我说,我去上按摩课了。我问:你要做按摩师?她说:嗯,只做你一个人的,我是专门为你去学的。登时,一股子暖流涌上了我的心头。坦白地说,按摩是一门艺术,没天分的人真是做不来的。不幸的是,她没什么天分。我好想问:你学的是分筋错骨手还是九阴白骨爪?但我认为,这是一次最美妙的示爱,想起来仍然怦然心动。

其实,找职业的按摩师也蛮舒服啊。

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不带感情的按摩,如同无爱的性,没放盐的菜,不下雪的冬天,终归是有点乏味。当然,还有一种按摩,与技巧无关。譬如,她以为你睡着了,其实你在假寐。她轻轻地抚摩你的头发,你闭紧了眼睛,体会那温柔的触碰,她的手就像掠过草原的一阵阵微风……


 6 ) Friends Forever

十年欢聚,一朝分别。在Friends这部热播了十年的电视剧集即将落幕之时,美国各大新闻网站都辟出专栏加以报道和怀念。老东家NBC打出的标题是Friends Finale,MSNBC是Losing 'Friends'(My favorite),MSN: Goodbye Friends,CNN: 'Friends' and 'Frasier' take final bows,USA Today: Farewell, 'Friends'。

其中USA Today专门用Flash做了一个页面帮助大家回顾每一季中的一些感人情景。MSN用了一张六位老友背向观众并排走在街上的剧照,Chandler持白玫瑰、Rachel持红玫瑰、Ross持香槟,画面那样的轻松、融洽与和谐。让人想起最早在Central Perk,Rachel逃婚身着雪白婚纱跑进来的情景;想起六人一起庆祝30岁生日,然后黯然神伤的样子。

很少有一部电视剧能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在这样广泛的圈子里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很多东西注定将成为经典,比如Central Perk这个名字、Rachel的发式、Joey的口头禅“How you doin’?”、甚至编剧为了偷懒而采用类似TOW这样的命名方式都开始流行。也许有一天在美国你跟人唱Phoebe著名的“Smelly cat”会像在中国唱罗家英版Only You一样人尽皆知且心领神会,:)

有意思的是在这部剧集尚未正式引入中国,仅仅以民间的方式在年轻的人群中流传时,就已经拥有了为数众多的Friends迷。甚至即使因为语言、文化的原因其中很多惹人捧腹的笑话和双关语我们都听不懂,依然不妨碍大家对她由衷的喜爱。喜爱到很多人对长达200多集中每一个场景和细节都耳熟能详,甚至有人在论坛里相互出题以讨论和考究剧中种种微小细节为乐趣,这种盛况在华语世界里恐怕只要金庸的小说可以媲美。自从98年国内大学毕业生开始自己找工作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有单位的庇护开始独立面对生活。他们在各大城市漂泊、一起合租房子、一起出去吃饭、一起出游,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快乐和烦恼并一起成长。因此即使文化不同,对于剧中的情景我们都能够感同身受。

我们对她的喜爱不仅仅源自那些令人开心、舒心和会心的笑料,更因为她是那样的贴近生活,几乎将这一代年轻人在社会上工作、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剧中除了Ross是大学教授,Chandler是财务人员收入不错且稳定以外,Rachel是服务生、Monica是大厨、Phoebe是按摩师、Joey是个星运不济的演员,其中Chandler和Phoebe的身世称得上悲惨。用现在流行的说法他们多是草根阶层(Grass Root),真实生活中必有许多烦恼、无奈。他们也会有自私、虚荣,也会背后说人坏话、相互揭短,可更多的是积极的、快乐的生活态度和温馨动人的友情。第七季里Chandler给Monica描绘想象中婚后的美好生活:要生活在城郊的一个小地方这样孩子们可以学习骑单车或别的什么,要养一只小猫脖子上系个铃铛当它走过小门时可以听到声音,还不忘加上一句要有一幢带车库的房子,这样Joey可以在里面养老。因为大家都认为Joey太花心了,到晚年多半没人陪伴身边而无人照顾。

去年陆续看过第一到第九季,很多情节已经模糊不清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Rachel生孩子的那一集,产房里的紧张气氛和孩子出生后的喜悦让人感觉那么真切,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好像亲身经历了从人之子女到为人父母的角色转变一样,那种心灵的震撼超越了屏幕上的一部片子,而是有关爱与责任,让人心动而且心悸。

不知道十年后的你我是否还记得英俊、可爱和有些书呆子气的Ross,迷人率性却有些娇纵的Rachel,富有领袖气质的规则狂Monica,有点娘娘腔常常滥用幽默感的Chandler,善良但常常反应慢半拍听不懂别人笑话的Joey和有爱心并且思维方式总是出人意表的Phoebe。

希望我们还能记得,就像始终怀念可贵的友情和青春岁月一样。

Mark

2004.5.6 23:32

 7 ) 《friends》必将陪我一生!

《friends》导演罗杰·克里斯汀森说拍完《friends》最后一集的情景“噢,是的,我不会忘记那一天。那天和平常一样,下午五点我们开始拍摄,很快就顺利地就完成了所有的戏。最后一幕是‘central park’咖啡店里拍摄的,这也是十年前这个剧开始的地方,等到我说‘好,拍完了,大家起立换另一个场景’时,演员和观众都坐在原地,谁也没有动。”

  “所有人都知道拍完这一集后,这个咖啡馆就要被拆掉了,演员们都哭了,编剧、工作人员都走上来,大家互相拥抱。戴维·休默从后边抱住了珍妮佛·安妮斯顿,轻轻在她头上亲了一下。”

  “往常,戏拍完了,大家都会迅速离去,可是那天,等到工作人员把所有道具都清理掉,只剩下一个搭起来的格子,工作人员和演员们还坐在台阶上,谁也不肯走,大家喝着啤酒,聊着发生的一切,再次哭了起来,我们用黑色的笔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墙上,作为纪念。直到凌晨三点,大家才默默地离开了。每个人都很悲伤,这个咖啡馆的消失,意味着真正的结束,大家再也看不到《老友记》了,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也要和自己的朋友说再见。”

2004 年5 月6 日,《老友记》大结局播出的那天,这种悲伤的气氛席卷了整个美国:五千万美国观众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告别了陪伴他们十年的剧集;在纽约时代广场,有三千多人坐在地上,大部分人边看大屏幕边流下眼泪。

  “事实上,是演员们结束了这部剧,他们太累了,十年来都做着同样的事,虽然对于观众来讲,它依然有趣,可是演员们,希望做些其他的不同的事。”罗杰告诉记者选择结束《老友记》的真正原因。

  《老友记》,这部开拍于1994 年9 月22 日的剧集,改变了无数美国人的生活,他们每周四晚都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推掉所有的约会。而六名原本藉藉无名的主角,也通过这部戏名声大噪,到后期时,他们的片酬高达1.2 亿美元一季。从第七季接拍《老友记》的罗杰坦言,“因为它是如此地受欢迎,每个人都希望能成为《老友记》的导演,对我的职业生涯来说,这是个挑战也是个机遇。”

  为了让观众维持对《老友记》的新鲜感,2000 年罗杰成为《老友记》的导演,在他手上,第八季《老友记》收视率第一次达到了美国电视节目的第一名,并获得了“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影集奖。

  罗杰亲眼目睹了《老友记》最辉煌的时刻,并亲手送它离开观众。如今,留有主创人员签名的那堵墙被保留在华盛顿最大的博物馆—Smith Sonian 博物馆。新的剧集依然在电视里播放,罗杰导演的新剧《汉娜·蒙塔娜》正受到美国青少年的热烈追捧,但人们依然忘不了《老友记》,当罗杰前往其他国家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依然是《老友记》。

  最开始,他很疑惑,“《老友记》不是为中国人拍的,也不是为日本人拍的,它仅仅是一部拍给美国人看的美国人生活,可是,在其他国家,它也同样受到欢迎。这真是一部特殊的剧,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理由喜欢它。要拍一部让所有人都觉得有趣的电视剧是很难的,但是《老友记》做到了!”


 短评

我崇拜编剧。MONICA好美,CHARDEL好可爱!

4分钟前
  • 飞天PP猪
  • 力荐

如果可以,我愿意给它6星。

5分钟前
  • 无非
  • 力荐

嘿,我在2021年终于打开了无数人安利过的老友记!

6分钟前
  • Rosyash
  • 力荐

I'll be there for you

7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我喜欢Chandler,我喜欢Phoebe,喜欢Rachel,喜欢Joey,喜欢Monica,喜欢Ross。。。喜欢有老友记陪伴的日子

8分钟前
  • shu
  • 力荐

百看不厌

13分钟前
  • 犀牛
  • 力荐

挚爱了!

16分钟前
  • Hóng
  • 力荐

暑假把两百多集全看完了:)

19分钟前
  • 小波福娃
  • 推荐

这部剧应该永远都会在我心中排第一,没有什么比闺蜜和兄弟都在一个城市甚至住在一起更幸福了

24分钟前
  • Stella
  • 力荐

如果给我这样的十年~~~

27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大学期间看了很多很多遍,然后现在是个小小的英语老师,给学生们放了很多很多集,刚好20分钟,十分钟课间加十分钟奖励他们的时间,都很爱看。台词很容易上手,剧情也很好看~

29分钟前
  • 海底月是天上月
  • 力荐

太好看,太真实,无言的感动。

3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他们从友情最终走向了爱情,同时相互之间又维系着类似亲情的东西,好奇妙的六人行~~

32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好到失语

3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你身边的人,就是你在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

41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我不敢看第十季

43分钟前
  • 胡克
  • 推荐

Friends Forever!

45分钟前
  • dionysus
  • 力荐

一个高峰

49分钟前
  • DFG F好;:《3
  • 力荐

十年。

54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第一次看的时候最喜欢瑞秋和罗恩,后来又喜欢莫妮卡和钱德勒,前段时间发现很喜欢菲比和乔伊。其实我喜欢每一个人。

55分钟前
  • Stark实习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