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喜欢回望过去,努力为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作出完美的解释,尽管有时候过去是由无意、幸运、惊喜组成的。
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就是一部尝试重现Apple与Microsoft早期发展历史的电视电影(TNT播出)。在这部电影中,Jobs是一位有创新意识、但有暴君倾向的领导者,Bill则被描述成一个能够敏锐观察到历史前进方向、并不惜任何代价争取站在潮头的商业模式大师。也许电影总归是电影,为了便于欣赏总会突出体现一方面的东西,而淡化其他方面的东西。Jobs是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领导者,但是他的商业哲学:通吃所有,拿下所有收益的做法,实际上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在PC体系的进攻下,Apple不但不开放Mac体系,反而陆续收回了数个Mac兼容机生产许可,这最终导致了今天PC体系领导世界。Apple今天还在继续做同样的事情,不同之处在于Apple目前混得还不错。所以说,Jobs的失败和成功其实是同源的,这里也许有一些运气在里面?
Bill从另一个方面看,他至少在单机时代,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判断非常准确,在20多年前就提出每个人的桌面上都要有一台计算机的目标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不信你预言一下20年后互联网会有什么变化?)。把握住正确的发展方向,这就已经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剩下的就是如何通过合适的商业模式让公司成长起来。在成长的路上,学习借鉴其他现成的模式或技术,这其实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做的事情,事实上这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方式 —— 你不可能永远都自己发明轮子,我们总是会站在前辈甚至同辈的肩膀上。Bill所做的,是他学到了对微软发展最为关键的东西,并为自己所用。不同的是,微软最后成功了,所以这些学习被人所铭记。
能开辟一个全新商业模式的公司,是一个成功的公司。在DOS和Windows系统之前,各种体系、各种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五花八门、让人无法适从,程序员只可能为其中一种开发程序。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强势,最终统一了桌面操作系统的标准,让所有的软件公司都可以不必担心兼容性问题或者做选择题,而只需为一个平台开发软件即可。微软最终建立了一个生态体系,Windows是根基、是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枝繁叶茂的是各种第三方应用。这种商业模式的建立,我认为是微软最成功的地方,也是Bill超过Jobs最多的地方。
今天,越来越少的媒体关注或报道微软了,相反的是Google、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得到了最多的关注。10年前可不是这样,甚至说直到5年前,都还不是这样。那时的IT媒体,最为关注的企业就是微软,微软有什么新行动、微软又进入了什么领域 ...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只要微软想做的东西,那么这个领域的其他公司就只没有好日子过。事实也差不多,这些年来我们见证了浏览器大战、游戏主机大战,微软基本都顺利拿下。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微软显然没有顺利了。我们现在听到的,都是Google想进入什么领域,这个领域的公司就要开始过苦日子。Google上市时曾被寄托为挑战微软霸权的大卫,现在呢,Google取代微软成为了新的霸权者。历史总是在重复,就像nVidia之于3Dfx、QQ之于ICQ(这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
每个人都应该做他/她认为对的事情,至于这件事是否真的正确,也许在那个时期还看不出来,但是放在将来回头看,也许一切都会清晰。至于这个过程是不是充满光明、智谋、策略,这些只能留到以后来评说,如果现在就过多地担忧这些,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在迈步前行时萎萎缩缩。
Bill在这部电影播出后,表示这部电影没有很真实地重现1980年代发生了什么。也许对于这段发展史,每个人所回忆的都不一样。但谁在乎呢?我们只记住成功者。对于成功者,我们天生都有欲望去嫉妒、怀疑甚至诋毁。Bill在单机时代成功过,他现在进入了新的领域。
Bill is a PIRATE.
http://openguet.spaces.live.com/blog/cns!C7612630AF92C155!352.entry斯蒂夫乔布斯是个不安分的小子,整日琢磨着大事情,想做个大人物。他和几个同伙就研究电板,成立公司,最后盗窃富士施乐的计算机技术,从而大红大紫,登《财富》上《时代》,志得意满。在向IBM挑战即将成功的时候,却发现被一个“没品”的小个子盗窃了。这个小个子哄得他团团转,表面上处处示弱以示谦恭,暗地里却把自己盗来的操作系统卖给了NEC,得到了大订单,事业开始起飞,这个人后来就成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这下傻眼了,志高气傲的乔布斯终于遭受到了打击,竟然被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嘴硬,说“我们终究会比你们好”,结果比尔盖茨干脆得回应了一句”It doesn't matter"。
当海盗的结果就是这样,不抢别人就被别人抢。自己一个疏忽就能满盘皆输。这或许就是《硅谷海盗》的编剧和导演想告诉我们的。
但是,很可惜,这个结论太肤浅。
没错,苹果和微软的起飞都是偷窃了别人的东西,但是决定他们成功的绝对不是这些“偷窃”。如果成功这么简单,大家就可以全部当小偷了,还要那么多的研发人员干什么?
导演可能这样认为,要把盖茨和乔布斯几十年的经历浓缩到这一个半小时的电影里,必须要有所压缩,突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于是乎,就突出乔布斯的天才预见和说服能力,同时突出盖茨的以柔克刚和顽强斗志,这些立意都是很好的,可是,这样产生一个问题就是,压缩后的东西还是真实的东西吗?
查一下盖茨和乔布斯事业起点的资料,你就会发现,“苹果”和“微软”能称霸世界根本不是靠什么“偷窃”,而是靠持之以恒的奋斗。乔布斯就像他的名字“Jobs”,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而当“微软”只是几个人的小团队时,盖茨更是连续工作几天都不换内衣,惹得周围的同事捂着鼻子工作。他们能带领公司开创时代绝对是有很大的汗水浸泡在其中的。
很可惜,这些情节在“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 硅谷传奇”里都没出现,我们看到的只是整日扮酷骂人的老板和不停发表高论的“传奇”,还有那个佝偻着身子好像营养不良却内心一肚子坏水的小个子比尔,无语了。
毕加索说:“好的艺术家复制,伟大的艺术家盗窃。”便被导演拿过来当作真理,大讲一通。只是导演忽略了毕加索说“盗窃”只是指入门阶段的模仿,入门之后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了。“盗窃”只是一时的手段,而非全部的事实。举个例子,进入高中,很多东西你都不懂,然后你遇到个老师,他把知识都传授了你,最后你考上大学了,你能把考学成功的原因归结为“盗窃”了这个老师吗?没有这个老师,还会有其他老师传授给你这些知识,毕竟这都是你必须掌握的,也是学校应该教的。你感激这个老师交给你东西是必须的,但你不能把所有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这个老师吧?毕竟有人教你东西后,还是需要你自己付出辛劳和汗水,把这些只是积累储藏并加以运用考个分数从而考上大学。如果把事业成功的原因放在“盗窃”别人,岂不是舍本逐末吗?
当然,这毕竟是部商业电影,而不是纪录片,不需要完完整整的回顾微软和苹果两家的奋斗历程以及恩怨纠葛,只要能制造矛盾冲突,娱乐大众,给大家提供一些谈资就行了。
所以,我这样花心思谈什么“奋斗”和“创造”就似乎没有必要了。
作为前微软粉和现果粉,心情略复杂。Jobs那bastard的性格的确让人不爽,但没有这样的性格Apple也不会有那么多好产品。Woz仍是Apple里我最喜欢的。Ballmer太喜感了。Gates涵养功夫巨好。
应征了一句话“任何伟大的人物,他的原始积累都是灰暗的”
steve是天才,bill也是。bill更有中国智慧。大智若愚。
作为一个以真人故事为背景的电影,要不就写实,要不就刻画人物,到最后看到讲出来的其实还是两个公司的理念区别,但是怎么看怎么觉得特像八卦杂志写的一篇文章。
多年以前,我看过一部电影。它有点像纪录片,又有点像故事片。演比尔盖茨的家伙真挺像回事儿,而另一位天才更叫人过目不忘。即使早已忘记大部分情节,甚至片名,但被自己公司开除的乔布斯去看望女儿和女友那幕场景却在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印象深刻到从此只要一提起乔布斯,顿时想起它——硅谷传奇。
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创业史,两位主演太像了,性格刻画和剧情就粗糙了点。趁着乔帮主新亡,重新认真拍一遍?
我们以为自己拥有选择权:MAC和WINDOWS。但真相是:它们是同宗同源,都是出自施乐。对我来说,电脑只有一种,就是显示器、键盘、鼠标,区别只在好用或不好用。
故事后半开始变得精彩,进入正轨。个人更喜欢前期各种小片段(信号干扰器,比尔被拘留等),Jobs的故事在Woz口中更是显得有一种特殊的意味在里面。
大智若愚老奸巨猾的Bill Gates在电影里活到了最后 唯我独尊追求完美的Steve Jobs在电影里成了电影里的失败者 在电影拍完之后的十二年的后乔帮主逝世后不久的今天 很明显他早已“死”而复生 好的艺术家抄袭 伟大的艺术家剽窃 Jobs和Gates都信奉的一句话 商界的尔虞我诈与风水轮流转
哈哈哈,跟我看的《乔布斯传》一样,作为电影来说不怎么样,但作为传记来看很好,作为喜剧来看最合适了。I LIKE IT.
疯狂的乔布斯有如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老谋深算的盖茨仿佛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两个伟大的骗子一时瑜亮,世界从微软的苹果开始,换了人间。
这是我最推荐的创业型MBA看的片子,因为硅谷一共就发生了这么几件事:1,军队开始研发;2,斯坦福工业园;3,惠普出来了;4,风投出来了,投资了盖茨和乔布斯;5,盖茨把乔布斯黑了,和因特尔垄断了;6,互联网出来了;7,互联网移动了,乔布斯回来了;8,乔布斯死了,机器人和云崛起
其实我想说这部类纪录片还蛮搞笑的,尤其两位主演,在哪儿找的呀?还真像!
In remember of Steve Jobs, 5th Oct 2011, rest in peace.
这就是微软和苹果的历史吗。。为什么我了解的是乔布斯太自负没有注册最开始的doc专利而被微软反超。。电影里面就是微软"偷窃"苹果的系统。。反正都一样,没人会在乎你是怎么赢的,只要赢了。乔帮主一定要挺住啊,你倒下了IT又要停滞不前了>.<
电影拍摄于1999年,彼时还是业界言必谈微软之时,乔布斯与比尔·盖茨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在影片中也嘎然止于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的一刻。而此后十年双方的商业运势,可真是应了一句老话:风水轮流转。
Bill Gates isn't a artist,he is a businessman.故事截止到1985年辞职。
拍的不错,这才是低成本制片的手法,鱼眼+广角+摇滚乐,不一定非得是手持摄影。我一直在想导演怎么处理Jobs办的那些脏事,结尾Jobs居然成了“受害者”,导演高明!
挺好看的。要不是其中讲的故事我都在几本当事人和公司的传记里看过了,会更精彩。另外片子是99年的,这之后的11年,又发生了多少精彩的事啊
与史实不符得扣分,完美的对手戏塑造加分,作为娱乐片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