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真实题材,类似于《断桥》与黑暗抗争。
永不妥协是更有力反击,而不是断桥的有病呻吟。
但是,可能自以为是伟大光正,拍的用力过猛。
-----------------------------------------
犯罪题材影视的申请、拍摄、剪辑、拿证、上映,往往一波三折。
剪掉罪犯的黑化过程,坏人也有软肋吗?以免被说是洗白,脸谱化的人物设定;
剪掉犯罪过程,怕被模仿;
甚至剪掉了jc部分,没有报警,可能一报警就jc必须如天助神力立马能破案就全剧终了。
此片竟然能过审拿证,依然值得祝贺,这年头看点黑暗的影视难上加难,
一不小心就被戴上虚无啦洗白啦的帽子,所以还是二代力量大呀。
最后,如果想看取自于真实罪案,更推荐港片、韩片,看起来更带感些更真实。
把人当作人,无论好人还是坏人。
----------------------------------
一颗星给新闻人。
看完了点映。
简介说这是一部讲述媒体人面对黑恶势力永不妥协精神的电影,讲的是司法维护公正,媒体追求真相的故事。
可是我觉得观后感好像更多的是后怕,电影没有讲多少媒体人如何与黑恶势力作斗争、如何斗智斗勇的故事,反而更多在呈现黑恶势力有多恶,主编和社长被报复得有多惨,作恶者在案发之前过得有多滋润。
虽然他们在这样的场景下一直坚守,没有妥协。
感觉有一部分情节被删去了,如资本造假,操纵证券市场那一段,这使得观众入戏不够深。
香艳戏有点多,有点多余。但那个麻花演得挺好的。
调查记者这个行当,人本来就很少了,这部电影,怎么说呢,从业者看了心有余悸,心存向往还没入行的人看了敬而远之。
好的电影应该给人以希望,让人在危机中看到转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不是面对黑恶无可奈何,徒留遗憾,徒伤性命。
可能详略处理不够火候吧🤔
如果要拍一部致敬中国财经记者的电影,应该是另外一个女士,她治下的媒体对中国经济、市场、制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忍受了足够多的谩骂、威胁和恐吓。而以于小姐为原型的女主,首先就先天不足。
于小姐,请问你从业几十年,坚守了什么价值观?主编的杂志对中国证券市场做出了什么贡献?监督、批评、引导,哪一个媒体责任是你的杂志切实履行的?
出品方是证券市场先导者不假,但给一个毫无建树的女主编贴金大可不必。她的人品、成绩远达不到著书立说的程度。而电影的夸大更是让人贻笑大方。
于小姐,你领导的媒体,曾经扬言打造中国彭博,可事实呢?整个编辑部乌烟瘴气,为了抢头条无所不用其极;内部没有企业文化可言,广告部的人为了赚钱可以辱骂记者;偏袒某些员工,使其飞扬跋扈,毫无底线。编辑部种种乱象,于小姐视而不见。
平庸的传统媒体的好处就是,从业久资历深便可以安然养老。于小姐的水平放在新媒体、自媒体时代,早就被碾压到地下。但于小姐心有不甘,自己业务内没留下痕迹,那就要在影史留名。在东家助力下,捣鼓出一部电影,把经历夸大,运营光影手段强行拔高。于小姐沉沦在自己的故事中,广邀亲朋观影助阵。看着朋友圈里各种花式夸奖,陶醉并欣喜。
一个平庸的主编必定带出平庸的杂志。无功无过,岁月静好,平稳退休就可以了。非得攒出一部电影,搞得好像伟光正,组织各种观影会听不着调的赞美,在业内徒留笑柄,何苦?
昨天走到一家商场门口,有商场做推广,小姐姐说她们包场了,关注她家的号就能免费拿一张电影票,搜了一下电影名字,本来想看评价,意外发现还没上映,我这是赶上了个免费点映吗?还有这种好事?赶紧跑着就去了。
整体看着还行吧,一开始就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去的,中间也有无数槽点,结果整个故事还是立得住的,越看越生气,火都冒起来了,坏人简直是一手遮天了,考了好几次试的扫黑除恶专项培训就是治理他们的吧!永远也干不完的反洗钱也是因为有这些人吧!屠军那个道貌岸然的嘴脸实在太成功了,甚至纳闷女主怎么最终也没抽他😂
(以下严重剧透)
拍成了HE还是很舒服的。中间我都绝望了,纳税大户,各级领导非常关注,从一开头警察蜀黍就觉得女主脑子有病,到后来马华在别墅里看到公安局副局长就是他们的人……我一直都闹不清中间出现的警方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到底有没有查这个事儿,好像就只有一直追查的曹警官和他们的领导那一小撮是好人?直到结局才确认市委书记不是忽悠,真的去干了。总算还有个邪不压正的痛快结局。
但还是有很多情节非常扯。马华几句话功夫就被洗脑,开开心心跟刘总开始谈恋爱,惊呆了;这也就算了,恶贯满盈的刘总居然也犯了幼稚病,把送出去的马华又接回来当女朋友带身边儿,还没发现马华心态的变化,真不明白是怎么成功当了这么些年的坏人的……余丽身为记者去跟坏人谈判不带录音录像还不通知警方,王社长知道余丽被绑架过了还是不担心自己出事儿,丝毫没有防备的被带走……去救王社长的时候,一女记者跟一群流氓小弟比跑步,竟然差点儿跑掉,那群小弟得多废啊……警察比起来就更惨了,这个天网的年代,就这三个四处乱跑连头发都没梳的嫌疑人,愣是抓不住,被忽悠得四处跑,手机还各种不在服务区,气乐了,这是讽刺现实吧。但是余丽打不了电话还不能发个短信或者留个言说干啥去了,非得把手机放垃圾桶里让警察猜?马华最终的良心发现就更要命了,靠自杀把举报信捏手里,万一给风吹飞了还不得白死了……大爆炸的不科学之处我就当是艺术处理不深究了,但是,表彰会上搞了个灵魂出窍我还是看傻眼了的……以及最后结尾愣是没看懂,主编是再次车祸还是做梦了,这是啥意思?我甚至以为她已经被坏人残余的势力给撞飞了、并不是HE,后来开车走的镜头都是幻想……
我本来以为就是随便看着玩玩,结果过了一晚上还有这么多吐槽,真的印象太深刻了,很难把它从脑子里赶出去……
为什么牵头这个案子的,是一个年轻警察,那些老刑警干什么去了?
这个年轻警察得以秘密给高层领导直接汇报之前,他是在给谁汇报?
为什么年轻警察前脚刚带队到东北抓人,撤走了保护余丽的人手,后脚余丽的儿子就被绑架了,时间点掐得真准啊。
为什么余丽从刚开始被威胁,直到被绑架,都没有选择报警?因为她是个愚蠢的成年人吗?
为什么余丽接到清洁工电话以后,没有直接选择报警,而是决定孤身前往?因为她是个愚蠢的成年人吗?
王明光被绑架的时候,为什么选择用生命炸毁整个别墅。他为什么不相信人民警察已经在拯救他的路上了,等他们来营救呢?
为什么麻花在山上撞见余丽被拖走以后,没有直接选择报警,而是愚蠢地拿刀去威胁刘和屠?麻花一边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在山上干了什么,一边毫无杀伤力地嚷嚷要报警。当屠和刘搂着一个老警察,对她说,你报警吧,警察就在这的时候。请问,麻花为什么不选择直接报警?
电影介绍事件发生在2008年,麻花是如何在08年用上触屏手机的。这件事情到底发生在哪一年?
这个电影可以吐槽的地方很多,作为一个电影,它讲故事的手法不算非常精彩。
但我最想吐槽,莫过于它的片名,它居然好意思叫永不妥协。请问里面哪些逻辑和情感排列卡顿的片段,是在向谁妥协?
槽点太多,不知道从哪下手,资本喂屎的感觉,但凡编剧导演有点脑子都拍不出来时间线、逻辑这么混乱的东西。08年就微信人人用了?自媒体火爆,用刘海苹果手机了?
配音尬的抓地,女主智商全程不在线,明明能活,大家都抢着去送人头。题材是防范金融安全,哪里体现与金融相关了呢?王明光戴着墨镜蹦迪,被打了针原地蹦迪还能送一墨镜。不是单位包场在上班时间看,能坚持看五分钟都是极限了。
麻麻 剧本怎么整出来的啊。。。。王策好帅好想他做我的糖爹😋
朱丹作为一名内地资深主持人怎么说话一股子浓浓的港台腔?吱吱吱吱的 听着特别别扭!
虽然是单位送的点映票,但是不能把观众当傻子啊……这电影有点一言难尽。
许久不见的叶大鹰就拍了个这?
好希望陪着你一直到老,让你做我手心里的宝
想说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调查记者,但我一个旁观者这么说好像有点慷他人之慨了🤣就致敬每一个为了公平正义而付出的人吧。
20220811点映。堪称尴尬场面大合集。。。
我天这居然是叶大鹰的作品嘛?因为太烂署名时名字都改了?毫无说服力的剧本,糟糕的剪辑,脸谱化的领导,配上朱丹不及格的演技,唯一看着正常的有逻辑的是那些犯罪分子。可惜了尤勇的演技,他名字也改了…
抓了不少,漏网不少。比如屎文清,通报中写道“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和执纪执法活动,腐化堕落,家风败坏,大搞家族式腐败;把公权力当成谋利工具,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在企业经营、刑事案件处理、融资贷款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判决时只有受贿、非法持枪,滥用职权呢?
作为记录媒体行业的电影,本身国内少之又少,2星给题材,其实只配1星,存当我纪念我死去的爱吧。一开局就实习记者分分钟叛变,单一信源稿件成为核心发稿材料,后面离谱的还有车上的艾滋病针,艾滋病病毒一旦离开寄宿体就不能生存,在空气中也会迅速死,那根针是咋回事?再往后,08年的全新果手机系统,08年的苹果电脑等等,保洁阿姨无聊引人入内、女记者一个人冒冒失失到处跑,马华不知道怎么跑出来跳桥、老领导没事炸别墅、表彰会女主灵魂出窍,雷点实在太多了。一言难尽。只能说吧,面孔化严重,层次化不明显,媒体面对的敌人,其实未必是企业。
当喜剧片看是合格的。
整体一言难尽,只管把锅甩给资本,不敢牵扯其他,最多台词提一下。很多尴尬场面一看就是审查的力量。主要演员演技在线,台词功底好,电影对于女主角的恐惧表现很独特,结尾还能再带一下,让人印象深刻。
避雷!看了点映出来真的知道难看两个字是怎么具象化。剧情故意用两个智商下线的女媒体人在侮辱观众智商,前半段气的半死,后半段摇身一变成了爱情片,一个万亿公司的二把手真的会和一个媒体实习生在一起?被绑架吓得快精神崩溃的女主在和警方合作之后竟然连电话都不打一个只身前往偏僻别墅营救同事,最后能在烧毁半栋楼的爆炸现场完好无损的活下来,导演编剧你们自己信吗?还有,宣传海报是二十年前的风格吗?看到片尾一堆财经媒体真的看笑了
不错的题材。中国首部媒体人抗黑电影,其实是有点敏感的,因为容易牵涉到政治,再深入一点可能就要禁了。估计很多人评分很低,估计很多人对雷人的剧情和偏执的角色嗤之以鼻,但现阶段拍这种题材的电影真的很稀罕,应该属于打擦边球吧。下一步是不是该拍法律题材的电影了?
两星全部给题材,电影真的很烂,剧情无逻辑无常识,人物大多脸谱化、立不住。绑匪大张旗鼓偷小孩(开车撞了个什么摊位,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是那辆车);保洁阿姨刀尖舔血,给这种地方打扫卫生就该知道进来的人有多惨,但是却愿意帮助社长,不合理;女主孤身闯古堡救人,这是什么愚蠢行为,公共场合一对多她都绝对打不赢跑不脱,怎么会有勇气孤身来救人啊;马华自杀举报,很扯,一旦反派带动舆论风向,说她是被前同事胁迫书写检举信,事后又被逼迫自杀,公众当然更乐意阴谋论啊,到时候死无对证呢;屠总自杀前的温情大概是想塑造反派的温情一面,但是缺乏铺垫的结果就是人物立不住,这人就像个杂糅怪。……还有很多槽点,一时想不到了,整个观影过程都觉得主创人员在把我的脑子摁在地上摩擦😓
及格的国产电影。虽然剧情bug很明显,但不失为财经记者与民营大企之间故事讲述的积极探索。
能不能找个专业的来写剧本,我们作为一个金融单位还包场去看作为金融反腐案例,然后一群金融市场人士看了都想笑,到后面就是既不懂金融也不懂社会了,女主居然不报警自己跑去了不是脑残吗?专业题材没有专业编剧或者顾问真的别拍了,整片像是小学生写高考作文。
永不妥协~~8.2
金融题材难拍,专业性高,没娱乐性也没刺激度。题材涉及调查,过审难度大。这么困难就别拍了吧,拍成这样何必呢……
什么都想表现,又什么都表现不到位。故事视角太乱,想说得又太多,缺少人物命运的细节,人物情感的内在张力。为制作和表演的认真多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