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布莱克的小诗《耶路撒冷》有云:“给我弓,那燃烧的黄金之弓;给我箭,那渴望之箭;给我矛,噢乌云消散!给我战车,披挂着火焰!”烈火战车这一意象,出自《圣经·列王纪下》。上帝降下烈火战车,以利亚乘旋风升天而上。作为一名信仰坚定的先知,他的虔诚与守望,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苍穹之间闪耀的烈火便是其坚守内心的力量。
电影主要围绕两个人来展开。哈洛·亚伯拉罕是一个犹太裔英国人。开头第一段中说:“哈洛在这里还是很紧张,就像第一天进剑桥一样。”身为一个犹太裔,哈洛饱受歧视。面对这些不善的眼光,“为犹太裔树名”这一理念扎根在了哈洛的心中。一方面,他不肯学习英国绅士的自矜,面对想要得到的事物,他毫不掩饰狂热和势在必得的心情,无论是最开头的球赛、与导员的口角还是中间主动出击心上人都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他对于自己的目标持有宗教般的热情——刻苦不断训练、独自物色并联系教练,甚至顾不上自己女友等等。在那一段日子里,他的一切,都赌在了运动会上。哈洛的好友安德鲁·林赛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贵族出身的林赛没有哈洛那种宗教般的执着,对他而言,运动只是生活之中的调味剂。
另一个人艾瑞克·里德尔,是苏格兰的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天资善跑,刻苦训练下崭露锋芒。对他而言,健步如飞的腿脚是上帝的恩赐,奔跑本身即是在祷告,即是在回应上帝。在奔跑时,他没有训练的痛苦,而是与上帝沟通的喜悦与满足。跑步这件事对于他而言,只是祷告的载体,所以当安息日与资格赛冲突时,他选择拒绝参赛,遵从内心上帝的声音。他说,“我相信神造我是有目的的,我在跑步时感到他的喜悦。”是啊,比赛胜利的喜悦只是小的喜悦,而要获得永恒的喜悦永远只能依靠内心的信仰与虔诚。
追求胜利的哈洛代表了古希腊奥林匹亚的精神,追求安息的艾瑞克代表了古希伯来文化下的基督教信仰。艾瑞克追求的当然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但结合哈洛来看,整部影片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更加广泛的宗教情怀。无论是为族立名这一宏大理想,还是敬畏上帝这一宗教追求,最终都化为了持久而有力量的精神力量,在他们奔跑时,前行时,给予无穷无尽的力量,让他们时刻都有一种忠于内心的安定感。这也启发了我:信仰宗教,不如说是把自己寄托给一种宗教情怀,在自己面对抉择时,能够无悔的决定这一生。在交大学府里总是很迷茫,下午无聊的坐在寝室里,学也不是,不学也不是,玩也不是,不玩也不是,无论做什么,都有不安的感觉。
或许,我确实需要找到我的心灵处所。毕竟,此心安处,方是吾乡。
说老实话,这部81年的奥斯卡片子,没有让我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平平淡谈的线型描叙,没什么转折起合,说励志吧,好像也谈不上多大的励志故事,我也是心无波澜地看完了,就是讲二个英国剑桥学生跑步夺冠的起始,一个心中有民族意识,一个有信仰,仅此而已。 也许是时代不同吧,毕竟影片经过了四十多年了,意识、爱好、思想、技术、阅历都有太多的变化,不能体会当年的观影的心境也很正常。
一个在剑桥的犹太寻找尊严的犹太学生,一个跟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传教士遵循着自己的信仰
重温这部经典的英国励志电影,仍然被感动,这是关于两个男人的故事,一个为了尊严,一个为了信仰,这也是关于人性的故事,坚持你相信的,并取得成功!。。电影背后的故事更心酸,真实中的男主角死在天津的战俘营。
奥运会此片一战成名啊
回味那曾经与健步形影不离的信仰!作为体育电影本片立意高远,对体育精神的诠释深得偶滴认同,但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略显简朴,精彩有限
因为奥运会开幕式上豆豆爵爷的乱入,跑去补了这个老片。看得我也好想跑出门去飞奔~比起总惦记自己犹太身份的苦大仇深主角一号,和虔诚的基督徒灵魂奔跑者主角二号,最让人着迷的还是潇洒不羁的阔少男配角啊,甩着飘逸的金发在自家的超大花园用斟满香槟的酒杯练跨栏,帅气地夺得一枚跨栏银牌~好萌
片中这群一战后的年轻人,他们都努力追求着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生活,有着自己的信仰目标和绅士般的行为准则。即使他们一开始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但活着活着人生阅历就会让他们活明白,变得豁达,懂得人生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范吉利斯的电影原声太神奇了,总有一种冥冥之中听过的神奇感觉。★★★★
庸人与天才的鸿沟,贵族与平民的对立,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均表现得鲜活生动;大英帝国的傲慢与偏见,黑法国人不遗余力;配乐好燃,开场海滩场景经典,越过恐惧的刀锋,在奔跑中享受满足的喜悦,和上帝召唤的声音。
因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我知道了这部电影,一部1982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因为这部电影,我知道这个陌生的名字埃里克里德;他在获得奥运冠军后,回到了出生地中国传教,并且最后死在当时潍坊的日军集中营,本片只讲诉了奥运的那部分,期待有一天他传奇的一生都能被拍成电影
【又名:圣教徒李杜的奥运传教路或者犹太人亚伯拉罕的奥运自我证明路。】电影有点冗长和烦闷,平铺直叙的介绍过多,没有好好酝酿电影本身的节奏,但是比赛时候的慢镜头确实精彩。一个好的故事,还有完美的背景音乐。PS:中国3名网球选手参加了这届奥运会,预赛即被淘汰,这是中国人首次出现在奥运会。
第五颗心给憨豆~跑步或是急速运动的场面,用慢镜头加上适当的音乐看起来太有感觉了!!其中还有些配乐听起来像恐怖片中的。。
为上帝奔跑的人 永远有最永恒的动力~ 因为西方从未出现人与上帝同一的情况 所以需要一直一直奔跑下去 直到永远
憨豆跑得不错!
奥斯卡最佳,80年代初低迷不振英国影坛的一注强心剂。因伦敦奥运找出来从头看,看完发现也就首尾海滩奔跑最好...其余就比较拖沓无聊了。Vangelis的配乐依旧激动人心,电影用到开幕式上还是很贴切的,现代奥林匹克的原始精神力量已经消失殆尽了。
运动就是为信仰和荣誉而战,可惜这部片拍不出激动人心。纯当捧Mr.bean场吧
看来讲英国皇室的电影,都比较容易获得奥斯卡奖,我也有点同意这是最索然无味的奥斯卡最佳电影,不过主题音乐真是激动人心。
那个年代的体育太美了。没有商业只有荣誉和兴趣的年代,体育给不同的人都提供了到达目的地的机会,他们有机会展示超越自我的精神来感动他人。亚伯拉罕反驳校领导时说,“你们只想要轻而易举的胜利”,真正的体育精神绝不会这么腐朽,它就长存在伟大的自我之中。
一边励志,一边说教,角色演技平庸,编剧有问题
主演里怎么没憨豆?
人家的学生上了剑桥牛津再去参加奥运,我们的运动员参加完奥运回来读清华北大
好巧,下载的4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巴顿将军》和《猎鹿人》刚好都是战争片,而《洛奇》和《烈火战车》刚好都是体育片。—— 记得在看《恋爱假期》时,杰克·布莱克饰演的配乐师在音像店和凯特·温斯莱特聊电影时就拿着《烈火战车》的光碟情不自禁地哼唱主旋律<Chariots Of Fire (the Main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