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世界杯,德国队被韩国队踢出局,比分2:0,爆了个大冷门。
德国队失利,给了段子手们灵感。
比如“冠军魔咒”:
还有“墨西哥魔咒”:
除了形形色色的魔咒,更有人一针见血的指出,俄罗斯压根就不是德国的福地,二战期间,希特勒就折在这片土地上。
说起二战,段子手又出现了……
事实上,历史的沉重,不是几个轻飘飘的段子所能概括的。
曾有这样一支球队,因为踢赢了德国,惨遭盖世太保报复,多数球员死于非命。有部电影,就是根据这桩真实事件改编,名叫——《胜利大逃亡》。
《胜利大逃亡》虽根据悲剧事件改编,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喜剧,由史泰龙,迈克·凯恩,以及球王贝利主演。
二战晚期,某纳粹战俘营,位于法国境内,收容盟国战俘若干。
战俘分两类,一类是军官,一类是士兵。军官们暗中聚会,筹划越狱事宜,士兵们心比较大,每日踢球取乐。
德国军官史坦纳,是前国家队退役球员,看着踢球的战俘,技痒难耐。有次,皮球滚到史坦纳脚下,战俘哈奇(史泰龙饰)请求他踢过来,史坦纳脚尖一挑,自顾自地颠起了球,技法高超。
当时,德国纳粹攻势下降,渐显疲态。为鼓舞士气,史坦纳突发奇想,搞一场足球比赛,让人高马大的德国队对抗盟军战俘队。
史坦纳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战俘科比。
科比是英军上尉,也是前英国国脚。科比说,踢比赛可以,但有条件。首先,要供应特别口粮,肉类,新鲜蔬菜,鸡蛋,啤酒;其次,要有统一队服,鞋袜;第三,自由挑选球员,不分军阶,能者居之。
从几百名战俘中,找出11个会踢球的,并非易事。
最厉害的种子选手,就是由球王贝利饰演的战俘。他颠球的技巧,令人叹为观止,科比问他从哪里学的,贝利说,我从小就在街道上颠橘子。
史泰龙饰演的哈奇,则是最令科比头疼的球员。他是个美国人,积极性很高,却不怎么会踢球,每次踢着踢着,就情不自禁地用手扑球,错把足球认作橄榄球。
科比灵机一动,让哈奇当了守门员。
比赛定在8月15号,地点是作为占领区的巴黎,对大众开放。
球赛背后,双方都打着各自的算盘。德国纳粹想借这次球赛,振奋士兵斗志,顺带向占领区的民众宣传一下“大德意志共荣圈”的理念。
盟军这边,则想借着球赛,搞一次战俘大逃亡。其中,球队里的哈奇,就是越狱老手。
科比提出,要让东欧战俘参赛。纳粹起初不同意,说这些人都是战犯,关在集中营,早晚要见马克思。在科比坚持下,纳粹做出让步,让他开个名单。
在训练的当口,哈奇逃出战俘营,跟游击队接上了头,制定逃亡计划。然后去而复返,假装被捉,重回战俘营。
哈奇回来后,被纳粹关了禁闭,却受到其他战俘的热烈欢迎。
科比据理力争,坚持让哈奇出赛,声称,除了他,没有人能守门。纳粹虽不情愿,也只好勉强同意。
比赛那天,巴黎球场人山人海,民众蜂拥而至。
纳粹士兵,披坚执锐,牵狗携抢,巡逻赛场。印有纳粹卐字标志的横幅和旗帜遮天蔽日,德军高层安坐看台一隅,胜券在握,洋洋自得。
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等的球赛,纳粹却偏要惺惺作态,特意找了个瑞士裁判,以示“公平”。而盟军这边,哈奇接到暗号,中场休息,即是逃亡之时。
比赛开始。
德国球员无视规则,冲撞犯规,裁判却假装没看见,没过多久,德国即攻入一球。
凭借作弊进球后,除了少数德国军官叫好,看台上鸦雀无声,异常压抑。德方打开音响,公放提前录好的掌声和欢呼声,制造出“假高潮”的氛围。
赛场上黑哨不断,犯规频仍,德国球员一记窝心脚,将盟军的头号球员贝利踢得七荤八素,受伤离场。
上半场结束,德国四比一领先。
中场休息时间,哈奇将众球员领进一个房间,房间中央,有一水池。
众人围定水池,面面相觑,不知所谓。突然间,水池发出声响,裂开一个口子,水流尽后,有人从裂口中探出头,招呼众人,从密道中逃走。
面对“自由的出口”,盟军球员们却犹豫了,他们不愿临阵退缩,决心将比赛踢完。
下半场开始,盟军球员重返球场,士气大振,奔跑如飞,过人拼抢,犹如开挂。他们顶着黑哨的压力,面对如狼似虎的纳粹,踢出了尊严。
电影用慢镜头,细腻刻画了球员的风采。
尤其是守门员哈奇,他全神贯注,看定对手,扑出了一次又一次射门,而在球门背后,盖世太保牵着狼狗缓缓走过。
盟军队接连攻进三球,本应将比分扳平,谁料,裁判昧著良心,颠倒黑白,说最后一球不算,还是德国队领先。
离比赛结束还有最后四分钟,贝利不顾伤痛,主动请缨,重返赛场。贝利上场后,得到队友传球,晃过数人,一个倒挂金钩,洞穿纳粹球门。
全场欢声雷动,一片沸腾,就连纳粹军官史坦纳也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
比赛即将结束,裁判吹响最后一次黑哨,判给德国一个点球。最后关头,哈奇奇迹般地将点球扑出,纳粹伎俩用尽,还是赢不了盟军队。
观众的情绪被彻底点燃,他们高喊胜利,唱起《马赛曲》,冲破纳粹的武装封锁,潮水一般涌进球场,掩护着战俘球员们逃离出去。
这场胜利大逃亡,终于尘埃落定。
皆大欢喜的《胜利大逃亡》,其原型是个令人唏嘘的悲剧。
1942年,苏德战场陷入僵持。为粉饰太平,占领乌克兰的德军,组织了一场国际足球比赛。
得到消息后,基辅一家面包店的老板科尔迪报名参加。
科尔迪是个球迷,他运用资源和资金,网罗了好几位足球运动员,组建了一支球队。报名参赛后,科尔迪将这支球队命名为“俄罗斯”。
这支名不见经传的“面包队”一鸣惊人,先是7比2狂胜乌克兰伪军队,接着又6比2大败匈牙利队,第三战最为痛快,竟然以11比0的悬殊比分痛宰罗马尼亚队。
基辅为之轰动,纳粹为之胆寒。
接下来,面包队迎来最大敌手纳粹德国。对德之战的第一场,面包队6比0击败德国陆军队,第二场比赛,5比1战胜德国空军队。
纳粹输红了眼,强制德国空军队和面包队重赛。
在比赛中,德国队用尽各种方法夺取胜利,犯规,冲撞,甚至殴打乌克兰球员,对此,党卫军的裁判视而不见。
尽管如此,纳粹仍然无法赢得比赛,上半场乌克兰人3比1领先,中场休息时,一名德国军官闯入更衣室,威胁乌克兰球员,不许他们获胜。
乌克兰人不惧强暴,将比分定格为5比3。
和电影《胜利大逃亡》的圆满结局不同,现实中,这些乌克兰球员并未逃出生天。
赛后,因乌克兰球员“不给面子”,纳粹展开了丧心病狂的报复,将他们抓进集中营,经过一番酷刑折磨后,大部分球员被杀害。
当我们谈论世界杯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是球星,黑幕,赌局?还是政治,死亡,灾难?
在这娱乐至死的年头,每一场比赛,每一场胜负,都能催生大量谈资。玲珑精巧的段子,被批量生产,游走于一张张麻木不仁的嘴,而历史的沉疴,人类的伤口,躺在那里,静悄悄的,不为人知。
这部上世纪80年代初的作品将战争和足球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比赛,让人们从战争的阴云中释放出来。面对战争,人们更渴望的是自由,但逃避终究不是办法,本片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已经超过了影片本身。最后那场足球比赛也是荡气回肠,你不踢球、不看球,就永远不了解足球带来的魅力和激情,本片对足球的诠释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动作巨星史泰龙也一改本色,在本片中很好的将整个剧情衔接起来,而当年叱咤风云的足球巨星的加盟也是该片的一大看点…
精彩又经典的《胜利大逃亡》
喜欢《胜利大逃亡》是需要一些足球情怀的,电影拍摄于1981年,并于7月30日在美国公映,当时正值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亚大地区外围赛前夕(1981年9月24日至1982年1月10日),3年后的1984年由上海电影译制厂年译制,又正值国足没有出线,悲情苏永舜和全国球迷一起悲伤了2年之际。
1982第十二届世界杯是一届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意义的世界杯,因为那是国人第一次试图获得世界杯决赛圈的资格,而且最后还冲击的是那么的接近,那还是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全程世界杯的电视转播,也就是从这届世界杯开始,中国球迷也开始过上了和全世界球迷一起与世界杯同呼吸共命运的集体生活,老K也是从这届世界杯开始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个缤纷多彩的足球世界,那时除了转播,老K尚且年青之少K还有幸看到了大银幕上的世界杯纪录片,知道了球王贝利、足球皇帝贝肯鲍尔,还有忧郁英俊的足球王子克鲁伊夫,然后就是这部美国电影《胜利大逃亡》了,影片亮点很多。
■传说
影片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在德军占领期间,乌克兰的顶级球队基辅迪纳摩队的部分球员组织了一只球队,来抵抗由傀儡政府和德军组织的球队。在他们击败了德军空军基地的球队之后,该球队被勒令解散,一些队员被盖世太保逮捕,大部分队员被枪决。
上面这个所谓乌克兰足球队死亡球赛的传说,不过是前苏联的宣传而已,现在已经被证伪,而《胜利大逃亡》也不是基于这个子虚乌有的传说,而是翻拍于1962年匈牙利的电影《最后的目标》,其他译名有《地狱里的两个半场》、《地狱里的足球赛》等。线索提供 kfu
豆瓣上这部匈牙利电影的剧情介绍很简短:
■明星与球星
拍摄影片的是美国的派拉蒙,绝对的影业大鳄,影片演员中先不说那些足球巨星,就是专业演员中也是大腕云集。
★领衔的无疑是大名鼎鼎的英国老牌实力男星-迈克尔·凯恩
★扮演德国军官的瑞典名演员-马克斯·冯·西多
这位老演员早在英格玛·伯格曼的名片《第七封印》里就让老K过目不忘了。
他之后参演了一系列的英格玛·伯格曼电影,再之后,就经常可以在欧美有份量的电影里看到他的身影了,早期一点的《驱魔人》、《谍海群英会》,扬·特洛尔著名的移民两部曲《大移民》和《新大陆》,千禧年后最喜欢他在斯皮尔伯格2002年科幻力作《少数派报告》里的大反派形象!近几年他还参演了火爆美剧《权力的游戏》和《星球大战》,他绝对是目前影坛中最酷的那几位白发飘飘老男星中的一个!!
★再就是当时正在拍摄《洛奇》系列电影并准备开拍《第一滴血》的好莱坞新生代动作肌肉男-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这三位欧美电影巨星随便任何一位单独参加一部电影都是具有轰动效应的,更何况是三位一体,绝对重量级的群星豪华阵容!转个有意思的传闻:
【转】
据传闻史泰龙坚持要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守门员)在影片中攻入致胜一球,似乎藉此可以证明他就是影片中最大牌的明星。其他演员对这个意大利裔的美国佬劝说道,英式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攻入致胜一球过于荒谬,最后编剧特意设计了由他罚入一粒点球作为折中的安抚。
只是当时的编剧和导演如果可以预先知道若干年后哥伦比亚出了个喜欢离开球门积极参与进攻的神奇门将伊基塔,他或许会同意史泰龙的坚持的!
再来看看影片中那些真材实料的足球巨星们:
★球王贝利不用更多介绍了,即使是能够在墨西哥高原达成过五关斩六将盖世奇功的阿根廷人马拉多纳,也只能说是距离老球王距离最近的新球王罢了。
贝利在片中表演倒钩射门!
★阿根廷足球巨星,当年阿根廷国家队的中场核心,1978年世界杯的冠军队成员,全片中最大牌的现役(1981)足球巨星-奥斯瓦尔多·阿迪列斯!
他在影片中表演的标准的脚后跟挑球过人,这招老K也会使,真滴!
这位身材矮小、表情沉静的阿根廷国脚,在看1978年世界杯纪录片时,他比肯佩斯给老K的印象还要深刻,脚法娴熟、配合冷静,绝对是灵魂人物那一级别的巨星!后来法国队也涌现了一位和他身高类似、核心作用也类似的矮脚虎,身穿12号球衣的吉雷瑟,在1982、1986连续两届的世界杯中力助法国队杀入半决赛,但无奈两回都被西德队折戟。
此外还有几位当时的欧洲球星参与拍摄,只是没有以上这两位那么耀眼罢了。
《胜利大逃亡》拍摄现场 。
这部电影除了影星+球星,电影本身拍摄的也是很精致,再加上精彩的足球场景,喜欢足球的观众会很自然的同意这是一部精彩又经典的电影的!但IMDb的评分还不到7分,可这又能怎样呢?老K蔑视这评分的同时,只是感慨,现如今迈克尔·凯恩或许还可以扮演上校,但球王贝利却是再也无法潇洒的倒钩了!
本片目前最好的是HDTV的高清视频,蓝光有发行计划,只是还没有具体的发行日期。
还有就是这部电影的片名有北美版和国际版的区别,Victory是北美版的片名,国际版片名则是我们比较常见的Escape to Victory,线索提供 bo_xu_canada
片名对比截图:
海报对比:
更多老K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老KK影
前1个多小时剧情再紧凑点更好,好在最后赛场半小时十分热血,看燃了!贝利倒钩球后法西斯军官起立鼓掌、最后一幕在人群中换下球衣,这两段笑喷过去,哈哈哈。励志运动片,足球与越狱,有趣的混搭。“如果我们现在跑了,会输更多的球赛。”
经典的足球电影,球王贝利倒钩的瞬间简直成为传奇。虽然有相当的戏说成分,但是在细节处理上还是很能看到历史的残酷真相,比如东欧战俘刚被拉过来时如同木乃伊的呆滞形象,英法战俘奇怪的优待。为了有名目更换门将,主动将胳膊弄断的情节记忆深刻。
眾星拱月的對象還是史泰龍,一次浪漫的比賽和逃亡,全場比賽動用的滑鏟次數體現了導演還是不瞭解足球,那時還沒有pes,他倒用了pes里3流玩家慣用的伎倆
要逃亡,更要胜利。要生存,更要尊严。在英雄的赛场背后,是共同人性的回响。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足球电影,虽然有些太浪漫主义……很好地融合了体育精神和人性光辉。
贝利:当我们拍摄这部电影时非常有趣,我只是在那里15天左右,但我们都度过了美妙的时光。我记得非常清楚,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英国演员)是个非常棒的球员,我认为如果他不做演员绝对可以成为职业球员,他在电影里对抗职业球员毫不逊色。
补标。用拳的美国人史泰龙与用脚的巴西球王贝利在一部英国电影中合作克敌,虽然剧情中的敌人是德国纳粹,但考虑到几年后的马岛战争……也难怪同为南美人的马拉多纳跟贝利总是不老对付,除了武无第二行业桂冠之争极可能还参杂了政治因素。另外后知后觉乐趣多,没想到这片居然是约翰休斯顿导的……
VVVVVVVVVVVVVVVVVVVVVV--Victory !
代表了足球最初的梦想
这还是多少年前看的吧,因为足球而看,正好电视里也播放。今晚“天下足球”对足球电影的盘点很精彩,对这部片子的回忆也翻涌上来。残酷战争下的人性反抗,最后的胜利也象征战争的胜利。真实性很强,因为有球王贝利的演出,很惊艳。只是现实太残酷了,真正的他们都被纳粹屠杀了。
史泰龙与迈克尔·凯恩主演,更有八十年代一众当红球星加盟的以二战为背景的足球电影,本来球员们可以直接在中场逃之夭夭,但是为了尊严与胜利,毅然决定踢完下半场,在球员们将比分追平的时候,德国军官也忍不住起立鼓掌喝彩,想必这个时候足球这项运动已经让他超越了国家、民族、政治、信仰更方面的局限,只是对球员们的由衷敬佩。盟军队胜利之后,观众们蜂拥奔向球员们,掩护他们在人群中逃出纳粹掌控,既赢得了尊严,又全身而退。
经典体育电影,就看过贝利在这里面的表现
就顾着看打酱油的贝利和博比摩尔了,倒勾太欢乐了。马赛曲太有气势了。足球无关生死,足球高于生死 。
【补標】HD高清再看:在没有蓝光修复的情况下,这样的画质配备曾经的耳闻能详的【上译经典】也是一种享受;电影是虚构的故事,当然更像《虎口脱险》那样的喜剧化,战俘营也,=没有以往的纪实电影那样严密和残酷,主要就是描写了人在逆境下的乐观向上的情绪,而英军指挥官之间也是对这样的比赛和越狱计划各持己见。電影的成功也有很多当时欧洲著名的职业球员的参与让電影的比赛有了真实感,電影在最后的彩蛋部分用球员的名字和剧照来了一个电影方式的特殊致敬,有了解足球知识的爱好者可以定格观赏。故事虽然是喜剧的虚构,一场帝国为了炫耀自己而举办的足球赛被同盟军战俘拿来做逃跑的机会,一场只是装模作样的半场比赛,最后成了战争期间法国人民为了荣誉(也是欧洲被纳粹德国占领铁蹄下的人民)而战,场上的11名代表各个国家的“同盟国”成了抵抗战士
荣誉与自由同等重要。一部精彩的足球电影,球王贝利当然是最大亮点!
《胜利大逃亡》是一部不仅有着史泰龙主演,更有着贝利、博比·摩尔等一众足球健将友情加盟的足球喜剧,其以二战纳粹集中营为背景的展开,战俘组成的球队与纳粹球队间的角逐,以及战俘们的逃亡计划构筑了电影出色的戏剧张力,于此中精彩的足球技艺与不屈的足球精神,成为了电影最为经典的所在。
“我们能赢!”“放屁!”尽管好莱坞式结局带了些点浪漫主义的虚幻感,但我仍觉得这是足球精神得表达最好的电影。一来和桂河大桥一样把英国人与美国人的不同刻画得好,二来真正是从全场视角拍的足球,不是简单特写镜头切换,一大串配合之后该打门柱打门柱,到底是一帮顶尖的球星!贝乌鸦演技不错!
很小时候知道有一部二战时期的足球电影,对一个小男孩的多大的吸引,可是没有电脑的时代很难找到这个片子,终于看到了,还是不错的~~为足球加一星~~
人物故事设定基本就是温和改良大团圆版的《桂河大桥》啊,比赛场面大多是中近景,类似于七八十年代世界杯官方纪录片的拍法,总体还是挺玩票的;不过关于40年代足球的描写有两点错误:一是正式比赛不允许换人,二是当时的流行战术还是WM,四后卫这种事还得等几年。
足球无关生死,足球高于生死。金鸡百花影院,老电影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