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说的,才是本片真正想说的——
从前有个男人,叫刘邦,男女不挑,攻受兼备。他的老婆对他的态度是:你搞女人,可以,搞出孩子我还能给你养;你搞男人,对不起,此男必死。于是,他可以“我tm喝多了,男人在外边这种事难免”为借口把一场男女外遇轻描淡写折过去,却不能在搞基方面有什么实质性的举动。
有一天,他看到了在高头大马上的项羽,英俊多金,典型高富帅一枚。他动心了,几经辗转,他们俩相识、相知了。他们聚在一起,彼此联络的暗号是两个字:“灭秦”。这本是原创小说名,有考据癖的陆导为何一再让他俩肩贴肩背靠背地说这两个字呢?想想刘邦他老婆,吕后的扮演者,陆导的夫人叫什么?没错,秦岚。所以陆导不便明说的意思即在此:灭秦国而自立是历史上说的,灭秦岚而搞基才是他俩真正的目的啊亲!
然而吕后是何等聪明,早就识破了这点。于是她挑拨二人关系,不惜故意被项羽捉去,就是不能让这俩人成。本来事情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然而,一个人的出现,让出汗之争,哦不,楚汉之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个人就是韩信。早年在项羽身边,欲献身,未果。当时项羽的心全在刘邦身上。于是他离开项羽,归附刘邦。面对这个比项羽还小一岁,比项羽还英武的男人,刘邦心动了。他们两个在一起了。
后面的事情就很好解释了。韩信在他男人刘邦的提拔下,地位火箭般的蹿升,由项羽帐下的屌丝,晋级为刘邦阵中的高富帅将军。他也不负众望,将前情郎+现情敌项羽的地盘一个一个地打下。最多时,韩信的地盘比刘邦+项羽的还大。但他没反,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心还在沛公这啊亲!
韩信的飙升,离不开另一个人的帮助,他就是萧何。他们两人的故事,历史写得比较明白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敢问除了他俩,历史上哪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用过“月下”二字?还是“追”!不要太明显了好伐。韩信在刘邦阵营的攀升,与他的暗地情人萧何的举荐关系甚大。本来,韩信明着跟刘邦,暗着跟萧何,琴瑟和弦,配合默契。然而这一切,都没能逃脱吕后的眼睛。
吕后的任务分三步走:1. 让楚汉相争,灭掉老基友项羽;2. 诬以谋反,灭掉新基友韩信;3. 借萧何之手灭掉韩信,彻底打散刘邦韩信萧何的3P关系。
于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了如下画面:项羽被围困乌江边,向对面深情望了一眼;刘邦远远对视,浑然没有灭掉对手的快感,反倒是旧情逝去的颓然;韩信被指谋反,居然能保住一命,囚而不斩,气管炎的刘邦,已经做到了他能做的一切;萧何不顾君臣身份,拼死在吕后面前力保韩信;后被迫带韩信赴吕后宴,俨然为情郎送行;韩信被勒死后,老白,哦不,萧何,抱着仍然很帅的张震版韩信,哭了足足有两分钟。陆导的镜头都没挪开啊亲!然后,精彩的来了,萧何亲自切掉了韩信的头颅,大家想起了什么?黑猫警长里的螳螂啊有木有!赤果果地母螳螂吃公螳螂啊有木有!最后也是最狠的一招,吕后让萧何带着韩信的头颅,送给刘邦看。结果呢?沛公在吩咐了厚葬之后,一口气没倒上来,shi了。哀莫大于心死啊亲!
刘邦跌宕而曲折的搞基一生,走到了尽头。多说一句,吕后当着刘邦的面,只敢动他的男人,不敢动他的女人。她不是不想动,是时候未到。在刘邦死后,她就把刘邦生前爱过的最后一个女人戚夫人给办了。手段极其残忍,斩断戚夫人手脚,挖去眼睛,熏聋她的耳,又迫她喝下哑药,丢入厕中,叫作“人彘”。别说视频或图,光这段文字描述,已然是少儿不宜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事实:1. 搞基有风险,尝试需谨慎;2. 惹谁也不要惹女人。
阅读过万了,加个电梯吧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663248/?start=100#comments陆川用枪顶住了刘邦的后背。刘邦心中暗骂了一句:“他妈的。”然后手握着安妮宝贝为他量身定制的台词,颤颤地念到:“项羽、韩信。都是我的噩梦。”于是。电影开场仅20分钟。一位女士离场了。
陆川又用枪顶住了项羽的后背。项羽心中顿时一轮红日掠过。但他还是背出了,陆天明老师原本是留给省委书记们,预留的一句台词:“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时,9号放映厅里的第三对情侣已经悻悻而去了。
韩信。是的。陆川当然没有放过韩信。和受了委屈的刘项二人不同。韩将军赢得的,不仅仅是一次念媚俗小说台词的机会。他赢得的,是一次为自己在2000多年之后,在同性恋人群的心里,博得一席之地的机会。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张震在这个故事里,所表现出的万分寓意的眼神。以及他那句被宫殿大门锁进的半句遗言“告诉陛下……”。9排10号的男青年颇具悟性地接上了后半句“爱过……”。
很不幸的是。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数据化统治的年代。而电影这样的通俗消费品。一张票卖几十上百元。却换来不断出现观众离场,瞌睡,吐槽,扣脚丫子的场面。如果就这个场面,在全国院线做一个统计的话。陆川应该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但身为一个很有野心和抱负,但语言逻辑和剪辑水平十分骇人的文艺青年。你或许又不由地产生了一丝怜悯。悬疑。他妈的陆川特色悬疑。我得拿两根牙签,顶住自己不争气的昏昏欲睡的眼皮,才勉强地看出原来这是一出分裂的三段式悬疑剧。为什么我要打个两星的评价?你们他妈的没看出来,陆导演充分响应了小学语文教育中要求的,作文要首尾呼应的标准么。
观影建议:
1、强烈建议追求状态下的男女共同观看。姑娘茫然时,身为男性你大可以妄自解读导演所表达的意思。以体现你强大的文化阅读能力。不用担心好学的姑娘背后去查导演引言。陆导演自己也搞不清楚拍这东西是为毛。
2、姑娘昏睡时。这或许是你们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大好良机。你应该感谢导演。在吴彦祖和张震同时出镜的场面下,能把姑娘引进电影院,并乖乖地在你肩头落定的机会实在不多。要把握。
3、不知团购为何物?你是要作死是吧。花100多块钱是可以睡到条件不错的钟点房的好吧。换个意境,花更少的钱。睡一次两个小时不被人间嘈杂所打扰的沙发觉,对你,对付出心血的导演都是公平的。
4、电影落幕的时候高呼一次“傻逼”吧。性格内敛的你,难得可以有一次磨练性情的机会。最关键的是,在场的多数人并不觉得你说的过分。他们不定还会记住你,在他们的朋友场上提起你“今天看了一部电影,结束的时候有个男的骂了句傻逼。那小子真棒。”
看了豆瓣的几页短评,真心想为≪王的盛宴≫鸣几句不平,这年头2B观众实在太多,一正儿八经的片子,偏要看出基情来,你们难道看不出导演和幕后们为此认真考究的辛劳吗?一看到几个男的凑一块就搞基。国内的历史题材,胡编滥造的,你们喷,现在来一部制作精良的,你们也喷,喷也不是问题,用得着各种不靠谱的理由去刷一星么?沉闷、看睡着了这压根不是理由,没兴趣的片子,为什么要买票呢?很多观众居然能说吴彦祖、张震太像了,分不清楚,这哪门子理由?项羽你不知道是谁么?韩信你不认识么?这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知名程度应该仅次于三国吧?完全脑子一片空白么?进场耐不住性子就玩手机,事后明明是自己没认真看,就说看不懂。陆川这片虽说有不少遗憾(比如故事不完整)可却为国产历史题材开了个好头,历史片就该严谨,跟史书上不同,没问题,有事实加严谨推理便成。≪王的盛宴≫质疑史书上的历史,勇气可嘉,甚至可以看出对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影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在我们的历史中一再重演,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就像小姑娘,任人打扮,这种绝望中的绝望在片中得到了不错的体现。历史片理应如此,可以与书本不同,但一定要有理有据,用心考究。≪王的盛宴≫即便有遗憾,依然完爆去年那垃圾≪鸿门宴传奇≫,刘邦顶着个穿越式的破钢盔不说,尼玛见过不戴头盔打仗的项羽么?这完全是没常识只耍帅的典型,冯绍锋那两眼呆滞比得上吴彦祖的霸气外漏么?好端端一鸿门宴,偏要大改特改成棋王争霸,陈小春演樊哙,咬掉手指表示勇猛,尼玛搞得就像古装版古惑仔一样滑稽可笑。。。而这些低级错误,在≪王的盛宴≫里通通没有,人家考究了甲胄、服饰、礼仪、器皿个个方面,有模有样,极有历史厚重感,人家考究的是鸿门宴上,樊哙为何可以突破帐外三百重兵闯入账内;人家考究的是项伯护卫刘邦的剑从哪儿来;人家把项庄舞剑,剑击盾牌之声精准得铿锵有力,寒气逼人;人家考究到古代宫殿离因为光源不足,漆黑萧杀,遂全然溶进了后半段的「权力游戏」中,试想你们之前看的历史片,有多少部真正达到这样考究出来的效果?许多所谓「历史剧」的宫殿内部都亮堂堂一片,跟安了电灯似的,假。 ≪王的盛宴≫的观众群体比较窄,真心不喜欢这类型的就别看了,选择看的,麻烦认真点看,除非你对楚汉争霸一无所知,否则这片一点不难懂。一无所知又想看的,请先简单补补历史。选择了看,又不认真,还要骂片子没水平打最低分的,我只能骂你们一句「2B」了。
我原本只是看完之后赞叹一番准备洗洗睡了,但无意看了一下豆瓣的影评,居然极尽攻击诋毁人格侮辱之能事,实在是有些不平。网络言论自由,在豆瓣这种有着文艺客观甚至小众头衔的地方更是如此,所以,有人骂娘我从来没有不平过,有些电影有些制片确实欠骂,只是我不好意思而已,但没少看评论过干瘾。但我只想说一点:你看懂了,不好看,骂是自由;你没看懂,凑热闹,那是嘴贱。
原本影片的前半段稍显沉闷,最大的惊喜是导演对于秦末汉初年间人物衣着礼仪的准确把握,我不否认在吕后和孩子那一段我感到有些无聊,但带着对导演认真研究过历史文献而不是迎合广大人民从说书酒后扯淡形成的映像的敬意,我坚持了下去,直到秦王对刘邦说了那番话,这条副线在杀子婴时被挑起,完全把我感动了。
如果认真看过推敲过思考过相关历史,就会发现剧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有合理之处。刘邦是一个不精农事的混混,如果在秦之前,这样的人是颇受鄙视的,但秦的官吏选拔制度远远公正与后世,所以他才得以做了爵低但有实权的亭长,换句话说,他是公务员,是既得利益者,是体制内的人。项羽不同,他的部族项氏是楚国四大氏族之一他的爷爷项燕是秦扫六合时期的末世名将,几与李牧比肩。而项燕在大败秦军二十万书写最后传奇后不可避免的被王翦击败,然后被紧追不舍终至惨死。所以项羽是荣耀贵族之后。
这也决定了两人反秦的方式不同,刘邦求战胜,项羽要征服,刘邦多接收,项羽好毁灭。刘邦受秦法影响深,可能尊秦制,项羽楚人历来分治,绝不采纳封建。所以子婴义无反顾的降了刘邦,并嘱咐他“秦灭一统之心不能灭”。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句话很生硬,类似于“打倒美帝国主义”,但如果你了解秦为了实现封建废除分封付出了多大努力和牺牲,子婴的话就不难理解(所谓车同轨,所谓书同文,所谓焚书坑儒,所谓妄议即罪都是反复辟的重要手段),从某个角度来说,秦亡就亡在封建制的一统之梦上。
反观张良,这个从韩尚未被灭就立志灭秦的人,可以说是天下反秦势力的精神领袖,更是秦初期的头号通缉犯。所以,这就解释了他在看子婴时的恨意远远多过别人,而看秦王宫时也没有赞叹之意。而刘邦则除了暴发户的喜悦外还有明显的悲怆和沧桑。这只是导演仔细钻研不为人注意的“成名”前的历史而得出结论并认真呈现的一部分。
更令我赞叹的的是杀子婴时每个人表情的准确拿捏,项羽不脱贵族天命的矜持,刘邦略含唇亡齿寒的哀伤,范增充满不被信任的不平,张良则是情难自禁的欣喜若狂..........
还有许多小细节,如对韩信项伯等人合理的心理描写和对历史细节的合理揣测无不表明了导演的匠心与苦心。
在我们对于国产片缺乏诚意之作,反思之作叫苦不迭的同时,对这样一部堪称大胆创新又脚踏实地的电影,肆无忌惮的谩骂诋毁,甚至加以对演员导演的人格侮辱,除了让人可气,更让人可悲。
我之前称这部电影叫王的剩饭,但看后发现冤枉陆川了。这不是一部能够在市场上被广泛接受的电影,这是文艺片,有强烈的舞台剧风格,叙事手法也是闪回式,有很强的黑泽明电影烙印,上映后一定会被评价为“看不懂”、“雷”等。但这不影响我对陆川的肯定,中国的院线需要这种新鲜的尝试,它非常有味道。
三星半。陆川在这部片子里想讲的东西很多,人性、欲望、信任和背叛、自由与集权、历史的轮回、还有可以被解读出来的政治隐喻,为了描摹人物心理他用了很多特写镜头和舞台剧似的表现手法,人物表情在顶光之下被加倍放大了,对演员是个考验,秦岚很好,张震的韩信很讨巧,阿祖深情,何杜鹃比想象中好
陆川说,如果这部电影票房不好,他会永远退出电影,其实,陆川不就是另一个韩信,那些打一星两星的,吐槽影片叙事,调侃影片“搅基”的人,真的有带着诚意来看这部电影的吗?无怪电影院每年都有那么多傻逼电影。给点实在的建议,看电影时候想省点事,先百科一下刘邦,把历史时间线理好了,看来容易点。
“他有一把钥匙,能打开每个人心底的欲望…” 给跪了。吴彦祖和张震其实是一个人演的吧…
如果对秦末汉初的历史略有了解,会赞叹陆川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抽出的那一丝,剥开的那一茧,如此令人痴迷,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历史的竹简重新开卷阅读。
对于此片表示无话可说。想做成《麦克白》,最终成了一坨屎。
为什么你们那么爱拍三国呢, 三国据现在一看到就到吐了
空洞无聊,变成了图说历史的纪录片,完全不入戏。
一个糯米鸡引发的三角情杀
以前有部电影叫王的男人 讲的是王和一个男人的故事 这部讲了王和四个男人的故事 所以叫王的盛宴
看完电影很失望,言过其实,差一点睡着了,硬撑着熬了2个小时,主要是觉得60块可以开个单间来睡觉,在这里睡太不值得。这烂片真对不起60块的人民币。
他们能把历史题材的东西拍成同志片也算有水平了。而且史官的造型是在向《模拟人生》致敬吗?
成者王侯败者寇
整个就像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拍的片子,从内容到风格、从叙事到结构、从人物到对白……无不紊乱失调格格不入。而最令我无法忍受的是——片中故弄玄虚自以为是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东西恰恰全是些恶俗不堪的陈词滥调。尽管如此,我还是想给它3星半,因为有些方面做的比较出色到位,比如人物造型服饰布景。
重现汉代习俗礼仪的各种细节都很棒,道具精致,摄影很美,从这点讲很赏心悦目。整体风格会想起大明宫词和东邪西毒,但想要表达的太多,没定住就乱了。人物上刘邦和吕后非常饱满,韩信萧何张良等次之,项羽太弱了。秦岚和沙溢确实很惊喜,吕聿来尤其俊美。叙述形式上确实有新,但也确实可以被看作是装逼
胜者流氓,败者贵胄;我为刀俎,史为鱼肉。淮阴侯外,人人禽兽;为了票房,胡编乱凑
这尼玛编剧是安妮宝贝吧,对白和旁白都这么矫情。片子烂到连张震和吴彦祖的颜都拉不回来。
以商业片的角度看这个剧作,多视角还插叙闪回,我只能说主创们疯了,其次陆川对历史的盖棺定论自我解读也属于聪明反被聪明误,历史最好的处理方式是还原所谓的真实之后让一切归于历史,但以若以独立文艺片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将人性之恶和政治寓意刻意的淋漓尽致,这倒是部好电影。★★★
黑,历史;秦宫,舞台剧,不断的闪回插叙自白。陆川还是那个陆川,像大海一样的欲望!李安心中有猛虎,陆川心中有病猫。
萧何爱韩信 张良爱韩信 韩信爱刘邦 吕后爱刘邦 项羽爱刘邦 刘邦只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