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物哀”美学由最初的语气词发展为多种情感的感慨,再到包含着对整个社会世相的共鸣,它已经成为日本民族共同的美学意识,成为日本美学的根基,蕴含在文学以及影视作品中。电影《雪国》改编自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小说中作者用细腻寂寥的笔触为讲述了一个悲情的幽寂的爱情故事,爱情故事的外壳之下,又饱含着对下层女性深切的同情以及对时势的反抗。电影中,这种情感更加具象化,小说中的悲哀与同情贯穿于中,传递出属于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学特征。
电影中角色的设置具有强烈的悲情色彩,电影中将主角聚焦于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艺妓,角色设置上与战时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但是这些女性角色却不是娇媚的,电影中的驹子虽迫于无奈成为艺妓,却坚持写日记,仍对爱情保持着幻想,它的身上没有流转于花市中的胭粉气息,而是留有少女的矜持与纯洁。小说中的驹子在岩下志麻的演绎下平添了一丝高贵端庄的气息,这种气息又与命运构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这个角色呈现出巨大的悲情色彩,她的那些努力看来是虚无的,没有意义的,从而蕴藏着巨大的悲伤,导演将这种哀情与怜悯着重诉诸于驹子,传递出对下层女性命运的同情与无奈之感,有着强烈的悲剧性色彩。
电影中不但透过人物呈现出“物哀”的美学特征,导演也致力于在画面中呈现出共通的情感。其中,有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画面。画面中,驹子作为前景跪在前面煮茶,岛村作为中景站在门旁看烟花,后景是绚丽的烟花。三者呈现出双重的对立关系,岛村作为核心人物,与驹子和烟花都具有对立性,他和驹子注定无法长久,而他与外面的社会也是无法共通的。这个画面中,看似有着双重的对立,但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纠缠已然不重要,而是上升到对社会世相的感慨。此时的世界是动荡的,随时爆发着危机,而岛村对社会状况却是毫不关心的态度,他逃避拒绝了解当今社会局势,此时窗外的烟花有着更多的情感指向,象征着美好祝愿的烟花与此时的岛村构成了一种对立关系,人对时局的反抗,人与社会的隔离,在绚烂烟花的映衬下,这种隔离带有忧寂虚无的诗意气息。
对于“物哀”美学特征的呈现唯一有些美中不足的是结局的处理。小说中,叶子从二楼摔下来,像一个幻影一样离开了人世,在岛村看来,她像是非现实世界的幻影,文中这样描写道叶子的离去:“不知为什么,岛村总觉得叶子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电影中,导演对于结局却进行了现实性的处理,叶子带着被烧伤的脸存活于世,余生面对的都是需要解决的现实因素,这种处理方式脱离了小说中叶子神秘的虚无感,虚幻的人物形象,她的死去使她具有超脱性,达到灵魂上的自由,又回归到了自然之中,而电影中的结尾回到了四个人纠缠不清的爱情之中,缺少美学意味上的虚无感以及自然美的呈现。
电影和小说相比虽有不足,但导演透过荧屏传递出的“物哀”美学色彩,让观众对人物有更为立体的感受,文本中飘渺的虚无感,有了现实的投射,使观众在现实中达到共情。
🏷️写在最后的碎碎念
这篇影评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疫情让时间变得模糊起来,今天翻阅文件的时候看到总觉得距离现在很近,算算时间也有快两年之久了。现在看来还很稚嫩,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有地方记录终究让它有了留存地,不至于流浪在没有编码的文件之中。
影片开头就被岸惠子的颜震惊到了,好美好有气质。学过芭蕾舞的女演员,身条太好了。纤细的线条,细长挺拔的鼻子,这些都是我没有的,因而在看影片的时候,对她留下深刻印象与深表羡慕(我知道这很肤浅但真实)
男主的颜也好喜欢,又认识了一位有大叔魅力的男演员,池部良。接下来的日子里还要去看把他的其他电影作品给看了
我很少看那个年代的电影,之前看过一部,叫什么名字给忘了。印象深刻的就是电影里的那座房子,内容好像就是房子里的家庭主妇与先生的一位下属有私情,最终没有在一起。 雪国,漫天遍野的大雪,那是身处南方的我无法想象的一种生活环境。太冷了,想想都觉得冷透了。在寒冷冰凉的环境里,心里的那一丝丝暖意是多么难得的呀!更何况是能让人痴狂的爱情,让人忘却寒冷,只记得要去时时牵挂那心上人,想起时,暖意便不自觉地布满全身
回到电影内容,驹子的各种小性子,小撒娇,情人之间的那种推推拉拉,我是无法表示欣赏的。但是我理解那么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在各种说“你走,你快走”中暗含深情的挽留。驹子她是有自己的骄傲的,她害怕让岛村看不起,觉得她卑贱。但是在真情面前,尊严可能是可以暂时被抛到一边的,先满足了欲望再说。
驹子是被老师收养的,行男是老师的儿子,喜欢驹子,叶子照顾行男。为了给行男养病,驹子去当了艺伎挣钱,认识了岛村并喜欢上了他。最终行男死了。叶子喜欢行男,为了报复驹子对行男的无情,叶子请求岛村先生带她去东京,驹子当然很气愤很怕,但是又无可奈何。在一次大火事故中,叶子毁容了,驹子也才发现原来她如此在乎叶子。最后,岛村再也没有来过雪国,驹子跟叶子两个人在雪国相依为命地活着。
这是一个什么结局?为什么最后只剩两个求爱情不得的女子相依为命了。爱情在激情退却后,还是要回到冰冷的现实中
和原著传递的气质相差甚远……选角不对口,岸惠子演的驹子真的是扭捏做作!眼神简直能用妖媚来形容,哪里和原著中的纯洁与干净扯得上关系?!八千草薫来演驹子还差不多!那么干净自然的一张脸!还拍的这么冗长……以及男主的身份啥时候变成画家了?!果然还是更爱岩下志麻的版本。
没抓住川端文字的原味啊。。
黑白胶片使这部电影独具美感。
节奏略慢。景色很美。但人物心理细节刻画略不足。弹三味线那段可真动人。
比来比去,还是丰田四郎这版最高。岩下芝麻不适合驹子这个角色,倒是岸惠子演活了……丰田四郎改编名作的能力太厉害了,从有吉佐和子的《恍惚之人》永井荷风的《纆东绮谭》到这部《雪国》,丰田对原著的拿捏非常到位传神。剩下一部织田作之助的《夫妇善哉》
作为电影或许是不错的,但和原作的风骨相去甚远。驹子这个角色非常难演,演员做了她能做到的,但叶子的选角和表演近乎全不用脑,导致两个女性角色平衡非常差,对整个故事的表现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失色太多。
驹子小姐真是各种扭捏啊,岛村还是挺耐看的帅哥呢。
一直幻想能安静描画出川端笔下那惊心动魄的美:冰冷的白雪、乌云般的黑发、红唇,雪光映衬着和服腰带上的千羽鹤,雪国精灵倏忽来去,,,哎可惜,这儿的岸惠子不是19岁的雪国艺伎更像别扭惊乍的大小姐,还有配乐啊,可以从电影滤出来扔进垃圾桶吗?
把背景滤去之后,感觉脱离出来的是一个局促狭小的相遇,注目,稍事又注定分离的爱情,就像花样年华之类的电影。摆好那个引人爱慕的女人,挪动这个有爱的男人,靠近,等一切诚心如意,让观众心生怜爱时,执镜的也即是操刀的,硬生生断开,没有一丝怜惜。爱到底值几分,错对是非凭谁说。
一点没有看原著时的感觉
川端的东西改变成电影都没啥意思
黑白画面对于表现川端笔下神奇的光影效果很不利;对叶子的塑造也有些失衡。但总的来说,是一部唯美的经典作品。这个岛村找得好——沉默时极具知识分子的懦弱魅力,而每次露齿一笑又顿显淫荡一面……
虽然是川端康成亲自改编,但是感觉和书里的意境差了很多啊!感觉很多该留有遐想的地方都没有留余地。但是演员的气质好棒,弥补了一些剧情方面的遗憾。
人物和架构跟川端康成的原著差不多,但血肉变了。原著比较空灵,像一支青烟,袅袅而升。电影成了痴男怨女的通俗剧,这大概也是丰田四郎擅长的,之前的《夫妇善哉》就是这路子。撇开原著的川端气质,此片可谓打上了丰田的标签。最让人惊喜的是三个主要演员跟原著的感觉非常吻合。
女主角演技很好,但是我却不是很喜欢这样人设的妹子,感觉很难受。
川端康成亲自编剧的电影。虽是黑白电影,但那莹白的雪世界让人忘却了一切色彩。岸惠子版的驹子自有一种韵味,只是叶子的戏份偏少了。忘不了小说的结尾:“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本来是看小说的,翻译的实在是太隔膜了,看了60多页,晦暗不明的。决定先看看电影,大概有三个版本,这个可以看,的确不错啊!女人爱的这么深,这么痴,男人有几个能够明白呢?还好有川端康成这样观察入微,心思缜密的男人能够理解女人在狭小的生存空间呢,还能够演出的真情,把美呈现出来。
對女人而言,徒勞茬於明知不能和他茬一起卻還幻想著什麽 對男人來說,徒勞茬於明知她喜歡自己卻對自己無能爲力 ......
池部良岸惠子简直是偶像剧一样的画面,但是方方面面比浮云差得太多了…除了雪国之美,不是为了喜欢的人也想冬天去一次新泻看雪啊。
3.5;岸惠子演绎得过于扭捏了,整体较冗长,但雪国的意境基本能还原,各种幽暗隐晦、不能言明的心事在三味线的幽怨声中流露。值得注意的是室内调度,以及对门窗框的运用,可窥见人物关系结构和前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