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碟中谍

正片

主演:乌玛·瑟曼,蒂姆·罗斯,爱丽丝·伊芙,李美琪,帕克·波西,克利斯丁·格拉夫,索菲娅·维加拉,斯蒂芬·弗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2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3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4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5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6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3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4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5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6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7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8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9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十几年前的阿汤哥好嫩啊

      依照惯例,为了看《碟中谍4》,从第一部重新看。小时候看过一遍,现在我还能回忆起来的也就是悬空窃取情报这个桥段了,如今看来虽没有以前看的那么刺激,但还是看得我呼吸不畅。如果真能把自己代入电影,那感觉还真是刺激。
    直升机隧道之战颇为过瘾,原来直升机螺旋桨转起来竟然那么牛逼,我知道它能杀人,只是没想到真有驾驶员用这招的。
    我最喜欢那个口香糖,跟红绿灯似的,威力尼玛太大了,摧枯拉朽,破屋拆房。我很想知道,要是特工一下子忘记了,把它当口香糖吃了是不是死的可惨了。。。
    阿汤哥像个正太,真是卖的了萌,耍的了2,偷的了情报,当的了特工,阿汤哥威武啊!

 2 ) 不错

虽然有人说它这里不行,那里不行,但说实话,和最近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以及“大魔术师”相比,我还是比较推荐这一部,至少两个小时里面,我没有分神,情节一环套一环(请不要指摘情节上的巧合与漏洞),不时掀起的小高潮,美式的幽默,精美的画面,恰到好处的配乐,帅哥美女的组合……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大年三十晚上不是播春晚,而是放“谍中谍4”,我想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那么早就睡着了,不是么?

 3 ) 碟中谍

    觉得这样的电影适合在电影院看,这样才有那种效果与感觉。《碟中谍》与《谍影重重》都算是以特工为背景的电影,但是《谍影重重》的故事相互叠加,而《碟中谍》的故事却相互独立与《007》更为相似。觉得看这种电影最大的痛苦是有时候会出现很多人名,而对国外名字又不是特别敏感,所以有时候会导致到最后不知道说的是谁。
    敏锐的洞察力与非凡的身手加上不变的信念。他不愿意在做特工是因为带自己的师傅最后却是叛徒心灰意冷了吗?有时候也许是信念崩塌了,有时候是心累了。

 4 ) 试一试

里面的人物都非常饱满,给伊森口香糖的家伙挺幽默:“不要嚼”。特工组织工作时也不尽是紧张神秘而危险的氛围,特别是“冷战以后”,和普通办公室上班族一样,对咖啡挑剔,对差旅住宿也颇有要求。影片开头的小会议给人一种亲切感,有木有? 先说job,这个称谓对老头来说印象比较深刻,job是经验丰富的特工,也许不止30年的经验,经过冷战时期的洗礼,现在有自己的小组,还在招募新人,思路清晰,计划周密,统筹科学,执行力强,充分放权——对找不到礼服的沙拉说“你会有办法的”,完成任务就如修自家的水管一样游刃有余,工作似乎顺风顺水,老婆又年轻漂亮,job为什么就成为叛徒了呢?是像他自己说的在冷战时大展拳脚之后,和平时期总统不鸟他了?一种失落感?不尽然。不是奚落,JOB这么老,讨个这么年轻的老婆…肯定会有麻烦…也许他的内心独白是这样的。

 5 ) 这十个故事硬伤使我无法接受。

本片有种老派冷峻间谍片的气质,但无奈故事漏洞太多使我无法释怀。

甚至有些硬伤前期的时候编剧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感觉很可惜,就像一盘好菜吃出十根头发。

1.萨拉看到葛里辛被害还迎上前去隔着门被捅死?

哪怕换个方式,比如被装了消音器的枪打死都很合理,偏偏设计被捅死。即使匕首为了铺垫后面。但换个凶器设计也未尝不可。

2.大使馆后门那么好出为什么要搞那么复杂进入?

易容传资料档案费那么大劲进资料室最后却从后门轻而易举出来了。

3.CIA抓叛徒的设局逻辑居然是不惜害死一堆好特工赌剩下活着的那个人就是真正的叛徒?

编剧大概不去想培养一个优秀的特工出来需要花费多少美刀。

4.马克斯得到叛徒的假名单后为何要等到伊森过去提醒才插进电脑确认信息?难道不第一时间验货的吗?

在经过伊森串门提醒后,马克斯让手下插入电脑读取验证,然后才被CIA定位。

5.吉姆为搞到名单杀死全部组员还装死是否必要?

吉姆为了偷名单做叛徒不惜上演灭杀全组然后假死,仔细想想其实划不来,还有更优方案。具体不展开。

6.CIA通风管道有老鼠主机室高科技不得天天警报?

主机室声音系统,压力系统,激光系统,温度系统,哪一个不得天天拉响警报,安个监控都比这些省事多了。

7.奎格手里有名单碟的时候不直接去找老板吉姆?

奎格在还没伊森魔术忽悠之前,拿手里的名单碟要挟伊森要钱,有这心理为什么不拿着名单碟去找自己的叛徒老板吉姆合作。

8.卢瑟放个震动干扰器放马斯克旁边怕不是傻吧?

黑客大哥就搁着一个过道,大摇大摆拿个震动干扰器放桌子上对着马克斯,我想马克斯大概是聋了。远处的乘务员都注意到了她都没反应。这大哥你换个靠背座位,或者把干扰器装包里,塞座位底下都行啊,间谍基本素质像小学生,此处太牵强。

9.吉姆假死后为什么要和伊森再见面惹怀疑?

如果是想要名单碟,让自己老婆克莱尔去偷都比见面强。对了,她老婆美人计都用了为什么不去从伊森那里盗名单?

10.吉姆先开枪打死自己老婆再杀伊森?

这个问题我自己来敷衍自己,大概是听到自己老婆很在意伊森,觉得被绿太气愤吧。

以上就是本片筛子似的漏洞。至于直升机开进隧道各种骚操作就留给物理生拧巴,我就暂且不提了。

 6 ) “碟中谍”这个译名……

这部电影的译名真是有才,“碟中谍”,直面的来解读就是影碟中的间谍。这样的译名应该成为一代译名经典。汤姆·克鲁斯的表演和帅气成正比,那总是在危难时刻拯救自己的口香糖炸弹还真是别看人家小,但是关键时刻就是管用。在剧情上,一直在让观众猜疑的内鬼果然就是那谁。当然其实阿汤哥早就察觉到了,但导演还是在列车戏上玩了一次类似于蒙太奇的手法。让·雷诺的表演虽然时长不多,但把一个傻乎乎的鲁莽壮汉演绎得很到位。电影中最紧张刺激的环节就是盗取名单和列车上的两段戏,另外最开始的陷阱也着实精彩。对于一部“系列动作商业大片”的开山鼻祖来说,这部电影当之无愧是《碟中谍》系列漂浮在半空中的大脑袋。

 短评

7.3/10 中规中矩的,细节处理也不尽善尽美,不过Tom Cruise不愧是我小时候的性幻想对象呀!

3分钟前
  • tavico
  • 推荐

看完碟中谍4再回头来看1,依旧认为1是最经典的一部。最后上飞机前和电脑高手一起喝啤酒的时候,以为挣脱束缚,背景隐隐传来王菲的《挣脱》。细节处理得令人叫绝!

5分钟前
  • 画下天籁
  • 力荐

音乐好听到爆炸 疯狂节奏一会张一会弛 搞得人欲罢不能 但是!最迷人的是!阿汤的颜 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

9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1996,多辉煌的年代,那时电影的成色都那么厚实,胶片拍摄,色彩比起80年代,又已经开始艳丽起来,阿汤哥的青春容颜实在迷人。这样的经典,在今天第一次看,也是很迷人的。故事老套,但是系列却经久不衰,很多独有的特色桥段定式,以及每部都有一些出乎意料惊艳的巧妙设计,而且,在影院看到后面几部比如4和6,特别是6,都是越战越勇,更升级更高级。谍影重重没有几部,主角即被榨干,成龙也没办法一直拍警察故事,007更不止一个主角,但是只有阿汤哥做到了,系列片的不老神话,不愧是我最爱的电影NO.1香草天空的主角

11分钟前
  • Η²
  • 力荐

8.1;一部特工电影竟然搞那么多主观镜头

15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哇,原来那时候的阿汤哥那么傻的

16分钟前
  • 丁小丁
  • 力荐

看的时候,我一直想着,这电影好怪啊,演员的打扮、配乐、节奏、表演,都是四、五时年代好莱坞的感觉,如一开始的审讯场面,克鲁斯一群中计的戏(哪有这么失败的特工?)、结尾时列车员夸张的晕倒镜头······刚上网一查,原来是帕尔玛导演的,这才知道难怪如此······现在的好莱坞都是粗暴直露,但细节上极端追求写实,不会让观众刚到是看电影,而这部影片显然有太多毛边,你说不出来究竟不对在哪里,但有种味道在那·······帕尔玛继承经典传统还真是形神兼备,不过现代观众的口味不太能全然接受了吧?他的影片传达了上个时代的遗响

19分钟前
  • 飞刀员外
  • 推荐

配乐经典无比,斗志和高科技比动作戏占据了更大的篇幅,为数不多动作的场面也做得不浮夸而有新意,悬念设置上稍微差了点,但德·帕尔马即便投身商业也不忘影迷本色,那种老派谍战片的味道棒极了;当然瓦妮莎·雷德格雷夫和琼·沃伊特这样的老戏精也是我所喜欢的。

2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1996年的汤姆克鲁斯真是年轻美貌

25分钟前
  • Amberose
  • 力荐

尽管有一些显而易见的漏洞,但凭着跌荡起伏的剧情、紧张刺激的气氛和悬念、精彩的配乐、出色的节奏控制与粉嫩的阿汤哥,仍值得一看。★★★☆

28分钟前
  • Q。
  • 还行

如果你要抓一个叛徒,那你只需要随意指某个人为叛徒,为了证明他不是叛徒,他会找出真正的叛徒。音乐美死了!偷资料和火车打斗也美死了!真的很经典啊!96年,中情局特工也只能用3.5英寸盘复制资料弱爆了…雷诺大叔这次太肉脚了您不是职业的么您不能这样啊…

33分钟前
  • 微风拂面微微凉
  • 推荐

90年代的谍战片拍得这么老派,复古吗

35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还行

重看才感受到年轻时的阿汤哥有多特么的帅~那段经典配乐其实比电影还!提!神!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节奏太慢……剧情不够扣人心弦……感觉比4差多了,年轻时的阿汤哥倒是确实帅

41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人生艰难,好不容易做个间谍还被自己上司暗算。这部片的中文译名不知道谁起得这么有才。阿汤哥也没有多帅气嘛~可能是他的敬业精神打动人心吧,潜入中情局里那场可见平衡术确实了得,说他特意在鞋子里放了很多硬币哈哈哈不知道是否真的管用。我反倒注意到《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男主让·雷诺,想知道他是怎么弄死那只老鼠的,又没有拍扁的迹象。。在火车上要用螺旋桨割阿汤哥的头那段确实够惊险刺激,最后螺旋桨叶子离阿汤哥喉咙只差十几厘米的地方停下这种巧合的主角永不死的桥段也真是有点夸张了,如果是直接扫过去血溅现场会显得更真实、更残酷、更过瘾了。当然那样也就没有后来的234567了。不过虽然现在有我也选择只看第一部,因为冰糖说只有第一部最值得看。

45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还行

那个黑哥是不是《低俗小说》里的那个

46分钟前
  • 一灯
  • 还行

A / 不同的人物丝线和文本层次被交错重叠的叙事牢牢攥紧又时而弥散开来,像是一颗不断超强度舒张收缩的机械心脏。影像的巧局从摄影机外的屏幕挪移到摄影机中,又以边界模糊的形式通过摄影机被嵌入人物脑海,终而在列车高速行驶于幽深隧道时被截获。盛宴至此,帕尔马轻巧完成的仿佛只是《双子杀手》开头威尔史密斯那一枪,但“子弹”擦过的路径却无比华美而繁复曲折。(盗数据那场戏真的惊掉下巴!!!这难道不是太空科幻片吗!!!)(从水族馆餐厅、盗数据和火车三场爆炸戏来看,或许也是一部关于空间收缩和内部逃逸的作品。)

4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女主角的设定绝了,特工+上司的女人+老头的娇妻+新丧的寡妇+反派,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性感!!

5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音乐经典啊,第49分钟让雷诺出现了。

56分钟前
  • Little Punk
  • 还行

VCD时代就看过,昨天和陪老婆重温了一遍DVD。现在看,节奏稍微慢了点,有些地方稍微有拖沓的感觉。剧情一般,硬伤也有不少,CIA总部那么好混进去啊,三个消防队员进去了半天也没有动静都没有个人过来打听一下。而且著名的一滴汗……从阿汤哥当时的姿势来看,断然是不可能伸手去接汗的。

59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