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激流

HD中字

主演:约翰·卡萨维蒂,吉娜·罗兰兹,西摩·卡塞尔,戴安娜·阿伯特,Jakob Shaw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爱的激流 剧照 NO.1爱的激流 剧照 NO.2爱的激流 剧照 NO.3爱的激流 剧照 NO.4爱的激流 剧照 NO.5爱的激流 剧照 NO.6爱的激流 剧照 NO.13爱的激流 剧照 NO.14爱的激流 剧照 NO.15爱的激流 剧照 NO.16爱的激流 剧照 NO.17爱的激流 剧照 NO.18爱的激流 剧照 NO.19爱的激流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爱的激流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位作家哈蒙(John Cassavetes饰)和他的妹妹莎拉(Gena Rowlands饰)生命中的几天。电影中的大部分情节都是在哈蒙的家里发生的,他们在生活中挣扎:哈蒙过着极其颓废的生活,靠酒、烟、以及一段段短期的和女人的关系度日:或者是工作关系认识的女人,或是娱乐场所认识的女人。他也是一个非常不称职的父亲,把自己12岁的儿子扔在酒店的旅馆里里,甚至还教他学喝酒。而他的妹妹莎拉因为她的疯狂的言行正在和自己的丈夫离婚,她的女儿想要和父亲生活在一起,这给她极大的伤害,几乎精神崩溃。在电影的结尾,莎拉离开了哈蒙的家,和另外一个男人在一起,而哈蒙走到银幕前给观众说再见,也和自己的生命告别。1980黄色大门:寻找奉俊昊被尘封的短片格雷塔心中的故乡爱在春天DVD版平行森林2024绝望主夫需要浪漫3立功·东北旧事独家记忆番外之勇敢爱洪湖赤卫队强扭的瓜好兵帅克风华绝代纽约杀人狂小王国的爱情世纪大毁灭(国语版)三千年的渴望一切为了一个女孩僵尸大屠杀尸骨隧道刑警2人组渎职秘境星球发展受阻 第二季无家可归的小孩2天真派:杨门女将早春恋曲未来的秘密神偷情贼(上集)虎胆追凶国语恶魔少爷别吻我 第一季犯罪现场调查第十四季诺瓦利斯的蓝玫瑰古罗马的瑰宝青春濛濛它来自地狱月神1979最坏的一天燃烧一本漫画闯天涯II妙想天开最孤独的星球恋爱播放列表老师晚上好

 长篇影评

 1 ) 不加掩饰地快乐涌现于痛苦之中

纯粹的抽烟喝酒吸毒买性等等行为,为了迷惑心灵上从未停止过空虚黑洞的多愁善感浪漫想象力。看看他们还剩下什么,身体体力、时间、金钱,男女主角,兄妹相称,相互靠拢,共同感受着最为响亮的人生哀歌。

女主角,迷失于她的焦虑、满足的希望,以及一个梦想帮助所有人不可捉摸的陌生的自己。迷失于爱这字是动词还是名词的理解。在她充满母性般又稚气的话语中,一边宣称爱的现实胜过肉欲的现实,一边却无法找到一条自我出路。

男主角,让我想到几个认识的人,听说他们睡觉必须要身边有人,必须要吃药,不然睡不了觉。让我感到一种僵化的、死气沉沉的热烈。

 2 ) 獨立電影的嘗試與深度:約翰.卡薩維蒂的《暗湧》(同文刊於校內)

 "Do You believe that love is constant flouting streams? "

    當一位導演功成名就,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後,決定拍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時,這種片通常是偷窺創作者心理狀態的一門捷徑。經過了五十年風風雨雨的約翰.卡薩維蒂(John Cassavetes)在一九八四年拍攝的《暗湧》乍看之下是雜亂無章的隨影小品,但其中人情冷暖的餘韻卻依然叫人陶醉。

    羅伯特.漢默(Robert Harmon)是位成功的劇作家,而他的創作來源,就是圍繞在身旁的眾美女們。開場的對話,顯示出漢默對女性的極大興趣,也表現出他對女孩的肉體(青春的,老年的)極度的渴求。也因為他已經離開了婚姻,家庭的成員不在束縛這位小作家時,其行為更加放蕩不拘。所以當遺忘的小孩跑來投靠他時,漢默跟他的互動真可謂愚蠢又下流。喝酒已經夠糟糕了,他還把小孩整晚遺棄在房間裡,自己尋歡作樂去。這父親的毫無責任觀念,反映了他二三十年的逍遙日子,已經使漢默與家庭生活脫鉤太多,窮其一生,他就只能寫“女人”這個題材。

    莎拉.羅森(Sarah Lawson)是位精神疾病的患者,雖然羅森深深的愛著她的家人(尤其是女兒),她的家庭因為受不了其行為而選擇了放棄;最後離婚離的她孤伶伶的。跑到精神病院後,醫生建議她暫時性的離開美國,去歐洲找個新的戀情。大包小包的行李,是大發購物慾的結果,還是她本身對安全感缺乏的反應,都讓這次的歐洲旅行變得很沒意義。最後在羅森舉足無措時,決定跑去找她弟弟漢默去。

    故事就以這兩個做為對照組:一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小作家,歌頌自由而厭惡家庭束縛的“男人”;另外一位是對家庭有著割捨不掉的感情,沒辦法拋下包袱活出自己的“女人” 。漢默無疑的是個好情人,但以家庭來論他根本就是個人渣;羅森雖然談不上是位好母親,她的選擇卻是付出的。其實我們的選擇是困難的;自己與別人,孰重孰輕?選擇,也不一定跟家庭或教育背景相關。雖然他們是以姐弟相稱,但兩個人除了不愁錢以外,本質上沒有太多的相通點。兩相對較後,我們突然對以往的價值觀產生了疑問:自由是好的嗎?婚姻是對的嗎?責任是絕對的嗎?答案就在對比中漸漸模糊了起來。

    又或許,你不用思考太多的問題。在欣賞卡薩維蒂寫意的鏡頭,只看到了一個個優雅的世界;酒吧那迷人的爵士女伶,豪宅裡精美的裝飾和擺設。種種荒唐卻不失有趣的夢境,和美國往日的那樣美好。但當結束那漆黑的夜,瘋狂的雨覆蓋著漢默的豪宅。鬼門關前僥倖回來的羅森,決定跟一個小夥子離開他的城堡時,漢默(卡薩維蒂)的凝視時,我們了解:不論是哪一個選擇,我都將留在這裡,目送著你的離去。

 3 ) 信仰爱

       “我唯一感兴趣的是爱,以及对爱的需求。”约翰•卡萨维茨如是说。

        要理解卡萨维茨的电影其实很简单,因为它们反复在论述着关于爱的付出与索取,但通往爱之伊甸园的旅途却异常艰辛。卡萨维茨是人类情感最深邃的洞察者,他的电影有那种完全有悖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影像风格,在罗杰•艾伯特看来,卡萨维茨是那种屈指可数的拥有极其鲜明个人特色的导演,你会通过他影片中的任何一个镜头认出他来,因为卡萨维茨电影中的主人公总是在独自呓语、争吵、沉思或者伴随着音乐跳舞,他们渴望爱,却又不知道如何付出与接受爱,但是“上帝呀,他们为此又是多么地努力呀!”

        卡萨维茨在1959年(几乎与当时的法国新浪潮同时期)拍摄了处女作《影子》,这部电影迄今都被认为是美国独立电影的开山之作,卡萨维茨也被推崇为美国独立电影的宗师。但在美国商业化程度极高的制片体制下,独立电影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作为一位电影天才,卡萨维茨在30余年的导演生涯中只完成了大约12部长片,其中部分还从来没有公开发行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品都属于美国电影史上最具作者特色的杰作。卡萨维茨的独立电影之路往往伴随着难以预料的挑战。因为拍片成本问题,卡萨维茨不得不连续出演主流影片获得片酬进行补贴,让自己的亲戚出演电影来节约成本,甚至将自己的家作为外景地。卡萨维茨对好莱坞主流制片体制的挑战如同希绪弗斯般英勇,“我在制片厂学到一件事:你不能同时满足他们和你自己。”因此很多人将卡萨维茨和好莱坞另一位不得志的电影天才奥森•威尔斯相提并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我们认识到美国电影的另一种不朽与伟大。

        卡萨维茨1984年的作品《爱的激流》被公认为他的晚期代表作,这部情感醇厚的动人经典也是卡萨维茨所有电影中在标题就直接出现“爱”这个字眼的。影片改编自卡萨维茨和他的表演小组创作的一个话剧,但和其他话剧改编的电影相比,《爱的激流》仍然出现了大量电影所特有的语言。在好莱坞之前的话剧改编经典中,如在《欲望号街车》、《长夜漫漫路迢迢》、《灵欲春宵》中,成功还是过多依靠剧本和表演,其中能发现大量话剧痕迹。《爱的激流》虽然也是室内戏为主,但卡萨维茨通过他天才的镜头移动和场景构造让影片变得异常生动。卡萨维茨电影中的镜头总是以一种极其细微的方式移动,让观众在不觉察到镜头运动的情况下感受到空间中的情感流动。如在莎拉离婚谈判那一段中,摄影机多次直接将镜头对准了倾听者,而不是说话的人,而镜头的上下左右的细微运动也暗示着人物此刻情绪的波动。在拍摄室内场景时,卡萨维茨又善于运用门、窗等制造景框效果,同时割裂人物。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多次出现莎拉的梦境和罗伯特的幻觉,这些场景美好又残忍,它们大大扩展了电影的主题。

       影片虽名为《爱的激流》,但同卡萨维茨之前的作品一样都在诉说着爱之不可能。卡萨维茨的电影永远都是他自身的投射,在卡萨维茨过世前两周,他打电话给他的友人“我去世后如果有人问你我究竟是怎样的人?请你回答他,去看我的电影吧!”卡萨维茨的电影具有某种感人至深的魔力就在于这是导演真实心灵的投射,它的私人性质,不妥协的态度,铭刻着鲜明的卡萨维茨标签。卡萨维茨喜欢烟、酒和音乐,在这部《爱的激流》中这三种元素几乎贯穿了影片的每个场景。但这三者又是痛苦、孤独与迷茫的代名词,所以《爱的激流》始终被一种无法摆脱的忧伤所困扰,在冷峻的影像中暗涌着炽热的激流。

       “爱就是奔流不息的激流”卡萨维茨在影片中让吉娜•罗兰茨饰演的莎拉两次说出这句话,对于莎拉来说,他刚刚经历了婚姻失败的打击,原本选择和她生活的女儿在最后时刻决定跟随父亲,虽然她已经不再爱自己的丈夫了,但她的感情全部转移到了女儿身上,她认为爱是一种强烈、汹涌的情感,但却得不到认同,她的爱是疯狂的,为了博得丈夫与女儿的好感,她甚至幻想自己变成一位蹩脚的魔术师,还表演跳板跳水。影片最后,在暴雨之夜,她选择和在打保龄球时认识的男人离开,去追求一种更加激烈的爱。但卡萨维茨饰演的弟弟罗伯特则完全不同(本来该角色是由乔•沃尔特饰演,但开拍前几天,他临时退出,才成就了卡萨维茨和罗兰茨夫妻俩的姐弟情),他早已对爱失去了信心,也许在他看来,爱的激流就像是海浪,来得快,去得也快。他沉迷于短暂的情爱关系,喜欢上一个黑人女歌手,甚至与她母亲相谈甚欢,可是到了另一个早晨,他还是选择回到另一堆女人中去。他不信任家庭与婚姻,不相信爱能靠婚姻的形式去维护,自己的儿子出生后就从来没见过他,后来带儿子去旅行,就把他一个人留在旅馆房间里,还纵容他抽烟、喝酒。莎拉内心充满了爱,却无处释放,最终内心崩溃;而罗伯特内心空虚,需要外部源源不断地填充。每个人对爱都有自己的理解,但这种理解却不被你所爱的人理解,这往往就是悲剧发生的原因。

        罗杰•艾伯特有个经典论断,他说在卡萨维茨的电影中永远是吉娜•罗兰茨而不是男主角在扮演卡萨维茨本人。顺着艾伯特的这个理论,我们能找到另一条通往卡萨维茨电影的路径。吉娜•罗兰茨几乎出现在了所有卡萨维茨的重要作品中,从《面孔》中被虚伪婚姻所累的妻子,到《权势下的女人》中想做好妻子而不得的女人,再到《夜无边》中产生自我怀疑的大明星,罗兰茨奉献了一次次精彩的表演,卡萨维茨说“表演就是表达很多的情感”,罗兰茨出现在卡萨维茨的电影中就代表了电影最核心的情感力量,金发与墨镜是她的标志(王家卫也在《重庆森林》中让林青霞致敬了罗兰茨),诠释孤独与痛苦则是她的任务。回顾罗兰茨的这些角色,她们痛苦、迷惑,往往深陷精神疾病的困扰而选择了歇斯底里的发泄,这些女性形象独立于以往美国电影中善良(或者邪恶)的刻板定调,诠释出一种超越身份与性别的表达方式,她们就如同《邦尼与克莱德》、《不结婚的女人》、《五支歌》等好莱坞“另类”经典电影中的女性,逃离家庭教条的束缚,追求自我与自由的人生态度。在《爱的激流》中,罗兰茨饰演的莎拉住进弟弟的家,并给他带来的一大群动物,这绝对是影片的精彩一笔,突发奇想的莎拉选择让宠物来为罗伯特作伴,是想让他找到爱的寄托,她似乎明白,自己并不能承担起这个责任。

        爱是私人的事,所以卡萨维茨选择了家庭录像式的即兴风格,但这看似随意的背后却是卡萨维茨精心排演的结果,在拍摄过程中,摄影机又总能扑捉到那最感人的一刻,再也没有谁的电影比卡萨维茨更加令人心碎了,那个暴雨的夜晚,姐弟告别,罗伯特面向摄影机和观众挥帽告别,谁又能想到,这部电影竟是卡萨维茨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此后他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你真的爱我吗?”、“你用什么来打赌?--爱!”当我再回忆起这些对白时,也明白了卡萨维茨仍然是怀有爱和勇气的,他对爱的信仰也从来没有消弭。

 4 ) 爱无能

吉娜.罗兰兹再次饰演了她招牌式的神经兮兮,极度敏感,精神脆弱的中年女人形象,此片完全可以看作是她在《受影响的女人》中的延续,不单是角色,甚至连故事都可以延续过来........而她的丈夫约翰.卡索维茨,这位美国独立电影教父级别的导演,则在自编自导自演下展现了他最极致的电影魅力与表演魅力。卡索维茨的影像始终充满了原始的粗粝质感和随性洒脱的自由气质,尤其在他早期的《面孔》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几乎都将镜头对准了身处中产阶级的男男女女,他们的空洞,糜烂,虚伪,孤独,伤感,爱无能。大量脸部特写镜头将人物细微的情绪一一捕捉。故事不再是支撑叙事的根基,而是情绪和表演。这一点在《受影响的女人》中尤为明显。另外,此片中生活糜烂的作家的住所正是导演约翰.卡索维茨现实中的家,而《面孔》里那对貌合神离的中产阶级夫妻的住所同样也是卡索维茨的家。所以这两部电影你可以看到很多相同的场景,比如吧台,走廊,和经典的楼梯,《面孔》的结尾男人与女人在楼梯间疏离的沉默始终让人记忆犹新。

影片一开始便是一派淫乱画风。作家哈蒙的家里遍布年轻的女人,他用作家特有的高傲姿态与女人们聊天,自恋的灌输给女人们自己的价值观,比如漂亮的女人应当要向男人分享自己的秘密。这些女人有的为了钱跟他上床,有的为他做家务,有的干着会计的活。哈蒙在夜总会里看上了一个黑人女歌手,随后他在醉酒的情况下强行开着女歌手的车送她回家,并且还刮蹭了街边的车(这里真的很有喜感.....)他醉倒在女人家门口摔得头破血流,最终被女歌手搀进家,一夜后,哈蒙离开了,他只需要一夜,所以后来女歌手找上门来时,哈蒙并没有多大热情。他的情感是片段式的,无法延续,无法连贯。有意思的是他却很喜欢和女歌手的母亲聊天,甚至会带着礼物去女歌手家与她的单身母亲喝酒共舞,并嘱咐女歌手好好对待母亲。这里面没有性,没有欲望,没有自私,只有情感的慰藉和共鸣,这是百分之九十九的颓废后剩下的百分之一的情感。哈蒙面对自己从没见过的儿子显得无所适从,儿子看到家里数不清的女人时转身逃离却被他开车抓了回来。他教儿子喝酒,让儿子做家务,他告诉儿子当时并不知道他会出生.....带着儿子去拉斯维加斯玩却将儿子留在房间,自己外出寻找女人过夜。“男人与男孩的不同在于男人无法独自入睡”这是他告诉儿子的人生哲理。(《水牛城66》中也有同样的话语)他将儿子送回前妻家,儿子逃命般的跑到家门口用头撞门,继父看见头破血流的继子,暴打了哈蒙。而儿子却又难过的在一旁喊着“爸爸”。哈蒙是一个爱无能者,面对女人和儿子,他永远都在自我中毁灭身边的一切。除了他的妹妹,莎拉。他那么用力的拥抱远道而来的妹妹,情感是那么炙热。

莎拉,一个精神异常的中产阶级女人。在协商离婚时,女儿表示不愿跟她生活在一起,因为她的控制欲太强,性格太古怪。她与哥哥哈蒙正好相反,她多次提及爱的激流,她的爱太过炙热而灼伤了被爱的人,如同激流下满是危机。她做的那场在泳池边逗丈夫和女儿开心的拙劣把戏的梦便是最好的注脚,自以为是,不加反省的爱只会让人尴尬又不适。她去巴黎旅行带上了几乎一切家当,几十个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她极端的性格一览无余,她甚至幻想自己开车撞死了丈夫和女儿........她很久没有性生活了,她听从了心理医生的建议,在保龄球馆勾搭上了一个男人,这是她寻找心理与身理平衡的方式。她与哈蒙争论,哈蒙认为她的丈夫和所有男人一样憧憬着享用年轻女人的身体,而莎拉则反驳哈蒙无法理解丈夫在身边陪伴自己生下女儿时那激动的眼神。兄妹两人拥有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他们又都是爱无能者。莎拉购买了大量动物送给哈蒙,她渴望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需要被照顾的生命来改变哈蒙的生活态度,让他认识到爱与责任才是幸福的根本。莎拉在照看动物时昏倒,哈蒙拥抱着昏倒的莎拉,并没有惊慌,莎拉是他的挚爱,他需要照顾妹妹,他需要请医生,他需要做很多事情,很多他没做过的事,没担过的责任。昏迷中,莎拉做了一场与丈夫和女儿一起演出舞台剧的梦,在舞台上女儿不断喊着“妈妈!妈妈!”最终三人达成了和解。她在暴风雨的夜晚醒来,决心回到丈夫和女儿身边。此时哈蒙牵着一堆动物回到家,他不得不照顾这些动物,这是莎拉留给他的难题,他在努力解答。他挽留着莎拉,他不愿莎拉离开,他需要莎拉,他在家里找回了些许早已失去的人情,他看到了火光,不想让暴雨浇灭光亮。但莎拉去意已决,他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保龄球馆的男人接走了莎拉,房子里只剩下了哈蒙一个人。他狂笑,沙哑的笑声和狰狞的表情让人毛骨悚然,这是绝望的笑脸,火熄了,光暗了。他隔着窗户拿着帽子面对镜头挥手告别,他向莎拉告别,向唯一的爱告别,向观众告别,未来,他的房子里将会再次“春意盎然”。

 5 ) 《爱的激流(Love Streams)》:干涸的爱【第3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4/love-streams34.html

爱的激流 Love Streams (1984)

本片获得1984年第3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电影讲述一对兄妹的故事。哥哥是男主角,身为作家的他生活糜烂,时时需要女人陪伴,有时还会纠缠女人。一天,一个女人带着一个男主角从未见过的男孩出现,说是他的儿子,让他照顾。男主角一口答应,但他还是将男孩丢在酒店自己去找女人厮混。男孩无人陪伴非常想家,男主角回来后将他送回家中,之后就遭到孩子养父的毒打。随后,男主角来到一个他曾经纠缠的、有妇之夫的家中,可是他很快被撵出来。妹妹是女主角,她患有精神疾病。女主角与丈夫离婚,但她无法带走孩子时病情发作。治疗中女主角听从医生的建议去了欧洲,但很快回到美国来到哥哥家中。男女主角见面后的第二天,女主角就从外买回很多动物,有马、养、鸭子、鸡,以及一条狗。男主角看到后很生气正要发作,女主角突然昏倒。医生诊断后,认为女主角病情严重,但男主角不认同。之后,女主角与前夫和孩子见面后,打算离开哥哥家。最后,打保龄球时认识的朋友将女主角接走,离开了。

本片非常难看,我给它一个最差评价!为什么?因为它很烂,剧本烂、对白烂、人物烂,拍摄方面的节奏、画面一样烂!在我眼中,它一无是处。而且,这部影片是《女煞葛洛莉》的导演和主演班底拍摄的电影,所以更让我欣赏不来——John Cassavetes就是一个折磨人的庸才,电影能拍成这样还叫导演?还能获奖?全世界的人眼睛都瞎了。

简单说说电影让我不能忍受的地方。其一,节奏超慢,让人昏昏欲睡。在片中,睡觉啊、走路啊、吃饭啊、倒酒啊,事无巨细全在影片中,这让我很疼苦。虽然这些使影片很生活化,可我们并不需要在电影中看到真实的生活,看这些完全是浪费生命。其二,主题简单而俗套。堕落人生、非正常生活,这样的故事在银幕上上已经太多太多l了,对我来说一点也不新鲜。换句话说,我能从开始猜到结尾,这样的电影看着有什么意思?其三,影片拍摄上很粗糙。这一点,从画面中的法国可见一斑——一个破机场就代表巴黎?糊弄傻子呢!以上三点,是这部金熊奖获奖影片让我难以忍受的主要原因。写到这里我真的想不明白,John Cassavetes何德何能,凭借这样的烂电影能成为名导演?

电影拍摄上刚才已经说过不提了。但是本片有着John Cassavetes独特的拍摄模式——纪录片似地真实,John Cassavetes的能力大概也就如此了吧,因为他拍不出好看的电影!

本片演员无话可说。男主角就是本片导演John Cassavetes,典型的花心男人形象,本色演出。女主角Gena Rowlands还是《女煞葛洛莉》的中年大妈,只是更老了,我对她还是无感。片中其他人全是龙套,而且男孩的扮演者还那么丑,我真的不想说什么了。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从头烂到尾大烂片,谁看谁后悔。通过本片我也感觉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金熊奖评委们的品味已经与现代完全脱节,让人无法接受。

序列:1024

2013-04-04

 6 ) Love is a stream.Love never stops

哈蒙对于爱的观点是绝望的,对于他来说“爱已死”。内心的空洞只能依靠不断获取的,无数的短暂之爱来填补。

而对于莎拉来说,爱是一道激流,它永不停止,生生不息。她的爱过于强烈,过于泛滥,以至于丈夫和女儿都选择离开了她。

对于前者来说,基于精神上的爱已经幻灭,他所能获取以及想要获取的只是基于肉体的性爱。他难道真的完全排斥爱吗?当儿子哭着对他表达爱意时,对哈蒙面孔的镜头特写却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稍许动容。他可能不相信爱,但爱的力量仍然可以撼动坚如磐石的心。

而莎拉所痛苦的不是无法去爱,而是没有回应的爱。莎拉的爱就像一道激流,它虽永不停止,但也让人害怕。爱情从来都是相互的,不被回应的爱终究是莎拉一个人的独角戏,正如梦里的她妄图通过变成丑角来挽回丈夫和女儿的心。

电影的结尾是绝望的。莎拉的爱需要找到发泄的对象,正如洪水需要排泄口,于是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莎拉和一个在保龄球馆里认识的男子离开了。爱重新找到了对象,莎拉也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而在与莎拉一起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对莎拉的亲情而逐渐变得学会去爱的哈蒙,却只能目睹妹妹的离开。对于哈蒙来说,是妹妹让他重新相信爱,重新学会去爱,妹妹的离开,无异于爱的离开,就像一个快要愈合的伤口重新撕裂开来。这个结尾对于哈蒙来说太过于残忍,爱还未成形,就被夺走。音乐与暴风雨吹打玻璃的刻画都成了哈蒙内心孤独,失望,渴望爱的心理外化。最后的挥帽执意更让这份孤独具备厚度。

爱是一道激流,它也曾在不相信爱的人心中短暂的流淌。我更倾向于这样的理解——哈蒙雨夜后会开始学习如何去爱,尽管电影的结尾是如此悲伤绝望,因为爱是生生不息的。

 短评

Cassavetes为我挚爱导演,此一事实今生不变。Gena为我挚爱女伶,此一事实今生不变。

8分钟前
  • 胖大海
  • 力荐

“我的生活真惨,我该如何变得更有创造力???” 震颤之作,黑色幽默的混乱、喜怒悲的碰撞、对人生虚无的哭喊,在自相矛盾的人物和动机之中擦出了爆炸性的火花,惊了,爱哪是激流,卡索维茨+罗兰兹才是激流!【2017.09.28 @MoMA in 35mm】

12分钟前
  • TWY
  • 力荐

20190616@影城重看 4.5 片如其名,如激流湍急,放飞到近似狂妄放肆,人生是“自杀、离婚、破碎的誓言、酗酒的小孩”,无人陪伴无法入睡,只能相信对自己没有所求的上了年纪的女人,行李累赘堆积如山,日夜买醉,狂风暴雨般写尽时代的精神危机,我唯一的疑问是这位作家究竟在什么时候写作……

13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可能是今早刚好读完《斯通纳》的缘故,看这部电影时,我的脑海里仍然不断回旋着有关密苏里大学的那些暗影。某程度上,这两部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生活是否值得过下去呢?你还在期待什么呢?我呢?阅读或观看一种孤寂,也不过以此为水分栽种自身的孤寂罢了。

14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1一般来说梦境作为重头戏不回连着两次出现在电影里,一般来说重头戏不会集中出现在电影快要结尾的时候。大胆的叙事结构,宣言着卡索维茨电影的独立性。2而吉娜罗兰兹也不是以往好莱坞丰乳肥臀的金发美女,而是一种绝对的女王气场,冷酷,神秘,高贵,神经质。对,凯特·布兰切特是她的形象延续

17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A+】不加修饰的好。基本前所未见。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被直观粗暴的拉入戏剧之中,而冲突以及人物情绪同时也是琢磨不定的,摄影机与人物调度、仿佛一切都是如此随意散漫的,却偏偏一切在不经意间达到最完美的状态。甚至连色彩也是如此,看似混乱,却达到一种别样之美。卡萨维蒂究竟是怎么能做到的!戏剧效果和疯癫状态与《首演之夜》异曲同工,但并不像后者的过度放飞而完全失控,而是张弛有度,一切都被完美凌驾,这是多么惊人的掌控力。两段外部毫不相关的故事线的完美契合,通过姐弟两人(一般故事都会选择情侣)分别探讨男人女人对爱的需求、爱在银幕上如激流一样喷薄又克制。唯一的遗憾就是中段的自我反复略显冗长,应该再精简一下。可最后半小时的超现实梦境、外显的暴雨又如此有力。过于迷人。

22分钟前
  • 法式曌影
  • 力荐

爱是什么?如此宏大的问题,没有人有可能给出终极答案。但在所有勇于尝试的人之中,卡萨维蒂走得最远。他的男角色看上去滥情、放荡、愤世嫉俗,他的女角色好像十分敏感、神经质、戏剧化。但他们其实都是最纯的最真挚的爱的力量,都在追求最纯的最真挚的爱,不肯接受一丁点的折扣和妥协。在他最后的这部杰作《爱的激流》里,爱延申到任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卡萨维蒂不给他的主人公们任何团圆或解决的机会。她风尘仆仆地来找他,他就要带着头次见面的儿子飞去维加斯;他终于照顾起动物来,她却要去拥抱爱情转移后的另一个胸膛。最终在宇宙量级的爱的激流里,有的人要奋不顾身地冲进雨幕,有的人则孤独地隔窗看雨。一切都还没结束,这部爱的悲喜剧依然在继续。

27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勉强及格。能明显感到卡萨维茨扔出了一些情景,让演员沉浸、发挥。在屋里纠集一堆女人同居、临时照顾从未谋面的儿子时又令后者崩溃的浪荡兄长,和他离婚时遭遇丈夫、女儿双重抛弃引发精神障碍的妹妹重逢了,两个爱无能的孤寂人物,并未让彼此生活有好转,倒是引发了哥哥一些似有似无的顿悟(其实这也可能让哥哥面临之后的失控,毕竟这些年的胡作非为才是他的正常态)。卡萨维茨依旧不循章法无法预判,这也是他的电影自有悬念吸引人看下去的原因,而在一些外景或者大群演场面上,其实完成的都是毫不含糊,作为导演他有真正的对风格的掌控力,不过这片子令角色始终纠结对“爱的激流”的执念,可这套说辞在全片内容上并未得到什么支撑,也没得到阐述,更多是依附人物状态的障眼法,脱不了无病呻吟的意思。另外那只红狗总在罗兰兹身边鬼头鬼脑的偷窥挺有趣了

32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你本就不曾拥有,又何谈失去?爱是溪流,涓涓流淌永不停,但爱强到如洪水就会让人窒息。。。电影的音乐那么好,风格是那么的即兴而写实。。。

37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激情而绝望,能量好强大。爱之谜和人的孤独本质是卡萨维茨最深的恐惧吗?他好悲观,却又好sentimental呀。室内戏大爱。[edit]后劲儿太足了,几天后改五星...【btw某热门短评真的笑pee,连卡萨维茨和卡索维茨都分不清楚,还一顿瞎几把给人家安排童年阴影嫌人家自怨自艾了,“我这个弱智理解不了的就是阴影和畸形,empathy玩儿蛋去吧” 傻逼】

39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力荐

9.0 爱的龃龉,欲望的激流。男女主角迷人的病态,描述“不酣畅”的文本,落实到影像上竟有种涌动的酣畅。且是越到后头越是喷薄而出,雷雨夜递进的两段超现实段落更是要将情感冲出屏幕。收尾太有力,戛然而止的挥帽告别,将观众推的更远。siff2019 二刷,8.5→9

40分钟前
  • 喂饭
  • 力荐

一些地方确实动人。虽然应该理解了想要表达、表现什么,但没办法,难有共鸣,大概是因为内心一直是一种小孩子般天真的状态,对这种沧桑、复杂和孤独,对无处释放的笨拙的激情和随波逐流的消极绝望都没法体会吧。相应地,拍法上我也偏好一种更加隐忍或者更加荒诞的表达,这个片子对我来说还是太温吞了。

43分钟前
  • 离净语
  • 还行

角色太自恋,尤其是卡萨维茨本人的演出,受不了。卡萨维茨是表现化的自然主义,骨子里有种做作。2.5

45分钟前
  • LOOK
  • 较差

纪录片的拍摄,舞台剧的表演。能拍出这么郁闷电影的导演,是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的自嘲,还是深陷其中悲观厌世的泄愤。我觉得是前者,当你还能感觉到生活的负担和疼痛,说明你还活着,你的棱角还未被时间抹平,你的情感还能体味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48分钟前
  • 小熊QQ
  • 推荐

通过自毁来试图证明自己在他人眼中卑微的存在,残酷的电影,集真实与幻觉于一体... 卡萨维茨和罗兰兹真是太棒了,太棒了!T_T

5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约翰·卡萨维茨与妻子吉娜·罗兰兹合作的本片更是获得了除票房以外的所有肯定。本片结尾处,卡萨维茨看着小狗时的微笑,并非剧本安排,而是会心而露。非常崇拜卡萨维茨的日本导演青山真治说,“这个微笑是一抹神迹,我一生都在追求这样的一个微笑。

58分钟前
  • 游坦
  • 推荐

这片倒是让人更全面地看待到处留情的人以及没有自我的爱,那种绝望感真切啊,爱如果以无所求为定义,也只有孩子和老人了,要爱的话就会受伤,要爱的话就会看不清自己和别人,要爱的话就会有触碰不到的秘境,总会陷入你觉得这是爱,我觉得那是爱,我没法按你的需求给爱,给的明明是爱,但你却不在乎、收不到,那种双向流通、双方受用的lovestream太难得了,多少都会像场没人捧场的独角戏,兄妹俩一个想要自由,但对方要的是依赖,一个想要相伴,但对方要的是自由,虽然两个人生活一团糟,但并非完全没有闪光点,互补的两人在一起对爱进行了反思,但最终又似乎回到了原样,再度让人慨叹爱有多不可能,妹妹因一个美梦而想要破镜重圆,哥哥刚想学着照顾妹妹,但妹妹的离开则让他体验到了他曾施加于他人的痛苦——我需要你,但你不是我的唯一~

1小时前
  • stillme820
  • 推荐

2019.6.16. 爱是激流。这一场 真是 惊心动魄。

1小时前
  • vivi
  • 推荐

膜拜卡神!生活就是不断的自我毁灭,而爱则是奔腾不息的激流,仍然是卡萨维茨家庭录像带式的风格,但其中每个画面每个片段都饱含深情,对情感的探讨如此地冷峻犀利醇厚又激烈,仿佛一次来自心灵深处的暴风骤雨,镜头看似随意却又精心架构,这般混乱又优雅,迷茫又迷人的电影只属于卡萨维茨

1小时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2019-6-15重看;4.5;孤独的狂欢,无爱的绝望,如此虚张声势,如此高昂我高贵的头颅,如此销蚀生命的热力,不过是苦苦哀求爱的降临,而我们永恒的命运不过是被困在彼此孤绝的天地里大声疾呼。爱是一股永不停歇的激流,爱是一门艺术。吉娜·罗兰兹太适合神经质演绎。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