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

HD

主演:罗素·克劳,艾德·哈里斯,詹妮弗·康纳利,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保罗·贝坦尼,亚当·戈德堡,乔什·卢卡斯,安东尼·拉普,贾森·加里-斯坦福德,贾德·赫希,奥斯汀·潘德尔顿,薇薇·卡登尼,吉莉·西蒙,维克多·斯坦巴赫,坦娅·克拉克,罗伊·辛尼斯,谢丽尔·霍华德,兰斯·霍华德,简·詹金斯,乔什·帕斯,瓦伦蒂娜·卡迪纳利,蒂格尔·F·伯格里,迈克尔·埃斯佩尔,艾米·瓦尔兹,小艾德.朱普,卡拉·奥奇格罗索,斯特里奥·萨万特,迈克尔·阿伯特,雷吉·奥斯汀,凯德·比特纳,理查·布莱恩特,丹·陈,乔纳·福尔肯,法布里奇奥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美丽心灵 剧照 NO.1美丽心灵 剧照 NO.2美丽心灵 剧照 NO.3美丽心灵 剧照 NO.4美丽心灵 剧照 NO.5美丽心灵 剧照 NO.6美丽心灵 剧照 NO.13美丽心灵 剧照 NO.14美丽心灵 剧照 NO.15美丽心灵 剧照 NO.16美丽心灵 剧照 NO.17美丽心灵 剧照 NO.18美丽心灵 剧照 NO.19美丽心灵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美丽心灵"还是"完美大脑"?

To Nantas: now I understand "stop existing and start living"

忘了以前是谁曾经和我讨论过“A Beautiful Mind”的翻译问题,当时好像大家都不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会翻译成“美丽心灵”。

之所以市面上会有两种不同的翻译我想完全是cultral gap造成的。Mind这个词本来既有头脑的意思,又有心灵的意思,而巧妙的是这部影片本身也讲述了头脑和心灵两方面的事情,也许也是冲着这个词我才会再看完雷普利,莫扎特,撒德之后翻出了这部电影。再而三的重新如痴如醉之后,心里只剩下这一句话:“去他妈的完美大脑。”

仿佛从古到今就是有那么一种聪明绝顶的家伙,他们的特点就是不会生活。他们有的人只会煮手表,有的人放荡酒嗣终死于江心,有的人生活过于不检点导致英年早逝,有的人喜欢把好好的美女虐待的生不若死。。。另一方面这个社会对待这种天才的态度也是各种各样。我们看到最多的往往是那些主要表达对其才智的仰慕之情,比如“阿玛迪斯”中对莫扎特的盛赞以及“鹅毛笔”中对撒德伯爵的标榜。但“美丽心灵”并不是这样一部电影,它甚至可以看成导演对那些只有“大脑”没有“心灵”的天才的摒弃。

不妨对比一下John Nash的曾经和后来。曾经的Nash争强好胜,性格内向却总是有强烈的表现欲,在学术上他总以为自己是天才,甚至要求老板请爱因斯坦来倾听自己的学术观点,对大部分人瞧不起,讲课潦草,为了显示自己多牛还把教科书扔到了垃圾筒里。。。后来的Nash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再胡思乱想,乖乖的在图书馆看书,老老实实的为同学们讲课。。。这个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只有勤奋塌实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吗?差远了,这个不是孔子讲的故事,恰恰相反,其实John Nash的学术颠峰正是他一生中最最轻狂的时候——让他拿到诺贝尔奖的不是其后来踏踏实实的工作,而是他20岁左右处于极端自负的时候在博弈论上的成果。因此,最后Nash获得学术各界认可的那一段非常值得我们思索。从电影的表现手法来看,导演也巧妙的借用大众对Nash头脑的肯定来肯定Nash的心灵,来赞美他学会了生活。

因此“美丽心灵”不是“阿玛迪斯”那样充斥着对天才称颂的赞歌,仅仅是讲述一个和有关生活的故事——一个真正的天才在他天分没有涉及到的领域缓慢的成长。

也许大部分人非常同情Nash夫人,说她可怜,说她为Nash付出了太多,从而认为“美丽心灵”这四个字其实说得是Nash夫人,这个虽然说不上是一派胡言,但却也是对此电影一知半解之下得到的较为浅层次的结论。大多数人没有看出来John Nash自己付出了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拒绝承认曾经最最亲密的朋友,他放弃了自己的狂傲,他放弃了自己某些生理功能。。。但这些都不是对他来说最宝贵的东西,其实作为一个科学家,Nash放弃的东西当中最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研究兴趣:细心的人们都注意到了Princeton玻璃上原本一个个白色的几何图案已经变成了一个个代数方程。。。那到底Nash后来在Princeton的图书馆中做什么呢?就我个人理解,他是用一些垃圾塞满自己贪婪的大脑,从而让那些幻觉无隙可乘。(这一点从那个叫Toby的学生最最起初的口吻当中可以看出来)。

也许当Nash第一次在大厅里看到那位桌子上放满水笔的科学家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达到了他的水平,不过虽然Nash的头脑达到了,他的心灵却不值得受到如此的赞誉。因此虽然很难讲John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作风他会取得更高的学术成就(因为已经发疯了),但是我相信导演也非常承认用完美的大脑换取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值得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美丽心灵”和“心灵捕手”倒有几分相似,只不过后者中的Damon放弃了虚荣去寻找自己的最爱而前者放弃了自己的最爱开始了平凡的生活。

“先做人,后做学术。”这句话说的很好,但是总有人曲解它的意思,例如“品行不端就做不好学术”等等,这种解释岂不是完全否定了马奎斯撒德和莫扎特在他们各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吗?因此它不是对孔子学说中迂腐部分的继承就是对天才的妒忌。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你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天才,所以不要让你的艺术和哲学遮掩住你的人性。

因此,如果你也是个天才,你也在20岁的时候惊喜的发现自己已经登上了科学的颠峰,但是没有人去欣赏你的理论反而都认为你在发疯,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呢?去倒杯热茶,写篇影评,浇浇花,灌灌水,然后一边继续从事研究一边默默得等待几十年后你的天分得到学术界得认可。

这就是生活。。。


 2 ) 《美丽心灵》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本来要找的是《美丽人生》,但因为忘记了片名以为是《美丽心灵》,巧合之下看到了这部让我深感震撼的电影。而前者豆瓣评分9.5,后者是8.9,可在我心里《美丽心灵》是十分!

一般对于感受比较强烈久久不能平复心情的电影,我很少去探究故事背后真实的情况,因为一般来讲,真实没有电影完美,真实会冲淡电影里的那份崇高和圆满,真实里的人性会让“完美”产生裂缝。

可我还是简单查了约翰纳什的资料,果然,没有完美的人,但或许电影太过感动,所以那份遗憾并没有冲淡我的感受。我们先抛开真实,只来读一读故事。

――

在看第一遍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直到纳什第二次发病,把孩子丢进浴缸差点淹死时,才彻底相信他是真的病了,得了精神分裂症,原来别人说的是真的。在此之前,即使有所怀疑,可我们还是为他找了许多的借口。毕竟传统谍战片看下来,国家机器可以轻易定位一个人,也可以轻易否定一个人,说一个人从来没存在过,也许是真实,也许是虚假,纯粹剧情需要。所以,我们相信是国家放弃了纳什,让他沦为精神病,成为一个无用的弃子。

可原来他真的病了。

第二次观影后,终于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发现了电影其实很早就隐晦的告诉了我们他有了精神分裂的征兆。

纳什刚搬进宿舍,看到楼下有提行李箱的人,转过头就发现自己有了一位浪子室友,而第一次见面,浪子室友查尔斯便向他描述了一个身高多少的侄女。

两个人第一次去天台喝酒,冲动的纳什对着楼下的学生喊话,镜头自下而上,只有纳什一个人。紧接着全景,出现了查尔斯。

因为受到打击,两天没吃饭,查尔斯约他去喝酒,他是紧随着查尔斯出去的,可镜头里其他学生看他的视线里还是只有他一人。

打桌球时,他刚看了看角落里的查尔斯,汉森走过来,说“是你赢了?还是另一个你赢了?”

作为最好的朋友,他人生中最大的两件事他却没有出现,一次是进入实验室的庆祝会,一次是婚礼。这不合常理。

――

纳什第二个幻想出的人物是帕澈,锲机出现的很巧妙。在此之前,他下棋输给汉森时被嘲笑,研究遇到瓶颈时被否定,看到老教授被授笔时他充满了羡慕。而此时恰逢他地位稳固,才华横溢,是事业上升期,而出入国防重地,接触国家机密,被伙伴羡慕,对荣誉的渴望,使第二个人物出现。解密后他曾向将军询问那个老大是谁?按常理,将军至少该投向一个眼神,也就是视觉定位,无论那个人的身份是否能明说,这都是最常规的动作,可电影里将军其实是看都没看一眼,直接转换了话题。

从台球桌上汉森所说的话,可以推测其实纳什周围的人都会觉得他有时候很怪异,但因为并不离谱,也不频繁,所以他们选择性的忽略。

离开五角大楼前,纳什向将军询问“苏俄”的动向是什么?他没有得到答复。所以,他幻想出的人给了他最好的答复,而这个答复,可能让他成为像奥本海默(犹太人,原子弹之父)那样的人。人类迄今为止投放的原子弹只有两枚,那样惨烈的代价不是人类所能承受的。

影片开头,一位老教授对一群年轻的数学家在训导,说“数学家发明了原子弹,数学家结束了战争,数学家破译了密码”……数学被称为宇宙的通用语,所以数学家的高傲我们可以理解,也可以想见,每位数学家都想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成就与名誉相辅相成,才是每位科学家的最终梦想!

所以,帕澈这个人物的出现是在他内心最渴望卓越功勋的时候。时局动荡,他自以为出入五角大楼4次,已经肯定了自己的才华和重要性,所以,他有了资格。而现实中的恭维和褒赞更让他的自信变得极其自负和傲慢。

――

所以,我们看到他甚至扔掉书本,对学生说“上课是在浪费时间,尤其是我宝贵的时间。”一道题,说有些人可能需要几个月,而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解不出,言下之意是赤裸裸的自我标榜,意味自己是伟大的天才。

第三个幻想人物是一个总让他抱抱的小女孩。那时他刚刚得到一份爱情,对未来充满憧憬,而这份憧憬里,或许就有一个可爱的孩子。那是他渴望许久的亲情。

三个幻想人物依次出现,分别是他不同时期最渴望的感情需求。友情,荣耀,亲情。还好他的爱情是真实的,否则不敢想象他会被怎样看待。

――

影片里有一句话:“有时候我还真想和查尔斯说说话。”即使他知道查尔斯并不存在,可现实里的他实在是太孤单了,那个查尔斯就在他眼可见的地方,他是他最好的朋友,他那么了解他,了解他的一切。

初次见面,查尔斯知道他难以接近,所以邀请他一起喝酒打破彼此之间的冰山。

被漂亮金发女生掌掴,别人都在看他笑话,但查尔斯一句“我尤其喜欢液体交流那段,”让他的尴尬变得风趣幽默极了。

他的论文获得了导师的肯定,查尔斯激动的跳了起来。

他得到了爱情,和他分享,查尔斯高兴的说“看起来每个人的审美都不相同。”

演讲前他遇见了查尔斯,查尔斯体贴的说“看起来某人需要个抱抱。”

他被医生抓捕时,查尔斯的眼睛里都是不可置信,而在谈话室,他看到的查尔斯痛苦的流下了眼泪……

――

查尔斯其实是他对汉森的认可。他不能否认汉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对手,和他不同的是汉森的优秀除了天赋和才华,还有出众的社交能力。而他,相比较人和事,他更擅长的是处理事件的能力。他一直在学习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秘诀,可他毫无这方面的天赋。

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查尔斯和汉森外貌上很相象。至少对我这种记不清名字还对外国人脸盲的人来说,第一次观看时我大概是在30分钟左右才分辩出来他们不是一个人。另一方面,就是纳什对汉森所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自尊心,他不愿相信自己会输给汉森,却又不得不有这方面的担心,这让他非常焦虑。真实的汉森对纳什是稍微有点攻击性的,这让他反感又恐慌。所以,他幻想的浪子室友对他简直是知己一般的存在,他能洞悉他的懦弱,并给予激励,洞悉他的敏感和蹉跎,他和他不分彼此,无需掩饰,也无需解释,只要他需要,那个他就在。

其实他很想和其他人一样做汉森的朋友,可他做不到。所以,他幻想出一个绝佳室友,他会说“你是对的,他们所有人都是错的!”

他会无条件的支持他,是他在光明之前的黑暗里唯一能够紧握的一双手,如果没有查尔斯,或许他还等不到博弈论的锲机出现,便垮掉溃败在失败的阴影中。

还有一个论点是,在两个人第一次下棋,纳什失败后,汉森在他身后举起左手高声叫喊:“看!这就是伟大的约翰纳什”!时隔多年,汉森成为了系主任,他来恳求他可以在校园里走一走,却因为没有身份证而导致情绪失控,这一次,汉森抱住了他,他给了他安慰,使他稍微平复了心情,而在他离开时,他所幻想的帕澈用同样的语调同样的手势说了相同的话:“看!这就是伟大的约翰纳什!”

不同的是汉森从排斥到接受了他,而幻想的人物却从接受到排斥了他。

除了他的妻子劳德,汉森与他而言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尽管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不仅是他的对手,还是他想成为却永远不可能成为的人。

假若汉森是太阳的炙热和热烈,他就是星星的冷清和寂寥。

――

从电影一开始,纳什的言行举止就会让我们区分出他不是一个正常人。正常人的范畴很笼统,又含糊,但他就是有那么点让人觉得怪异的地方。通篇看下来,不得不佩服纳什的扮演者,在某些细节的刻画上,他是第一次让我确切意识到外国电影里人物的演技堪称炸裂。

新生入学的酒会上,纳什用一个玻璃杯,让对面同学的领带变得异常糟糕。而他的开场对白也是糟糕透了,上来就说内心最真实的看法,对一个陌生人说贬低的话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紧接着汉森出场,把他当成了服务员,而他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否定对方成绩时微微低头,右手在额前快速的抖动。离开后,他独自一人站在场地中央,别人三三两两的都在攀谈,唯独他拘束拘谨无所适从的左右回看。

帕撤在秘密基地对他说:“在我看来,你是天生的解密专家”。他的表情是稍显羞赧却很高傲的笑。嘴角很快的扯了一下,作了笑得表情,又迅速回复正常,一脸严肃认真。这一段堪称惊艳!

精神病园第一次见面,劳德在打断他话后他的嘴唇还在不断翕动着。

和幻想人物说了再见,决定不再和他们交谈后,又一次遇见查尔斯,他忍住不和查尔斯争吵,很细微的动作,手里拿的书抖了都,紧转身离开,双手颇有些气急败坏的又抖了抖,脸部表情是隐忍的怒气,嘴巴紧抿着,浑身充满了气急败坏和无力感。

当他的心情处于兴奋或不安时,他的脸上总有一种女孩似的羞赧。并不显得变态,而是让他显得非常腼腆、内敛、敏感、自卑。很好的切合了人物性格和心境。

劳德第一次办公室约他吃饭的时候,纳什的表现先是骄傲,神经质,又想展示自己的魅力。一开始有点无所适从,双手不知道该怎么放,然后是紧张的右手在额前抖动,接着是故作轻松的展开双臂,最后是傲慢的说出一句“不知道你是否能懂。”可在劳德的注视下,他所有的骄傲溃不成军,开始像女生一样拨弄着自己的头发,把耳边的头发一次次的向后梳理着。通常来讲,这是女性害羞的动作,就像他第一次约金发美女时,尴尬促使金发美女做出了同样的动作。他一直在说怎么学习人际交往,看来果然是。虽然有点搞错了男女对象,但心理描述还是恰如其分。

第一次治疗时,医生在窗户外面对劳德解释,纳什很乖觉的接受被约束带绑在床上,他的眼角通红,眼睛里是痛苦和茫然,他缓缓流下的那滴泪,配合着医生的话:“他所珍惜的既没有消失,也没有失去,而是从未发生过,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这一幕让观众无法不动容,联想他把手臂的血肉撕开,翻找被植入的镭射管,那该是多大的疼痛,可他只是单纯而茫然的说:“它不见了,找不到了。”他感受不到身体上的疼痛,因为精神上的折磨更痛苦。

――

还好他的爱情,他的劳德是真实的。在劳德眼里,他温柔,细腻,体贴,虽然不善言辞,却幽默,浪漫。大概所有的女性观众都会对画星星那段念念不忘吧。

而全篇我认为劳德最美丽的时刻,是纳什在大学发疯回到家后,纳什动了去精神病院的念头,而劳德摇了摇头,说“明天再试试。”那一场简短的谈话里,劳德美的动人心魄。并不仅仅是台词的缘故,而是那一刻她真的美艳到不可方物。

而打动人心的台词是在纳什第二次发病,本来决定送他去医院,可最后她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她抚摸着纳什的脸,还有他的心,温柔的说:“我应该相信会有非凡的事发生。”

――

关于纳什的崩溃,其实也早有预兆。

从与帕澈会面肯定自己的间谍身份;到酒会上第一次怀疑有人在监控自己;第二次是投放第一封信件时外面有辆车经过;第三次是结婚,他很珍惜这份幸福,所以更加恐惧失去它。所以有了后来的开枪追逐,彻底崩溃。

而到真相大白时,我们才知道那辆车,那个人,原来是阿苏。

第二次发病的原因是因为他无法正常工作,无法照顾孩子,还有无法回应妻子的需求。区别与第一次对荣耀的渴望,这一次他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功利性。他只是想证明自己没有疯,再一次看到帕澈,他说“我太害怕你是假的了。”也可能因此他才终于分清了现实与真实。

镜头里不断闪回的小女孩,时间似乎未曾对她有半分影响,他冒死拦住妻子的车,告诉她,他终于分辨清楚了。

――

他的一生,似乎早已被人看穿。第一次与查尔斯在天台上喝酒时,他曾说他的小学老师说“他有两颗脑袋,却只有半颗心。”

两颗脑袋,一定有两个成年人:查尔斯,帕澈;半颗心:未成年人,小女孩。

他们都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查尔斯第一次出现说:我就是你的浪子室友!第二次出现时说:“你的浪子室友回来了。”他意气风发时,查尔斯消失,他需要倾诉安慰时,查尔斯出现。这个人如此的重要,即使步入老年,他还记得当初对方所说的话:“你多久没有吃饭了?”查尔斯曾经用这句话缓解他的焦虑,而他用这句话缓解晚辈的偏执。

他一生收获为数不多的善意,可每一份,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纳什说:“你以为我们的梦,噩梦是怎样的吗?难道一直用痛苦饲养它们。他们是我的过去,其实每个人都被过去所缠绕。”他的经历就是一个传奇,与其说是用意志去战胜了疾病,不如说是他终于对这个世界释放了自己。他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纳了别人的优秀和功绩。纳什,终于学会了与自己和解,对世事淡然一笑。他用事实证明了“人因肉体而脆弱,又因精神而坚强。”

――

年迈的纳什看起来甚至是可爱的。他向学生征询“托马斯金”是否真实存在那段太搞笑了,而在受邀去喝茶时,他嘴里不停念叨着没用的话。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紧张。

他曾经问托马斯金“我是不是刚刚跨过了紧挨着愚蠢的正直边界”。托马斯说“当然不是。”

当然不是,他用一生证明了人类无限的可能性,证明“奇迹”这两个字在被创造的那天起,就代表了非凡的事件一定会发生。片名《美丽心灵》,在第一次观看时你会觉得是用来描述劳德的,可第二次观看,你会发现他也用来描述纳什。为了做一个正常人,纳什付出了很多:他割舍了友情,使命感,狂热的追求,还有对自身梦想的放弃。

人很喜欢拥有,但重要的放弃,谁都无法轻易做到。

――

纳什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颁奖台上他睿智又儒雅,感激自己的妻子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是她的爱拯救了自己,成就了自己。而后,高大英俊的儿子出现,他与妻子依旧恩爱如初,那三个幻想的人依然在。他已白发龙钟,而那三个人还是最初的模样。他选择忽视他们的存在让自己看起来是一个正常人,可实际上也是他们的存在,让他觉得自己从来不是一个人。他们即是阻碍,也是助力。

无论曾经经历了怎样的挫折困顿,可整个人生,终究还算是圆满,即使是旁观者,也深感荡气回肠。

――――――――――――――――――――

以下为不想知晓的真实,会对影片本身观感产生巨大冲击,可以选择不看。

无论是查尔斯,还是汉森,都可以看做与纳什年轻时同性恋倾向的映射。他曾经说过,他曾与两个男性有非同寻常的关系,一个相互吸引,一个从最开始的朋友发展到更进一步的关系。

现实中他曾经被辞职,也是因为此。

纳什曾有一个私生子,他曾经抛弃过一个女人,最终迎娶了劳德。私生子的精神健康,而与劳德的儿子却遗传了相同的精神病,并且不是在哈佛上学,而是普林斯顿。

片中阿苏对劳德的关心,可以映射现实中劳德在与纳什离婚后,曾经与另一位数学家有过短暂的婚姻。

真实里劳德很早就与纳什离婚了,尽管后来他们又复婚。不可否认的是即使离婚后,劳德依旧承担对纳什的照顾。虽然并没有电影中那样恩爱。可我们应该理解,照顾一个精神病人,或许是两个,会把一个普通女人所有的温柔都杀死,她能守住婚姻里最初的承诺已是人性最大的善。

纳什并没有发表诺贝尔获奖感言。在另一个小型聚会上他曾经不满和他人共享同一个奖。没关系,我也这样认为。

真实的纳什的确没有什么朋友。他的性格缺陷达到了不能被人容忍的地步。

纳什关于冷战的言论后来被证实是真的,可在当时他的言论却被认为是疯子。所以,一个具有长远预见和精准计算的人,被所有人认为是疯子,到底谁疯了?说到底不过是人对最坏结果的恐惧罢了。

有几次重要奖项都想颁给纳什,可因为他的精神状态都放弃了。这在我看来不公平,他的博弈论成为众多领域的研究发展对象,可这个人明明活着,许多人却认为他死了。

直到纳什获得了诺贝尔奖,周围人对他的肯定,才是他精神渐渐好转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我们对待精神病患者的排斥心理是否会给予对方压力,加重对方的病情。社会该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少数群体,始终是一个无法用模式去规范的命题。

从以上种种,可以用另一个角度却看待电影,美丽心灵,也可以说是导演,编剧,他们用最大的善意,去呈现一位伟大人物的平生,抹去种种不完美,让那位对世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可以用和蔼体面的姿态留存于世。

不过,即使知道了这些真实的不完美又怎样?时间终究会为我们选择什么会留存在脑海,记忆,总会留下最美好的。这是大脑的选择。

而对那些喜欢在伟人死后,报道生前劣迹的人,下面一段话说的非常好: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

  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生前议论悲与喜,死后莫论是与非。用中国话来讲,叫做:死者为大。

ps:同是描述大学,《美丽心灵》让人对普林斯顿大学无限敬仰,《无问西东》却一言难尽

 3 ) 《美丽心灵》——一个伟大疯子与欲望的博弈

如果不是为了周三的博雅课考试,我想我不会关注这样一部电影:美丽心灵。虽然早就听说这是一部怎样怎样被荣誉光圈环绕的片子:8项奥斯卡提名,夺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女配角4项大奖。不过单单是它的中文名字就让我失去了兴趣,我以为这会是一部平淡无奇单纯讲述人类善良博爱的电影。我不得不为自己的自以为是道歉。
 
A Beautiful Mind,在看完电影之后我思考着是否能够换一种理解。因为曾经听到有人说所谓的“美丽心灵”旨在赞扬Alicia是多么坚强刚毅,对自己换精神分裂症的丈夫不离不弃,扶持依偎,帮助丈夫战胜病魔,重回正常的生活轨道。或许,我以为,这是肤浅与牵强的。想想看“mind”可解释为“心灵”,亦可理解为“头脑”,如果用来形容John Nash的超出常人的天分,是不是更为贴切?
 
故事的开始仍是语调平淡的叙述:Princeton,智商超群的大学生们。我们的主人公,John Nash,和所有初入大学的学子一样,相信自己的天分。他确实有这样的资格,因为,他真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他有符合天才的所有放浪与随性。他恃才傲物,不去上课,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在窗户的玻璃上涂写繁复的公式,在校园里旁若无人地观察鸽子的争食,画下谁也不明白的图案……然而不幸的是,他也有天才所有的弱点:敏感、脆弱、神经质。他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出人头地。然而和所有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一样,他只是个惧怕失败的内心虚弱的人。这么多的渴望其实是一个源头,他内心最深处的欲望的源头,这种欲望如此强烈,如罂粟,让人上瘾,醉生梦死却欲罢不能。
 
John Nash希望自己是一个英雄,用自己深爱的数字和逻辑拯救世人。Narcissus,爱上的是自己的倒影,而我们的Nash,爱上的是自己的天分。然而当这种爱被冠以救赎世人的野心的时候,就显出了太多的自私与伟大。巧妙的是正如他的“博弈论”,同样是研究在个人利益达到最大时,给予团体最大的利益。
 
荒谬的是,这些所有能够证明自己价值的,或是“最高机密”,或是植入小臂的电子密码器,或是总戴一顶圆帽的Big Brother,他们没有消失过,没有退色过,没有远离过,他们只是,真真切切地,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他们根本不存在。电影中有一段是Nash将手臂划破浑身是血地倚坐墙壁,Rosen医生问他在做什么,我以为他试图自杀,然而他只是说,不见了。他以为曾经植入体内的高科技电子密码器,它不见了。Nash的眼神单纯无辜得像个孩子,那时候,我的心就狠狠地疼了。这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大的痛苦——所有的一切,美好荣耀紧张怀念,他们全都是不存在的。于是我只能看到Nash被注射胰岛素,在病床上像羊癫疯一样抽搐,接受治疗。不忍看下去的又岂止有他的妻子Alicia……
 
之所以有幻觉,之所以精神分裂,在我看来,是一种欲望的束缚。Nash知道自己的才能,但却被自己的欲望困扰着,一直一直。所以他没有办法,在真实世界无法获得的东西,他只能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一一寻回。我们只能感叹: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伟大的疯子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疯狂的。正如Nash,在他几欲在幻象的控制下杀死自己的妻子的时候,他意识到,幻觉中的小女孩几年来从未长大,命悬一线,松一口气。
 
电影从这里开始进入转折。如果说之前还有观众还会为究竟是真实还是假象而迷惑不清,会为是否是当今商业大片中惯用的间谍伎俩而摇摆不定,那么,从这里开始,我们就可以安安静静地看Nash如何继续他的生活了,我们的精神分裂也到此结束了。
人与欲望的战争从来都是没有硝烟,亦没有终止的,所以Nash没有办法战胜幻想,这个要求对于一个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太过苛刻了,但是,他学会了忽略。幻想中的小女孩是Nash的虚拟世界中最后的温存,与她拥抱告别带有一丝无奈与不舍,但是从此以后,他就真正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Charles,小女孩,Big Brother,他们只是一旁冷冷地看着Nash,纠缠,却再未得到他的注视与只言片语。“我已经抛弃了他们,他们或许也正想抛弃我。”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Nash必须背负整个世界的嘲笑。他扛下了一切,孤独,无奈,慌乱,然后坚定执着地走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几段感情,Jennifer Connelly扮演的Acilia就不用说了,高贵精致聪颖,细节刻画丝丝入扣,上扬的眉角,凝神的注视,有她的场景就是一副绝美的画面,每一幅都惊心动魄,更不用说这是一位怎样伟大的女子,与自己的“精神病”丈夫相伴终生,不离不弃。在影片的最后,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Nash在人群中寻找到了他的妻子,“I am only here because of you,you are the only reason I am, you are all the reason。”在爱情已成童话的今天,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被感动。另一段感情是Nash与Hansen之间的亦敌亦友的感情。和那位幻想中的室友想比,现实中的敌手多了冷漠,少了关怀。高手之间是惺惺相惜的,所以后来,是Hansen的帮助使得Nash重新有机会进入Princeton,在这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之中找到安慰。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对白,Hansen: You scared? Nash: Terrified. Mortified. Petrified. Stupefied... by you。同样的话语,重复两次,一次是年少轻狂时的挑衅,再一次就是历尽风雨之后的友好与怀念。同样的场景,熟悉的棋盘,总有一些是能够历尽时间的冲刷慢慢沉淀的,愈积愈深。
 
欲念远离,繁华褪尽,Nash也终究变成了了一个老人。他成了Pinceton的传奇,他是受学生尊敬的Professor Nash。当有学生向他提出自己的新研究理论时,微微一笑的Nash想到了自己的过去,于是他只是亲切地问那个年少的孩子:“When did you last eat?”正如当时废寝忘食的自己。回归校园,回归课堂,才是Nash最好的归宿。还记得在Nash年少时,他在学校的茶餐厅看到一个白发老人接受同事的尊敬,接受同事们代表至高崇敬的随身携带的钢笔,从此以后,他就再没有去过那里,那里,其实就是他欲望的初始形状,他内心最深的渴望。人生中第二次踏入那里,却是在Nash的暮年,在被告知得到诺贝尔奖的时候。这一次,他成了主角,摆在他面前的,正是那些钢笔——代表无上的崇敬。影片的前后呼应,我瞬间泪如雨下。诺贝尔奖的获得也是意外的意外。没有了欲念的Nash却得到了认可。此时的Nash没有欣喜,没有若狂,他只是微微一怔,然后轻轻地问前来通知他的诺贝尔委员会成员,你知道,我是个疯子。是的,他是疯子,伟大的疯子。意识到自己是疯子的天才,抛却了欲念,最终站在诺贝尔的领奖台上,成为必须受到尊重与仰望的形象。
 
还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视的,就是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Jr.John Forbes Nash,他21岁博士毕业,他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由于博弈论、代数几何和非线性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被《财富》杂志推举为同时活跃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领域的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可在盛名的顶峰,他得了精神分裂症,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饱受思维与情绪错乱的困扰。往昔才华横溢的天才少年,变成了一个衣着怪异、喜欢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留下些稀奇古怪的信息,成为一个游荡在普林斯顿校园里的满怀忧伤的幽灵。他的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了惟一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震惊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和她的儿子一样,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并且因为在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走上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的领奖台。如今,纳什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并重新开始科学研究。他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但已经不再任教。学校经济学系经常会举办有关博弈论的论坛,纳什有时候会参加,但是他几乎从不发言,每次都是静静地来,静静地走。
 
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提炼了生活,忽视了所有其他融合出一个人的一生。
 
美丽心灵,美丽人生。

 4 ) 一片无人涉足的原始雪原

            一片无人涉足的原始雪原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拥有一片无人涉足的原始雪原,那里飞鸟绝迹,走兽无踪,只有月亮的清辉普照……”
    如此一段独白,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仍留给我初阅时的颤动与叹息:这样美丽的手迹,果真出自一个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女子——弗吉尼亚·伍尔芙?
    精神疾病,一直予人神秘与恐慌的印象,它掷人入深渊,或者,赠人以“伟大”。出于少年的好奇,我归纳过名人与精神崩溃的名单。弑妻自杀的顾城、自诩为太阳的尼采、《白痴》陀斯妥耶夫斯基、钢琴诗人舒曼……多么骇人的名单,似乎越是纠缠于智力迷宫的人,越易陷入思维的纷乱与苦痛;痛,也越发刺激他们穷尽智能,步入智慧最高的殿堂。
    我过去总抱着形而上的观念,几以仰视的角度,膜拜这些走火入魔的前辈英雄。我坚信,所谓“疯狂”的定义,不过出于正常人的角度,正常人的规范,连同情、鄙夷,也是正常人的一厢情愿。也许,在这些被普世疏离的少数人心中,也有着他自己的规范,“一片无人涉足的原始雪原”。
    即便如今,我仍觉得,约翰·纳什(John Nash)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幸福的,炫目的。一个人,能抓住凡世的某样事物,并把它引为自己人生的要义,这本身就是一种引人嫉妒的幸运,即使为之痛苦、疯狂也值得。
    早就听说,《美丽心灵》描述 的是,一位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患有精神病,又经过种种奋斗获得诺贝尔数学奖得传奇,云云。然而,在影片的前四十分钟,我却看不出约翰·纳什这个数学天才有何病症。
   才看了一个片头,罗素·克洛健硕大阳刚得身影尚在屏幕一角晃动,身边女生就转过头来羞涩含笑,低语:“好帅啊!” 罗素饰演的这位天才,不过是有点书呆气、孤僻幽闭,带点神经质,完全是沉溺在自己领域的一狂人。何况,并非无药可救得,他不正与室友查尔斯(Charles)相谈正欢、相处融洽?我们为他欣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我们应该体谅他年少的彷徨与无措。玛丽安·威廉姆曾经说,我们最大的担心不是我们的不足,而是使我们难以循规蹈矩的能力。当你自命天才,心无旁骛,决心为之贡献所有时,面前却冒出了一位足以威胁你的天才少年汉森,除了慌张、焦虑,还有何合理举措?
    因此我们原谅他的古怪,当成功如期而至,他做得多好:争取到惠勒研究所得保送名额顺利成为出色的解码专家,连FBI也聘他担任密探工作……
    一切风平浪静,简直切合生活理想,连恋人也自动登场。然而生活真有至善?一切又在平波暗涌。
    妻子觉察到他的诡异:无端的失踪、慌乱的举止、无故的疏离……妻子拨通了心理医生的电话。但是在精神病房的纳什告戒我们,是苏联密探,是他们的阴谋。
    种种蛛丝马迹暴露:从未拆封的密报、废置多时的“情报室”……甚至大学时期独居这个事实!没有FBI密探,没有查尔斯!居然我们一开始,便是沿用纳什的视角走马观花,游历一个“疯子”的世界。
    你当然惊讶,纳什也拒绝承认他的独立迥异,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所拥有的世界虚幻。原来那个陪你酩酊大醉的人,为你欢呼的人,被你信仰依赖的人竟是头脑的虚无,一时一刻都未存在过。原来自己一直活在孤独与妄想中。这虚幻越是逼真,这承认的挣扎越是艰难。谁愿意承受温存的失落?
    他的疯病再一次泛滥,从汉森的办公室出来,看到这个昔日的竞争者,坐在他过去的工作台前。他一进门,便说:“你赢了。”无限辛酸无比颓唐。汉森凛然:“其实我们没有输。”
    汉森不知道,当他这样风度地解围,当他当初绅士般的认输时,纳什心中的魔障已涌起。汉森不会知道,他这样衣着光鲜、彬彬又礼、八面玲珑甚至友爱关心,给予这位只懂在数学上攻坚的同窗,多么沉重的负荷。
    是的,他内向、狭隘、孤僻、自卑,而汗森是他头顶不能仰视的艳阳;他只是一个受人“唾弃”的疯子,而汉森还是一位活得悠游的“正常人”。他输了,一开场便输了。
   他对妻子说:“那时查尔斯就出现了,我真想和他们谈一下。”其实,幻象的诞生,本为他这样伤痛的时刻预备着,即使为它们包装的真实被撕开了,但要抛开,又谈何容易?这是一个男人的梦:强壮、支持、成就,还有枯燥生活以外的刺激与诱惑。如果是女子呢,又可能幻化成别的形式:也许是一面镜子,催眠自己:“你是最美丽的女人”;也许是一个幻影,哄骗自己:“我最爱的还是你”……全都不外乎他人的认可与关注。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向往光明的缺口,如果纰漏,便只能用幻象来填补。但是,衍变成精神疾病,便可怕了,我第一次感到心寒;如果每时每刻,都得苦苦追问:“何为真实,何为虚诞?是信奉自己还是归依人间?”怎么受得了?
    我敬佩纳什的勇气。他时时遭受幻觉的骚扰,但他已习惯忽略他们,尽最大的心力来重新投入现实这个旷野中。诺贝尔奖,只能算是一项锦上添花的殊荣,真正的桂冠,属于纳什心灵那片虚虚实实的原野,为了不离不弃的妻子,为了凡尘一个爱着心痛着可被触摸得人,他甘愿淹没无闻。这其中,承受着多大得牺牲的苦痛?
    若世界是可被感知的,若意识真实反映客观的存在,若我们眼中的红花绿叶对我们尚未欺瞒,此刻我愿意全心信仰唯物论。
    在写下这些文字时,我的胃部正翻江倒海,即便如此,我也觉得是幸运的,因为我能清晰地指出疼痛的性质、强度和部位;我对头脑所要表达的东西这样深信不疑;面对我微笑嗔怒的人是拥有触感地实在;即使悲苦孤寂,也有着清醒的尖锐。
    虚诞是一种经历。每颗人心都拥有一片茂密苍茫地原始雪原,每只眼睛都能成为一面满足欲求的阿拉瑟镜子。只是镜后,白胡子霍华兹校长对沉溺幻象的哈利·波特说:“不要忘记生活。”
    不要忘记生活,不要忘记为你心痛的人。
 

 5 ) He saw the world in a way no one could have imagined

I was touched beyond words and Love can overcome everything.

Directed by
Ron Howard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John Nash struggles to make a worthwhile contribution to serve as his legacy to the world of mathematics. He finally makes a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 that will eventually earn him the Nobel Prize. After graduate school he turns to teaching, becoming romantically involved with his student Alicia. Meanwhile the government asks his help with breaking Soviet codes, which soon gets him involved in a terrifying conspiracy plot. Nash grows more and more paranoid until a discovery that turns his entire world upside down. Now it is only with Alicia's help that he will be able to recover his mental strength and regain his status as the great mathematician we know him as today.

"A Beautiful Mind", based on the novel by Sylvia Nasar, is the story of John Forbes Nash Jr., the genius mathematician, whose life suddenly takes a turn for the worse when he is diagnosed with paranoid schizophrenia. After fierce battles with his inner self, he overcomes this and returns to win the Nobel Prize in 1994 for his brakethrough game theory in economics that he had been working on during his years in Princeton University in the 1950s.
As a movie, "A Beautiful Mind" is absolutely great (It is so much more, but I cannot find the words to praise it enough, so I will simply go with "great" =). Not only does it have a strong point and an importaint message to the viewer, but it delivers it in a touching and sensitive, partly even humourous kind of way, with the help of powerful actors, a great screenplay and even a few special effects to boost it up. So for anyone whose grown tired of the consant pointless action-movies out there, and instead want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to a character-driven story that might actually bring a tear to your eyes.

 6 ) 不要敷衍生活

也许天才和神经病只有一线之隔,很多时候他们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分明,而类似《美丽心灵》中的精神分裂在多数情况下更是智商超高者的专利。电影需要戏剧化的矛盾冲突,而一个矛盾的人格无疑是姣好的素材,长期以来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乐此不疲的塑造了一系列类似形象来满足观众对高智商人群的窥视欲。    但是毫无疑问,天才也是人,他们人类的情感也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类型片也大多会在把天才吹捧一番之后回归人性,并最终在其救赎之路上实现影片的普世意义。   

《美丽心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对名利的探讨,开场白就是一段《少年中国说》式的激昂文字,让在场的每一个祖国的未来都觉得如果自己在死前还没有开放过就是可耻的。这种强烈的功利主义的暗示不得不说在很大程度上深深地左右了纳什的人生轨迹,让他渴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他愿意竭尽所能,只要这个社会肯定他。威廉帕彻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他正是在纳什不甘心被五角大楼用完就踹的时刻现身的,是他让纳什感到受到重视、遇到伯乐,从此可以一马平川,青云直上。这种VIP式的待遇无疑让他亢奋,让他的虚荣心得到空前的满足,虽然这也可以归因于他一直以来人际关系的失败。所以不论是在上学期间还是服药时期,他最害怕的就是他睿智的双眼“失明”,这滋味就像打断一个运动健将的双腿一样,会让人痛不欲生,更何况这还是他拿出成果的基础。

当你活着的时候,走在路上,你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不是学术精英,不是天才,你过着和别人一样普通的生活,要学会尊重生活。   

天才的真敌人是天才,蠢货的对手也是蠢货,你永远也别想打败的人其实是你自己。你永远也别想敷衍的其实是生活。

 短评

八年前标注了想看,今天在去北京的高铁上看了。我以为的还真不是我以为的,众人给教授钢笔时真的很激动。

7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有你终生美丽

1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他是情商最低的人,但他也是最真实的人。

11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这才是真真的传奇,再好的编剧也想不出来吧。

13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你让我相信还真有感情这回事。

15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你知道宇宙有多大吗? -宇宙是无限大的。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吗? -没有,但我就是相信。 -爱情也是这样的。

17分钟前
  • 苦杏仁
  • 力荐

是的,你必须学会分清哪些是幻觉,哪些是梦,哪些是真实的人生,才可以活下去。

22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高光是Nash内心博弈,用逻辑找到幻想中的漏洞然后出去拦Alicia的那一段。这可能就是天才。还有就是结尾那个幻想三人组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24分钟前
  • kouzi_
  • 力荐

李笑来老师推荐的一部电影。纳什是历史上第一个广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看的时候不够专注,这是部需要安静认真去看的影片,另现实中精神病始终是一个没有最终被解密的领域,治疗的药物对人的大脑损伤很严重,加速度痴呆和记忆衰退,包括影响性欲。他的爱人其实才是最伟大的

28分钟前
  • 别歌
  • 力荐

我的幻觉中有三个人,我虚构出好友在低谷时陪我屋顶畅饮,我虚构出上司证明我所效力的是最伟大的事业,我虚构出小女孩来给予她最单纯的关爱。然而真实的是,我的对手成为我的帮手,精神科医生击破我的幻象,我的爱人一生坚定的相信我照顾我。如果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有通用的公式和逻辑,那么感谢爱人教会我真与理,我的心灵一半是你的手帕一半是我的钢笔。

29分钟前
  • 我即方位
  • 力荐

我觉得你很有魅力, 你对我的主动性说明你对我有同感。尽管如此,传统的信任仍然需要我们在做爱之前进行数多次柏拉图式恋爱。我正在往这方面发展,但事实说来,我真正想做的只是尽快和你XXXX。

33分钟前
  • 小白的山
  • 力荐

幸运的是爱他的女人存在于真实里。

36分钟前
  • 阿猴HOSEA
  • 力荐

幻想又有什么不好,至少多了三个爱你的人。

38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与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很震撼人的传记电影,从中我最大的体会是:做伟人也真不容易啊~~

42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与自己战斗,坚持,勇敢,相信自己。面对一切困境,克服它,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这是人性的光辉之处,这是人超越一切生物的闪光点。

46分钟前
  • 尧耳
  • 力荐

每个孤独的孩子其实都有一个别人看不见的好朋友

49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用精神治好了自己的精神病

50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和近日的《万物理论》相映成趣,皆是饱受精神或生理折磨的伟大天才,以及爱上天才的坚强女人。两部传记片皆淡化传主的道德瑕疵,同时对各自妻子也倾于美化。现实生活中,两位妻子都曾因不堪忍受心生恨意,两对皆离婚。可纳什比霍金幸运,艾西莉亚即便离异也从未放弃爱他,两人2001年复婚。简却另嫁他人

55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我的追求带我穿越了物理、形而上学、幻觉,又带了回来”,顶尖科学家的世界已经足够神奇,何况他还有着伟大的爱情。这部电影不仅是纳什的精彩传记,更是对爱情的崇高礼赞——爱是无限,爱是信仰,爱是一切逻辑和原由。

56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所以说不要学数学,你就是不信邪

1小时前
  • ♣lùlu♣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