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

HD国语版

主演:周迅,秦昊,杜江,张子枫,邓恩熙,边天扬,吴彦姝,谭卓,胡歌,胡昌霖,李春明,穆龙,刘靖宇,高炳然,白素娟,刘思博,常海波,李勇,刘笑语,赵芙丽,建圳,郭德诚,王靖宇,孙萍,李泽宇,仇硕康,艺涵,李昊芳,王子璇,王远达,于建波,张俊宇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你好,之华 剧照 NO.1你好,之华 剧照 NO.2你好,之华 剧照 NO.3你好,之华 剧照 NO.4你好,之华 剧照 NO.5你好,之华 剧照 NO.6你好,之华 剧照 NO.13你好,之华 剧照 NO.14你好,之华 剧照 NO.15你好,之华 剧照 NO.16你好,之华 剧照 NO.17你好,之华 剧照 NO.18你好,之华 剧照 NO.19你好,之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你好,之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生死离别,红颜薄命。告别了命途乖离的姐姐,袁之华(周迅 饰)带着些许落寞的心情和丈夫以及姐姐的儿子晨晨踏上归途。临走的时候,她从外甥女睦睦(邓恩熙 饰)手中接过一封邀请函,这是姐姐袁之南初中同学会的邀请。在久别重逢的老友欢聚环境中,被众人当作之南的之华无法坦然道出姐姐去世的事实。她选择先行离去,途中却又与姐妹俩的旧相识尹川(秦昊 饰)重逢。在此之后,之华以姐姐的名义给尹川写信,重温青葱时代的记忆。与此同时,待在老家的睦睦和之华的女儿飒然(张子枫 饰)接到了尹川的来信,出于对母亲过往的好奇,她们以稚嫩的笔触写了回信。   喧嚣匆忙的电子时代,两代人分出三地,重绘他们逝去的岁月人生……穿越大盜厄夜邂逅骡子国语冲锋九号听见座头市的歌声哆啦A梦大雄的月球探险记(普通话)破戒大师(粤语)亲爱伴侣克朗代克搏击王国第二季秦贼有道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晚期四重奏新假面骑士网者荣耀权欲第三章第二季自杀小队:严厉惩罚老幸运平安谷之诡谷传说糖果区域古董局中局2021食客撒哈拉2005英语尸城两个人一双手老表三贱客鳄妻2爱情谎言大搜查之女深宫谍影狭路相逢完美无瑕布加勒斯特的秘密天龙八部之乔峰传布局(粤语)潜行天下屠夫2大人物拿破仑护航父母旧墨西哥一夜怒放的花儿杀戮本性2023

 长篇影评

 1 ) 如果能呈现自洽的剔透世界,是否接地气这事也没那么重要吧~

1.

坦白说,点映之前我并未对本片有太多期待:

当时曝光的海报里,陈可辛、岩井和周迅三位大佬齐齐出镜,其他的演员却并未出现,多少给人一种一口气把最大的三个卖点给交代干净的企图感,这感觉本身的确很不“岩井”。

预告片透露的信息也卖相不够好:手写的信、钢琴、周迅正经到有一些刻板的念白、人到中年的某种惆怅和落魄......一切符号的堆砌,很容易理解成是看厌了的那种俗套国产青春片的调性,或是照着《情书》写的一次努力接地气却别扭的命题作文。

但坐在电影院里半个小时后,确切说是少时回忆的篇章展开后,我改变了想法:

比起很简单的故事,这是部细节与节奏取胜的电影,非常典型的岩井风。以及极度精巧的结构,许多角色之间都有明显或隐秘的互文关系,将残酷刻意隐藏后的坦坦荡荡的温柔。你若求真,或会觉得这温柔是矫饰,但心存一片琉璃世界的话,会觉得折射处的剔透光芒颇合心意。

至于手写信等过分古早味的事,确实脱离所谓现实生活,但戏做得够好,节奏够稳,营造出一片自洽的剔透世界,又何必过分在意真实与否呢。

至少我完全入了戏。

2.

与《情书》一样,故事本身没什么特别,重点在于观众跟随影中人去寻觅过往情感时心情的每个落点。

事实上我个人并不像别人那么地喜欢《情书》,固然层层揭秘的结构是十分好的,藏在冬季回忆里的少年情怀也是令人熟悉的,但是我太小心眼吧,无论是多年前还是现在,都会把视角和感情带入渡边博子,即便博子对着雪山喊出了那句经典台词,能看出编剧想让她释然,但我作为观者,却始终觉得作为替身的她的情感并未有个好的归处。

我总是会对因往事蒙尘而显得美好的主角感情产生怀疑,却对替身和配角有莫名的同情。我觉得《情书》的故事对博子非常不公平。

而《之华》却是配角与主角交相辉映的故事。

姐姐之南是青春里理所应当的主角,影片的线索里她却被虚写,被处理得像影子。这个人物有纤细易碎的悲剧美。妹妹之南则是一直以来的配角,故事里曾是姐姐的影子,却被实写,她可爱、纯良、一点恰到好处的狡黠,不一定拥有完美的爱情,却有大部分普通人大致美满的一生。

以姐姐的死作为开头,讲的妹妹的生活。《之华》整体结构是姐妹两人性格与命运的一段互文。她们或许根本是一个人的两面。这种经典文学里太熟悉的笔法,被岩井太过熟练地用了一遍,有种很完整的结构美。

3.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段落是,秦昊演的尹川找到之华这里,两个人坐下来揭秘的片段。起初略带喜感,然后电影前半部分的一些悬念,不管是观众心里的还是尹川心里的,这时都得到了回答。当情感的浓度达到最高的时候,镜头突然转到之南的儿子晨晨放飞小鸟,讲出《情书》里的经典台词,表面上塑造了晨晨的真实性格,又似道出此时尹川的心声。这太妙了。

我此时甚至有点莫名地眼眶湿润,好像也并不全是因为剧情,而是为了这个镜头的转接造就的、类似在一出交响乐里听到绝妙的合乎心意的一个小乐章的那种感动。

4

最后说几笔演员。

当然是冲着周迅去的。而秦昊除了假发外都很好。尹川与之华坐下来揭秘的那个段落,他台词上稍微有些瑕疵,但庆幸导演没有让他重演,两个人默契微笑,接着继续讲,这瑕疵反而带来一点生活里有毛边的紧张感,也觉得两个人都真的入了戏。

张子枫反而是片子里是最让人舒服的演员,她每次出现都是十足在角色里的状态,那段与少年尹川在路口的戏,每个无措和希翼的表情都是对的,镜头也很听话地围着他们转,是“多希望我与你才是世界的中心”的心酸无奈的感觉。我起初以为少女的情窦初开是相对好演的,但现在并不容易,她不动声色地表现出一个聪明的小女孩的狡黠与期盼,鲁莽与可爱,期盼与失落,毫无斧凿感,且有种本质上的可爱。

 2 ) 命运的虚线与实线

岩井俊二的影片总是给人很干净的感觉。这干净首先体现在画面上,色彩清淡却不乏层次,构图简单又充满意蕴,尤其是用到极致的自然光,让再残酷的故事都变得柔情。随后则体现在故事上,岩井俊二的很多作品似乎都能归类到爱情片里,但故事的内核却又总是无关情爱,从邂逅到错过,从分裂到和解,兜兜转转,最后总要回归到角色内心的成长。《你好,之华》里,中年之华和中年尹川在同学会上相遇,如此俗气的重逢,却没有发展出狗血的爱欲纠葛,情感深刻却不黏腻,清新又不矫情,真是干净极了。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启用的都是中国演员,讲着普通话台词,但《你好,之华》给人的感觉依旧很日系,是标准的日本文艺片配方——考究的长镜头,清澈的打光和布景,细致入微的情绪,点到为止的男女之情。取景地是颇有日本味道的大连,在岩井俊二的镜头下,竟都有了几分北海道的感觉。大连是个可以让灵魂停下来充电的城市,湿度恰当,阳光充足,上空时而漂浮着浅白的海雾,街景复古又不乏时尚,最适合生产暧昧的情愫。观影前,会隐隐担心日本导演的中国电影难免水土不服,看罢电影后却松了一口气,台词自然,故事贴近生活,并没有什么违和感。映后交流会上,岩井俊二也说,为了拍出更贴近中国人的电影,他曾骑着自行车在大连的大街小巷反复穿行。

几年前开始,影视剧掀起忆青春热,初恋情怀一时间成为八零后、九零后的集体记忆。《你好,之华》也在追忆往昔,也在讲初恋,却并不刻意怀旧,影片把目光放在了之华——女神身后那个平凡的妹妹身上。之华是之南的妹妹,从小活在姐姐的光芒之下。姐姐成绩优秀,外貌娇美,又是学生会成员,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身为妹妹的之华对此既自豪,又自卑,和暗恋的男生尹川在一起时,制造的共同话题也都是姐姐。她给尹川偷姐姐的照片,充当尹川的信使,践行着情窦初开的少女才会有的成全之举,傻气、卑微却壮烈。尹川爱慕之南,给之南写了很多情书,每一封的开头都是礼貌又热情的“你好,之南”,而之华和观众从始至终都在等一句“你好,之华”。

总是被当成绿叶,再粗枝大叶的人也难免失落。一定有无数个时刻,之华渴望成为姐姐,享受被众人目光包裹的感觉。她不是没有机会在同学会上宣布之南的死讯,但是被误认成姐姐这件事让她高兴得忘乎所以,微小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儿时的愿望得以短暂成真,于是干脆将错就错,在四十多岁的年纪终于过一把“女神”的瘾。灯光从头上倾泻下来,她瑟缩着肩膀,双手发抖,讲话结巴,一双大的出奇的眼睛里几乎要溢出光芒。

中年后的之华对尹川是否还有爱恋之情?不好说,也不重要。文章开头就讲过,岩井俊二的故事之所以干净,就在于表面讲爱情,内核却总是无关男女情爱。这样恰到好处的分裂与疏离,让影片中的角色变得轻盈。他们为情所惑,却又不成为感情的囚徒;他们用情长久而专一,却又不会任其发展为愚蠢的执念;他们没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孤勇,而是把这份珍贵的感情当做穿墙术,让自己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柔软地穿梭。

之华重遇尹川后,开始冒充之南给尹川写信。手机被摔坏是她选择手写书信这种原始通讯方式的起因,但更重要的是,书信因时效性低这一特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反而充满了仪式感,它更加私人化,更加令人期待。之华主动放弃网络通讯工具,实际上是主动选择暂时从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里掉队,因为掉队,她反而获得了某种表达的自由。与其说之华是在尝试与尹川重建联系,不如说她是在灰暗的现实里凿壁偷光,这凿出的孔洞很小,透过来的光不足以成为生活的光源,但是可以用来神往,用来憧憬,这对一个中年人来说已经足够奢侈,所以她一封接一封地写,写家长里短,琐碎心事,一个字一个字地将自己从庸常现实中救起,却从不期待尹川的回信。

映后交流会上,有观众问岩井俊二心目中的青春是什么。他说,青春就是一次邂逅,一个瞬间,一些回忆吧。这些答案其实早已写进了他所有的作品,青春是永恒的主题,初恋是挖掘不完的宝藏。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黯淡苍白的,但有一些人,一些片段,却能将这灰扑扑的日子点石成金。“闪回”是个电影术语,却充满了美感,往事介入现实时,仿佛有光闪烁。因此,片中从没有出现成年后之南的形象,观众所见,都是存在于主角们记忆中的浑身发光的少女之南。之南不再只是一个角色,她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传说,她与故事中那些人的灵魂发生碰撞,并悄悄地在他们命运的地图上画下了虚线。而之华,有血有肉,脚踏实地,她沿着姐姐埋下的虚线找到了尹川、睦睦、晨晨、飒然,找到自己,并切身将虚线描成了实线,从姐姐身边的配角活成了自己生活里的主角。

因为故事以书信为线索展开,因此不少人称此片为中国版《情书》,但实际上,《你好,之华》并不是《情书》的翻版,两部电影在故事与角色塑造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情书》描绘的是初恋,更轻盈,更纯粹;《你好,之华》除了讲述初恋情结,还试图探讨生死、家庭、抑郁症等沉重话题,悲伤气息绘挥之不去。距离《情书》上映已经过去二十三年,《你好,之华》很像是岩井俊二对自己二十三年来作品的一次回顾。熟悉岩井俊二的影迷,很容易就能在片中找到其旧作的痕迹。似乎《你好,之华》的选角都在有意和他过去塑造的形象靠拢。年少时的尹川多少有点像《情书》里的柏原崇,年少时的之南身上有很多《花与爱丽丝》中苍井优的影子。唯独周迅,独一无二,她不像任何人,任何人也不像她,在岩井俊二的镜头里,她自然且自由,怎么看都好看。

周迅出演此片时已经四十四岁,身上有明显的时光碾过的痕迹,但依旧轻盈灵动,脸上不加遮掩的皱纹非但不触目,反而越看越觉得优美。她出道至今,情感历程坎坷,却不因此在脸上增添一缕怨恨的线条,而是把每一道皱纹都变成了岁月颁发的功勋章。在这个年纪接下之华这样的角色,时机不早不晚,很像一场奇妙的缘分。许多时候,会恍惚感到周迅与之华合二为一,她们共同经历喜怒哀乐,共同洗净铅华,共同在四十多岁的年纪里重新让自己的生活闪烁光彩。无论是周迅还是之华,都在向观众展示,成长是美好的,老去也是优雅的,正应了海报上的那句宣传语,“愿你活成最好的样子”。

什么是最好的样子?影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暗合了片中反复出现的之南的毕业致辞——这样模糊的状态也很好,让人充满期待,让人觉得“我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就像大连上空薄薄的海雾,暧昧不明,但雾散之后,或许是更加明朗的风景。

 3 ) 错过,是一件需要慢慢接受的事

看完《你好,之华》的刹那,是恍惚的,这种恍惚感延续到整场映后的见面会,直至散场。

印象中,岩井俊二通常是纯粹地聚焦,很少将格局铺设地那么庞大、主支线又如此散落。他在《之华》里采用了《燕尾蝶》般的大型群像架构,以十分冒险的方式不断地更换人物重心,来完成对群像的描绘。而其中“时空信息传递”、“替身与错位”等元素构成的人物间的互文与观照,看似是《情书》的反面,实则挖掘的是代际与家族志的空间

周迅饰演的之华,因为姐姐之南的突然自杀身亡,选择代替姐姐参加同学会,却意外遇见年少时的倾慕对象尹川(秦昊),尹川在同学会中途跟随之华逃出,两人因此交换了联络方式。

这场邂逅产生的能量,蔓延了整个冬天,这个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各自展开各自的故事。过去与现实的交织,让记忆在不断涌现的书信、小说中回暖,之南生前的秘密随之被一点点揭开。

在这个故事里,人到中年的之华承担的是穿针引线的角色。她平凡、温良,并抱有着尚未殆尽的几分天真;她期待被发现,也引导着所有人去发现。周迅很好地代入其中,演出了她丰富而细腻的内心活动。

而更多的爆发点,则来自于张子枫饰演的少女之华/周飒然,以及邓恩熙饰演的少女之南/袁睦睦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分两类,而在“纯爱向”的这类电影里,他很少对爱情进行直接的刻画。他常常的做法,是把这层暗恋的情感藏匿在日常中,来更多地表达“错过的美好”,尤以《情书》和《四月物语》为代表。

在这两部电影中,朦胧的爱恋似乎永远不能被说破。深藏不露,才能在最终予人落幕时刻的美感和以岁月为诗的怀恋感。《你好,之华》在延续的同时,却又打破了这一点。

专门说说全片对我来说最动容的一段吧,关于少女之华那几场失败的告白。

她喜欢上了中考前转校来的尹川,但尹川却委托之华,向她姐姐之南传递情书。在不断旋转的镜头中,之华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开口,犹疑、难过、委屈、故作开怀般的不在意,迅速地在她的脸上出现着。她背对尹川,迎来了人生第一场未曾开口便以失败告终的告白。张子枫在表演这段时没有用多少表情,便自然而然地把人物即时的复杂感受有力地传递出来,令人设身处地。而之后的几场戏里,她的表现更是令人咋舌。

之华没有把那些信递给姐姐,而这终于被尹川识破。当他去找她讨要说法时,巨大的愧疚仿佛麻痹了她的四肢,让她只能机械地重复着道歉。之华想要道出实情,却无法做到,终究偃旗息鼓。这是第二次未曾出口就失败了的告白,她意识到自己也许已经把“最后的可能性”都葬送了。

没有退路后,之华选择把那叠情书全部交给之南,然后当面去找尹川,交给他一封卑微却又带着“最后勇敢”的情书——“我喜欢你。我们能做朋友吗?”之华的第三次告白,包裹着一个少女害怕失去的恐惧。她把自己的心意全然裸露,但还是不敢有所奢求,只是想成为一个朋友,却仍旧是失败了。

遥相呼应的是,在临近结尾之时,电影才告诉我们,周飒然想要留在老家的原因,只是因为怕到了开学时看到同桌,掩饰不住自己的心动。

这个原因朴素、真实地有点好笑,却又莫名地和少女之华的心事联系到了一起。这段情感对当时的她们而言,都是天大的事——该如何选择面对,如果犹疑,是否就会错过;如果错过,是否就会后悔。

这是岩井俊二在《情书》中就使用的,通过设置“镜像”来反观人与人之间、不同时空的自己之间的关系。

观众在每个人的生活里,不仅在寻找着影片开头设立下的“之南为何会走向自杀”这一悬置的疑团,同时也在寻找着每个人被“他人留下的痕迹”所默默影响的人生。如《挪威的森林》中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之华的痛楚、之南的自杀,都是错过。它们最终既化为一道道诉满失落的涟漪,又化作漫长冬日里的一点暖阳。放映结束之后,大家似乎都无沉沦之意,反在追问岩井俊二,何谓“最好的自己”。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所给予的愿景:

我们的人生由错过组成,常常不能如愿,每个人都总要被迫长大,面对自己童真的失落。

但学着继续向前走,总还是能够看到不同的光亮。

 4 ) 这难道不是一部矫情到了极致的影片吗?

关于这篇东西没想到引起网友那么大争议。所以后来我又写了一个升级版,强调我为什么要求这部影片也是需要基本逻辑与动机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点击这一篇:

一鸡两吃,江郎才尽的岩井俊二就是这样消费他庞大的中国粉丝的

//movie.douban.com/review/9760098/?tab=likes#likes

先申明一下,我大概是个理性派人士,下面的评论全部基于剧情的逻辑问题而产生的质疑。所以杠精闪开,别胡乱攻击免得被拉黑。

在我看来,岩井俊二这部新片完全矫情得无以复加,故事上就充斥着无数的BUG,压根不可能在中国成立。

趁着刚看完还记忆犹新,赶紧先写下这些bUG吧。

1、故事从姐姐之南去世后,妹妹之华去参加姐姐的同学会开始。没有提姐姐和妹妹是否一个年级一个班的,但姐姐妹妹不是双胞胎应该没错。所以姐姐的同学会,为什么大家会把妹妹错认为姐姐的?只能认为周迅是刻意冒名参加同学会了,那么请问周迅的动机是什么?冒名顶替姐姐参加同学会很好玩吗?是一个四十以上女人会做的事吗?而且这也是很容易被同学们戳穿的事情,随便聊一下同学往事就露馅了。

2、要说只是为了再和秦昊扮演的尹川发生点什么,她怎么确认尹川一定会来?而且尹川她还能认得出来?或者说尹川就能认得出她来?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初恋能让一个四十多岁女人不惜冒名顶替,不惜隐瞒姐姐死讯去撩三十年前的暗恋对象?她现在的老公人设是一表人才的杜江,哪里让她不满足了?只能说岩井俊二完全不懂中国女人的心理。

3、秦昊同学会上追出来给了周迅一张名片,任何一个正常的现在中国女人,都会以邮件的方式联络吧?怎么会使用信件这种古老的方式的?不知道平邮的丢失率很高吗?好吧,你要说之华这个角色就是想要慢慢地撩秦昊,那我也勉强接受吧。

4、然后戏演到一半的时候,秦昊这边,忽然爆出他其实从一开始就知道周迅不是之南,而是之华。好了,请问一个从来没有喜欢过妹妹的人,甚至可能还是讨厌妹妹的人,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陪她演那么长一段戏?这可不是心血来潮可以解释的,因为还情深切切的回了那么多信。这样的男人心理我也是无法理解。

5、然后是杜江,作为周迅的老公,他已经和周迅生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张子枫,两人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吧?在周迅同学会后偷看手机就算了,还因为一条暧昧短信就发飙砸了手机,这哪里是中国老夫老妻的做派?新婚夫妻这样做还可以理解,那也得是杜江人设是小肚鸡肠才行。这个桥段看着就是扯淡。

6、然后是两个小辈,都应该是9000岁的人设了吧?起码的礼仪应该是知道的吧?收到寄给已故母亲的信件,拆开看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个家庭没有父亲,但是假托母亲的名义回信就断断无法理解了,正常的情况下,不是应该直接以女儿的名义回信,然后告知真相吗?即使是在张子枫的怂恿下,之南的女儿也断断不可能如此添乱,既不符合角色的性格也不符合角色的逻辑。

7、秦昊其实在大学阶段是已经和之南成为情侣了,然后被胡歌横刀夺爱,为什么秦昊当时没有去追回之南?之南又是凭什么被胡歌笼络,即使是家暴也不挣脱的?而从秦昊的人设心理来说,已经成为过伴侣的之南断断不会还耿耿于怀,搞得好像之后三十年一直独身一样,不觉得这样的人设很假很纸片化吗?

算了,也是不想吐槽了,总之这片子里面的槽点不要太多,数不胜数。周迅、秦昊、杜江都是好演员,还有剧组中其他老的小的,都是表现出色,尤其是两个小演员,演少年尹川的边某某与演少年之南的邓恩熙,无论表情还是肢体表演都拿捏精确表现到位,但那么多优秀的演员,在岩井俊二的努力下,在如此不合理的剧本塑造下,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打造了一坨看上去华丽的。。。。。

我真的很难明白,在这样一个完全是中国演员组成的剧组中,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指出剧本的不合理之处,这整个故事明明就是一群披着中国人皮的日本人才会做的事情啊,完全不是中国人的故事好吗?周迅、秦昊在表演的时候难道完全不动脑子吗?监制陈可辛也是完全没看剧本吗?陈可辛好歹也是拍了那么多年大陆的现代戏了吧?

联想到刚看的NHK纪录片《活出树木希林》,里面展现了一个细节,树木希林在拍摄《小偷家族》的时候,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奶奶这个角色可以容忍这个家庭不断有新的陌生人加入进来,她对是枝裕和说她想不通,问了利利弗兰克,也说不知道。是枝裕和在听到这样的反馈后,才加入了奶奶去前夫家要钱的段落,并且籍此将奶奶的前史背景全部补充进去。为什么《你好,之华》中的周迅秦昊就没有这样做呢?

说真的,我真的很难接受这样一个江郎才尽的岩井俊二。这样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空壳电影还是别在中国输出了,平白糟蹋了中国那么多好演员。

以上。

 5 ) 《你好,之华》是中国版的《情书》吗?

岩井俊二和村上春树或许是中国文艺青年最熟悉的两个日本文艺符号。《情书》这部近乎完美的青春绝唱我自己也看过许多遍。

“岩井俊二+周迅+陈可辛”、“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华语电影”,这些自然是让国内文艺青年异常兴奋的标签,但日本导演能否适应中国水土,之前还是有些疑虑的。

不过随后,今年金马奖入围名单公布,《你好,之华》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周迅)、最佳女配角(张子枫)和最佳原创剧本(岩井俊二)三个最有分量奖项的提名,这说明电影在编剧和表演层面上是可圈可点的。

事实也证明了金马奖的眼光。坐进影院,开场音乐响起的一刻,对岩井俊二水土不服疑虑立即消除了。

在本片中,周迅不再是《如懿传》中靠一个人的演技苦撑的大女主,无论是她扮演的之华,还是张子枫诠释的、在姐姐的美貌和能力阴影下的“猪猪女孩”,以及秦昊的失意作家和胡歌演的渣男等等,所有人的演技都在线。

虽然《如懿传》和《你好,之华》都是下半年才上映/上线的作品,但毫无疑问,今年可以称为“周迅年”。

周迅作品产量很低,但她在每一部中都能树立一个个性鲜明的经典形象。与以往相对架空的形象不同,这次她终于有了一个足够“日常”的角色。从夫妻吵架、照顾家庭的琐碎,到几场情感戏她都完成的特别到位。

在电影一开场她的表演就非常动人。在之南的葬礼上,岩井俊二给了周迅本片的第一个面部特写,她面色哀伤、憔悴,情绪低沉,整个眼睛是刚哭过的那种真实的浮肿,而这个浮肿明显不是化妆带来的效果。

从电影海报版面的均匀分配就可以看出,《你好,之华》其实是一部群戏。由于清新的气息和涉及到几代人的感情故事,所以有人把《你好,之华》定义成岩井俊二式的“青春片”,这其实不太准确。

青春片大概有两种类型:讲述个人成长与青春悸动的纯爱类青春片;以及“解构”前一种青春片的“残酷青春”类型。在华语片中,《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蓝色大门》、《闪光少女》等属于第一种类型。

而岩井俊二的电影,虽然画面清新,但内容上远比纯爱类青春片更沉重,他所刻画的始终都是“残酷的青春”。这一方面源于他本人(或许也是日本人)对死亡的迷恋,另一方面是,他习惯于把个体放置在更宏大的时间性和时代性背景中。

《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梦旅人》,他的每一部剧情长片几乎都被死亡和哀悼的阴影所笼罩。《花与爱丽丝》或许是通俗意义上的纯爱电影,但他随后迅速拍了《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把死亡写在了片名里。这样说来可能只有《四月物语》算是比较纯爱的题材。

《燕尾蝶》讲述的是日本“后工业”时代废墟中的青春、爱欲和死亡的故事;《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关涉网络时代个体的孤独、伤感和残酷。

《情书》更是一个经典的现代人精神寓言。尽管我们把它当做一部爱情片来看待,但片中没有一个人曾经哪怕片刻得到过互相喜欢的、对称的爱情。用戴锦华在《电影批评》中的总结来表述:

“秋叶茂深深地爱着博子,博子却无法忘怀男藤井树,秋叶茂的女弟子绝望地爱着老师,却深知自己没有机会取代博子。少年树曾绝望地试图引起少女树的关注,……但当女藤井树终于了悟并怀抱着同样的爱时,男藤井树却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小樽的邮差显然爱着女藤井树,但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加上年迈的、逐日与电子游戏机为伴的爷爷和中年丧夫的母亲。这几乎是一个被孤独者所构成的世界。”

正是这份岩井俊二独有的情感错位,以及作为线索串联全篇的书信,让国内观众误以为《你好,之华》是一部中国版的《情书》,但实际上,导演只是借用了情书中的若干基调和元素,虽然同样是关涉悲伤与遗忘,回忆与自我寓言,但两部电影的视角却不尽相同。

《你好,之华》是不是《情书》的中国版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电影中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完成度;二是它与《情书》在内蕴上的差别。

本片并未局限于为中国观众量身一部中国版的《情书》,因为它无论从色调还是镜头语言上都延续了岩井俊二一贯的特色,没被完全被大连的东北风情裹挟。

岩井俊二在采访中也透露,场景、道具等“本土化”方面的工作,他都全部交给中方的工作人员来处理。也就是说,中国元素并不是电影的绝对中心。

换一个角度来说,岩井俊二的意图不是要书写中国人的青春,而是释放一种更为普世的能量。典型的日式青春是岛国特有的那种孤独、绝望、后现代的、向死而生的青春;而合乎逻辑的中式青春大多带有“被政治化”的时代色彩。《芳华》、《阳光灿烂的日子》,包括《中国合伙人》才是中国人的青春,因为我们的青春里必然印刻着那些动荡的时代、热血的时代以及改革开放的时代所特有的痕迹和底色。

其次,与《情书》单线条的爱情片式“自我发现”路径不同,《你好,之华》的视角是“亲情的”。

这一点导演在开头就已经用镜头语言点明。

在《情书》的开场,博子仰望“天国”中的藤井树后,在长镜头注视下缓缓走远,消失在镜头里。而在《你好,之华》中,众人参加完之南的葬礼驱车回家后,摄影机在极高处(天国)俯拍,注视着一家人走入室内。

这分别表现了一个人的告别与一群人的告别,后者显然是以之南的视角来叙述的。

与开头呼应,在《情书》的结尾,博子对着雪山呼喊,终于完成了与爱人的告别。而《你好,之华》的一家人,也在结尾再次重聚;之南的子女终于有勇气打开遗书,勇敢面对母亲的离开。

从表面上看,两部电影存在着一种暗恋/明恋的对应关系,但本片并不是《情书》的延展,用秦昊的话说,在导演的审美体系上虽然有一脉相承之处,但在具体的展开上是各自独立的。

首先,有别于《情书》单线的恋情叙事,《你好,之华》不是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尹川虽然在最初告白时遭遇挫折,但他们在大学时代又再度相遇、相爱。直到之南临死之前,甚至在遗书当中,两个人始终都是互相属意的。

其次,《你好,之华》虽然借用了《情书》以书信的错位表现情感错失的元素,但所有角色都是在之南去世后,以“回顾”和“悼念”的方式去演绎,而不是直接“参与”其中的。

在《情书》的结尾,博子从拒绝遗忘,到接受爱人的死亡,并将哀悼的任务传递给女藤井树。而在《你好,之华》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传递过程。在之南从天国的注视下,家人以及昔日恋人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对她的追悼工作,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你好,之华》中累积了大量书信的错位、情感的错失、生命的延续和回忆的堆积,或许它不如《情书》深刻,但远比《情书》更为丰沛。

虽然影片中所有人都在写信,但英文片名《Last Letter》——最后一封信,显然指的是之南的遗书。有趣的是,中文片名是《你好,之华》,但之华其实从未收到过一封开头为“你好,之华”的信。无论是尹川年轻时代的情书,还是如今的通信,开篇都是“你好,之南”。这暗示出,“你好,之华”看似是一种表达“开始”的问候,其实在说“之华”如何去“结束”,即在姐姐去世后,走出姐姐生前,以及她的去世所带来的阴影。

之南的遗书是当年的毕业演讲稿,这份演讲稿是之南写就,而后经由尹川之笔修改而成的。从这个重要的设置来看,今天的岩井俊二似乎不再是《情书》中那个透露着刺骨的、绝望孤独的现代寓言家。

这封遗书代表着死亡,但就像每个人的人生,它虽然是由我们自己在独自创作,但又是经过别人的参与而得到修改的;人生的每个重要参与者都在修改着这份遗书。之南的人生曾经被尹川一笔一笔用心刻画得很美;也曾经被前夫张超一次一次残忍地撕毁。

年少的之华说,“姐姐就是感冒的传染源”,的确,在本片中,她从未现实在场,确是所有故事的起点。而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无论他人以何种方式参与,自己都是那个情感的传染源。

 6 ) 叩问时光匆匆,你的青春住了谁?

23年前,一部《情书》成为了小樽这座北海道小城的名片,令无数文艺青年们魂牵梦萦。片中藤井树重回校园用宝丽来Alpha1拍下教室与操场的情节,掀起了宝丽来相机的风潮,成为史上最成功的电影植入广告之一。《情书》堪称现象级的成功,也让岩井俊二的名字被中日影迷铭记,成为青春片的旗帜性人物。 23年后,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故事的发生地从北海道迁移到了中国大连,而《你好,之华》依然“念旧地”以书信作为载体,讲述的依然是两个时空下的双生花故事,依然是暗恋与相逢,依然是遗憾与错过。

片中不难看出导演对《情书》的自我致敬,书信中出现了“你好吗我很好”的经典台词,尹川持着相机重返校园的情节也与《情书》相似。 但与《情书》不同的是,《你好,之华》的情感表达更为温润与成熟,岩井俊二并未执着于讲一个动情的纯爱故事,而是用《燕尾蝶》式的群像去刻画三代人的情感框架,最终将几条线收为一股,看似平淡无奇的情节,在临近尾声的念遗书场景中,却积累出强烈的情感宣泄。 《你好,之华》像是导演对《情书》的一次回望,也是对《情书》的深挖与拓展。

回望岩井俊二的作品,他独具一格的影像质感,不仅源自于唯美的摄影和灵动的配乐(这既得益于与老搭档们的默契合作,也是岩井俊二出色的审美体现),更要归功于他最大的杀手锏:身为男性,却对女性的情感和心理有着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四月物语》里,松隆子一遍遍地骑着单车经过熟悉的街道,飘落的樱花沐浴着春风,见证了一段渴望又胆怯的暗恋。

《花与爱丽丝》里,海风中散落一地的扑克牌和纸杯做成的芭蕾舞鞋,藏满了隐秘的少女心事。

《情书》里,少年藤井树扣在少女藤井树头上的纸袋,小小的恶作剧立即鲜活地刻画出懵懂的青春情愫。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里,诡谲多变的类型片拼贴和连环反转的骗中骗剧情,包裹的依旧就选择自由/压抑的女性自白。

即便是跳脱出“小清新”标签的《梦旅人》《燕尾蝶》等作品,女性角色仍是影片的核心。

日本和台湾亦涌现出不少模仿意味浓重的青春题材作品,却难有能够望其项背的。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只是依样画葫芦,长镜头配上ins风滤镜,逃不出甜腻糖水片的窠臼。这些作品空有其形,而没有学到岩井俊二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自然清新与矫揉造作之间往往只是一墙之隔。 再看看近年来,国内院线出现了一批挂着情怀却充斥着狗血情节的青春片,《你好,之华》对于大陆的院线市场而言,可以说是一股清流。 因为,关于青春的话题,相逢和告别,圆满或遗憾,无论多么肤浅稚气,都能打动正在经历青春和曾经历过青春的人。而文艺腔之所以令人反感,是因为无病呻吟,是因为矫揉造作。岩井俊二镜头下真实而青涩的故事,永远都能够唤醒观者人生际遇里的点滴触动。

回落到《你好,之华》本身,片中同样不乏专属于岩井俊二的动情时刻。 之华笑着对扈老师说:“你知道我暗恋的男同学有多过分吗?”一瞬间阳光斥满了房间,还有被塞得满满的突然袭来的回忆。笑盈盈的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甘与怅然,她想起了30年前,偷走她目光的少年,一起分享过的水果罐头,帮他转递的几封情书,还有为他流过的眼泪。 即便是片中只有寥寥几笔的角色,人物的情感依然鲜活。无论是与扈老师夕阳恋的婆婆,还是深夜出逃时突然恸哭的小侄子晨晨,都各得其所,不喧宾夺主,成为群像故事的一部分。 在制作动画长片《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前,岩井俊二曾应邀为招聘杂志《TOWNWORKS》拍摄了一组动画短片《城镇青年》,算是练笔之作,却也能瞥见几分端倪。短短五六分钟的作品,却个个余味悠长,清新隽永。小小的片段之外,似乎还有很多的故事未完待续。

《你好,之华》也并非岩井俊二第一次尝试非日语影片了。 《纽约,我爱你》中格格不入的短片,或是有些走火入魔的《吸血鬼》,无疑都是失败的产物,从日语语境转为英语语境带来的不适尤为明显——但这个问题似乎是东亚导演们的通病,即便是王家卫、朴赞郁等大导在好莱坞试水时,同样难以摸索到个人风格与欧美制作班底之间的平衡。 然而在去年年初,岩井俊二为雀巢拍摄的韩国广告片《昌玉的信》,让我看到了导演身上更多的可能性。短小精悍的家庭小品,由几个稀松平常的生活碎片所组成,爆发点精准狠。虽然是韩语对白,却能让任何一名东亚观众都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因为岩井俊二欲说还羞、绵里藏针的东方式情感表达,放在整个东亚市场都是具有普适性的。 《你好,之华》的中文语境移植同样是合格的。张子枫和周迅的出色演技功不可没,前者将文艺腔台词念得自然不造作,后者第一次去演绎一个平凡的中年主妇,都值得称道。

久未开嗓的周迅,也为影片演唱了主题曲《样子》。

有些事 像是有安排 有些事 却来得突然 一如那个 名之为缘分的家伙 青春的影 兜兜转转 流进人群 聚聚又散散 回望过去 是否转错了弯 有些人 奔跑得太快 而有些人 却慢了半拍

这首歌,或许就是对《你好,之华》,对岩井俊二,对青春最好的注脚。 而我也十分庆幸,青春里住过一个叫岩井俊二的导演。

 短评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华语电影,我对这份答卷表示非常满意!熟悉他的影迷会知道他写起剧本非常随意,我也做好了再看一部“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的心理准备,但这次他为中国观众准备了一个既非常岩井俊二又很完整易懂的故事(可能也归功于陈可辛监制的把控吧)。周迅原来也可以演这样“普通”的角色啊,看了那么多古灵精怪的她,之华居然可以演得那么舒服。还是要表扬剧本,每个人的故事穿插融合,毫无生拉硬凑感,人物都立体了故事也完整了……不太会说好话,但真的还能喜欢岩井俊二30年。

4分钟前
  • 全是奶
  • 力荐

导演自己编的剧,就是这么一气呵成!棒!配乐好评,从开场的在殡仪馆的配乐至结尾字母的配乐,都很棒!张子枫演技好评,周迅演技好评,胡歌演技好评。演晨晨的男孩演的不错。温亲,但又告诉我们人生终有必需面对的事情。强烈建议,能把那个毕业典礼的演讲稿发一个完整版出来。

7分钟前
  • WeiYi
  • 推荐

一部关于错过的故事,色彩非常美,胡歌也有参演,看完电影满脑子都是胡歌演的那个张超,一个傲娇的渣男,佩服胡歌的演技。

12分钟前
  • 醒了吗
  • 力荐

1.很纳闷张超是何方神圣能从尹川那里抢走之南,直到看到胡歌是张超,我就懂了呀!2.很好奇东北也能找到这么清新的小街道,原来导演是选择性的遮住了场景才拍出了这个效果😂 3.请问剧里之华的私服是什么品牌,好好看!!最后很开心现场见到岩井和周迅~

16分钟前
  • 弥生
  • 推荐

用《情书》&《花与爱丽丝》的元素讲了一个全新故事,同样的书信沟通、暗恋甚至感冒,《情》的「身份错位」在《你》再度出现,通过几组关系拓展开来。真正的主角是成年后的之南,虽没有出现却无处不在。在手机时代,以信为媒介,没有产生距离感,能讲得通。

2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这个片子充分说明了《情书》要是没有柏原崇会多无趣,没有柏原崇你给我个刘昊然也行啊,对着那个土味男同学我完全召唤不出青春回忆好吗!而且秦昊浑身上下也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猥琐气质(感觉给之南上完香后简直会从遗物里顺走一件内衣撸一辈子),要听他每天给我朗诵刚写好的小说我情愿被胡歌杜江家暴一下吧,信女要从今天开始双手合十静静等待日版的福山雅治了!

24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现在人到中年的周迅就和如懿一样,不争不抢,沉稳自由。在别的演员满脸刻着“我很会演戏”的时候,她在钻研“纪录片式的表演”,她的表演越来越细微,越来越不着痕迹,见好就收,一点不贪,看起来毫无企图心。之华这个角色就像陈可辛说的“她不像《如果爱》里的孙纳,是有的演的,之华根本没的演”,因为人物太生活化了,太平淡了,更像是个配角。这样的角色和如今的周公子就这么完美地贴合到了一起。

29分钟前
  • 王筱驴
  • 推荐

外衣是你好之华,里子是再见之南。

32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7,仍然非常岩井俊二的风格,包括细腻的情感与好听的音乐。导演仍然用他的方式讲了一个慢故事,挺难得的。其中有几场戏的处理非常厉害,演员的发挥也很棒,包括张子枫,也有明显的提升。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人生啊不是随便扒拉扒拉就可以写清楚的啊,可是我就是要活成一首漂亮的散文诗!台词几乎一半都有笑点!周迅一如既往的好,胡歌很惊艳,邓恩熙真是美出了一片天!

37分钟前
  • Himno
  • 推荐

张子枫值得金马女配的提名!邓恩熙真的很水灵!胡歌是个惊喜,很帅,演技也好。所有演员都很不错。整部电影还是偏向日系。

38分钟前
  • BAzINGA
  • 推荐

3.5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里算不上好,但也不差。里面的“时空信息传递”、“替身与错位”,看似是《情书》的反面,实则挖掘的是家庭代际的空间,引出稍显过满的群戏——每个角色都有互文关系。演员方面重点夸下金马提名的张子枫,没想到她竟是戏眼,两次落泪都是因为她。

42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张超这个角色的自省能力超过他的阶层了

44分钟前
  • 轮子到底滚不滚
  • 还行

把现实中粗鄙丑陋的一面打磨抛光,只萃取精华。岩井俊二非常文明,压着拍,抻着拍,让角色们悄悄说谎,彼此成全,含蓄留白,各个体面,也让电影本身透露出高级的疏离感,虽然手法是转基因嫁接。

4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几乎没有带着任何的既定印象和期望去看这个片子。少年时代情书留在我印象当中的画面是白和粉。现在在看你好之华,画面则是平淡的灰。这是一个中年版以及老年版的情书,也是少有的从头到尾周迅都在做配角的故事。如果说情书给我们的印象是纯爱,那么这部电影留给我的印象则是无奈。而在成人的世界里面,不强求,顺其自然,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岩井俊二依旧维持了音乐和感性的双水准,故事里桥段设计的精妙,毕业宣言从头贯穿到始终。在不同的情境下,同样一段发言稿却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焕发出不同的意义。因为周迅,所以五颗星推荐。胡歌在里面奉献了少有的欠揍型表演。哈哈哈

48分钟前
  • 小川叔
  • 力荐

飒然暗恋着同桌,但她不愿意说出来;之华表达了爱慕之心,仍然也没能修成正果。你说或不说,你都是他故事里的配角,毫不起眼。尹川和之南是初中同学,大学又再一次相遇,终究是有缘无分;婆婆想和英语老师再续前缘,可对方却不解风情。三个时代,四段感情,有过暧昧和相爱,又归于错过和遗憾。再深的感情,也抵挡不住缘分的交错。之华被尹川伤了心,尹川又失去了之南。张超伤害了之南,又得到了另一个人的爱。相爱未必能够相守,爱过也未必能爱到最后。结婚不意味着幸福,能让你幸福的人你却没有和他结婚。于是,你还是想着那朵白玫瑰,那个床前明月光。你写过动人的情书,也写过精彩的小说。但人生很复杂,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4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映后问答环节,问出了自从看到海报就搁在心里的问题:周迅涂那种蓝颜色的指甲油有什么用意?导演答,指甲油是周迅自己的选择,他也很喜欢。片子的好处、各种美好细节都是岩井流常规操作。其实之南这个人物的人生选择不太能捋得顺,但周迅张子枫胡歌的表现都那么好,集体扛起一颗星。音乐都是导演自己操办,就像小说作者自己配插图一样,不管技术怎样,感觉一定是最对的。最后发现演职员表中,赫然就有一个名字叫“之南”,我和身边的姑娘都小声惊呼起来。那是那晚感觉最奇幻的一刻。

51分钟前
  • 张天翼
  • 还行

看预告片觉得寡淡单薄降低了预期去看,没想到更加失望,心里是很遗憾的,同岩井俊二的某些单薄的作品一样,贩卖一个情绪却单薄的可笑。大故事是好的,也动人,可惜没有更好的细节填充,特别像已经有了许多虫洞的连衣裙。我最不喜欢的处理是视角问题,以之华进入,后半段却直接旁落到尹川,将周迅晾在一边,这种转移是很不舒服的,再加上演员的配置,周迅演这个线索角色是天生吃亏。执行层面里,首先剧本的本土化做的很差,书信这么重要的核心,没有想到聪明的办法让它成立,剧本也没有在这种元素上真正的起到故事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情书、遗书、小说这样文字道具通通都只是他们本身,没有深深嵌进故事最重要的情感里。场景也很荒,依赖于生活讲故事却非常失真,尤其三十年前。许多场戏其实应该更有“人气”,现在变成了为了干净而干净。演员们也无亮点

53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太失望。后半段的故事线乱成筛子,岩井俊二还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故事吗?水土不服严重,怎么能指望日本导演拍出八十年代的年代感呢?睦睦对尹川那一番突如其来的表白心意像横生出来的怪胎,这走向太奇情了,看了一本书就幻想中认爹了?

54分钟前
  • 后自愈
  • 较差

留白部分给了人无限的遐想,人物塑造给了人深刻的印象;岩井俊二有一种独有的灵气和直觉,知道在何时进入细节何时转向广阔的世界观然后何时在切换回细节,对影像的嗅觉也是敏锐的,在《情书》中的遗憾和心心念念都集中在了《你好,之华》里。开头的葬礼和结局的“情书”首尾呼应,是对生命惋惜也是向死而生。在电影的落地上陈可辛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摄影和选景甚至部分演员的状态以及情感的共情会让你恍惚这是一部日本电影,但人物面对的困境却让人回到现实。胡歌的人物留白和父母一辈的情感以及两代孩童之间的某种情感链接是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而正是这些看起来是闲笔的情节却在关键时刻迸发出了非常强大的能量。期待岩井导演的那本延伸小说。@181101·Beijing

55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